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基本概念和信道分配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重点

移动通信技术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论1.1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1、移动通信就是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运动中实现通信的通信方式。

2、移动通信的特点: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1、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2、按多址方式可以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

3、按业务类型可以分为电话网、数据网和综合业务网。

4、按服务范围可以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5、按信号形式可以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6、按照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的方法,移动通信可以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双工制3种工作方式和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两种双工制式。

7、多址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模拟式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频分多址方式,而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网采用时分多址方式。

8、1G网FDMA 、2G网TDMA/FDMA、3G网CDMA,其中CDMA是唯一使用软切换通信方式。

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1、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是早期采用的,它一般设有一个基站,一般覆盖范围半径30km~50km,用户数约为几十个至几百个。

2、GPRS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GPRS为2.5G网、GSM为2G网。

习题小结单工制:分为单频单工和双频单工。

特点是双方采用“按—讲”的方式。

双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任一方在发话的同时,也能听到对方的语言。

模拟或数字式的蜂窝电话系统都采用双工制。

SDMA:空分多址指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

小区制:将一个大区制覆盖的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Cell)中设立基站(BS),与用户台(MS)间建立通信。

频分复用:在频分制的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占用一定的频道,而且各个小区占用的频道是不同的。

分簇 小区 扇区 跟踪区

分簇 小区 扇区 跟踪区

分簇小区扇区跟踪区【知识】深度解析分簇、小区、扇区和跟踪区引言:无线通信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有效的通信。

而在无线通信领域,特定的区域划分和管理是确保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分簇、小区、扇区和跟踪区这几个与无线通信密切相关的概念,并阐述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一、分簇1. 分簇的定义在通信系统中,分簇是指将空间中的用户群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从而使网络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和分配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分簇,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效率,减少干扰,并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

2. 分簇的作用(1)资源管理:通过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分簇中,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分配系统的无线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拥塞问题。

(2)干扰控制:分簇可以减少不同分簇间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3)容量提升:通过合理划分用户群体,分簇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吞吐量,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3. 分簇的关键技术(1)簇头选择:簇头是每个分簇中负责协调和管理其他用户的节点,合理选择簇头对于分簇的性能至关重要。

(2)簇内干扰管理:分簇需要有效处理簇内用户之间的干扰问题,通过合理资源分配和调度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3)簇间干扰控制:不同分簇之间的用户干扰是分簇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采用合适的频率复用和功率控制策略。

二、小区1. 小区的定义小区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将特定的地理区域划分出来,供一组基站向用户提供无线信号覆盖和通信服务的基本单位。

一个小区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基站覆盖,可以包含多个扇区。

2. 小区的作用(1)信号覆盖:小区可以确保通信信号在特定区域内得到覆盖,使用户能够在这个区域内进行通信。

(2)容量管理:通过合理划分小区,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分配信道资源,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3)切换管理:移动用户在不同小区之间移动时,需要进行无缝切换,小区提供了切换管理的基础。

小区合并和分裂

小区合并和分裂

小区的分裂和合并1频分复用(Reuse)(1)每个蜂窝基站都分配一组无线信道,相邻小区的基站分配一组信道组,通过将覆盖范围限制在小区边界内,相同的信道组就可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区两两之间的见个距离足够远,使得相互间的干扰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信道组的设计过程叫频率复用。

(2)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称为一簇,需要满足22=++,其中i和j都是非零整数,为了找到特定下去的相距最近N i ij j的同频相邻小区,首先沿着任意六边形移动i个下去,逆时针旋转60度再移动j个小区。

图1 蜂窝系统中定位同频小区的方法(N=19,i=3,j=2)2信道分配方法(1)固定分配:每个小区分配一组预先确定好的话音信道。

(2)动态分配:每次用户发出呼叫请求时,为它服务的基站向MSC请求一个信道。

3切换(Handoff)方式:优先切换、实际应用中要考虑的问题(1)切换:移动台正在通话时,从一个基站移动到另一个基站,MSC 自动将呼叫转移到信道基站信道上。

(2)系统要预先设定一个启动切换的适当的信号强度值(RSSI值),一般为-90dBm到-100dBm之间。

(3)第一代模拟蜂窝系统中,信号RSSI值是由基站完成检测、MSC 对其进行管理的,决定是否进行切换;第二代数字TDMA中,是否切换是由移动台检测从周围基站接收到的信号RSSI值,并将这些值回送给为它服务的基站,当相邻小区基站的信号能量比当前服务的基站高出一定数值时,就可以进行切换,这适用于频繁切换的微蜂窝系统。

