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声造影对36例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杨静;何健;李磊;张忱【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中的发挥的价值.方法运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41例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分析不同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良性病变共12例,肝恶性肿瘤共29例,肝脏恶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12.31±2.38)s、峰值时间(22.67±4.31)s、减退时间(36.83±8.64)s、持续时间(136.57±51.23)s均提前于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增强开始时间(19.54±4.33)、峰值时间(38.41±9.12)s、减退时间(65.21±58.33)s、持续时间(292.31±75.20)s,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诊断价值【作者】杨静;何健;李磊;张忱【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超声科,辽宁抚顺113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肝脏占位病变主要包含血管瘤、肝癌、肝硬化增生结节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并且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时接受超声检查便可以发现,但是也有个别患者单纯运用超声图像无法鉴别诊断出良性或者恶性占位病变,特别运用单穿超声图像很难鉴别出局灶性肝癌和肝血管瘤。

而传统临床上采用穿刺病理火箭的方式容易引起个别患者针道出血以及恶性病变针道转移。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疾病诊断中[1]。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的应用分析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声波原理的影像技术,通过向体内注入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散射以及声衰减等特性,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进行成像和诊断。

肝肿瘤是指在肝脏内部可能发生的各种良性和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查中的应用。

1.鉴别肝脏囊性肿瘤和实质性肿瘤:超声造影技术是一种可靠的鉴别肝脏囊性肿瘤和实质性肿瘤的方法。

囊性肿瘤的特点是在超声造影后呈现无信号区,而实质性肿瘤则呈现动脉期血管内充盈明显,该特点有助于鉴别和诊断。

2.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肝肿瘤的血供情况对于肿瘤的性质和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观察到肿瘤在注射超声造影剂后的血管充盈情况,从而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3.指导肝肿瘤穿刺活检: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肿瘤位置和形态信息,对于指导肝肿瘤穿刺活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超声引导,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重要血管和胆管的损伤,同时可以提取到具有代表性的肿瘤组织,有助于明确肿瘤的类型和病理特征。

4.监测治疗效果:超声造影技术可以用于监测肝肿瘤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变化来评价治疗的疗效,比如肿瘤血供减少或消失可以表示治疗有效。

5.评估血管侵犯和转移情况:超声造影技术可以观察到肿瘤的血管侵犯和转移情况。

通过观察肿瘤周围血管的充盈情况和异常血管的出现,可以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诊察中应用广泛且有重要意义。

通过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肝肿瘤的早期诊断率,评估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指导治疗和监测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超声造影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超声波在穿透骨骼和肺部气体方面的限制。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和临床实际,综合分析。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对比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对比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对比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对比引言:肝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对于临床肝病疾病诊断非常重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无创、低成本、束腔靶向显像的高频、高准确性、可靠性的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肝脏结节影像学检查手段。

然而,超声造影的良恶性鉴别并非完美,不同的数据系统和指南对于鉴别所采用的标准与方法也有所差异。

本文旨在比较数据系统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对肝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

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的背景介绍:数据系统是以大量病例的实际经验和临床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制定出一套临床诊断标准。

数据系统能够提供具有一定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鉴别结节良恶性的规范化解决方案。

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的结论,通过专家共识形成的一系列准则,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决策。

数据系统与欧洲超声造影指南的比较:1. 表面轮廓分析:数据系统通常将肝脏结节的表面轮廓分为规则型、不规则型和混合型。

规则型表面轮廓一般较光滑,不规则型表面轮廓则更加不规则。

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则根据肝脏结节的边缘光滑程度和结节内部回声分布,将其分为两类:规则型和不规则型。

比较两者的诊断效能,数据系统相对简单易行,但缺乏足够的定量化指标,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

2. 堆积强化分析:数据系统根据肝脏结节在强化过程中的变化,将其分为无强化、浅层强化和深部强化等类型。

而欧洲超声造影指南则依据肝脏结节在超声造影强化过程中的特征,分为肝细胞瘤强化型、肝细胞瘤非强化型和其他结节。

在诊断效能方面,数据系统较为简单直观,但不够具体。

相比之下,欧洲超声造影指南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分类,有助于准确诊断。

3. 动态强化规律分析:数据系统通常通过观察肝脏结节的强化规律(如早期强化、延迟强化等)来识别恶性结节。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47例肝脏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0例10个病灶;恶性肿瘤37例41个病灶)。

观察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作出造影诊断。

结果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强化,但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

