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喜剧童话
四大悲喜剧

四大喜剧简介:1.《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一个慷慨大方、重友情、讲信用的人。
别人向他借钱,他从不收取利息。
这招致了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嫉恨。
夏洛克靠放高利贷为生,他是一个吝啬、贪婪、绝情的人,没有人喜欢他,连她的女儿杰西卡都抛弃了他,跟一个叫罗兰佐的基督教青年私奔了。
这时,安东尼奥的朋友巴撒尼奥要去向富家嗣女鲍西娅求婚,却身无分文,请求安东尼奥资助,但安东尼奥的商船都还没有回来,手中也没有钱。
无奈,他们向夏洛克求助。
夏洛克乘机与他们签下协约:如果三个月内不能归还欠款,就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不幸的是,安东尼奥的商船接连遭遇事故,他未能如期还钱。
此时,巴撒尼奥顺利通过了鲍西娅父亲留下的一个难题的考验,赢得了鲍西娅的爱情和巨额财富,他提出愿意加倍偿还欠款,夏洛克却坚决不同意,他坚持要割下安东尼奥的一磅肉,置安东尼奥于死地,从而达到操纵借贷利息的目的。
危急关头,鲍西娅女扮男装成法律博士出现在法庭上,她佯装支持夏洛克的请求,但提出:按照协约,夏洛克只能割一磅,不准多一点,也不准少一点,而且不能流一滴血,否则,就要依法将夏洛克的土地财产充公。
夏洛克只得放弃了他的要求。
但这样,他又触犯了另一条法律:如果异邦人企图直接或间接谋害一个公民,他的一半财产就应该归受害的一方所有,另一半充公,他的生命则听凭威尼斯公爵处置。
威尼斯公爵赦免了他的性命和他的一半财产,安东尼奥也放弃了他的另一半财产,但提出两个条件:一,夏洛克要改信基督教;二、他要签下文契,死后将财产全部传给女儿杰西卡和女婿罗兰佐。
夏洛克只好同意。
坏人的奸谋可耻地失败了。
而好人安东尼奥也善有善报,结尾,他的另外三艘商船满载而归,他又成为了一个有钱人。
2.仲夏夜之梦书中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有两个男青年拉山德(Lysander)、狄米特律斯(Demetrius)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Hermia),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Helena)又恋着狄米特律斯。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1. 引言1.1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孤女角色,她们在故事中经历着各种挑战和冒险,最终找到了幸福和真爱。
这些孤女形象不仅展现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性和爱情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着一种童话般的美好与真实。
在这些喜剧中,孤女们往往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人格,她们并不因为自己的孤独而沉沦,反而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展现了多种形式的孤女童话,在不同的情节和角色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些孤女们或许来自贫穷的家庭,或许因为家庭悲剧而失去亲人,但无论她们的背景如何,都展现了坚强和乐观的一面。
这些孤女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更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启示。
通过她们的坚持和努力,莎士比亚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希望和勇气的精神。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第十二夜》中的维奥拉、《皆大欢喜》中的芙伦斯、《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安妮以及《第二商店女堂》中的维奥莲。
通过对这些孤女角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的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仲夏夜之梦》中的赫墨娅是一个典型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形象。
她是雅典公主忒西亚的女儿,因为其美貌引来了许多追求者,例如帕米茨以及里西阿德。
赫墨娅在父母的指使下拒绝了这些追求者,而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人——莉斯特。
