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重要概念解析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 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的总称,如氢、氧等。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如氧气、水。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如空气。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如 A + B → C + D。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元素- 了解周期表中前20个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 掌握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了解主族元素的特点。
2. 常见化合物- 酸碱盐:酸是氢离子的供体,碱是氢离子的受体,盐是酸与碱反应的产物。
-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实验器材- 熟悉常用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如试管、烧杯、滴定管。
2. 实验安全-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学会正确处理化学品和废弃物。
- 掌握基本的急救措施,如使用灭火器、处理化学品溅射。
3. 常见实验操作- 溶液的配制:学会使用天平、量筒准确配制溶液。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了解过滤、蒸发、萃取等基本操作。
四、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2. 质量与摩尔换算- 掌握质量与摩尔数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3.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计算。
- 了解限制性反应和过量反应的概念,能够判断反应的过量情况。
五、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 材料科学- 了解不同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如金属、塑料、陶瓷。
高一化学一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化学一第一章知识点高一化学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知识。
一、原子结构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而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因此原子呈电中性。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组,使得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一起。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的行数,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族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列数,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族可以分为八个主族和八个副族。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连接。
化学键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用电子形成的,其特点是电子密度较高。
离子键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其特点是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相互吸引。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其特点是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的电子云能够自由移动。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在化学方程式中,我们使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的种类和数量。
化合物的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
总结:高一化学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后续学习化学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原因:胶体粒子能够经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胶粒为何带电?带什么电?胶体是否带电?
胶粒旳分散质相比拥有巨大旳总表面积,其吸附能力很强,能 有选择性地吸附介质中旳某种离子。法扬斯规则表白:与胶体粒 子有相同化学元素旳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 KI反应,生成AgI胶体,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旳I-而带 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旳Ag+而带正电。
渗析与盐析区别与联络:
渗析:分子、离子经过半透膜,而 胶体粒子不能经过半透膜旳过程。是不 可逆旳。
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旳盐 溶液后,可降低蛋白质旳溶解度,使蛋 白质析出,但加水后又溶解。盐析是可 逆旳过程。
渗析与盐析同属物理变化。
这是 那种 胶体?
试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采用旳措施是向沸 水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加热到沸腾
由原子构成旳常见物质:熔沸点高,硬度大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由分子构成旳物质:熔沸点低,硬度一般较小 ①大部分非金属单质 ②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 ③酸 ④有机物
由离子构成旳物质(即离子化合物): ①活泼金属旳氧化物 ②强碱 ③大多数盐类(不 涉及AlCl3等物质) 熔沸点和硬度介于以上两类之间
盐 酸式盐:_N_a_H_S__O_4_、__N_a_H__C_O_3_,、
碱式盐:_C__u_2(_O_H__)2_C_O_3
复盐 同一种阴离子与多种阳离子(H+除外)构成旳物质。
KAl(SO4)2·12H2O (NH4)2Fe(SO4)2·6H2O
备考指南 P2 [学生活动2] 2. 备考指南 P5、14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总目录第一章: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化学的起源和发展1.2 现代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3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1.4 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5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6 表观性质的变化与实质性质的变化1.7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去除和增加1.8 离子方程式和物质的电离度1.9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10 实验化学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第二章:酸、碱和盐2.1 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和实质2.2 酸和碱的分类及其溶液的浓度2.3 盐和氧化还原反应2.4 盐的分类与溶液的特征2.5 相同价数的盐之间的转化2.6 酸和碱的浓度计算和溶液的中和反应2.7 酸、碱和盐的应用第三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实质3.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与解读3.3 反应热与热力学方程式3.4 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3.5 针对平衡常数的活动度及其计算3.6 化学平衡处理和应用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与金属4.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例4.2 金属的常见现象和性质4.3 金属活动性与氧化还原反应4.4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4.5 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6 金属与非金属的结合物和应用第五章:化学式及化合价的确定5.1 元素的化学式与各种氧化数5.2 化学式的确定和化合价的计算5.3 有机化合物的常见表示方法5.4 元素化合物和无机酸碱的命名5.5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常见官能团第六章:化学物质的变化与能量6.1 化学物质的几种基本形式和实质6.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实质6.3 平衡态、不可逆化和可逆化过程6.4 化学反应的能量性质和实质6.5 化学反应的热因与电因第七章:化学物质的周期性与性质7.1 元素周期表的行和列7.2 元素周期性和周期规律的实质7.3 元素周期性和元素性质的关系7.4 周期表格与化学反应规律7.5 未命名和新发现元素的命名7.6 新发现化学元素和新化学反应第八章:碳的类别及其化合物8.1 碳的特殊性质和化学反应8.2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和性质8.3 饱和烃和烯烃的类别和功能性质8.4 炔烃和芳香烃的特殊性分类和功能性质8.5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8.6 功能化合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第九章:实验化学与无机化合物9.1 实验操作和实验室基础知识9.2 实验的性质和实验条件9.3 无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9.4 无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9.5 无机化合物的测试目的和策略9.6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十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分类10.