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策略行为
7.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 公共产品的供给 美苏军备竞赛 经济改革 中小学生减负
……
囚徒困境的性质: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个人的“最优策略”使整个“系统”处于不利的状
态。
思考:为什么会造成囚徒困境 是否由于“通讯”问题造成了囚徒困境? “要害”是否在于“利己主义”即“个人理性”? 是否囚徒困境的结果就一定不利?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经典之作《原富》中认为:
我们的晚餐不是来自屠夫、酿酒的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 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
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争取最大的利益, 一般而言,他不会有意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 么贡献,他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 一来,他就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引领,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 改进尽力而为。。。
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
2、结论: 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和消费 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致使掠夺失败; 掠夺方掠夺期损失大于被掠夺方损失,导致掠 夺无法成功; 垄断利润的获得有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掠夺损 失的补偿无法保证
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
(二)后芝加哥学派:理性的掠夺 1、结论 如果假定更接近现实的不完全信息,那么低于 短期最优水平的定价将会成为理性战略;掠夺收益 不仅来自掠夺市场,一个市场的掠夺通过遏制进入 和威慑对手可以在其他相关地理或产品市场获利。 2、模型 连锁店悖论 Kreps 和 Wilson模型 Milgrom 和 Roberts模型
第一阶段是基本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后来 仍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IO),它 主要包括以市场结构研究为核心内容(SCP范式)的 哈佛学派和以市场行为研究为核心内容的芝加哥学 派;
博弈论与战略行为

博弈论与战略行为博弈论是研究决策制定者在互动环境中进行决策的一门数学分析工具。
战略行为则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通过制定和调整自身的行动计划来达成目标的行为方式。
博弈论与战略行为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博弈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然而,博弈论作为一种学科以及理论框架,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
现如今,博弈论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
博弈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纳什均衡,即每个博弈参与者做出最优决策时的状态。
在博弈论中,参与者通常会根据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来制定自己的策略,以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战略行为则与博弈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战略行为中,个体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参与者的行动来制定他们的行动计划。
这种行动计划考虑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最大化个体利益为目标。
战略行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市场竞争、企业管理、决策分析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决策。
在市场竞争中,博弈论和战略行为有着重要的应用。
企业通过对竞争对手行为的预测与分析,来制定自身的市场策略。
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各个企业通过制定不同的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和利润。
博弈论提供了一种框架,让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进行分析和决策,以达到最佳的结果。
个体的日常决策同样也涉及到战略行为的思考。
在面对某种选择时,个体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其他人的行为。
例如,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个体可以选择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开车,这就涉及到对自身利益和外部效应的权衡。
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方式,个体可以更好地制定行动计划,使得自己的决策更为明智和有效。
博弈论与战略行为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政治领域,各个政党之间的竞选活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博弈,候选人需要制定自己的竞选策略来争取选民的支持。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行为和利益。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业的定价依据当前利润和未来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 状况及从属企业的价格敏感性等因素。
3.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 20世纪80年代,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策略性 行为理论中的广泛应用,不完全信息假设引入了限 制性定价理论中。 •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1982)认为,在现实环境中, 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在位厂商与潜在厂商之 间进行的限制性定价行为可以视为不对称信息博弈
一、限制性定价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贝恩“限制性定价”概念的提 出以后,限制性定价成为产业组织领域的一个重要 主题。 • 它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原有企业 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
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内容
动态限制性定价
静态限制性定价
行为。在位厂商可以通过价格行为向竞争对手传递 有关成本的信息,影响竞争者对在位者成本类型的 估计。
• 分离均衡:拥有信息的一方主动发布信息,从同类 中分离出来。比如,低成本企业利用限制性定价手 段向进入者限制自己是低成本的企业,区别于高成 本的企业,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无利可图。 • 混同均衡:成本高、低的企业都选择相同的信号, 如定低价,此时价格已经起不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比如,高成本的企业利用先动优势采取限制性定价
• 结论:在位厂商为了达到遏制进入的目的,会调整它 的产量水平及相应的价格水平,从而消除导致潜在厂 商进入的诱因。
2.动态限制性定价
• 在位厂商通过对当前利润与未来利润进行平衡,采 取跨时期利润现值之和最大化的价格策略以减少或 消除潜在厂商的进入,由于它涉及到时间因素,因 的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理论的内容
1.静态限制性定价
• 对早期静态限制性定价理论进行研究的主要学者有: 贝恩(1949,1956)、索罗斯·拉比尼(Sylos-Labini, 1962)和莫迪尼安利(Modigliani,1958)。
中科大管理经济学课件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24
支配性策略
价格不变 企业1
涨价
企业2
价格不变
涨价
10,10
100, – 30
– 20,30
140,25
如果企业2选价格不变时,企业1应选价格不变. 如果企业2选涨价时,企业1应选涨价. 所以企业1没有固定的支配性策略.
