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解决移多补少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芳芳和晶晶正在进行做纸花比赛,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课件出示情境图,通过剪纸游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芳芳比晶晶多做了几朵花?

2.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

二、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先来猜一猜,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了?(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几种情况。

1.14-10=4(朵)

2.2朵

师:哪一种是对的呢?用数学的方法来找到正确答案。(学生先独立思考)

让学生独立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画直观图的方法来解决。

师: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之间集思广益,共享成果)

师: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方法?

1.列式14-10=4(朵)

师引导:这样做对吗?

2.学具摆

3.动手画

……

师:刚才的方法里,你喜欢那一种?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画图方法的直观。

师: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以后可以借助画直观图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对比思考。

出示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及图。

问题一:芳芳比晶晶多出了4多花。

问题二: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人的花就同样多了。

假如我们把芳芳比晶晶多出的4朵花都给晶晶,结果会怎样呢?(提出假设:把芳芳多的4朵花都给晶晶,体会“14-10=4(朵)”,是无法同样多的。)

师:结合图思考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一是求多出来的那部分。

问题二是求移动的部分。

师:有没有联系呢?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这2朵花是从哪里移来的?(多出的4朵。)2又可以说是4的多少?(一半。)差的一半,就是移动的数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明白移多补少的道理

三、自主练习

移一移、想一想。

△△△△△△△△

△△△△△△△△

两行同样多。

从第一行移1个三角形到第二行,则两行三角形相差个。

从第一行移2个三角形到第二行,则两行三角形相差个。

从第一行移3个三角形到第二行,则两行三角形相差个。

从第一行移4个三角形到第二行,则两行三角形相差个。

想想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吗?

四、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回顾:

差的一半,就是移动的数量。

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水平。

二年级思维 第十三讲 移多补少

移多补少 专题简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相等的情况,如姐姐有10支铅笔,弟弟有8支铅笔。有时为了某种需要,要把不相等转换成相等,应该怎么办呢? 要把不相等转换成相等,就要移多补少,也就是把多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补给少的,这样就一样多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把多的部分全部给少的,否则又不相等了。 例题1: 小明有16个贝壳,小红有12个贝壳。小明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贝壳个数就会同样多? 练习一: 1.小红有10支铅笔,小明有6支铅笔,小红给小明几支铅笔,两人的铅笔数量就会同样多? 2.二(1)班第一队有28人,第二队有36人,怎样调整两队人数就同样多? 3.甲筐比乙筐多10棵白菜,从甲筐拿几棵到乙筐,甲、乙两筐的白菜棵数同样多? 例题2: 文文和飞飞各有一些画片,飞飞给文文3张后,两人画片同样多,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张? 练习二: 1.小华给小强2支铅笔,两人铅笔数量同样多,原来小华比小强多几支铅笔?

2.二(1)班有60名小朋友排两队做操,从第一队调4人到第二队,两队人数同样多,原来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几人? 3.肖肖给飞飞6根小棒后,两人小棒数量一样多,原来肖肖比飞飞多几根小棒? 例题3: 哥哥有22张邮票,他给弟弟4张后,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弟弟原来有几张邮票? 练习三: 1.小红有10张画片,她给小明2张后,两人的画片张数同样多,小明原来有几张画片? 2.小英做了15朵纸花,她给小兰3朵后,两人纸花的朵数一样,小兰原来做了多少朵? 3.甲借3本书给乙后,两人书的本数同样多,这时乙有12本书,问甲原来有几本书? 例题4: 二(1)班有46人,二(2)班有42人,新学期又转学来了8个同学,应该怎样分配,两班的人数就可以相等? 练习四: 1.体育课上同学们排成两队,第一队26人,第二队20人,又来了8人,应该怎样分,才能使两队的人数相等呢?

