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矿山公园实习报告

矿山公园实习报告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2011年12月5日第一章绪言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作为地质学的学习者来说,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地质观察是认识地质体及其他地质现象的有效途径,是“实践演习”。

只有通过野外观察,才能真正认识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地质体及地质现象,从而加深对地质学概念的理解,巩固和加拓展中地质学知识。

因此,野外地质观察对切实掌握地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目的是掌握野外地质观察和认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包括:观察和认识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的方法与技能,仪器、工具和资料的使用,地址要素的测量,记述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特征的文字描述与土建绘制,以及标本的采集等。

认识三大岩石(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地层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的常见类型或类别。

初步了解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貌相关现象与知识,以及主要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基本过程。

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园区集中展现了大冶铁矿悠久的采集历史,是一座由百年矿山发展起来的容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现代化主题公园。

东邻三楚第一山----东方山,西界大冶古八景之一的“雉山烟雨”----白雉山,现隶属于武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106国道、武九铁路横贯矿区,交通条件优越。

公园东北部的铁山呈西北向延伸,最高点为四峰山,海拔487.05米。

次为白雉山,海拔472.52米。

西南部是丘陵、垅岗,山顶浑圆,坡度较缓。

残丘之间主要是坡积、冲积物构成的低洼谷地。

南部盛洪卿最低,标高为33米。

为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

岩溶以溶芽、溶槽和溶沟为主,落水洞和溶涧也较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是很明。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第一章绪言矿山公园地理位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东部的黄石市铁山区境内,位于全国闻名的青铜文化故里、矿冶之乡大冶市城区以北,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

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与蕲春、浠水县隔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

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由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代管。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

气候: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地处鄂东南长江南岸地区,境内河流纵横,水产极为丰富。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钢、铁、煤、锰、钨、金、银、石灰石、硅灰石、大理石最为著名。

见习时间:2010年4月24日一、见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了解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及大冶矿山博物馆具体况从而研究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及大冶矿山的地质情况。

(2)明确本地的区域地理概况和性质。

(3)掌握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4)矿物简单鉴别。

二、见习拟解决的问题: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况、实习的任务、要求、时间等。

(2)实习地区地层分布及特点。

(3)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特点。

(4)构造特征,叙述褶皱和断层。

(5)描述外动力地质现象。

三、见习内容及步骤:(1)交通:地处鄂东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齐全,武(武汉)九(九江)铁路、武黄高速、国道106、316,以及长江水运航线等贯穿境内,交通网络较为完善,将黄石与武汉城市圈紧密连接起来,交通极为便利。

黄石矿山公园暨大别山地质地貌实习实习报告

黄石矿山公园暨大别山地质地貌实习实习报告

xxxx大学xx学院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名称:黄石矿山公园暨大别山地质地貌实习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6年 xx 月 xx 日目录一、实习时间 (1)二、实习路线 (1)三、实习目的 (1)四、实习报告 (1)(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1)1、日出东方广场 (1)2、天坑石瀑 (2)3、芯动乐园 (3)4、地宝阁 (3)(二)大冶铁矿博物馆 (4)1、地质矿床馆 (4)2、岩石馆 (5)3、矿物馆 (6)4、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7)5、古代、近代、重建开采馆,工人运动馆 (7)6、日本掠夺馆 (7)(三)龙潭河谷 (7)1、地貌景观 (7)2、植被 (8)3、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8)(四)大别山主峰(吴家山区) (9)1、概述 (9)2、生物风化 (10)3、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10)4、植被 (10)5、主峰 (11)(五)天堂寨 (11)1、概述 (11)2、分水岭 (12)3、根劈作用 (12)4、次生演替 (12)5、植被 (12)(六)河流观察 (13)1、圣人堂村 (13)2、徽派建筑 (13)3、壶穴 (13)五、实习总结 (14)一、实习时间2016年11月10日及12至15日二、实习路线11月10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博物馆11月12日:龙潭河谷11月13日:大别山主峰11月14日:天堂寨11月15日:河流观察三、实习目的1、掌握地理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揭示典型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过程,阐述其本质、发生于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和研究技巧。

2、认识大别山相关地层特征、分布特点,岩性特征、出入地点,了解主要地质构造的特征、空间展布状况。

3、认识大别山地区植被类型以及其地带性植被,熟悉植被演替过程并探究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观察植被的变化特征,了解其生存习性。

