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合集下载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设施农业是利用大棚、温室等设施进行种植,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扩张,土壤质量退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土壤质量的下降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改善设施农业土壤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土壤肥力下降由于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较小,农作物生长周期短,导致养分吸收较为集中,因此地下水负荷较高,土壤肥力容易下降,影响土壤的生产力。

2.土壤结构破坏设施农业中常用的基质土多为营养液或人工合成的培养基,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结构变硬、通气性差,使得土壤容易出现板结和水稳性下降等问题。

3.土壤病虫害加重设施环境封闭性较强,种植密度大,加上施肥、灌溉等措施,容易造成土壤中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导致土壤的健康状况下降。

4.土壤污染问题在设施农业中,常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因为设施农业生产的周期较短,所以对农药的使用要求更为集中,容易导致土壤中化学残留物质增加,从而造成土壤污染的问题。

1. 推广有机肥有机肥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可蓄水性和提升土壤抗逆性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善设施农业中土壤的退化状况。

在设施农业中推广有机肥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改良对策。

2. 合理轮作休闲合理进行轮作休闲可以使土壤得到有效的休养,减少土壤疲劳度,修复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

在设施农业中,推行合理的轮作休闲制度是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

3. 加强土壤管理加强土壤管理,包括科学施肥、科学灌溉、适量施用农药等,可以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避免化学残留物质对土壤的污染,从而提高土壤的健康状况,减缓土壤质量退化的趋势。

4. 循环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鱼虾残渣等,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从而促进土壤健康生态系统的形成,减缓土壤质量的退化。

蔬菜大棚土壤退化的几点原因与解决办法

蔬菜大棚土壤退化的几点原因与解决办法

蔬菜大棚土壤退化的几点原因与解决办法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稳定蔬菜市场,保障蔬菜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一些长时间连作的设施蔬菜种植地,土壤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大大影响了保护地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退化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土壤酸化设施农业高温、高湿的环境,加快了有机质分解,产生有机酸和腐植酸,同时土壤的缓冲能力下降,加之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中碱基离子浓度下降,造成土壤酸化。

设施蔬菜地土壤酸化,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同时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和活动,使蔬菜作物处于不利的生长环境,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二、土壤次生盐渍化设施蔬菜地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使土壤中的大量盐分,在强烈蒸发作用下,不断向地表积累,从而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影响作物对水和养分的正常吸收,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三、土壤板结由于水、肥过量投入,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等影响,土壤发生板结,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密度增加,孔隙度减小,透气性变差。

从而破坏了土壤中水、肥、气、热平衡,减弱了土壤的保水、保肥功能;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直接抑制了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影响到他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生命过程,正常地力衰退、土壤质量下降。

四、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由于作物连作障碍,即在设施蔬菜生产中连续种同一种作物,造成设施蔬菜生物多样性下降,引起了根系生物活性下降,养分吸收能力降低和植物抗病性减弱,加之由于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板结,致使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造成目前设施农业土传病害发生较为普遍,如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辣椒疫病等。

五、中微量元素缺乏部分菜农只认识到氮、磷、钾元素对蔬菜生长的作用,而忽视了蔬菜对钙、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吸收也较多,因而生产管理中仅补施有机肥和化肥,基本上不单施中微量元素,而设施蔬菜采收量大,土壤中大量元素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钙镁锌硼等被大量带走,蔬菜连年种植导致土壤养分的偏耗,特别是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偏耗,引发各种缺素症的发生,进一步加重了作物的生理性病害,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致使其产量和品质下降。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10我国设施农业土壤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刘 甜,蔡喜运*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摘要 由于设施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近年来我国的设施农业得到大规模发展。

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长期密集重茬种植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加上设施农业需要高温高湿、缺乏雨水淋溶的环境条件,共同导致设施农业的土壤出现退化。

综述了目前设施农业土壤存在的土壤养分失调、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生物环境恶化和土壤污染6个方面的退化问题和成因,并简述了不同的设施土壤修复技术,为控制设施农业土壤生态环境退化提供思路。

关键词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设施土壤修复中图分类号:S1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10–0302-03设施农业是指在受控的室内环境中种植农作物的一种农业系统。