25
支配性策略
企业2
价格不变
涨价
价格不变 企业1
涨价
10, 10 – 20,30
1994年,三位博弈论专家即数学家纳什(Nash,他的故事 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美丽心灵,该影片获得了2002年奥斯卡金 像奖的四项大奖)、经济学家海萨尼(Harsanyi)和泽尔滕 (Selten)因在博弈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所作出 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
1996年,两位将博弈论应用于不对称信息下机制设计 的 经 济 学 家 莫 里 斯 (Mirrlees) 和 维 克 里 (Vickrey) 、 以 及 2001 年 三 位 经 济 学 家 阿 克 洛 夫 (Akerlof) 、 斯 蒂 格 利 茨 (Stiglitz)和斯宾塞(Spence)因运用博弈论研究信息经济学 所取得的成就而成为这两个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4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点评 获奖理论应用性更强 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
愚表示,对于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获奖有些意外,但对博弈论的 获奖不意外.博弈论虽然被划为微观经济学,但对于宏观经济 学的指导意义很大.郑超愚认为,获奖理论更多的是看研究问 题的方法和思路,打破完美的假设,更加贴近现实,对于指导实 际决策尤为重要.
28
进攻方收益
防守策略
拦截带球 撤回线卫 突袭
带球
博弈论 胡运权 第四版

Γ=(1,2,…, n);
2、每个参与人的战略空间:Si i =
1,2,3,…,n;
3、每个参与人的得益函数:ui(s1, …,
si…,sn),i=1,2,3, …,n。
用G={S1,…,Sn;u1, …,un}代表
战略式表述博弈。
(三)博弈的得益矩阵表示
一个博弈被称为有限博弈,如果:第一,参与
支付( Pay-off ):博弈结束时,各方得 到的收益。
策略均衡:参与者之间稳定的、可预测 的互动行为模式,就是策略均衡。
美丽 心灵
(三)博弈的分类
根据参与人的多少,可将博弈分为两人博
弈或多人博弈;
根据参与人是否合作,可将博弈分为合作
博弈或非合作博弈;
根据博弈结果的不同,又可分为零和博弈、
如果小猪踩踏板,大猪等着先吃,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吃到1 个单位,再减去踩踏板的劳动耗费,小猪是净亏损1个单位。
如果大家都等待,结果是谁都吃不到。
智猪斗智
策略均衡
(按,等)
大猪的
按
策略 等
小猪的策略
按
等
5,1
4,4
9,-1
0,0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 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 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 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 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
1、从行动的先后次序来分,博弈可以
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静态博弈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 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 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
博弈论与策略性行为

与掠夺性定价的异同
企业采用限制性定价,直接目的是阻止新 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 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因此同掠夺性 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 所不同的是采用限制性定价的企业短期内仍有 “利润”,而采用掠夺性定价的企业在短期内 处于亏损状态。
动态限制性定价
是指一家在位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和产 量来减少或消除导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 诱因的方法。
市场主导企业经常是先定立一个高价,然 后随新企业进入逐渐降低价格。现实经济中, 我们可以看到,新产品刚刚导入时价格定得很 高,然后逐渐回落到竞争性价格水平。
影响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因素
市场进入壁垒高,新企业难以进入, 阻止的价格也就高。壁垒低,新企业容易 进入,要阻止新企业进入,必须按平均的 甚至更低的利润水平定价。
第七章 博弈论与策略性行为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或游戏论,是研究决 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 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近20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它对寡头理论、信息经济学等方面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从事对策论 研究的经济学家:纳什、泽尔腾、海萨尼。
(2)对于现实经济而言,掠夺性定价并不是 经常发生,大企业更愿意通过兼并来消灭竞 争者,因为兼并能使企业免受低价造成的利 润损失,又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什么情况下掠夺性定价行为难以成功?
两家企业的成本函数相同 完全可竞争市场
二、限制性定价行为
限制性定价又称阻止进入定价,指一家 在位企业将其价格和产量定在新企业进入市 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10章博弈论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 博弈论初步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思考: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的特点是什么?