4、对矿石矿物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开始学习对他们的识别。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3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3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2010年5月1日第一章绪论地理位置:我们去位于铁山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黄石市铁山区,东邻三楚第一山——东方山,西界古大冶八景之一—“雉山烟雨”的白雉山,风光秀丽。

106、316国道、武九铁路横贯矿区,交通便利。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占地23.2平方公里,整合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形成大冶铁矿主园区和铜绿山古矿遗址区相结合的“一园二区”。

该区拥有丰厚的矿产资源,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历经百年开采,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

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

这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

大冶铁矿是中国古老的铁矿之一。

交通位置:矿山公园位于铁山区,黄石西北部,历史悠久,交通发达。

早在1892年就建成湖北省第一条铁路,建国后有修了武大铁路,大沙铁路,形成了发达的铁路网络,北接长江“黄金水道”。

南连各矿山,西接“九省通衢”武汉,东达“江西门户”九江,连接京九京广两条运输大动脉,沟通华东话中两大经济开发区,公路四通八达,106国道从铁山境内通过,东抵沪宁,西达“天府之国”。

自然地理状况:湖北大冶国家矿山公园坐落在湖北省黄石市西部铁山区,地理坐标东经114度,北纬30度。

公园东北部的铁山呈北西向延伸,一般标高300米。

公园西南部为丘陵,垅岗地形,标高100——145米,其山顶浑圆,山坡较和缓,残丘之间主要为坡积,冲积物构成的低洼谷地,一般标高40——60米,最低为南部盛洪卿,标高仅33米。

在象鼻山,龙洞一带广泛为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

岩溶以溶芽,溶槽,溶沟为主,落水洞,溶洞也比较发育。

随着铁矿的开采,矿区内地形地貌全然改观,已经闭坑的东露天矿采场坑底标高为-108米,剥离出3.7亿多吨围岩形成了两个大的废石场,整个矿区属低山丘陵地形,整个公园内最高峰海拔3562米,最低处海拔-162米,地貌属剥蚀堆积地形。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第一章绪言矿山公园地理位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东部的黄石市铁山区境内,位于全国闻名的青铜文化故里、矿冶之乡大冶市城区以北,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

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与蕲春、浠水县隔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

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由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代管。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

气候: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地处鄂东南长江南岸地区,境内河流纵横,水产极为丰富。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钢、铁、煤、锰、钨、金、银、石灰石、硅灰石、大理石最为著名。

见习时间:2010年4月24日一、见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了解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及大冶矿山博物馆具体况从而研究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及大冶矿山的地质情况。

(2)明确本地的区域地理概况和性质。

(3)掌握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4)矿物简单鉴别。

二、见习拟解决的问题:(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况、实习的任务、要求、时间等。

(2)实习地区地层分布及特点。

(3)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特点。

(4)构造特征,叙述褶皱和断层。

(5)描述外动力地质现象。

三、见习内容及步骤:(1)交通:地处鄂东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齐全,武(武汉)九(九江)铁路、武黄高速、国道106、316,以及长江水运航线等贯穿境内,交通网络较为完善,将黄石与武汉城市圈紧密连接起来,交通极为便利。

“走进黄石矿山公园”游学报告

“走进黄石矿山公园”游学报告

2019年 第10期百家争鸣233“走进黄石矿山公园”游学报告杨子麟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湖北 武汉 4300002019年5月17日,我校高一年级在湖北黄石矿山公园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科技实践游学活动。

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全国首座铁矿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

博物馆的一楼矿石室、地质矿床馆;二楼古代和近代开采展览室、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冶矿展览室;三楼工人运动展览室、日本掠夺展览室、重建开采及专题展览室;四楼现代开采及矿山成果展览室。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大体上了解了整个大冶铁矿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

大冶铁矿是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429地质勘探队在这里成立,中国第一批女地质队员诞生的地方;中国最早聘请外国专家运用地质科学勘探发现的大型铜铁矿床;也是见证侵华日军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第一家铁矿山。

参观完博物馆,同学们又游览了矿山公园。

矿山公园由公园、采矿作业区和东露天矿坑组成。

公园入口处是高25米、重30吨的公园主题铁塔,公园内有一座毛泽东同志视察大冶铁矿时手拿一块矿石的高大石雕像,雕像面带微笑,样子慈祥和蔼,在雕像的四周,有着四根参天大灯,极为壮观。