这种坚持己见的女性形象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寻常的,但赫墨娅的坚定和自信给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剧情中,赫墨娅因为爱情而陷入了一系列的误会和困境中。
她被人误认为背叛了父母的意愿,导致被迫逃离雅典,最终加入了梦境之森中的神秘仪式。
在这个神奇的场景中,赫墨娅展现出了她的独立和果断,最终与心爱的人莉斯特团聚。
赫墨娅的形象在《仲夏夜之梦》中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代表了爱情与信仰的力量。
她的坚定和勇气启示了观众,让他们意识到在面对困境时,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莎士比亚的喜剧十分有趣,其中的情节有时候比童话还要动人。
在他的喜剧中,有一角色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经常出现的孤女。
这些孤女虽然处境困难,但是她们的性格各异,个个都非常出色。
让我们来看看莎士比亚的喜剧中,那些走红的“孤女童话”吧!1.《威尼斯商人》中的波西亚在《威尼斯商人》当中,波西亚是一个富家女。
不过,她不幸成为一个孤儿,这一点与其他的东方童话有所共通。
尽管波西亚在成为孤女之后,父亲留给她了一笔巨额遗产,但是她的盘算虽然如愿以偿,暗自瞒骗人群,却充满了孤独感。
不幸的是,波西亚还拒绝了好友的周旋,她的爱情故事也充满了险峰。
当然,波西亚也有自己的机会,通过最终的结局,她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2.《暴风雨》中的米兰达在《暴风雨》中,米兰达是一个完全和父亲居住在岛上的孤女。
她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直到一天被一系列的事件所揭露。
毫无疑问,米兰达是一个绝对的“天真无邪的孤女”。
米兰达的性格特征也很值得一提:她聪明、勇敢而且感性。
她领悟力极高,也具备数学天才的神奇天赋。
在故事的结局,米兰达成为了新年的女王,这是一个完美的奖赏,也是她完美性格的展现。
3.《无事生非》中的海恩妮在《无事生非》这个喜剧剧本里,哈罗德·佩托通过让男主角们爱情的选择和错误交织在一起,来展示打击和相互交替得“生活”。
而在剧本的主线中带出的,就是海恩妮这个孤女的故事。
海恩妮年轻时候母亲去世,后来又被父亲遗弃。
海恩妮的性格鲜明,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很机灵。
但是她因为身世不明而被许多人嫌弃,尤其是她令人不快的一巴掌,更令人困扰。
不过最终,她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爱情的幸福,成为一个生活得到了很好回报的人。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从定义、背景和重要性入手,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独特地位。
在将分析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和《第十二夜》中的孤女童话,探讨其特点和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总结孤女童话的启示、未来发展和艺术价值。
通过全面分析,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不仅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都具有深远影响。
这篇文章将为读者带来对孤女童话的全新认识和理解,引发对莎士比亚喜剧的更深层次思考。
【关键词】莎士比亚喜剧、孤女童话、定义、背景、重要性、特点、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当代文化、影响、启示、未来发展、艺术价值。
1. 引言1.1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的定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是指莎士比亚作品中出现的孤女形象所构成的故事线。
这些孤女通常是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角色,她们常常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缺乏自主性,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这些孤女角色往往成为故事的关键人物,她们的命运和成长经历常常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层次的反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并不局限于单一的表现形式,有些孤女角色表现出坚强和独立的一面,有些则展现出脆弱和依赖的一面。