三年级奥数移多补少问题练习题

三年级奥数移多补少问题 练习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三年级奥数——移多补少问题练习题 1.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第一行移几个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同样多? 2.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12个圆,两行相差几个,第二行移几个到第一行,两行个数同样多? 3.两行相差14个,移动几个,两行个数同样多? 4.三(2)班第一小组有图书13本,第二小组有7本。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图书同样多? 5.三年级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6本图书,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的图书同样多? 6.三年级参加写字兴趣班的有48人,如果从写字兴趣班调8人到美术兴趣班,那两班的人数相等,美术兴趣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7.小明有16个贝壳,小红有12个贝壳,小明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贝壳树就一样多了? 8.小红有10支铅笔,小明有6支铅笔,小红给小明几支铅笔,两人的铅笔就一样多了? 9.一班有28人,二班有36人,如何调整使得两班人数相同? 10.甲框比乙框多10颗白菜,从甲框拿几颗到乙框,甲乙两筐白菜数相同多? 11.文文和飞飞各有一些画片,飞飞给文文3张后,两人一样多,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张? 12.小华给小强2支铅笔,两人铅笔数同样多,原来小华比小强多几支铅笔? 13.一班有60名小朋友排队做操,第一队调4人到第二队,两队人数同样多,原来一队比二队多几人? 14.小小有8根小棒,小小给飞飞2根后两人小棒一样多,飞飞原来有几支小棒? 15.哥哥有22张邮票,他给弟弟4张后,两人邮票同样多,弟弟原来有几张邮票? 16.小英做了15多纸花,她给小明3朵后,还比小明多3朵,小明原来有几朵纸花? 17.小红有10张画片,给小明2张后,还比小明多1张,小明原来有几张画片? 18.甲借了3本书给乙后,两人的书一样多,这时乙有12本,问甲原来有几本书? 19.甲杯装有豆子20颗,乙杯装有豆子4颗,甲杯倒给乙杯多少豆子,两个杯子装的豆子数相同? 20.小红1~4单元数学测试成绩分别为90、82、95和93,求小红4次单元测验平均分是多少? 21.小明期末英语和数学共得了186分,语文92分,这三门课的平均分是多少? 22.一个书架有两层,如果从上层取出10本到下层,上层还比下层多5本,原来上层比下层多几本书? 23.方方和圆圆有一些糖,方方给圆圆5块后,方方比圆圆少了1颗,原来方方比圆圆多几颗糖? 24.小林有一个两层文具盒,上层比下层多4支笔,如果从下层拿2支到上层,这时上层比下层多几支笔?

教学设计 移多补少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 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陈靖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85-86页《移多补少》。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经验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利用几何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芳芳和晶晶做花,(点击出现:“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嘛。 学生说出芳芳和晶晶在做纸花。芳芳做了14朵,晶晶做了10朵。 教师问: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1)芳芳比晶晶多剪了多少朵? (2)晶晶比芳芳少剪了多少朵? (3)芳芳和晶晶一共剪了多少朵? 其中前两个问题都用减法算式14-10计算,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口算。 第三个问题要用加法算式14+10计算。可以问学生有没有知道答案的,如果知道,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则告诉学生,这个算式的得数超过20了,究竟是多少,以后再做研究,但对学生提的问题和列的算式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上述三个问题处理完后,教师可以说:“根据图上的信息,同学们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直到学生没有问题) 师:“根据情境图,老师想到了一个和大家不一样的问题,想知道老师想到的是一个什