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10.2 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性质10.3 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性质10.4 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10.5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十一章:化学总复11.1 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梳理11.2 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11.3 化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11.4 化学知识的审视和评估11.5 化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总目录,共包含了11个章节。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沪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构成、变化规律以及能量的释放和吸收等方面的科学。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包括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化学键、反应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物质的组成一般来说,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观粒子,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离子是指具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它们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吸引或排斥。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物质。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可观察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4.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5.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结构或形态的改变,但物质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如物质的相变、溶解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氧化、还原等。
第二章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
元素又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光泽、导电、导热等性质,如铁、铜、铝等;非金属元素则具有不同种程度的不同,如氢、氧、氮等。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性质进行排列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相邻元素之间的性质有规律地变化。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素的特性和行为。
3.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单位
克
是比值,无单位
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水、二氧化碳
三、化学用语
1、化合价和离子符号
项目
价标符号
离子符号
意义
表示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表示某种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写法
化合价的正、负在前,数字在后:
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
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方
举例
+2 –1 +1-2
MgCl2H2O
Mg2+Cl-H+O2-
四、溶液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1、分子和原子
项目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似点
1、质量、体积都很小
2、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各异: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原子性质各异
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项目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有的性质
由一种物质组成
区别
1、多种物质
2、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1、一种物质
2、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3、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框架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框架一、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元素的基本单位,包含质子、中子和电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 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3. 化学反应- 反应原理:原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4. 化学计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行。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 稀有气体:周期表最右侧的第18族元素,化学性质稳定。
2. 常见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酸: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在水溶液中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三、溶液与溶解1. 溶液的组成- 溶质:在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的主要成分。
2. 溶解过程-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 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量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 过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量超过最大值的不稳定溶液。
3. 溶液的性质-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度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就必须了解和把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差不多概念和原理,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它有助于我们用微观的、定量的观点认识形状各异的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有助于我们从结构上认识物质的性质、用途,并对物质作出鉴定;有助于我们逐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是多样性的〞等观点。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将从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与性质、溶液四个方面复习初中时期重要的差不多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
[考点讲明]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的关系,从组成上识不氧化物,区分纯洁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并形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等都能够构成物质,明白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明白原子能够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能够互相转化。
3.记住常用元素的化合价,书写物质正确的化学式,纯洁物有固定组成,一种物质只能有一个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运算,读明白相关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份及其含量。
[知识整理]
[经典例题]
例1,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中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
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CH3)2N-(NH)2+2N2O4点燃3N2↑+2CO2
↑+4H2O↑,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D、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比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该题考查三个差不多咨询题,其一是物质由元素组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中只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且每个偏二甲基肼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二考查一个专门正式的科普知识,太空中物质没有质量,故过滤操作无法进行;其三考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比合价的变化,除氮元素从存在化合物中全部转变为单质中氮元素外〔单质中比合价为零〕,其它碳、氢、氧元素均还存在于化合物中,故D 答案有错。
【答案】D
例2,如下图,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
间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看到A 中两瓶
气体的颜色专门快趋于一致〔两者不反应〕,而B 中需要长时刻才能达
到同样的成效。
观看对比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到那些结论?