4干扰和系统容量:同频道(Co-channel)干扰和系统容量、无线系统的频道计划、邻频道(Adjacent Channel)干扰、降低干扰的功率控制(1)蜂窝系统中的干扰分为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2)同频干扰:频分复用中存在很多同频小区,这些小区之间的信号干扰。

减小同频干扰只能通过让同频小区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距离。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适用对象:本科执笔:刘世安学时数:54 审核: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

2、知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第二章调制解调[目的要求]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教学内容]1、调制的概念,移动通信中调制技术的作用。

2、最小频差和相位连续的概念,最小频移键控的概念和调制原理。

蜂窝小区的概念和特点

蜂窝小区的概念和特点

蜂窝小区的概念和特点蜂窝的概念是一个系统级的概念,其思想是用许多小功率的发射机来代替单个的大功率发射机,每一个小的覆盖区只提供服务范围内的一小部分覆盖。

每个基站分配整个系统可用信道中的一小部分,相邻基站则分配另外一些不同的信道,这样所有的可用信道就分配给了相对较小数目的相邻的基站。

给相邻的基站分配不同的信道组,基站之间及在它们控制之下的用户之间的干扰最小。

通过分隔整个系统的基站及它们的信道组,可用信道可以在整个系统的地理区域内分配,而且尽可能的复用,复用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基站之间的同频干扰低于可接受水平。

随着服务需求的增长,基站的数目可能会增加,从而提供额外的容量,但没有增加额外的频率。

此外,蜂窝概念允许在一个国家或一块大陆内,每一个用户设备都做成使用同样一组信道,这样任何的移动终端都可以在诊区域内的任何地方使用。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制、半双工制、双工制、单频单向方式和中继方式。

移动通信网的区域覆盖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容量的大区制;另一类是大容量的小区制。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大区制是指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

为了增大单基站的服务区域,天线架设要高,发射功率要大,但是这只能保证移动台可以接收到基站的信号。

反过来,当移动台发射时,由于受到移动台发射功率的限制,因而无法保障通信。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服务区内设若干分集接收点与基站相连,利用分集接收来保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也可以在基站采用全向辐射天线和定向接收天线,从而改善上行链路的通信条件。

为了增大通信用户量,大区制通信网只有增多基站的信道数(装备量也随之加大),因此,大区制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通信网,这种制式的控制方式简单,设备成本低,适用于中小城市、工矿区以及专业部门,是发展专用移动通信网可选用的制式。

二、频率复用和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由于蜂窝无线系统依赖于整个覆盖区域内信道的智能分配和复用,所以基站天线设计要做到能获得某一定小区内期望的覆盖。

小区合并和分裂

小区合并和分裂

小区的分裂和合并1频分复用(Reuse )(1)每个蜂窝基站都分配一组无线信道,相邻小区的基站分配一组信道组,通过将覆盖范围限制在小区边界内,相同的信道组就可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区两两之间的见个距离足够远,使得相互间的干扰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为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信道组的设计过程叫频率复用。

(2)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 个小区称为一簇,需要满足22N i ij j =++ ,其中i 和j 都是非零整数,为了找到特定下去的相距最近的同频相邻小区,首先沿着任意六边形移动i 个下去,逆时针旋转60度再移动j 个小区。

图1 蜂窝系统中定位同频小区的方法(N=19,i=3,j=2)2信道分配方法(1) 固定分配:每个小区分配一组预先确定好的话音信道。

(2) 动态分配:每次用户发出呼叫请求时,为它服务的基站向MSC 请求一个信道。

3切换(Handoff )方式:优先切换、实际应用中要考虑的问题(1) 切换:移动台正在通话时,从一个基站移动到另一个基站,MSC 自动将呼叫转移到信道基站信道上。

(2) 系统要预先设定一个启动切换的适当的信号强度值(RSSI 值),一般为-90dBm到-100dBm 之间。

(3) 第一代模拟蜂窝系统中,信号RSSI 值是由基站完成检测、MSC 对其进行管理的,决定是否进行切换;第二代数字TDMA 中,是否切换是由移动台检测从周围基站接收到的信号RSSI 值,并将这些值回送给为它服务的基站,当相邻小区基站的信号能量比当前服务的基站高出一定数值时,就可以进行切换,这适用于频繁切换的微蜂窝系统。

4干扰和系统容量:同频道(Co-channel )干扰和系统容量、无线系统的频道计划、邻频道(Adjacent Channel )干扰、降低干扰的功率控制(1) 蜂窝系统中的干扰分为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

