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成本核算

原材料成本核算原理:计划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提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其本质上还是实际成本,只是将实际成本分为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小新点】核心思路: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1.原材料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1)“原材料”(2)“材料采购”:计划成本法中转站、在途物资(3)“材料成本差异”:反映企业入库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③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贷:材料采购或反之(节约差)【提示】也可将②、③合并: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差额:材料成本差异【例题】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L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4800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为3200000元,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乙公司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材料采购——L材料3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80000贷:银行存款3480000同时:借:原材料——L材料3200000贷:材料采购一一材料3000000材料成本差异——L材料200000【例题】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M2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800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490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乙公司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材料采购——M2材料500000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0000贷:应付票据580000同时:借:原材料——M2材料490000材料成本差异——M2材料10000贷:材料采购——M2材料500000(4)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月末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原材料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投入要素,其采购成本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成本预算,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进行预先核算和分析。
这种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预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通过对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的核算,企业可以及时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原材料采购成本的不必要增加,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其次,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对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的核算,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原材料采购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偏差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对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的核算,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原材料采购成本与实际生产成本的关系,分析原材料采购成本对企业的生产效益的影响。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提高原材料采购的效益,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的核算,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预期情况,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的核算工作,不断完善核算方法,提高核算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会计学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计划成本发下原材料的核算一、原材料的购入1、采购时:借:材料采购-—×材料(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2、验收入库(1)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超支差)借:原材料—-×材料(计划成本)100材料成本差异——×材料(超支差)贷:材料采购——×材料(实际成本)120(2)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节约差)借:原材料——×材料(计划成本)120贷:材料采购——×材料(实际成本)100材料成本差异——×材料(节约差)二、领用原材料1、实际>计划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制造费用(计划成本)管理费用(计划成本)销售费用(计划成本)在建工程(计划成本)贷:原材料—-×材料(计划成本)100元/千克领用材料应负担的如果是超支差借:生产成本(超支差)制造费用(超支差)管理费用(超支差)销售费用(超支差)在建工程(超支差)贷: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领用材料共负担的超支差)2、实际〈计划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制造费用(计划成本)管理费用(计划成本)销售费用(计划成本)在建工程(计划成本)贷:原材料--×材料(计划成本)100元/千克借: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领用材料共负担的节约差)贷:生产成本(节约差)制造费用(节约差)管理费用(节约差)销售费用(节约差)在建工程(节约差)期初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购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期末原材料计划成本期初原材料的差异+本期购入原材料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原材料的差异+本期购入原材料的差异)/(期初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购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期末原材料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期末原材料计划成本=期初原材料的差异+本期购入原材料的差异—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差异=实际-计划。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
原材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采购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水平。
因此,对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首先,进行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指标。
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和销售预测,确定每种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采购价格和供应商。
同时,还要考虑到原材料的运输成本、仓储费用等间接成本,确保计划成本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不同的核算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核算体系。
在核算过程中,要及时更新原材料价格、数量等相关信息,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另外,加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监督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采购、仓储、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原材料浪费和滥用,确保计划成本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最后,企业还应该根据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结果,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采购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
同时,还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和沟通,共同寻求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的途径,实现双赢局面。