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孤女角色都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可以探讨这些孤女角色对当代社会及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1.2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的背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在16世纪的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缺乏独立的地位和权力。
许多女性面临着被家庭、社会或政治力量所控制和束缚的局面,因此孤女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出现得较为频繁。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孤独而又勇敢的女性角色。
这些角色的故事
往往充满童话般的氛围,比如魔法、魔咒、佣兽等。
他们在遇到困境时勇敢地寻找自己的
幸福,在众多的困难和阻碍中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他们的爱情和生命意义。
其中,最著名的孤女就是《暴风雨》中的米兰达。
米兰达是因为她的父亲普罗斯佩罗
被贝利博士流放到孤岛上,而与世隔绝的。
在她的孤独生活中,她最重要的伴侣是父亲的
古老仆人和一个船员。
然而,当艾里奥斯莫爵士和他的随从借着大风袭击这个孤岛时,米
兰达的生命开始变得充满了希望和选择。
艾里奥斯莫爵士向她表白,而她的父亲也希望她
有一个正式的婚姻。
米兰达既有父亲,又有爱人,最终完成了从孤独到幸福的转变。
另一个孤女是《仲夏夜之梦》中的海蒂雅。
海蒂雅从小就被亡母的死亡和父亲的缺席
包围着,她的抚养者是一个冷酷残忍的族长,他将女儿锁在了紫阁中,禁止她和外界交往。
但是当情人流落森林时,海蒂雅勇敢地跟随了他们,穿过机关重重、扭曲的木根,充满了
自己的信仰和决心。
她在森林中度过了一个冒险的夜晚,最终获得了阿提米斯女神和森林
仙子的祝福,成功地留在了世俗界。
除了这些角色之外,《第十二夜》中艾丽娜和赫莉露等角色也是孤女童话中的典型例子。
这些角色中的每一个都表现了莎士比亚最喜欢的主题之一,即命运和自由的对抗。
虽
然这些角色的命运都不是那么幸运,但她们都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不可战胜的信仰。
她们最终都获得了幸福。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在莎士比亚的许多喜剧作品中,可以发现许多孤女角色,这些角色大多数是受父亲或丈夫遗弃、失踪或死亡的女孩。
这些角色在故事中必须独自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以及寻求生命的幸福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在这些孤女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类似于童话故事的元素,包括爱情、神奇和幻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孤女童话。
《第十二夜》中的维奥拉《第十二夜》讲述了一个爱情复杂的故事,其中一个孤女角色维奥拉几乎成为了整个故事的关键角色。
维奥拉因为海难而失去了兄弟,成为了一名海员。
她被迫去寻找一个新的生活,决定在一位公爵伪装成男孩,并在他的跟随者中工作。
在这个冒险的过程中,她爱上了公爵,但由于自己的伪装,她敢不敢告诉他自己的感受,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得到公爵的爱。
这部作品充满了幻想和夸张,比如维奥拉伪装成男性,和公爵和他的跟随者之间的奇妙情感群像,同时也充满了幸福结局的浪漫气息。
《威尼斯商人》中的杰西卡在《威尼斯商人》中,杰西卡是一个经常受到夫父锋芒所锤炼的孤女。
她的父亲令人讨厌,而且威胁打压她的自由,而她则希望自己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自己的爱情。
她也梦想着可以逃离家庭,寻找真正的自我。
在这个故事中,她是一位犹太女孩,爱上了基督徒罗兰多,并希望和他一起离开自己的家庭。
这场冒险意味着一种幻想和冒险的情感和冒险,同时这也意味着自由和经历。
她和罗兰多的爱情也充满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他们最终都有了一个幸福的结局。
《暴风雨》中的米兰达米兰达是《暴风雨》的女主角,是一位孤女。
她的父亲是一个权力强大而自以为是的领主,相信能够控制自然界的力量。
当船只在海上遭遇风暴时,他把他的女儿和船员都带到了一座荒岛上,希望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风暴和荒岛之间的挑战。
米兰达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提醒和鼓励父亲放下自己的傲慢和自以为是,并通过自己坚韧、聪明和善良的性格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结局。