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脏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肝肿瘤;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ltrasonic imaging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tumors. Methods 47 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 were examined by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10 cases of benign tumor of 10 lesions;37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s 41 lesions). Observed after injection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SonoVue dynamic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liver cancer,and to make imaging diagnosis. Results liver ultrasound imaging of malignant tumor is “fast into fast out”;Ultrasonic imaging of liver hemangioma is “slow in slow out”;The 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early arterial phase strengthening,but longer duration;Strengthen liver cirrhosis nodules of the liver parenchyma with synchronization. Conclusio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an display the liver tumors do not enhanced phase,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iver tumor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liver tumor;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olor doppler肝脏肿瘤的早期正确诊断是决定临床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的关键,如何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是影像学科所关注的课题。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经常规超声确诊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共120例纳入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其超声造影检查。

结果:本组患者120例,经病理检查后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的有63例,符合良性肿瘤诊断标准的有57例。

予以本组患者超声造影检查后,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4/57(94.73%)、63/66(95.45%)。

结论: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肝脏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标签:超声造影;肝脏肿瘤;临床诊断肝脏肿瘤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相关研究报道中指出,恶性肿瘤中国死亡率排名第三的就是肝癌。

而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医疗且器械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临床价值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青睐,探讨如何提高肝脏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也成为了日益重要的医学研究课题。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结合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经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脏肿瘤的患者120例,分别予以其超声造影确诊,探讨超声造影在良恶性肝脏肿瘤鉴别中的临床价值,并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且经常规超声确诊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共120例纳入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区间25-72岁,平均年龄45.5岁。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有57例患者有过乙肝病史,有17例患者有过恶性肿瘤病史,有22例患者有过恶性肿瘤病史,有12例患者有过恶性肿瘤家族史。

患者主诉表示上腹部明显不适的有76例,患者临床特征中出现黄疸症状的有27例,患者的病灶大小处于10mm-115mm之间,其平均病灶大小为55.55mm。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通过对肝硬化背景下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50例肝硬化合并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病理检查结果和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以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来判定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观察并采用定量参数方式对比分析两类病灶增强时的相、类型及模式。

结果50例患者中确诊为增生性结节者27例、病灶28个,确诊为小肝癌者23例、病灶26个。

小肝癌超声造影动脉相高增强时,门脉一致或低增强,延迟相低增强多见;肝硬化增生性结节增强表现呈多样性,最常见为三期等增强,对比两者各时相增强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理活性检查确诊小肝癌患者23例,增生性结节者27例;超声造影检查确诊小肝癌患者22例,增生性结节者28例,病理活性检查结果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Logistic筛选肝硬化恶性结节预测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将单因素中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放入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可知小肝癌危险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为BMI、饮酒情况(B=0.418、1.025,OR=3.096、2.086,P=0.001、0.0070.05)。

2. 2 超声造影单一因素分析对小肝癌患者、增生性结节患者的年龄、体重、症状、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史、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情况等单因素进行对比发现,小肝癌患者年龄(50.79±7.98)岁,BMI (31.09±2.58)kg/m2,饮酒情况(1.21±0.48)L/d,吸烟情况(22.3±0.69)支/d,高血压4例,糖尿病6例,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6例;增生性结节患者年龄(50.79±7.98)岁,BMI(22.96±3.20)kg/m2,饮酒情况(0.29±0.48)L/d,吸烟情况(3.31±0.80)支/d,高血压5例,糖尿病5例,一级亲属恶性肿瘤病史1例。

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分析目的:探讨应用SoneVue进行超声造影(UES)对比常规超声在提高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肝脏肿瘤病人(62个病灶),常规超声检出肝局灶性病变(FLL),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初步判断良恶性后,进一步采用超声造影,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修正判断,对比各个病变肝脏超声造影表现及增强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肝脏恶性肿瘤(52个病灶)均于动脉期、门脉期呈现出快速增强,肝细胞癌病灶(34个)中,超声造影后于动脉期显著增强并与门脉期下降的有32个病灶呈现出“快进快出”特征,其中“快进慢出”,“慢进”状态分别为1例、1例均未确诊。

肝转移癌病灶(18个)在造影后均呈现出动脉期快进状态,门脉期消退有16例,肝血管瘤病灶(8个)中,呈现“慢进慢出”、“快进慢出”特征各为1例。

结论:超声造影(UES)在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上有着极佳的优势,可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肝脏肿瘤;超声造影;良性恶性;鉴别诊断肿瘤在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良性和恶性。

从组织微循环灌注水平研究病变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于肝脏局灶病变的定性诊断(1)。

Bernatik T等(2001)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对肿瘤的检出率由常规超声的59%提高到97%,其中以小于2cm和近膈顶的肿瘤检出率提高尤为明显(2)。

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良恶性肿瘤。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超声科的肝脏良恶性肿瘤病人40例(63个病灶)对其进行超声造影检测;其中,男女病人分别为25例、15例,病人年龄44岁-75岁,平均54.5岁,病灶直径约为1cm-10cm,中位4.12cm,通过增强CT、MRI以及手术或者是穿刺病理有52个恶性病灶被确诊:肝细胞癌34个,肝转移癌18个,良性病灶共计10个:肝血管瘤8个,肝腺瘤2个。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1-04-14T08:02:35.82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2期作者:刘丽[导读] 对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黑龙江省鹤岗市鹤矿医院 1541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影像科2020年6~9月之间收治64例肝脏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情况。