雕像的周围是花园,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把雕像点缀在花丛中,庄严而美丽。

公园的后面就是已封采的东露天矿坑现场,即被称为世界第一高陡边坡和亚洲第一工业“梯田”的奇观。

坑口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550米,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巨大的采矿坑,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对面的高陡边坡的落差达444米。

444米深的矿坑犹如一只巨大的漏斗镶嵌在群山之中,异常壮观。

它是整个公园气势恢宏的巨大背景。

矿坑周围几座由废弃矿渣人工堆积而成的大山,大冶铁矿人通过30多年时间在石头上把树种活了,而且已是绿树成荫,建成了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基地。

黄石矿山公园研究报告

黄石矿山公园研究报告

黄石矿山公园研究报告黄石矿山公园是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的一座矿山遗址公园。

该公园面积广阔,环境优美,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公园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黄石矿山公园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黄石矿山公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894年,当时德国企业家在黄石开采铁矿石,建立了黄石矿务局。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黄石成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黄石矿山在20世纪末逐渐停产,留下了废弃的矿山和矿工住宅。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工业遗产,并开发成旅游景点,黄石市政府于2000年成立了黄石矿山公园。

黄石矿山公园的自然环境独特而美丽。

公园位于大别山脉的麓区,地势起伏,山峦连绵,石山林立。

公园内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水质清澈,质量优良。

矿山废弃区域开始进行了生态修复,部分沟壑内也恢复了绿化。

如今,公园已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不仅有各种植被,还有不少珍稀动物栖息于此。

公园内还有一些景观区,如矿山博物馆、观景平台等,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黄石矿山公园还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

公园内保存了大量的矿山遗址和文物,如矿山井口、铁路轨道、矿工住宅等。

这些遗址和文物见证了当年矿业兴盛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公园内还有一座矿山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矿石标本、工业设备、文献等,为游客提供了了解矿业历史的机会。

此外,公园还不定期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针对黄石矿山公园的发展前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

首先,加大对矿山废弃区域的生态修复力度,让公园的自然环境更加美丽和宜居。

其次,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

可以建立更多的文化设施,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公园应加强与周边景点的合作,形成旅游综合体,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和便利。

最后,完善公园的设施和管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黄石矿山公园实习报告.

黄石矿山公园实习报告.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见习地点:姓名:专业:学号:2013年11月30日第一章:绪言交通位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经114 度54 分43 秒,北纬30 度13 分10 秒)位于湖北黄石市西部铁山区东北郊,106国道鹿獐山大道段以东,106国道铜鼓路段以北,武黄高速公路的西南方。

314省道铁贺路段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西南方与铜鼓路交汇,公园位于张之洞路与兴冶路的相交点上,交通便利。

自然地理概况: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北部的铁山呈北西向延伸,西南部为丘陵、岗地,整个矿区以低山丘陵为主。

该地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发育,地质历史悠久。

黄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黄石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北交流的重要作用。

而地带性植被类型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实际上亚热带针叶林占一定优势。

此外,还有亚热带竹林、灌丛、荒山草地及人为栽种的混合植被型(街道、公园绿化带)。

黄石市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流经黄石市东北边境,上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

市境内河港、湖泊纵横,水库星罗棋布。

黄石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含量丰富。

黄石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

主要矿产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选,共(伴)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

铁山自古以来是我国矿石开采、冶炼基地。

铁山还保留了大批古代及近代矿区开采生产的遗迹和稀有矿石,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特殊的工业旅游美感。

实习任务:1、了解一些关于岩石、地层、构造等方面的地质知识,以大冶铁矿为例,能够大致地对一些典型的岩石进行区分,对典型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倾向,走向,倾角等相关数据。

3、/对大冶铁矿和黄石矿业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实习目的:1、此次实习主要是通过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实习,从而了解到一些关于岩石、地层、构造等地质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增进自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从而巩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姓名:专业:地理科学系班级:学号:2011年12月5日第一章绪言实习时间:2011年12月3日上午 8 时到 12 时实习路线:铁山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博物馆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经 114 度 54 分 43 秒,北纬 30 度 13 分 10 秒)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因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而举世闻名,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公园位于106 国道上,更有武九铁路横贯矿区,东距黄石市中心区 25 公里,东南距大冶市 15 公里,位于、大冶、鄂州三市的结合部。

交通比较便利,方便矿物的运出,有较好的开发条件。

公园东北部的铁山位于316国道上,走向呈西北向,这座矿山是中国第一个大型机械开采的露天矿山;是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