么数学问题吗?”(点击出现:“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如果学生猜得出,则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然后说该生的想法与老师不谋而合。如果学生猜不出,则需老师放慢节凑,清楚明确的把问题提出来:“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说完后,老师把这个问题板书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验利用同一情境可以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变换角度提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接下来的新授做好铺垫。】 二、数形结合,探究学习 (一)学生猜测。(课件出示第3页“二、你说我讲”) 师: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直接列出减法算式14-10=4(朵),并回答芳芳比晶晶多4朵,所以芳芳应该给晶晶4朵。老师把答案板书下来。 还有的学生可能相到给2朵。老师也把答案板书下来。 在这一环节要把学生所有的猜测都激发出来。把学生想到的答案都有序的写在黑板边上。 师: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我们还要来验证一下才能下结论。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关注学生会有哪些最原始的想法,把学生所有的猜测都尽可能的呈现出来,为学生接下来体验直观图的价值与作用埋下伏笔。】 (二)操作验证,感受数量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把学具包打开,取出圆片代替花,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扮演芳芳,一人扮演晶晶,摆一摆,试试看。 在摆的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尽量用第一行来表示芳芳的,用第二行来表示晶晶的,上下一一对应着摆,这样更有利于发现结论。 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一个一个的移,也可能会把多的部分拿出一半补给对方。 操作结束后学生交流操作经历,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展示。(根据学生交流的方法,分别出示课件4、5、6页,第4页:多出的4个全移;第5页:1个1个的移,直到最后相等;第6页,先把多出的部分平均分两分再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丰富体验,加深理解,进而明白为什么“14-10”不对。从而使学生理清数量间的关系,探索出移多补少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奥数讲义】移多补少

【小学二年级奥数讲义】移多补少 【专题简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相等的情况,如姐姐有10支铅笔,弟弟有8支铅笔,两人的支数不相等。有时为需要,要把不相等转换成相等,应该怎么办呢? 要把不相等转换成相等,就要移多补少,也就是把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补给少的,这样就一样多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把多出来的部分全部给少的,否则又不相等了。 【例题1】 开心超人有14张纪念邮票,甜心超人有10张纪念邮票,要使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开心超人应给甜心超人几张邮票?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用下图表示题中的条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心超人邮票的张数比甜心超人多14-10=4(张),将多出的4张邮票平均分成2份,4÷2=2 (张),把开心超人的2张邮票给甜心超人,那么,他们两个人的邮票张数就同样多了。 解:14-10=4(张) 4÷2=2(张) 答:要使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开心超人应给甜心超人2张邮票。 练习1 1.二(1)班有24个足球,二(2)班有16个足球,要使两个班的足球数量相同,二(1)班应给二(2)班几个足球? 2.小红有10枝铅笔,小军有6枝铅笔,小红给小军几枝铅笔后,两人的铅笔数就一样多了?

3.姐姐和妹妹做红五角星,姐姐做了22个,妹妹做了10个,姐姐给妹妹几个,两人的红五角昨就同样多了? 【例题2】 姐姐和妹妹各有一些糖块,姐姐比妹妹多8块,要使两人的糖块一样我,姐姐应给妹妹几块糖? 思路导航: 根据题中条件“姐姐比妹妹多8块”,把“多的8块”平均分成2份,8÷2=4(块),即把姐姐的4块给娃娃,两人就同样多了。 解:8÷2=4(块) 答:要使两人的糖块一样我,姐姐应给妹妹4块糖。 练习2 1.小红和小明各有一些铅笔,小红比小明多6枝,要使两人的铅笔一样多,小红应该给小明几枝? 2.男同学和女同学排队,男同学比女同学少10名,要使两队人数同样多,应该调几名女同学到男同学的队里? 3.小刚和小军各有一些纸风车,小刚比小军多6架,要使两人的纸风车一样多,小刚应给小军几架?

(完整word)二年级奥数:移多补少(含解析答案)

第十一讲移多补少 【专题简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相等的情况,如姐姐有10支铅笔,弟弟有8支铅笔,两人的支数不相等。有时为需要,要把不相等转换成相等,应该怎么办呢? 要把不相等转换成相等,就要移多补少,也就是把多出来的部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补给少的,这样就一样多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把多出来的部分全部给少的,否则又不相等了。 【例题1】 开心超人有14张纪念邮票,甜心超人有10张纪念邮票,要使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开心超人应给甜心超人几张邮票?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用下图表示题中的条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心超人邮票的张数比甜心超人多14-10=4(张),将多出的4张邮票平均分成2份,4÷2=2 (张),把开心超人的2张邮票给甜心超人,那么,他们两个人的邮票张数就同样多了。 解:14-10=4(张) 4÷2=2(张) 答:要使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开心超人应给甜心超人2张邮票。 练习1 1.二(1)班有24个足球,二(2)班有16个足球,要使两个班的足球数量相同,二(1)班应给二(2)班几个足球? 2.小红有10枝铅笔,小军有6枝铅笔,小红给小军几枝铅笔后,两人的铅笔数就一样多了? 3.姐姐和妹妹做红五角星,姐姐做了22个,妹妹做了10个,姐姐给妹妹几个,两人的红五角可以一样多?