【分析】此题要求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判定实验结论,A 瓶中由
于NO 2的密度大于H 2,下沉速度大于B 瓶,加上分子在不断运动,而B
瓶中仅仅依靠分子的不断运动,故A 瓶两种气体易平均混合,而B 瓶速
度较慢。
【答案】⑴NO 2的密度大于H 2的密度;⑵分子在不断运动,增大分子间的间隔。
例3,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⑴2个氮原子______;⑵2个氢分子______;⑶2个钠离子______;
⑷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⑸氯化镁中镁元素为正二价______。
【分析】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元素比合价是最差不多的化学用语。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它们各自的表示方式,专门要注意离子符号应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用n+或n-表示〔n=1时,不写出来〕,化合价应写在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 或-n 表示。
【答案】⑴2N ;⑵2H 2;⑶2Na +;⑷2SO 42-;⑸22
Cl Mg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婴儿配方奶粉的讲明书上有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明白得为…………………………………………………………………………〔 〕
营养成分
钙 磷 铁 锌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 、金属
B 、非金属
C 、元素
D 、分子
2.以下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
是…………………………………………………………………………〔 〕
A 、C 60
B 、O 2
C 、H
D 、Cu
3.以下现象不能用分子观点讲明的是……………………………………〔 〕
A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觉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 、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步变小
4.以下方框中,符合2N 2的意义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5.以下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不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6.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
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 、我们能够用肉眼直截了当看到那个分子〝散步〞
C 、分子本身是可不能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 、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单质
7.维生素C 〔化学式为C 6H 8O 6〕要紧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
人体对疾病的抗击力,以下讲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维生素C 不属于氧化物
B 、维生素
C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养量比为6:1:12
C 、每个维生素C 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 、青青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补维生素C ,切忌偏食
二、填空题:
8.描述以下符号的意义:
2H +_____________ SO 42-_____________ 3NH 3_____________
46
2O S Na _____________ Al 3+_____________ 3Cl_____________
9.目前我国某些水域中的〝水华〞现象,其缘故是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藻类
疯狂生长:
⑴某种藻类的要紧化学成份为C 106H 263O 110N 16P 成分中C 、N 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你认为导致藻类疯长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___。
⑵从操纵源头的角度考虑,请你提出防止〝水华〞现象的两个举措: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取气密性良好的两只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不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
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针筒内的物质易被压缩的是________,缘故是〔用分子的观点讲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科研证明,物质由微粒构成,请你填写构成以下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
⑴体温计中汞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⑵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⑶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液体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12.以下是某学生2005年10月9日购买的口
香糖标签,请依照这些信息,回答以下
咨询题:
⑴这种口香糖是否存在咨询题?讲明理
由?
⑵食品中加入抗氧化剂,防止食品腐败,BHT 〔化学式C 13H 30O 〕是一种抗氧化剂,关于NHT 的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BHT是一种氧化物
B、BHT由13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1个氧元素组成
C、BHT中C、H、O三种元素养量比为78:15:8
⑶口香糖可爱护牙齿,活动面部肌肉,但也含造成环境咨询题,吃完后剩余胶基的正确
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D 3、C 4、D 5、D 6、A 7、B
8、2个氢离子、硫酸根离子、3个氨分子、硫酸钠中硫元素为+6价、铝离子、3个氯离子
9、53:8、P、N、防止化肥等氮肥流入水域、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10、空气、气体分子之隔较大
11、汞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12、⑴已超过保质期;⑵C;⑶不要任意丢弃在地面,应放回垃圾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