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

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

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目的:(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要求: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二.仪器和工具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记录板2块.三.实验步骤1. 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量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 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1)从某一已知高程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设置4站。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① 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②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读书,精平,读取中丝读数;③ 前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④ 后视水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记录着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1)~(8)记录各个读数,(9)~(10)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9)=100×{(1)-(2)}前视距离:(10)=100×{(4)-(5)}前、后视距之差:(11)=(9)-(10)前、后视距离累积差(即Σ视距差):(12)=上站(12)+本站(11)红黑面差:(13)=(6)+K-(7),(14)=(3)+K-(8),(K=4.687或4.787)黑面高差:(15)=(3)-(6)红面高差:(16)=(8)-(7)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平均高差:(18)=1/2{(15)+(16)}每站读数结束((1)~(8)),随即进行各项计算((9)~(16)),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水准测量 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 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水准测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水准仪;2. 测量杆;3. 支架;4. 钉子或标志物;5. 直尺;6. 笔和纸。

三、实验原理水准测量是指利用重力的垂直方向,通过比较各点的水平面高差,确定地面或建筑物各点的高度差的一种测量方法。

在水准测量中,一般选择一个参考点,称为基准点,然后利用水平仪(水准仪)测量各点的高差,从而确定其高度。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基准点,安装水准仪;2. 测量前的准备:在基准点以及其他待测点上设置钉子或标志物;3. 每次测量前都要进行仪器调平:先调整仪器上的调平器,使其水平调准,然后进行垂直调准;4. 测量过程:将水准仪转动到各个待测点位,观测水平丝和定丝的位置,记录读数;5. 计算高差:根据测量读数计算各点的高差,可以采用剩余法或闭合路线法。

五、实验结果以某个基准点为起点,测量了A、B、C、D四个待测点的高差如下表所示:测点高差(米)基准点0A 0.02B -0.05C -0.01D 0.03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仪器的精度、仪器的校准、操作者的水平等因素,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差异。

2. 仪器校准:在进行水准测量前,需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校准仪器上的水平和垂直调准器,以及检查测量杆是否垂直等方式进行校准。

3. 测量精度:水准仪的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的精度,而水平仪的精度一般在±0.1mm/m以内,因此水准测量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别。

4. 实际应用:水准测量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理测量、建筑测量等领域,例如在建筑施工中确定地面高差,制图中绘制等高线图等。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水准测量的仪器和材料,并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和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仪器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仪器的校准十分重要。

双仪高法

双仪高法

实训二水准测量(改变仪器高法)一、目的和要求(1)练习等外水准测量(改变仪器高法)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检核方法。

(2)从一已知水准点BM1开始,沿各待定高程点2、3、4,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W hp12n=±LW hp40如观测成果满足精度要求,对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推算出2、3、4点的高程。

二、仪器和工具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支,尺垫2个,记录板1块,伞1把。

三、方法与步骤(1)在地面上选定2、3、4三个点作为待定高程点,BM1为已知高程点。

(2)在BM1与TP1之间,安置水准仪,目估前、后视的距离大致相等,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观测者按下列顺序观测:后视立于BM1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后视读数,记入观测手簿;前视立于TP1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前视读数,记入观测手簿;改变水准仪高度10cm 以上,重新安置水准仪,粗略整平;前视立于TP1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前视读数,记入观测手簿;后视立于BM1上的水准尺,瞄准、精平、读后视读数,记入观测手簿。

(3)当场计算高差,记入相应栏内。

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之差∆h不超过±5mm,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差。

(4)用相同方法,沿选定的路线,依次设站,经过2、3、4点连续观测,最后仍回到BM1。

(5)进行计算检核,即后视读数之和减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平均高差之和的两倍。

(6)计算高差闭合差,并对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推算出2、3、4点坐标。

四、注意事项(1)水准尺必须立直。

尺子的左、右倾斜,观测者在望远镜中根据纵丝可以发觉,而尺子的前后倾斜则不易发觉,立尺者应注意。

(2)瞄准目标时,注意消除视差。

(3)仪器迁站时,应保护前视尺垫。

在已知高程点和待定高程点上,不能放置尺垫。

五、应交成果水准测量观测记录和成果计算。

表2-1 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手簿组别:仪器号码:。

02、实验二_普通水准测量

02、实验二_普通水准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编号: 2实验内容:普通水准测量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土木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实验二: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练习图根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方法;2. 掌握水准测量中“两次仪器高法”的施测方法;3. 各项操作轮流进行,每位组员至少作一个测站的观测操作工作。