总之,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企业应该重视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核算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小企业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是指原材料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要求在原材料日常核算中,原材料收发凭证按计划成本填列,原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在月末计算出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后,再将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常用的会计科目有“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等科目。
1.取得材料的核算(1)外购原材料的核算小企业外购材料,应当按照发票账单所列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在外购材料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借记“材料采购”科目,按照税法规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在外购材料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直接费用,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材料已经收到、但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的,可暂不做会计分录;待办理结算手续后,再根据所付金额或发票账单的应付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应向供应单位、运输机构等收回的材料短缺或其他应冲减材料采购成本的赔偿款项,应根据有关的索赔凭证,借记“应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
因自然灾害等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查明原因后再做处理。
月末,应将仓库转来的外购收料凭证,分别下列不同情况进行处理:①对于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包括本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上月收料凭证),应按照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分别汇总,并按照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将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②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按照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做同样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以便下月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时,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账务处理。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收发核算为了掌握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情况,企业需要对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计价,并对原材料的收发进行核算。
本文将介绍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与原材料收发核算的关系。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基本概念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是指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将原材料计价,以便掌握实际成本和盈利情况,促进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一种方法。
计划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其中直接材料成本是计价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基本原则是:当期实际绚算成本必须与预先计划的成本相比较,差异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计算方法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计算方法分为两种:标准成本法和估计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使用标准预算的直接材料成本来计价原材料,以便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
标准成本法的计价公式如下所示:原材料计价 = 标准成本 × 实际用量其中,标准成本是企业预先设定的单位成本,实际用量是企业实际用于生产的原材料数量。
估计成本法估计成本法是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未出现标准成本的变化所进行的实时估计。
估计成本法的计价公式如下所示:原材料计价 = 估计成本 × 实际用量其中,估计成本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确定的单位成本。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与原材料收发核算的关系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与原材料收发核算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说明:1.根据企业计划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并记录计划的采购价格和数量;2.根据采购计划采购原材料,并将采购的原材料数量和金额记录在采购进货单上;3.根据采购进货单对原材料进行入库,并记录入库数量和金额;4.根据入库数量和原材料计价计算原材料入库成本;5.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材料,记录使用的原材料数量;6.根据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和原材料计价计算原材料的直接材料成本;7.完成生产后将成品出库,并记录出库的数量和金额;8.根据出库数量和使用的原材料数量计算原材料的实际消耗量;9.计算实际消耗量与计划消耗量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和调整。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益。
原材料作为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准确,以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首先,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生产计划来制定。
企业在制定原材料计划成本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生产数量、质量要求、生产工艺及原材料的价格等因素,以确保原材料计划成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只有在明确了生产计划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
其次,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对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消耗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核算。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原材料的采购数量、价格、供应商等信息进行准确记录,以便于后续的成本核算工作。
同时,对原材料的使用和消耗情况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记录和核算,以便于及时掌握原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为后续的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另外,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进行核对和调整。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损耗和废品率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可能会与计划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企业需要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进行核对和调整,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最后,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企业在完成原材料的成本核算后,需要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益。
企业需要科学、合理、准确地制定原材料计划成本,对原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消耗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核算,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进行核对和调整,并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

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一、计划成本法的概念计划成本法是以制定计划或预算为基础,通过对计划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实现对企业成本管理的一种方法。
计划成本法分为静态成本法和动态成本法,静态成本法指企业在编制预算时,根据各项成本因素的影响编制成本计划,以后实际成本按照成本计划进行核算;动态成本法则侧重于对成本因素的变化进行跟踪管理。
二、原材料成本核算方法原材料是指用于制造产品的原始物资,如金属、木料、水泥、玻璃等。
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其中原材料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核算中重要的一环。