•参与人在前一个阶段的选择将决 定随后的子博弈的结构。
•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若A开发,B
不开发;若A不开发,B开发;若A 先开发,B的子博弈已就被排除了, B只能选择不开发。
思考:为什么序列博弈中,厂商 成功的关键是先行者优势? •在房地产开发的案例中纳什均衡是: 若A开发,B不开发;若A不开发,B 开发;
博弈的分类1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如果各博弈方能达成某种有约束力的契约或默契, 以选择共同的策略,此种博弈就是合作博弈。 反之,就属于非合作博弈。 企业之间的联合定价就属于合作博弈,而经常挑起 价格战的企业采用的便主要是非合作博弈。 在合作博弈中往往包含着非合作博弈,如石油输出 国组织是合作博弈的产物,但其中为了各自利益的 超产和争吵又属于非合作博弈。
在智猪博弈中,先剔除小猪的严格 劣战略“按按纽”,在这一选择后的新 博弈中,小猪只有“等待”一个战略, 而大猪有两个战略可供选择。再剔除新 博弈中大猪的严格劣战略“等待”,从 而达到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小猪等待,大猪按按纽。
严格劣战略是指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 战略,该战略是对自己严格不利的战略。
实行承诺后的阻止市场进入博弈
垄断者
商战 默许 900,300
潜 在 进入 进 不进入 入 者
博弈论和企业策略行为

科 威 特
什均衡
增产 保持
沙特 增产 保持 (5, 5) (7, 4) (4, 7) (6, 6)
同步行动和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旳关键:无人乐意打破僵局 给定一种状态,是否有人单独乐意去变化?
沙特
纳什均衡点
科
增产 保持
威 增产 (5, 5) (7, 4) 特
保持 (4, 7) (6, 6)
大小猪博弈
企业1
扩大 不变
-500,-500 0,1000
1000,0 0,0
2.价格竞争:伯川德模型和动态
价格博弈模型
假定两个企业生产旳产品相同,边际成本都是10元。 两个企业都只存在1期(静态旳含义),两个企业 同步行动来决定各自旳产品价格。因为两个企业旳 产品完全相同,能够完全替代,所以消费者就会购 置价格低旳产品。这意味着,两家企业谁旳价格低 就会赢得整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两家企业将把 价格都定为10元这一边际成本水平。这使得企业最 多只能取得零水平旳利润,假如前期有沉淀投入旳 话,那么还将造成损失。
第二个原则:不让代理承人担过多其本身难以控制 旳风险。
第三个原则:尽量使委托人和代理人旳目旳相一致。 也就是说,应该使代理人旳自利行为同步也是委托 人希望代理人采用旳行为。所以,这一原则又被称 为是鼓励相容原则。
三、企业治理构造
一般来说,企业不是由出资人个人,而是由 一种企业治理构造(corporate governance) 来经营和管理旳。所谓企业治理构造,是指 由全部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形成 旳一种组织构造。在这一构造中,上述三者 之间形成一定旳制衡关系。
北京新兴医院旳例子
三、 既有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旳博 弈——进入和退出
1. 构造性旳进入障碍 关键资源旳控制 规模经济 既有企业旳指企业经过收取低于进入 发生时旳价格来防范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
博弈论是对策略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研究的是决策者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来选择自己的决策策略。
博弈论中的博弈是一个有限的决策过程,每个参与者在其中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决策策略,并且不同参与者的决策策略可能相互影响。
在博弈论中,决策者的收益和成本往往是决策结果的主要考虑因素。
每个参与者都希望通过选择最佳的决策策略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或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成本。
因此,博弈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合理的策略选择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策略行为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策略是指决策者在博弈中选择的一组行动方案。
根据决策者的目标和参与者的行为,决策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策略行为考虑的是决策者如何制定自己的策略以最大化或最小化自己的利益。
在博弈论中,具体的策略行为包括纳什均衡、支配策略等。
纳什均衡是指在一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采取了最佳的策略,而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有激励改变自己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博弈中的稳定状态,它保证了每个参与者都按照自己最佳的利益行动,而不会受到其他参与者的影响。
支配策略是指一个策略在任何情况下都比其他策略更好。
当一个策略支配其他策略时,决策者应该选择支配策略来达到最优的决策结果。
支配策略是在博弈中的一种重要的策略行为,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复杂的决策情况下做出最优的选择。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的研究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
在经济学领域,博弈论与策略行为可以用于分析市场竞争、价
格战略、合作与竞争关系等经济现象。
在管理学领域,博弈论与策略行为可以用于分析企业的决策行为、战略规划等问题。
在政治学领域,博弈论与策略行为可以用于分析政治选举、国际关系等问题。
总之,博弈论与策略行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的是在多个参与者之间进行决策的情况下如何选择策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策略行为是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考虑的是决策者如何选择最优的策略来最大化或最小化自己的利益。
通过博弈论和策略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管理和政治等领域中的行为决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