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简便诊断的检出率为96.88%,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2.81%,两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超声造影检查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检查结果准确性更高,更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Methods in this study,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tumor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to Sept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ultrasound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 by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 simpl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 was 96.88%,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2.81%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P < 0.05).Conclusion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s more accurat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and has more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liver;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differential diagnosis肝脏肿瘤是一种消化系统原发肿瘤病灶转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所导致的疾病类型,临床上通常通过肝脏肿瘤组织的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因而早期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超声造影对36例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28T11:12:53.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毛丽媛黄雪兰卢晓萧[导读] 观察肝脏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各期相的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毛丽媛黄雪兰(通讯作者)卢晓萧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黑龙江佳木斯 152000)【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036-02 【摘要】目的观察肝脏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各期相的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36 例常规超声检查中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

结果肝脏良恶性肿瘤病变增强的动态时相变化如下:1.恶性肿瘤患者病灶增强开始时间、减退时间均早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2.肝脏良恶性肿瘤造影后3个时相增强方式有所不同;3.肝脏恶性肿瘤表现为快进快出,良性肿瘤表现为慢进慢出。

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准确地反映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揭示不同肿瘤的增强特征, 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肿瘤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肝癌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三位[1]。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时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并且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不同占位性病变血流灌注显示具有优越性,对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本研究通过分析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在其各期相的造影灌注特点进行比较,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数据:对门诊自2012年 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0-75岁;常规超声检查36例患者发现病灶43个,经超声造影检查后共发现病灶58个,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1.2方法:超声造影剂混悬液经置于肘部浅静脉的三通套管针3~5秒内快速注射完毕,选取典型病灶同时启动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实时不间断地观察重点区域病灶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同时观察记录邻近区域病灶的灌注。

在造影后根据录像资料注意记录病灶个数,灌注方式以及各病灶的灌注时相和消退时间,统计分析资料做出造影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应用SPSS 11.5 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方差齐性检验后选择相应的t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共发现58个病灶;肝脏恶性病变者28例:原发性肝癌19例,肝转移瘤9例;恶性占位性病变共发现病灶43个,其中原发性肝癌病发灶24个,转移性肝癌病发灶19个。

肝脏良性病变者8例,肝脏血管瘤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2例;良性占位性病变发现病灶15个,其中肝脏血管瘤9个,肝硬化增生结节6个。

24个原发性肝癌病灶中,22个造影后在动脉期呈现整体均匀增强并迅速廓清,呈“快进快出”模式;另2个病灶伴有液化坏死造影后呈非均匀增强,恶性肿瘤显影时间为(15.7±2.8)s,廓清时间为(31.6 ± 6.0)s。

15个肝转移癌病灶造影后均表现为非均匀增强,呈动脉期快进,门脉期廓清。

肝血管瘤病灶9个均呈“慢进慢出”模式;良性肿瘤显影时间为(25.4 ±6.1)s,廓清时间为(68.2 ± 45.3)s。

3 讨论
肝脏良恶性肿瘤病灶均会出现早期动脉相快速增强。

HCC 是多血管性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周围肝实质80% 由门静脉供血,两者出现的增强效应时相完全不同,呈现“快进”现象[2]。

典型的肝脏恶性病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流灌注量增大、血流速增快,超声造影动脉早期病灶回声明显增强; 动脉期快速增强后,由于缺乏门静脉供血及正常的静脉回流系统,微气泡迅速廓清,门脉期及延迟期肿块呈等增强、低增强或黑洞征,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型。

本组研究的28例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有26例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另外2例恶性病灶伴有液化,超声造影后表现为动脉期非均匀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回声略低于周围肝组织,初步诊断为肝恶性转移癌,后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

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由血管构成的肿瘤,其特征为内部血流速度缓慢且血流丰富,因此典型的超声造影表现为造影早期周边的团状或环状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呈向心性增强。

本组研究的良性肿瘤中8例肝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仅周边呈环状开始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为向心性高增强;1例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呈高增强。

而恶性肿瘤多在门脉期就迅速廓清,平均廓清时间明显早于肝血管瘤,且廓清后病灶回声低于肝实质回声。

综上所述,结合谐波造影技术,可实时显示造影剂进入组织、肿瘤内,直至消退的整个过程,准确的反映了血流灌注状态,揭示了不同肿瘤的增强特征。

超声造影可明确病灶的数目、大小、位置、血流灌注情况并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530.
[2]陈敏华.消化系统疾病超声学.北京出版社,2003: 74-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