二、计划与仪器准备1. 实验学时:2学时2. 主要设备:水准仪 1台三角架 1副水准尺(塔尺) 2把钢钎 5支记录板 1块遮阳伞 1把(如果有需要)三、方法与步骤1.场地布置:选一适当场地,在场中选1个坚实点作为已知高程点A(高程假定为HA =100.000m),选定B,C,D,E四个坚实点作为待测高程点,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具体要求见“四、水准路线要求”);2. 安置水准仪于A点和待测水准点(右例图为TP1)大致等距离处,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3. 后视A点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a,记入手薄;前视TP1点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记入手薄。

并计算两点间高差hab;4. 依次连续设站,连续观测,最后测回至A点,形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5. 计算高差闭合差fh,并判定闭合差fh是否符合限差要求;限差公式为:(mm)或(mm)式中:n ——测站数L ——水准路线的长度,以km为单位6. 如果符合限差要求,则将闭合差fh分配改正,求出改正后各待测点的高程;7. 如果闭合差fh超限,则寻找原因,并重新测量。

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

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

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准仪测量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水准仪测绘地形图;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1、控制点高程测量;2、导线长度测量;3、水平角度测量;4、圆曲线内业计算;5、测绘地形图;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1、外业测量:(1)测量控制点高程;(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3)测量圆曲线拐角。

2、内业计算:(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2)计算各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4、施工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测量。

纵断面测量渠道或管道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测出中心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的地面高程,了解纵向地面高低的情况,并绘出纵断面图,其工作包括外业和内业。

纵断面测量外业渠道或管道纵断面测量是以沿线测设的三、四等水准点为依据,按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从一个水准点开始引测,测出一段渠线上各中心桩的地面高程后,附合到下一个水准点进行校核,其闭合差不得超过mm(n为测站数)。

从bm1(高程为)引测高程,依次对0+000,0+020,进行观测,由于这些桩相距不远,按渠道或管道测量的精度要求,在一个测站上读取后视读数后,可连续观测几个前视点(水准尺距仪器最远不得超过150m),然后转至下一站继续观测。

测量水准仪实习报告

测量水准仪实习报告

测量水准仪实习报告测量水准仪实习报告(精选5篇)一段辛苦的实习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实习经历,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实习报告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测量水准仪实习报告(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水准仪实习报告1一、实习时间和实习地点实习时间为七天,在这七天里不包括周末,周末正常休息。

实习的地点为校内的公路上。

XX年6月1日至XX年6月10日二、实习目的和任务(一) 掌握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读数、。

首先,是安置水准仪,张开三脚架,调节其长度,使架头大致的水平,压紧脚架,将仪器从箱中取出,放在脚架上,并把连接螺旋拧紧。

其次,是进行粗平,先将三个脚螺旋的高度调成一样,并处于剧中的位置,然后用手前后左右的移动脚架的一条腿,使圆气泡大致居中,旋转角螺旋,使气泡居中。

然后,在读数之前,应用微倾螺旋调整管水准器泡居中,使实现精确水平。

最后,是读数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转动仪器,用仪器的粗瞄准器瞄准标尺,拧紧制动螺旋。

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水准尺分化清晰,再旋转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的竖丝贴近水准尺的边缘。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影像严格符合。

先估读毫米数,然后米、分米、厘米共四位数一起读出,以毫米为单位。

(二)熟悉微倾式水准仪及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性能,使用方法水准仪主要是有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组成。

望远镜由物镜、目镜、调焦螺旋、和十字丝分划板组成。

物镜:将远处的目标在十字丝附近形成缩小而明亮的实像。

调焦螺旋:通过其改变等效焦距,再通过目镜的作用,就可以清晰的看到放大的十字丝和目标影像。

十字丝分划板:其中横丝是用来测高差,而上下两条短丝称为视距丝,用来测量距离。

视准轴望远镜的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的连线。

视场:望远镜静止不动时,通过望远镜所能看到的空间。

视差:当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的做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目标有着相对的运动。

2023年水准测量实验报告6篇

2023年水准测量实验报告6篇

2023年水准测量实验报告6篇水准测量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掌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水准路线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每组施测一条4~6个(最好每人一个)点的闭合水准路线,假定起点高程为30.000m。

2、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DS3型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1对,尺垫2块,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等。

四、方法提示1、每组选定一条4~6个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相邻点之间应略有起伏且相距不远)。