(2) 同频干扰:频分复用中存在很多同频小区,这些小区之间的信号干扰。

lte中的小区的定义

lte中的小区的定义

lte中的小区的定义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中,小区(Cell)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单元,用于提供无线覆盖和容量,实现用户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

一个小区由一个基站和其覆盖范围内的无线资源所组成。

小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为用户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

小区的设计和规划对保证网络的性能、覆盖范围和容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区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1. 小区的定义:小区是指一个基站的服务范围,可以被理解为基站所覆盖的区域。

一个基站通常可以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对应于一个频率资源,一般采用频分多址(FDMA)或时分多址(TDMA)技术。

2. 小区标识:每个小区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小区标识(Cell ID),用于区分不同的小区。

小区标识通常是一个数字或文本字符串,可以通过该标识来定位和识别特定的小区。

3. 小区的特性:每个小区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覆盖范围:小区的覆盖范围取决于基站的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等因素。

通常,小区的覆盖范围为几百米到数公里,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 容量:小区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具有一定的容量限制。

容量取决于频率资源的分配方式、调度算法和无线信道的质量等因素。

- 带宽:每个小区有一定的频谱资源分配给用户进行通信。

带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小区的容量和用户体验质量。

- 信号质量:小区的信号质量通常通过衡量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和信号质量指标(Signal Quality Indicator,SQI)来衡量。

这些指标反映了用户设备与小区之间的无线链接质量。

- 调度算法:小区通过调度算法来控制不同用户之间的资源分配,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同时提供适当的服务质量。

4. 小区间的切换:当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需要进行小区间的切换。

小区间切换分为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方式。

蜂窝网基本概念

蜂窝网基本概念
等频距配置法(按等频率间隔来配置信道,只要 频距选得足够大,就可有效地避免邻道干扰)。
26
5. 信道配置方法
分区分组配置法:(N=7)
第一组 1, 5, 14, 20, 34, 36 第二组 2, 9, 13, 18, 21, 31 第三组 3, 8, 19, 25, 33, 40 第四组 4, 12, 16, 22, 37, 39 第五组 6, 10, 27, 30, 32, 41 第六组 7, 11, 24, 26, 29, 35 第七组 15,17,23, 28, 38, 42
属于系统干扰。
21
4. 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
为了减小同频道干扰的影响和保证接收 信号的质量,必须使接收机输入端的有 用信号功率与同频道干扰功率之比大于 某个数值,该数值称为射频防护比。 由于同频道干扰影响与调制制度及频偏 有关,因此在不同信号和不同干扰下, 射频防护比有所不同。
22
4. 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
其中,P0为距离d0处的接收功率。
n(=2~ 4)为路径衰减指数,与电波传播环
境有关。
在最坏情况下,移动台位于小区的边缘,此时 有用信号最弱,而同频干扰最强。
24
4. 同频干扰与系统容量
则有:
S
I
r n
6
d i n
i1
如果N足够大,可做近似:di D 3Nr
则有:
SDrn
n
3N S
29
6. 提高容量的措施
顶点激励(划分扇区)的好处
采用120度定向天线后,所接收的同频干扰 功率仅为采用全向天线的1/3,可减少系统 的同道干扰。同频道小区距离可适当减小, 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划分扇区的缺点:
一个小区的频道划分为三组,每个扇区使用 一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1
2
3
4
1
14
三、频率复用与同频干扰
2. 一维小区
• 若分成3组,每组277个信道; • 此时,小区总数不变,仍为N,则总共有277N个信道可以 使用。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4
1
2
3
4
1
15
三、频率复用与同频干扰
2. 一维小区 4小区复用——208N
3小区复用——277N 2小区复用——…
R
D
1
2
3
4
1
2
3
4
1
19
3.2 信干比计算,一维情况
• 当仅仅考虑干扰的第1层时,P点的信干比为:
R n SIR ( D R) n ( D R) n • 在3小区再用中,D=6R;4小区再用中,D=8R。
再用因子 3小区 4小区
SIR(dB) n=3 n=4 19.6 27 23 32
基站:小功率发射机(5~20W) 小区半径:1~20km,甚至几百米 频率复用 系统容量可继续扩大 特点:系统复杂、容量大
MSC
10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4. 优点 • 提高了频率利用率; • 基站功率减小,从而使相互间的干扰减少; • 无线小区的大小可根据实际用户数的多少灵 活确定,具有组网的灵活性; • 解决了频道数量有限和用户数增大之间的矛 盾。 ——最大的优点
- 相邻小区使用不同的频道,而相距一定距离的 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道。
7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举例:30个双向信道
- 大区制时,只能有30个用户同时通信
- 小区制时,若分为30个小区,相邻3个小区采 用不同的频道,每个小区有10个双向频道,则服 务区可以同时为300个用户提供服务。若分为更 多的小区,则可获得更大的容量。
R R
BS
R
R
3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2. 特点