她的历程是一种寻找真正自我和寻求幸福的旅程,也是一种寻找自由和自我的旅程。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

形体 , 并终将在爱的传递中拥有一个不灭的灵魂 , 飞升到光 明的天堂去。这些情节 的设置让读者不 只停 留在
悲苦情节 中, 是对现实的不足与缺憾的包容 , 更是对人 的尊严与价值 的赞扬与维护 ,突显的是一种博爱 、 “ 温 柔敦厚 的人性 , 以及对生命的尊崇。 ” 遭受苦难的人们因为精神世界的丰富而使他们超越 了悲剧命运 , 他 们 的生命在苦难中得到升华 , 童话中的悲剧因素也拥有 了丰富沉厚的意蕴。 与这些 令人 唏嘘叹 惋 的故 事 相 映成辉 的是 安徒 生 童话 中那些 充满 讥讽 、 侃 、 调 幽默 、 游戏性 的喜 剧故 事 。
比尔公主》 的序文 中写到 :要让童话故事打动孩子 , “ 鼓励孩子 , 光靠荒诞 和古怪 的武库是不行的。还得在童 话 中蕴含某种对生活的理解 , 以此为童话深刻 的思想 内涵。 [1这句话显然给安徒生带来莫大的启示。 并 ”20 13
在法国的沙尔 ・ 贝洛、 德国的格林兄弟作为文化的发掘者和保存者 , 在民间文学的瑰丽海洋中将一枚枚童话 之珠采集起来 , 以它们熠熠的光辉给世人 带来惊喜时, 安徒生则在童话中注入了作家个人的情感取向和价值 判断 。 当贝洛 和格林 将 童话 引进 文坛 , 教会 人们 开始 关 注儿 童 的世 界 、 童 的情 感 时 , 儿 安徒 生则 将 童话 引 向 更高的层面 , 在一个个悲喜故事中教会孩子认识人生的贫穷、 饥饿 、 受辱 、 孤独、 失恋 、 死亡等悲苦以及如何不
1 悲剧 因素和喜剧 因素并存 共在
凄美感伤, 是弥漫在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主要调子。读过安徒生童话 的人都不难 回忆起那些扣人心弦 的悲剧故事 。《 卖火柴 的小女孩》 是安徒生少数以孩子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之一 , 安徒生怀着至深的悲悯情 怀将除夕夜 中独 自一人赤着小脚 、 全身哆嗦 、 又冷又饿 、 沿街卖火柴的小姑娘身体承受的冻馁 , 心灵承受的孤 独极为细致地描绘 出来 , 她的处境和命运打动过无数成人和孩子 , 使她和雨果《 悲惨世界》 中的珂赛特 、 狄更 斯《 奥列佛 ・ 退斯特》 中的奥列佛 ・ 退斯特等人一起成为 1 9世纪西方苦难儿童的化身。《 她是一个废物》 是
五年级作文:以喜剧结尾的悲剧_500字

三一文库
以喜剧结尾的悲剧_500字
丑小鸭若不是最后变为了天鹅,其结局终究是惨死。
当然,全文最后以喜剧的效果结束了这个即将发生的悲剧。
从最后丑小鸭希望被天鹅弄死来看,除了对美丽的追求之外,我们看到更多的则应当是丑小鸭被不断讥笑后的癫狂。
不妨想一下,假设某人穷困潦倒,亲戚朋友也都嫌恶他,人见人烦。
若一日,其父(已故)生前挚友(巨富)留下一笔财产给他(因无子嗣),由此一夜巨富,人见人爱。
这则假象的故事与丑小鸭的故事何其相似,由此,现代人眼中的钱于鸟类眼中的美丽,尽皆是“虚”的,并非我们真正需要拥有的。
可是大家却对这些追求到了一种近乎谄媚的状态似乎是“有则爱之,无则躲远”。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当然,丑小鸭变成了天鹅,穷小伙也一夜暴富,终究只是一个通话式的结尾。
可是其中影射的却依旧是一个悲剧。
小鸭被讥笑得如神经病患者一般。
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诞生了“特种”的鸭子,又能怨得了谁?它只能选择承受,而却在一个没有太大压力的冬天之后,选择被天鹅弄死。
显然它虽然承受住了所有的诽谤,心灵的承受水平也已坠至底线,根本无法承受任何刺激。
可它却在此时看到了美丽的天鹅,面对这种无言却沉重的刺激,可以说它已经崩溃了,选择死亡是唯一的出路。
安徒生也许就是想借这个以喜剧收场的悲剧童话来表示对当时社会的某种不满吧。
或是要借“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生在养鸭厂里也没什么关系”的话语安慰这承受了许多的心
(第1 页共2 页)
20 ×20 = 4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的喜剧童话
但如果你捧起那本书架上等了百年的书,细细地读上一读,你会意外地发现,透过书中折射出一个中年人纯真的梦想,那些梦想绝不仅是童话式的,还有一种悲哀的、期待的力量,吸引你去尾之奋斗。
在人类文学大家庭里,童话就像个脸上还挂着鼻涕虫的小孩,在那些由诗歌、小说、戏剧构成的大人世界面前显得稚嫩天真。
而童话作家,也因此显得微不足道。
但却有这样一个作家,凭着一本《写给孩子们的故事》在文学的殿堂里站稳了脚,他用孩童的眼光童话了一个成人世界,并把它塑造成自已的王国。
这使得后世的童话创造者们在面对他时总带着极度的崇敬和惶恐,甚至害怕自已的浅薄在他前暴露无遗。
这个充满童真的巨人便是安徒生。
在丹麦,如果你不知道国王的名字,人们不会对你有任何意见;如果不知道丹麦的奶酪,你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但如果你不知道安徒生,那么你可能会挨耳光。
你可能会吃惊,一个童话作家,至多对小孩子们产生些吸引力吧,为什么会让世界对他如此痴迷?