与传统的露地农业相比,设施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和水的使用效率等,设施农业的单位面积生产力比传统农场高10~20倍。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规模发展迅速,总面积超过世界设施农业的80%。

在北京市的统计中,设施农业收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2019年已达到46%[1]。

然而,为了尽可能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设施农业中常常出现土地密集使用、过度使用肥料和农药,使用质量不明的灌溉水等情况。

目前,设施农业中农户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管理,没有针对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导致设施农业土壤的退化和污染问题,如土壤养分失调、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壤农药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1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存在的问题1.1 土壤养分失调设施农业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机物的逐渐损失,也是设施农业土壤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测量国内有一定运行年限的设施农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发现其值为2.5%~4.0%,低于发达国家(8%~10%)。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综述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综述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产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综述【摘要】设施土壤连作是现代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会导致土壤中养分失衡、植物病虫害的滋生和毒素积累,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本文通过分析设施土壤连作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探讨了土壤中养分失衡和植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并指出连作土壤中毒素积累的危害性。

阐述了针对设施土壤连作的防治方法,包括轮作种植、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控等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管理土壤才能有效防止连作障碍带来的不良影响。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设施土壤连作的机理和防治策略,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设施土壤连作、连作障碍、养分失衡、病虫害、毒素积累、防治方法、土壤健康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设施土壤连作是指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连续种植同一种或同属一科或同属一属植物的耕作方式。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愈发凸显。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导致了土壤中养分失衡、植物病虫害的滋生、毒素积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作物生长和产量,给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针对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目前对于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具体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传统的防治方法效果有限等。

加强对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问题的深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保护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产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从而指导实践中的土壤管理和作物种植。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连作对土壤营养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解决连作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提高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稳定,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我国土壤退化状况及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

论述我国土壤退化状况及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

《我国土壤退化状况及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1.引言在当今社会,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我国的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隐患。

了解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以及主要的退化土壤改良要点,对于保护和改良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土壤退化状况(1)退化类型我国的土壤退化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盐碱化、酸化、重金属污染等多种类型。

这些退化类型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土层变薄等问题,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地域分布土壤退化在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但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南部丘陵区。

西北地区主要存在盐碱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东北地区主要存在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南部丘陵区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问题。

3.主要退化土壤改良要点(1)水土保持对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要采取加强植被覆盖、构建梯田、修筑护岸等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的生态恢复。

(2)盐碱地改良对于盐碱化比较严重的土壤,可以采取排盐解碱、引淡排盐、施用有机质等方式进行改良。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3)酸碱地调整对于酸碱化比较严重的土壤,可以采取灌溉调pH值、施用石灰、施用腐植酸等方式进行调整。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中和土壤的酸碱度,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总结与展望土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保护和改良土壤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土壤退化问题的监测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和改良政策,积极推动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5.个人观点对于我国土壤退化问题,我认为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测,同时引导农民科学种田,遵循合理施肥、合理耕作,从源头上减少土壤退化的发生。

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现状及对策

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现状及对策

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现状及对策滁州市地处皖东,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岗地和平原三大类型,丘陵、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0%。

旱、瘦、荒、薄是该市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子。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化肥的大量投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农田土壤产出率骤增。

但是,由于施肥不科学,土壤改良与利用不合理,滁州市农田土壤质量明显退化,养分失衡、污染加重、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及人为剥失现象日趋严重[1-2]。

1农田土壤退化现状1.1盲目开垦,部分丘陵区农田水土流失据估计,滁州市海拔40 m以上的丘陵岗地面积为92.79万hm2左右,占国土总面积的(133.28万hm2)69.6%。

其中,海拔100 m以上的丘陵区土地面积30.0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2.6%。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滁州市丘陵区农田土壤面积约为2.51万hm2,由于盲目开垦,现已有相当一部分农田土壤因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而不能耕种;有的虽仍在种植但农作物产量极低。