确定起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

如A→B→C→……→A。

2、在起始点A和待定点B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水准仪,照准A点水准尺,消除视差、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同法照准待定点B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分别记录并计算高差;改变仪器高度(或用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分别观测),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记录并计算高差。

检查两次高差之差是否超限(±6mm),若未超限,计算平均高差h1。

3、将A点水准尺立于待定点C,同上法读取待定点B后视读数及待定点C 前视读数,计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继续进行,经过所有待定点后回到起点。

5、检核计算。

检查后视读数总和减去前视读数总和是否等于高差总和(即∑a-∑b=∑h是否成立),若不相等,说明计算过程有错,应重新计算。

6、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高程计算。

统计总测站数n,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误差,即fh容=±12nmm。

若|∑h|≤|fh容|,即可将高差闭合差按符号相反、测站数成正比例的原则分配到各测段实测高差上,再计算各测段改正后的高差和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1、仪器的安置位置保持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每次读数前应保证精平及消除视差。

2、立尺员要立直水准尺。

立尺时,在起点(已知高程点)和待定高程点上不能放尺垫,其间若需加设转点,转点可放尺垫。

在观测过程中不得碰动仪器或尺垫,迁站时应保护前视尺垫不得移动。

测量实验报告

测量实验报告

测量实验报告专业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________河北农业大学实验报告一水准仪使用一、预做作业1、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形成的______在竖立与两点的水准尺上读得的___读数减___读数求得两点的高差。

高差为正说明前视点_(高、低),为负说明______。

2、水准仪的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对光凹透镜和______组成。

物镜对光的目的是看清_____,目镜对光的目的是看清_____。

3、视差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准尺上的注记是到__米,水准尺读数应读__位(__是估读的),并在__位标注小数点。

无论正像、倒像均应由小到大读取。

5、转点应放尺垫,已知点未知点不放尺垫;所以尺垫的作用是_____、_____。

观测时标尺应放在尺垫的_____处。

6、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

7、在仪器正常状态下,圆水准气泡居中仅说明仪器______,只有符合气泡居中才说明_____。

所以,微倾式水准仪每次读数前均应使__________。

8、由于转动脚螺旋会改变仪器的高度,为了使前视读数与后视读数为同一高度的水平视线,在后视读数与前视读数之间___转动脚螺旋。

9、请将下图所示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填入手薄,计算各站高差,经检核无误后,根据水准点BM5的已知高程(20.000)计算待定点A的高程。

水准测量手薄二、实习结果两站观测结果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一站观测结果观测者:记录者:日期:实验报告二水准路线一、预做作业1、水准路线布设形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2、闭合水准路线的校核条件是__________。

3、附合水准路线的校核条件是__________。

4、测站校核的目的是检查________的正确性和提高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对于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我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仪器高法水准测量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计算出不同目标点之间的高差。

二、实验原理
1. 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原理
仪器高法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来确定不同目标点之间的高度差,根据高度的测量需要,可将测站分为平距越小的几组,每组称为测段。

测量从起始测站开始,沿着测段逐步确定各目标点的高程。

2.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在进行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前,需要先通过水准仪来确定起始测站的基准高度,然后再进行不同目标点之间的高度测量。

使用水准仪时,需要进行水平、垂直调节,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验仪器
1. 水准仪
2. 四抬杆
3. 测量带
4. 针式水平仪
四、实验步骤
1. 调整水准仪的水平和垂直,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2.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目标点的位置和编号。

3. 把四抬杆固定在目标点上,并使用水准仪对杆进行观测,记录读数。

4. 计算不同目标点之间的高差。

五、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
起始测站高度:100.50米
目标点1高度:99.42米
目标点2高度:98.75米
目标点3高度:98.21米
目标点4高度:97.96米
计算结果:
目标点1高程:100.50-0.08=100.42米目标点2高程:100.50-1.75=98.75米目标点3高程:100.50-2.29=98.21米目标点4高程:100.50-2.54=97.96米第二次实验:
起始测站高度:99.75米
目标点1高度:98.83米
目标点2高度:98.02米
目标点3高度:97.60米
目标点4高度:97.32米
计算结果:
目标点1高程:99.75-0.92=98.83米
目标点2高程:99.75-1.73=98.02米
目标点3高程:99.75-2.15=97.60米
目标点4高程:99.75-2.43=97.32米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的两次实验结果可看出,不同目标点的高度差是根据起始测站的高度与目标点的高度之差来计算的。

同时,在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时,需要进行水平和垂直调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