【例题2】 姐姐和妹妹各有一些糖块,姐姐比妹妹多8块,要使两人的糖块一样,姐姐应给妹妹几块糖?思路导航: 根据题中条件“姐姐比妹妹多8块”,把“多的8块”平均分成2份,8÷2=4(块),即把姐姐的4块给娃娃,两人就同样多了。 解:8÷2=4(块) 答:要使两人的糖块一样我,姐姐应给妹妹4块糖。 练习2 1.小红和小明各有一些铅笔,小红比小明多6枝,要使两人的铅笔一样多,小红应该给小明几枝? 2.男同学和女同学排队,男同学比女同学少10名,要使两队人数同样多,应该调几名女同学到男同学的队里? 3.小刚和小军各有一些纸风车,小刚比小军多6架,要使两人的纸风车一样多,小刚应给小军几架? 【例题3】 欢欢把自己的3枝铅笔给飞飞后,两人的铅笔枝数就同样多了。欢欢原来比飞飞多几枝铅笔?思路导航: 根据题意,“欢欢把自己的3枝铅笔给飞飞,两人的铅笔枝数就同样多了”,可以得出,“移动数”为3,要求“相差数”是多少,我们只要把“移动数”扩大2倍就可以了。所以,原来欢欢比飞飞多3×2=6(枝)。解:3×2=6(枝) 答:欢欢原来比飞飞多6枝铅笔。 练习3 1.一个书架有两层,王老师把上层的4本书放到下层,两层的本数正好同样多,原来上层比下层多几本书?

第五讲 移多补少应用题

第五讲移多补少应用题 一、移后相等 1、知多求分 大-小=多 多÷2=分 ——朱烨晨老师多=分×2 2、知大求小/知小求大 分×2=多 小+多=大/大-多=小 ※分:移、调、送、给 二、移后不等 1、移后还多 相差=分×2+还多的 3、移后还少 相差=分×2-还少的 ※注:前后一致 三、与和差的综合 方法:画线段图

例1、加加和乘乘分糕点,加加有14块,乘乘有6块,加加需要拿出几块糕给乘乘,它们的糕点数才会同样多? 分析:这是一道移后相等、知多求分的应用题。加加比乘乘多8块,只要把多出来的8块平均分给他们俩,它们的糕点就会一样多了。 列式:14-6=8 (块)8÷2=4 (块) 答:加加拿出4块给乘乘后,两人的糕点才会同样多。 例3、艾迪有24个金元宝,武西给艾迪8个后,两人的金元宝数就相等了,武西原来有几个金元宝? 分析:这是一道移后相等、知小求大的应用题。先根据条件“武西给艾迪8个后,两人的金元宝数就相等了”这句话得到分的金元宝数是8个。并且他们俩分完之后一样多,说明大的比小的多16个,即是分的数量的两倍。由题目可知,艾迪少,武西多,知道艾迪有24个,那么武西比他多16个,列式计算就可以了。 列式:分:8个 多:8×2=16 (个)武西:24+16=40(个) 答:武西原来有40个金元宝。 例4、(1)加加和减减分葫芦,加加给减减4个葫芦后,加加还比减减多2个。 原来加加比减减多几个葫芦? (2)乘乘和除除分葫芦,乘乘给除除4个葫芦后,乘乘就比除除少2个。 原来乘乘比除除多几个葫芦?