1.2施肥不合理,植物生理性病害加重据统计,1978—2009年,全市农田化肥投入量由2.61万t(纯养分量,下同)提高到31.57万t,增加了11.10倍。

其中,氮肥由2.07万t提高到10.27万t;磷肥由0.32万t提高到4.24万t;钾肥由0.22万t提高到2.29万t,复合肥由0提高到14.76万t。

同期全市绿肥种植面积则由6.67万hm2下降到不足0.13万hm2。

不合理施肥导致滁州市农田土壤养分失衡。

全市农田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以1984年为基准)的114.7 mg/kg,下降到2009年的104 mg/kg,平均每年降低0.43 mg/kg。

根据2005—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检测结果: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49 mg/kg,有效锌为1.24 mg/kg,有效铜为2.77 mg/kg。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土地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由于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管理,许多地区的农业土壤质量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这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类型和影响农业土壤质量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酸化、盐渍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瘠薄化等,它们对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 土地酸化:由于过度施用化肥、不恰当的水肥管理、农林废弃物不当利用等,土壤中的酸化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导致土壤酸性增加,而酸性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降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

2. 盐渍化:由于土地浇灌不当、排水不畅等原因,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导致土壤中盐分积累过多,从而对土地的生产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 荒漠化: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过度伐木砍柴等,导致土地表面覆盖的植被过少,从而使土地变得贫瘠,无法支撑农业的生产需要。

4. 水土流失:由于土地上的大规模人为开采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导致土地的水土被大量流失,从而使土地变得贫瘠,生产能力下降。

5. 瘠薄化:由于土地的质量下降和种植方式不当,导致土地上的作物长得缓慢,产量降低,从而影响了农业的生产效益。

针对这些土壤质量的退化问题,有一些对策和方法可以采用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1. 合理施用肥料: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进行合理的施肥,避免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的肥料使用,以减少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含量,提高土地的肥力。

2. 水肥一体化: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中的化学物质含量,避免土地出现盐渍化问题,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3. 种植抗病性强的作物:根据不同地区土地的地貌和特点,选择抗病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可以避免土地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提高土地的产量和质量。

4. 改善土地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土地上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摘要】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但其土壤质量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首先分析了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现状和原因,包括土壤结构疏松、养分流失和土壤酸化等问题。

接着探讨了改良设施农业土壤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优化施肥制度和调整作物轮作制度。

优化施肥制度可以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调整作物轮作制度可以减少土壤连作隐患,有利于土壤恢复和保护。

最后强调了设施农业土壤质量改良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设施农业土壤质量改良的建议,希望通过持续改进措施,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改良对策、现状、原因分析、施肥制度、作物轮作制度、重要性、建议、发展、优化、调整1. 引言1.1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设施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使用设施和技术手段,在室内或半室内环境中种植农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土壤质量退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土壤质量的退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了不利影响,也给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疏松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微生物活性减弱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碱度失衡,病虫害易发生,农产品质量下降等后果。

为了解决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连作隔作不当、施肥不当、灌溉管理不当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施肥制度,调整作物轮作制度,加强土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恢复和改良设施农业土壤质量。

在未来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改良土壤质量尤为重要。

只有保护好土壤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施肥制度,调整作物轮作制度,加强土壤监测和管理,推动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及改良对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日益凸显。

农业土壤质量退化包括土壤质地变差、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分保持能力减弱、肥力流失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及改良对策。

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之一是过度耕作和不合理施肥。

过度耕作会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风蚀和水蚀风险,导致土壤质地变差。

不合理施肥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不均衡,进而破坏土壤的肥力平衡。

合理控制耕作强度和施肥量是改良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关键。

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之二是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和农药残留。

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降低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农药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农作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技术,是改良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重要途径。

农业土壤质量退化的原因之三是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和土壤的盐碱化。

不合理的水田排水和灌溉方式也会导致土壤质量退化。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采用科学的水田排水和灌溉技术,对改良农业土壤质量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量、推广绿肥和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合理选择耕作方法和施肥量,减少过度耕作和不合理施肥对土壤的伤害。

可以采用梯级耕作、免耕和保护性耕作等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在施肥方面,可以通过土壤检测以及科学配比肥料的方式,减少养分的浪费和对土壤的污染。

加强土壤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影响。

可以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对土壤生态系统的伤害。

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精确施肥和精准灌溉,提高农业生产的效果和土壤的质量。

农业土壤质量退化问题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只有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及采用科学的耕作和施肥方式,才能改善农业土壤质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