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生活史政治教案

合集下载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2.认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3.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1.宋元时期社会概况(1)政治方面的变化:北宋时期,皇权强大,官僚制度完善;南宋时期,皇权相对减弱,士大夫集团逐渐崛起;(2)经济方面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出现,商业的繁荣;(3)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2.宋元时期文化特点(1)文学方面的特点:宋词的盛行,以李清照为代表;元曲的兴起,以关汉卿为代表;(2)美术方面的特点:绘画艺术的开创,以文同为代表;(3)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四大发明的出现,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图片和文物,引导学生讨论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30分钟)讲解宋元时期社会概况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相关问题。

第三步:讲解(30分钟)讲解宋元时期文化特点,包括文学、美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这些变化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步:整理归纳(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整理归纳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的核心内容,以便后续学习和复习。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查询更多关于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的信息,进一步了解这个时期的特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讲解、学生讨论和整理归纳的方式,对学生对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抽认和小组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总结宋元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思考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和文化。

宋代的社会生活 优秀教案

宋代的社会生活 优秀教案

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记住宋代的主要衣料;娱乐场所:瓦子、瓦舍2、讲述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3、分析宋代社会生活变化之因;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重点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难点宋代社会生活变化折射出的社会文明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导入新课中国史学大师陈寅格也曾论断:“华夏民族文化历历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势。

”,一个让文人向往、商人崇尚、百姓安乐、军人惆怅的王朝。

合作探究:1.商人为什么崇尚宋朝?-----商业繁荣表现2.宋朝军人为什么惆怅?-----宋朝面临的军事形势3.文人为什么向往宋朝?-----政治氛围、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二、新课讲解(一)衣食住行的变化1.衣(1)说一说衣服的布料以及南宋衣料的变化?由麻向棉转变(2)宋代服饰的分类2.食(1)宋代饮食的种类有哪些?-----试着比较南北饮食差异北方:面食、羊肉南方:大米、鱼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2)宋代的燃料有何变化?3.住讨论:宋代人民的住房有何不同?4.行(1)宋代有哪些交通工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交通工具方面有哪些差异?探究:A.南宋海上交通工具有何特点?B.对南宋商业发展有何影响?(二)城市生活剪影探究:1.北宋东京的市场营业时间可分为哪几种?二者有何区别?2.宋代最热闹的娱乐场所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活动?3.该娱乐场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这种场所在南宋称什么?5.宋代生活为什么如此丰富多彩?板书设计教学札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第三节 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案)牛城二中政史地组.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第三节 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案)牛城二中政史地组.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学习主题第三节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案)牛城二中政史地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的流行服饰、饮食、居住条件、交通工具、文化娱乐,节庆风俗等2、过程与方法:比较宋代主要民问传统节口的风俗与现在自己家乡传统的节口风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过去口常生活的了解,能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宋代衣、食、住、行情况;东京、临安的城市生活情况教学难点宋代衣、食、住、行情况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导入:一、提问:(1)、商业繁荣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几个方曲?(2)、交了出现时间?地点?目的?南宋时称为什么?⑶对外贸易港口主要有哪两个?专门机构是什么?⑷经济重心一育在北方时间?南移的过程怎样?⑸南移的原因有哪些?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自学质疑一,导入新课,由刚才复习导入今□学习主题;二,白学指导,仔细阅读课文,认真完成下列各题,并在课木上标岀重要知识点,(温馨提示:发现的疑问先记下放在那儿)三,自学思考题:一、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现存的我国古画屮,我们能从《》屮领略宋代绚丽多彩的生活风情。

2•两宋时期,劳动行业增多,主要有________ —等。

3.宋代南方最好的代步工具是_____________ 。

4.北宋东京城内专供人们娱乐的场所是 __________ 。

5.宋代,________ 色成为帝王的专用色。

6.宋代城乡居民蒸食物以____ 为燃料,但等地烧煤已很普遍。

7.宋代农民的住房多为低矮的_______ ,城市平民的住所以___________ 为主。

8.宋代时,贵族官僚的住宅富丽堂皇,修建 ______ 建筑是达官贵人享乐摆阔的时尚。

9. ____ 是北宋最繁华的城市,常隹人口超过______ o南宋的都城—也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人都市,市内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场所是 _______10.宋代的三大节□是、、。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教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教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概述2. 宋代农业的发展3. 宋代手工业的繁荣4. 宋代商业的兴盛5. 宋代社会风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关键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图片、图表、视频等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代市井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2. 讲解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概述,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 分析宋代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解农田水利工程、农具改进、农业技术等方面的进步。

4. 阐述宋代手工业的繁荣,涉及纺织、瓷器、钢铁等行业的发展。

5. 讲解宋代商业的兴盛,重点介绍市场繁荣、货币流通、海外贸易等方面的情况。

6. 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包括城市生活、农村生活、社会阶层等方面的特点。

7.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如王安石变法、黄河治理等。

8.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9.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意义。

10.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与深化1.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之前朝代的异同。

2. 探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 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靖康之变、南宋建立等。

七、案例分析:宋代农业发展的典型事例1. 分析宋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如芍陂、白洋淀等水利工程。