分析:(1)这是一道移后不相等还多的应用题。如果加加给减减4个葫芦后两人葫芦同样多,那么加加比减减多4×2=8 (个),但题目中加加给减减4个后还多了2个,说明加加原来比减减多8+2=10 (个) 列式:4×2=8 (个)8+2=10 (个) 答:原来加加比减减多10个葫芦。 (2)这是一道移后不相等还少的应用题。如果乘乘给除除4个葫芦后两人葫芦同样多,那么乘乘比除除多4×2=8 (个),但题目中乘乘给除除4个后还少了2个,说明乘乘原来比除除多8-2=6(个) 列式:4×2=8 (个)8-2=6 (个) 答:原来乘乘比除除多6个葫芦。

移多补少教案反思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2页“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移多补少”的方法,体会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亮亮和红红都准备了自己喜欢的图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引导探索自主建构 1、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数一数亮亮和红红各有几本书, 2、提出问题:要使两个人的书同样多,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3、学生用画片代替图书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 4、学生说一说怎么分的,亮亮要给红红几本书? 5、学生试着解答。 6、交流展示不同的方法。 (9+5)÷2 9-5=4(本) =14÷2 4÷2=2(本) =7(本) 9-7=2(本) 答:亮亮要给红红2本书。 师:要使她俩的图书本数一样多,必须把亮亮比红红多的图书本数的一半送给红红,这样两个人的书就一样多了。这种方法就叫做“移多补少” 7.比较两种方法,说一说哪种方法更简单? 8、回顾解题思路、 9、试一试 出示:哥哥和弟弟各有一些巧克力,哥哥比弟弟多12块,要使两人的巧克力一样多,哥哥应给弟弟多少块? ⑴让学生读题

⑵思考后,回答 10、师:怎样移多补少? (把多出来的分一半给少的)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小朋友乘车去春游,第一辆车上坐了42个小朋友,第二辆车上坐了48个小朋友,使两辆车上的人数相等,应该怎么办?让生独立做,订正 2、两篮鸡蛋,第一篮比第二篮多16个,从第一篮拿出几个放进第二篮,两篮鸡蛋的个数正好就同样多? 3、书33页2、3题 让学生独立说说如何思考的,订正。 4、甲借给乙2本书后,两人的书就同样多,乙比甲少多少本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专题】移多补少问题(题库)

移多补少问题 1.姐姐有50元钱,妹妹有20元钱。姐姐要给妹妹多少钱,两人的钱才一样多? 2.小红有43本书,小力有31本书,小红给小力几本,两人的书就同样多? 3.有两筐梨,甲筐比乙筐多20个,从甲筐中拿几个放入乙筐,两筐就同样多? 4.欢欢和乐乐喜欢集邮,欢欢比乐乐多16张邮票,欢欢给乐乐几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 5.两组小朋友做游戏,第一组有26人,第二组有18人。要使两组人数同样多,要从第一组调几人到第二组? 6.哥哥给了弟弟4块糖后,两人的糖就同样多。原来哥哥比弟弟多几块? 7.有两堆西瓜,从第一堆中拿8个给第二堆,两堆西瓜就同样多。原来第一堆比第二堆多几个?

8.小芳给了小丽5本练习本后,两人的本数同样多。原来小丽比小芳少多少本? 9.小华有12本练习本,拿了3本给弟弟后,两人的本数同样多。原来弟弟有几本练习本? 10.一筐香蕉有45千克,拿了10千克放入第二筐中,两筐的香蕉就一样多。第二筐原来有多少千克香蕉? 11.书柜里放着两排书,第一排有8本书,从第二排拿8本书放入第一排,两排书就一样多。第二排原来有多少本书? 12.小明有14支铅笔,给小强4支后,两人的铅笔同样多。小强原来有几支铅笔? 13. 二(2)班原来有34人,从二(1)班调过来3人后,两个班的人数就一样多。二(1)班原来有多少人?