原材料成本核算有以下几种方法: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在计算原材料平均成本时,根据每次购入原材料的价格和数量,计算出加权平均价格。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先把每次购材料的数量和价格相乘,再将各次购材料的数量和价格乘积总和除以材料总量即可得到平均成本。
例如:某公司一年内每次进货的原材料数量与单价如下表所示:进货次数数量单价1 2000 502 2500 553 3000 60总量=2000+2500+3000=7500,总金额=2000*50+2500*55+3000*60=372500 每单位成本=372500/7500=49.67元2.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为先购进的原材料也就是进货日期较早的材料,优先出售,也是对库存成本的重要影响。
计算方法是将先进的原材料视为先出售,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保证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尽可能新鲜,而库存中的原材料的老化腐化问题就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不过,对于库存量大而又杂乱的公司,这种方法则会使成本核算变得十分复杂。
例如:某公司一年内进货了几批不同进货价格的原材料,数量和单价如下表所示,在公司完成了销售之后,需要进行材料成本的核算:进货次数数量单价1 300 482 500 503 800 524 1000 54总量=300+500+800+1000=2600,总金额=300*48+500*50+800*52+1000*54=139800元销售出去了2000单位的原材料,按照先进先出原则的计算方式如下:已销售出的补给量单价300(先进的)48元500(次先进的)50元1000(再次先进的)54元总成本=300*48+500*50+1000*54=97600元3.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根据行业经验和规范制定的成本标准,一般是参考产品的初始生产时的物价或者认可的生产工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2010年4月初有关账户余额如下:
“材料采购”科目余额:218万元;
“原材料”科目余额:98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20万元(贷方余额);
材料计划单价每公斤5万元。
材料验收入库时,材料成本差异即时结转。
本月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5日购进材料100公斤,价款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运杂费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经支付。
(2)10日购进材料一批,账单已到,价款300万元,增值税为51万元,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票面金额351万元,材料尚未到达。
(3)15日,购入材料60公斤,已验收入库,当日未收到结算凭证。
(4)20日,月初在途材料全部到达共计44公斤,已验收入库。
货款已于上月支付。
(5)30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共领用320公斤,其中产品生产耗用220公斤,车间一般耗用100公斤。
(6)30日,本月15日购入60公斤材料结算凭证仍未到达,按计划成本暂估料款入账。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借:材料采购(500+5)5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
贷:银行存款
590
借:原材
料500
贷:材料采购
500
实际成本505-计划成本500=5(万元)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5
贷:材料采购
5
(2)借:材料采购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应付票据
351
(3)不编制会计分录。
(4)借:原材料(44×5)220 贷:材料采购
220
实际成本218-计划成本220=-2(万元)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2
贷:材料成本差
异 2
(5)借:生产成本220×5=1 100
制造费用100×5=500
贷:原材
料 1 600
(6)借:原材料
300
贷:应付账
款300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20+5-2)/(980+500+220)×100%=-1%
(注意:分母不含暂估料款金额)
借:材料成本差异16 贷:生产成
本11
制造费用
【例题4·计算题】与教材例题相似
甲公司当月月初结存L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
成本差异为超支3.074万元。
(1)甲公司购入L材料100公斤,专用
发票上记载的单位成本为3万元,增值税额51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单位成本为3.2万元,合理损耗1公斤,其余材料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2)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Ml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万元,增值税额3.4 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18万元,材料尚未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3)甲公司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M2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万元,采购费用1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52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甲公司购入M3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月末应按照计划成本60万元估价入账。
(5)月末,甲公司汇总本月已付款或已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6)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L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基本生产车间领用200万元,
辅助生产车间领用60万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5万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万元。
要求:编制相应会计分录并计算差异率。
【答案】
(1)甲公司购入L材料100公斤,专用
发票上记载的单位成本为3万元,增值税额51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单位成本为3.2万元,合理损耗1公斤,其余材料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材料采购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贷:银行存款
351
(材料是月末集中入库的,所以这里暂不做入库的处理)
(2)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Ml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万元,
增值税额3.4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
本18万元,材料尚未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材料采购
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贷:银行存款
23.4
(3)甲公司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M2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万元,采购费用1万元,增值税额8.5 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52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材料采购
5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
贷:应付票据
59.5
(材料是月末集中入库的,所以这里暂不做入库的处理)
(4)甲公司购入M3材料一批,材料已验
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月末应按照计划成本60万元估价入账。
借:原材料
6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60
贷:原材料
60
(5)月末,甲公司汇总本月已付款或已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L材料实际成本300万计划成
本316.8万(3.2×99)
M2材料实际成本51万计划成本52
万
不考虑未入库材料和估价入库材料。
借:原材料——L材料
316.8
——M2材料
52
贷:材料采购——L材
料300
——M2材
料51
材料成本差异——L材料
16.8
——M2材料
1
(6)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L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基本生产车间领用200万元,
辅助生产车间领用60万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5万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万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00
——辅助生产成
本60
制造费
用25
管理费用5
贷:原材料——L材
料290(计划成本)
提示: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7)甲公司当月月初结存L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3.074万元.
差异率=(3.074-16.8)/(100+316.8)×100%=-3.29%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L材料
9.541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
本 6.58
——辅助生产成本
1.974
制造费用
0.8225
管理费用
0.1645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