宋代社会生活教案

宋代社会生活教案

宋代社会生活教案教案标题:宋代社会生活教案目标:1. 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方面;2. 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宋代社会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对宋代社会了解多少?你知道宋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宋代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如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科技进步等;2. 讲解宋代社会的重要方面,如政治制度、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文化艺术等;3. 介绍宋代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岳飞抗金等。

三、讨论与互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宋代社会生活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何影响;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3. 互动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问、回答问题,加深对宋代社会生活的理解。

四、活动与实践(20分钟)1.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成小组,扮演宋代社会的不同角色,如士人、商人、农民等,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宋代社会生活;2. 制作展板:请学生小组制作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展板,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展览中,增加学生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请学生总结他们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和体会;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与宋代社会生活相关的书籍、文章或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宋代社会;2. 研究课题: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与宋代社会生活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案评价:此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讨论、互动、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对宋代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通过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详细)范文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详细)范文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古代诗词等资料中捕捉信息,形成历史表象的能力。

2.方法与能力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宋代诗词等,创设宋代市井生活的场景,并通过“一日游”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走进宋代的社会生活,克服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本课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组成,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宋代的社会生活》四、教学过程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

同时,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是宋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标志着市民阶层的独立性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宋代人口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单独列为坊郭户,城乡人口的划分肇始于此。

在我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表明城市带宋代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以来即称城市居民为坊郭户。

宋代坊郭户包括居住在州﹑府﹑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以及部分居住在州﹑县近郊新的居民区──草市的人户。

)与唐代相比,宋代对城市规模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附郭草市(附郭,我国行政区划用语,指县政府治所与州、府、省等上级政府机构治所设置于同一城池内的状态)的发展及其地位的变化。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教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教案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代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宋代农业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农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2. 宋代手工业的繁荣:瓷器、纺织品、造船业的发达。

3. 宋代商业的繁荣:城市商业、市场经济、海外贸易的发展。

4. 宋代社会风貌:饮食文化、节庆习俗、社会阶层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风貌。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兴趣。

2. 讲解宋代农业发展:介绍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农具的改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3. 讲解宋代手工业繁荣:介绍瓷器、纺织品、造船业的发达。

4. 讲解宋代商业繁荣:介绍城市商业、市场经济、海外贸易的发展。

5. 讲解宋代社会风貌:介绍饮食文化、节庆习俗、社会阶层的生活。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唐代和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

2. 讨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市场经济、海外贸易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掌握程度。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问题,分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案

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案

宋代的社会生活教案教案标题:宋代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宋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

2. 掌握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3. 理解宋代社会对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宋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

2. 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宋代社会对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影响。

2. 掌握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PPT或图片资料。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个历史时期吗?它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回顾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Step 2: 介绍宋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 (15分钟)通过PPT或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宋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社会阶层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Step 3: 探究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社会阶层(如士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并撰写一份小组报告。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互相交流的方式完成报告。

Step 4: 小组报告展示与讨论 (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展示,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讨论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Step 5: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总结宋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回顾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鼓励学生思考宋代社会对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影响,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

Step 6: 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宋代社会的文章或写一封家书,描述自己在宋代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的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社会生活史政治教案。

一、宋代社会生活历史
1.社会制度
宋代的社会制度有着较强的封建色彩,它与前几个朝代相比有所不同。

在宋代,官僚集团成为了统治阶层的主力,而地方上的豪强则受到了政府的限制。

宋代封建社会不仅存在着地主与农民的矛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

其中,最为严重的要数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活动,例如广大自治权、岭南义军等大规模的起义。

2.经济生活
宋代的经济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宋代的城市人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同时,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口也快速增长。

在宋代中期,中国的人口数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这也为宋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与市场有关的产业也日渐繁荣,例如茶叶、蚕丝、棉花、瓷器、铁器、漆器等等。

3.日常生活
宋代的日常生活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城市中,人们主要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生。

此外,游艺休闲活动也在宋代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诸如骑
马、下棋、唱戏、看戏、听音乐等等都是当时流行的活动。

宋代的建筑和服装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如宋代的建筑多使用青砖,而且有很多独特的装饰技巧;宋代的服装同样也非常讲究,以丝绸和棉布为主,讲求颜色和刺绣等等。

二、宋代政治教案
1.官府学校
在宋代,官府学校是最主要的学校类型,它的教学对象大多是子女官员。

这些学校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主要教授诸如礼仪、经学、史学、文学、法学等等的内容。

而且为了有更好的教育质量,官府学校会安排专人来进行教导。

2.私塾
宋代的私塾比较普遍,它们的教育对象通常是富人家的子弟。

私塾教育侧重于文化和诗词的学习,以及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为主。

宋代私塾的教学环境比较简陋,通常还需要自己带着一些书籍和文具。

3.民间学堂
宋代民间学堂通常由一些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教师们自发组织而成,并且有时候会得到政府的支持。

这些学堂通常位于村庄或者乡镇,主要教授基本的读写和算术知识。

与其他类型的学校相比,民间学堂的教育对象更为普遍。

三、结语
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时期,它具有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独特的政治教育,这为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历史及政治教案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