公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很常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够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植物茂盛,树种以樟树为主。

由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分布广泛。

实习任务:一,参观藏宝阁,肉眼观察一些常见矿物岩石,了解各种岩石的性质,学会区别辨认相似岩石。

将课本所讲有关矿物岩石的特点与实际所观察到的相结合,深化理论认识,牢记书本知识。

二,调查并了解矿山地区的地质、地貌及人文景观。

深化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好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三,观察了解该地区的当地地层的分布特点和地质构造情况,并探究其成因及构造变动过程,四,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倾向,走向,倾角等相关数据。

五,做好相关记录,查阅相关资料。

整理笔记,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目的:一,了解相关地区的历史背景及地质地貌。

二,能够区分各种岩石及矿物,联系所学地质学基础知识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并巩固所学知识。

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锻炼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深化认识。

三,能熟练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相关数据实习要求一,野外实习,安全第一,时刻注意安全。

二,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地质地貌情况,做好记录。

重要区域可通过拍摄照片或素描保存图片。

三,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保持与组长和其他小组成员间的密切联系,不得掉队。

四,遵守各景区相关管理规定,爱护公共财务,自觉保护景区卫生。

未经允许,不得用手接触馆内矿物标本。

第二章地层本地出露地表地层主要为三叠纪下统大冶群灰岩,以构造线的展开方向,大体上为北偏西,西北向和北偏东向三组。

而大冶群从下到上可分为七个岩性段,由于第七段特点不突出,这里就不介绍第七段。

下表段名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厚度25m—120m40m—108m 110m—150m65m—100m95m—136m150m—180m岩性及所含灰黑色角页岩,灰黑色角页岩,黄褐色钙质页岩夹有灰褐色中厚层状泥灰岩透镜体。

灰白色竹叶状大理岩黄褐色薄层含角灰白色竹叶状大理岩,标志层,黄褐色薄层含角 2 岩条带大理岩与灰白色中厚层状大理岩互层发育有各种形态石香肠构造,灰褐色薄层角岩大理岩。

浅褐色微薄层至薄层透辉石,石榴石条带状大理岩浅褐色薄层,含石榴石条带大理岩,浅棕色薄层含角岩条带大理岩,具石香肠构造。

灰白色含黑色角岩团块状大理岩;;灰褐色、浅棕色薄层角岩条带大理岩微薄层至薄层,黑白相间大理岩。

白色薄层细齿状大理岩色浅、质纯、单层厚度薄且稳定底部为浅褐色中薄层含白云质大理岩。

1灰褐色、浅棕色薄层含角岩团块条带大理岩 2.浅棕色中薄层大理岩加黑白条带大理岩及含白云质大理岩。

3. 中厚层粗波状角岩条状大理岩。

4.黄褐色浅棕色薄层至微薄层白云石大理岩。

5. 白色厚层邹纹状大理岩。

而从地层的分布及其岩浆岩与围岩的地层的接触条件看主要有两种侵入情况:而从地层的分布及其岩浆岩与围岩的地层的接触条件看主要有两种侵入情况:一、侵入于古生界及前古生界。

二、侵入于三叠纪及其上部层位。

除此之外该处地层中还含有稀世珍奇古生物化石——中华震旦角石。

它是一种无脊椎软体动物化石,属于足类鹦鹉螺超目,是四亿五千万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凶猛肉食动物,卒于海底沉积物种中而形成。

今埋藏于坚硬的石灰岩中,取之不易,传之更难。

俗称三峡石笋,震旦为中国年代古称,因其化石石形似竹笋,故俗名称之为石笋。

该化石仅发现于中国三峡地区。

他是一种生活在四亿四千万年前海洋中的凶猛食肉无椎脊动物,由于地壳的运动变化,使其被埋于坚硬的石灰岩之中,而成为一种海生无椎脊软件动物化石,是中国古生代奥陶纪的重要化石之一,其数稀少,尤是珍贵。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最好附剖面图、素描图)。

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等矿,储量比较丰富。

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它黄铁矿和黄铜矿等。

脉石矿物还有方解石、石英等。

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uF2),含杂质较少,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 和微量的Cl,O3,He 等。