那么,请让我来告诉你,那137篇童话里包含的迷人语言,喜剧色彩,悲剧情调。
请让我来道出那种含蓄的表达,那种委婉的暗示,多么应该登上文学的峰顶。
一这是一片不能轻意踏入的国土,一旦步入,便会沉醉,因为这里有可爱的拇指姑娘,有美丽的小人鱼,有歌喉动人的夜莺,有长着翅膀的天使,甚至还有一座冰雪的城堡。
安徒生将凡世的景象用神化的思想描绘出来,因而在人们心中产生了最动人、最难以抹去的意象。
我一直认为,安徒生的语言有种甜甜的味道,他喜欢用人物的外貌和动作来阐述他们的情感,如小人鱼深蓝色的眼睛,抑或是小精灵的薄翅。
这些语言的魅力或许也使他具备了成为文豪的基本条件。
二和许多童话作家一样,安徒生的作品大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喜剧色彩。
尽管它没有莎翁喜剧明丽活泼,却饱含深深的哲理以及淡淡而不放纵的自制。
这也是善良的人们所乐见的。
试问在童年时,有多少人没有为丑小鸭成熟后的美丽激动,有多少人没有为拇指姑娘找到爱情而欣喜,有多少人没有为穷大兵当上国王而高兴?童话带给我们有时不仅仅是它的文学创作价值和故事本身的可爱,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所属于的童年时光,安徒生童话如黄金般的戒律以及愉快的记忆,总会伴随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而至于安徒生为什么这么乐观地讲故事,我想有两个原因:其一,这位鞋匠的儿子可能从小经历过太多平淡和悲剧,之于其作品,也都带上了浓厚的爱情色彩,甚至在最后小美人鱼死去了,他也不忍将故事结束,还让她拥有了一个升入天堂的机会------这似乎是为每一个善良的心准备的。
其二,这些是为孩子们写的,安徒生作为一个文化传播者,他不能不在孩
子们的心里种上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对生活,对社会永远充满感恩之心。
安徒生试图用一颗对美对爱无限珍惜的心来感染,感化那个时代,他像一个文化卫士,守卫着每一个热爱纯洁童话的孩子的心,不让他们成为拜金、个人主义的继承者、牺牲品。
三再让我们关注一下安徒生所处的那个时代吧?那是个资本主义由稚嫩走向半成熟,走向残酷的时代,拜金、个人主义的风逐渐吹浮了人们纯洁的心。
大众的脑海里只剩下了“孔方兄”的影子,大众的脸上也都戴起了假面。
这是个需要文化的时代,于是德国诞生了海涅,英国发现了狄更斯,法国拥有了雨果,美国则唱出了惠特曼,而丹麦,这个不起眼的国家,竟也育出一个爱讲故事的巨人来进行自我净化。
我常常在想,在例如《海的女儿》这样的童话里,作者已完成了对作品的喜剧化句调,为什么还要渗入那许多次令人痛苦的抉择以及不厌其烦的伤感片断呢?仅仅是为了让情节生动吗?联系到许多巨著都是现实与理想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产物,所谓的悲剧情调便浮出了水面了:
“王子问她是谁,从哪里来;她用深蓝色的眼睛温柔和悲哀地看着他;但是她不能说话。
她每走一步,正如女巫说过的,便感到像踩在针尖或者锋利的刀刃上;不过她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痛苦,在王子身边走得像肥皂泡那么轻盈,使他和所有看见她的人对她那种婀娜多姿的步子惊讶不已。
”安徒生借助多个类似的片断巧妙地表现了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他仿佛在说:
“你是海中的公主和陆地上的王子不可能走在一起。
”但他又为小人鱼安上了一颗无比执着和善良的心,为爱她甘愿奉献出自已的一切,这也注定了她日后的悲剧命运。