• •
基站:高架天线(数十米~数百米) 大功率发射机(几十~几百瓦,200W左右) 移动台:几十~几百部、 天线低、 R R 发射功率小 覆盖半径:几十公里 BS 问题:上行信号差
R R
4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3. 优点

系统简单、投资少、见效快,主要用于专网 或用于用户较少的地域。如在农村或城镇的 初期投资。 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在服务区内的所有 频道的频率都不能重复,因而,其频率利用 率和通信容量都受到了限制,满足不了用户 数量急剧增长的需要。
17
3.2 信干比计算,一维情况
• 信干比的计算主要由下式中的距离决定: PR 210 x /10 g (d ) PT GT GR • 忽略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假设 g(d)=kd – n; • 每个基站在小区的中央,发射同样的功率PT,则 –n,n为3或4; 距离基站d米远的平均接收功率为 P d T R n • P点的接收信干比为: SIR Pint
12

三、频率复用与同频干扰
1. 小区制要解决的问题



小区的基本思想:在不同的小区重新使用频率 来增加系统的容量。 同样的频率不能在临近的小区分配,否则会造 成信道间的干扰。 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必须保持足够远,直至达 到系统能忍受的干扰水平。
13
三、频率复用与同频干扰
2. 一维小区
• AMPS系统,832个信道被分成4组,每组208个信道; • 两个使用相同频率的小区之间隔着3个小区,称为4小区再 用; • 若给定小区数为N,则总共有208N个信道可以使用。
5
4. 缺点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问题: 无线系统可容纳同时呼叫的数量始终都 要受制于分配多少频谱。 如何调整移动通信系统,使有限的无线 频率获得更大容量的通信,并覆盖大面 积的范围?
6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1. 改进的思想
将整个服务区划成许多个小的区域(小区cell)
- 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每个基站的服务范围 仅限小区内;
主要内容
3.1 信道再用和小区导论
3.2 信干比计算,一维情况
3.3 二维小区簇和信干比
3.4 小区的信道分配
3.5 过区切换 3.6 流量控制
1
3.1 信道再用和小区导论
按无线通信网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分类 小容量的大区制 大容量的小区制(蜂窝系统)
2
一、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1.基本概念
在一个服务区域(如一个城市)内只有一个 基站 (Base Station,BS),并由它负责移动通信 的联络和控制。
R
D
1
2
3
4
1
2
3
4
1
18
3.2 信干比计算,一维情况
R n • P点的接收信干比为: SIR Pint
包括所有干 扰的基站, Pint表示归一 化的干扰功 率。
• 当仅仅考虑干扰的第1层时(即最近的干扰,次近的 不考虑),邻近P点有两个干扰基站,则相应的信 干比为: R n SIR ( D R) n ( D R) n
8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2. 基本概念
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cell), 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 的联络和控制。同时,有可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的统一控制下, 实现小区之间移动 用户通信的转接。
MSC
9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

1 2
3
C.F. 如何取舍?
1
2
3
1
2
3
1
2
3
4
1
2
3
4
1
16
2. 一维小区
• 抗干扰能力分析
AMPS系统:18dB D-AMPS系统:14dB GSM系统:7-12dB
信干比SIR or 载干比CIR
——在接收机端接收到的平均信号功率 与平均干扰功率之比。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4
1
2
3
4
1
返回
• 结论 (1) n
干扰 SIR (2) 再用因子 干扰 SIR
20
3.2 信干比计算,一维情况
• 当仅仅考虑干扰的第1层时,P点的信干比为:
R n SIR ( D R) n ( D R) n • 考虑次邻近P点的两个干扰小区,则,信干比为:
SIR 1 D D 2D 2D n n n ( 1) ( 1) ( 1) ( 1) n R R R R
11
二、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5. 缺点



在移动台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小区转入另一个 小区时,移动台需要经常地更换工作频道。 无线小区的范围越小,通话中切换频道的次数 就越多,这样对控制交换功能的要求就越高。 基站数量增加,建网的成本相应提高。 应根据用户密度或业务量的大小确定无线小区 的半径。目前,宏小区半径一般为1~5km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