自然界常呈鲜艳是颜色,硬度比小刀低。

它可以用于制氟化氢,早人造萤石技术为成熟前,是制造镜头的光学玻璃的材料之一。

黄铁矿FeS2 ,如上图,为铁的二硫化物,一般为黄铜色立方体,表面常具黄褐色。

条痕绿黑或褐黑。

强金属光泽。

不透明。

解理、极不完全。

硬度6~6.5。

相对密度 4.9~5.2。

通常呈致密块状产于多种金属矿床中,但主要富集于铜镍硫化物矿床中, 与镍黄铁矿、黄铜矿共生。

它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CO3](OH)2,含CuO71.9%,CO2 19.9%,H2O 8.15%。

属单斜晶系。

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

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

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

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

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

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

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

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孔雀石产地众多,中国的孔雀石产地主要在湖北。

蓝铜矿化学组成为Cu3【CO3】2(OH)2,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

在中国古称石青。

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通常呈粒状、钟乳状、皮壳状、土状集合体。

深蓝色,玻璃光泽,土状块体为浅蓝色,光泽暗淡。

解理完全或中等,贝壳状断口。

摩斯硬度 3.5~4,比重 3.7~ 3.9。

与孔雀石紧密共生,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

蓝铜矿易转变成孔雀石,所以蓝铜矿分布没有孔雀石广泛。

大量产出时可作为铜矿石利用;质纯色美的可用于制作工艺品的材料;粉末用于制作天然蓝色颜料。

此外,还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的标志。

第四章构造大冶铁矿区位于淮阳山构造前弧西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大致与传统构造区划的下扬子褶皱带西部大冶复式向斜构造部位相当。

根据地层分布和变化特征来探索地质构造发展变化过程得知本地区曾经历过多次地壳构造运动。

大冶地区现代地貌格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受地质构造体系和岩性构造控制,本地区的地貌单元基本上可分为幕阜山褶皱中低山带,鄂东南褶皱低山带和长江谷平原带三个分带。

在各个地貌分带中又有多种构造地貌类型。

地质历史上的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地区地貌格局的基础,燕山运动确立了和定型了本地区的地貌格局,喜山运动仅表现局部的抬升和凹陷,构造剥蚀作用形成了本地区现代地貌形态。

该实习地区地处淮阳山字前弧两翼,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次级构造鄂城-大磨山隆起带上,隶属于长江中下游。

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的有段青龙群。

对于本区来说这里的地质构造复杂,除近NWW 向的接触带构造外,褶皱和断裂都比较发育,依构造线的展布分向,大体上可分为NWW 向,和NW 向三组,要了解本地区的地质构造为何是这样就必须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

本地区在新元古代初期形成南方扬子原地台,这个时期形成了黑云斜长麻岩,混合角闪岩。

而同时期南纪-南华大冰期形成了冰石责层并有陆相沉积。

接下来在震旦纪形成了震旦纪地层,代表性地层有浅海相石炭酸盐沉积。

紧靠是中志留纪海浪岩相广布,在离现在最近的地质运动是海西——印支运动,形成了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形成的铁矿山期花岗岩侵入形成的铁矿。

第五章外力作用地貌的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其中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等,但最重要的外力作用要数人为作用了。

经过千百年的开采,这里形成了亚洲第一天坑等景观,因为人为破坏作用明显导致了植被稀疏,流水侵蚀严重等问题的产生。

再加上酸雨作用,使本地区天坑一带的岩层风化作用明显,可以很明显的看见部分山体坍塌。

然而政府为了改善矿区,再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终于经过多年的科学治理,矿区再次出现了石海绿洲的奇景,矿区环境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从而避免了溃坝的危险,这一成功的治理经验值得学习,它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有利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

第六章后记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到了很多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才能学以致用,在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进行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书本知识,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我们以后所学知识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二,知识是成体系存在的,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岩石上,要学会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气候,植被,土壤,经济,人文等都有所分析,最终得出全面的结果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是大势所趋,资源的匮乏带来的是环境的破坏,大冶铁矿已经面临枯竭的危险,仅仅依靠矿产发展经济,最终带来的恶果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小组一致团结,互相学习,增进了同学友谊。

同时,我们同老师的接触也更进一步,有利于促进师生和谐关系。

五,因实习前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实习前没有重点,效果不是很好。

但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石的走向、倾角和倾向。

在大冶矿山博物馆了解了大冶铁矿的历史。

丰富了文化知识和对大冶的了解。

最后,老师在我们的实习过程中给予了帮助和指导,我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辛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