然而我又想,仅此而已吗?我们不妨把这篇童话看得更高一点,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美,对爱永不言弃的追求吗?那追求者是谁?是美人鱼吗?不仅,还有安徒生,还有那个时代千千万万追求者的寻梦者!但安徒生深深知道,在那样一个时代,一个鞋匠的儿子,能寻到国王的梦吗?因此,无奈地,他把自已一次次的挣扎转变为小人鱼一次次的蜕变,当他挣扎到被黑暗包围,被那些所谓的名作家挖苦讽刺到“无地自容”时,也就是小人鱼变成泡沫的时候了------当美变成一堆看得见摸不着的泡沫时,也就是小人鱼变成泡沫的时候了-----当美变成一堆看得见摸不着的泡沫时,悲惨结局也就理所当然了,但要一个拥有无限真诚、童心,博爱的作家放弃理想,放弃对美的追求,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安徒生这样说道:“当我们尽了我们的力量,做上三百年所有这种好事以后,我们就能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分享人类的幸福,你,可怜的小人鱼,曾经试图用你的善行使自已升到了精灵的世界,现在用同样的方式努力三百年以后,你就可以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了。
”是的,安徒生试图向孩子们传输纯美思想的努力失败了,这一点促成了美人鱼的灭亡,但一个身躯的毁灭,安徒生用一种饱含深情和期待的笔调为小人鱼安上了一个不灭的灵魂,不过那有一个期限------三百年。
他知道一个时代再怎么漫长也终将会过去,悲剧的命运
终会在时间的修正上一步步转变,直至成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的榜样。
安徒生来自社会最底层,他切身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弱肉强食,贫富不均的残酷现实。
因此,在他创造的童话世界里,他在那些看似幼稚的事物身上,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从一种新的角度反映卑贱者的纯朴天真和高贵者的可憎可厌,在《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中,他既如实地展现了穷人的悲惨生活,歌颂他们纯洁善良的品质,又以一种富有浪漫气息的笔调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火柴中的天堂;而在《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中则对皇帝的昏庸无能,朝臣的阿谀奉迎和贵族的无知屈弱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揭露。
安徒生童话就像是天堂里传来的悠远钟声,为社会不公平而鸣,为百姓苦难而鸣,使得传统观念中天真浪漫的童话,成为厚重社会价值载体,感动了几百年的人们。
四《安徒生童话》的文化感召力在今天是显而易见的:被列为世界文学名著,孩子们的必读书目,受到多数人的好评。
但人们在评论它时,或许把它看得童话化了,对它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孩子们喜爱的书”的层面。
但如果你捧起那本书架上等了百年的书,细细地读上一读,你会意外地发现,透过书中折射出一个中年人纯真的梦想,那些梦想绝不仅是童话式的,还有一种悲哀的、期待的力量,吸引你去尾之奋斗。
让顾城的那首诗来结束这一切吧:
你运载着一个天国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所有纯真的童心都
是你的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