14.小芳原来有8元钱,姐姐给了她4元后,两人的钱一样多。姐姐原来有多少钱? 15.苗苗有30本课外书,给了峰峰5本后,峰峰还比苗苗少3本。峰峰原来有多少本书? 16.哥哥有60元钱,拿了10元给弟弟后,弟弟还比哥哥少15元。弟弟原来有多少钱? 17.小朋友排队,第一队有10人,第二队有4人,要使两队人数相等,应该怎么办? 18.小明搭积木,第一堆搭了12块,第二堆搭了18块,怎样移动,第一堆和第二堆搭的积木就一样多了? 19.小白兔有15个萝卜,小黑兔有18个萝卜。妈妈又买7个萝卜,怎么分,才能让两只小兔的萝卜同样多?

三年级奥数移多补少问题练习题

三年级奥数移多补少问 题练习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年级奥数——移多补少问题练习题 1.第一行摆9个圆,第二行摆5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几个,第一行移几个到第二行,两行个数同样多? 2.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12个圆,两行相差几个,第二行移几个到第一行,两行个数同样多? 3.两行相差14个,移动几个,两行个数同样多? 4.三(2)班第一小组有图书13本,第二小组有7本。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图书同样多? 5.三年级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多6本图书,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的图书同样多? 6.三年级参加写字兴趣班的有48人,如果从写字兴趣班调8人到美术兴趣班,那两班的人数相等,美术兴趣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7.小明有16个贝壳,小红有12个贝壳,小明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贝壳树就一样多了? 8.小红有10支铅笔,小明有6支铅笔,小红给小明几支铅笔,两人的铅笔就一样多了? 9.一班有28人,二班有36人,如何调整使得两班人数相同? 10.甲框比乙框多10颗白菜,从甲框拿几颗到乙框,甲乙两筐白菜数相同多? 11.文文和飞飞各有一些画片,飞飞给文文3张后,两人一样多,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张? 12.小华给小强2支铅笔,两人铅笔数同样多,原来小华比小强多几支铅笔? 13.一班有60名小朋友排队做操,第一队调4人到第二队,两队人数同样多,原来一队比二队多几人? 14.小小有8根小棒,小小给飞飞2根后两人小棒一样多,飞飞原来有几支小棒? 15.哥哥有22张邮票,他给弟弟4张后,两人邮票同样多,弟弟原来有几张邮票? 16.小英做了15多纸花,她给小明3朵后,还比小明多3朵,小明原来有几朵纸花? 17.小红有10张画片,给小明2张后,还比小明多1张,小明原来有几张画片? 18.甲借了3本书给乙后,两人的书一样多,这时乙有12本,问甲原来有几本书? 19.甲杯装有豆子20颗,乙杯装有豆子4颗,甲杯倒给乙杯多少豆子,两个杯子装的豆子数相同? 20.小红1~4单元数学测试成绩分别为90、82、95和93,求小红4次单元测验平均分是多少? 21.小明期末英语和数学共得了186分,语文92分,这三门课的平均分是多少?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六讲:移多补少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六讲:移多补少 姓名:班别:成绩: 例题1 小明有16个贝壳,小红有12个贝壳。小明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贝壳个数就会同样多? 例题2 文文和飞飞各有一些画片,飞飞给文文3张后,两人画片同样多,原来飞飞比文文多几张?

例题3 哥哥有22张邮票,他给弟弟4张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弟弟原来有几张邮票? 例题4 一个书架有两层。如果从上层取10本书到下层,上层还比下层多5本。原来上层比下层多几本? ⒈小红有10枝铅笔,小明有6枝铅笔,小红给小明几枝铅笔,两人的铅笔枝数就会同样多? 2. 甲筐比乙筐多10棵白菜,从甲筐拿几棵到乙筐,甲乙两筐的白菜棵数同样多?

3.小华给小强2枝铅笔,两人铅笔枝数同样多,原来小华比小强多几枝铅笔? 4.二(1)班有60名小朋友排两队做操,第一队调4人到第二队,两队人数同样多,原来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几人? 5.肖肖有8根小棒,肖肖给飞飞2根后两人小棒数一样多,飞飞原来有几根小棒? 6.小红有10张画片,她给小明2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小明原来有几张画片?

7.甲借3本书给乙后,两人书的本数同样多,这时乙有12本书,问 甲原来有几本书? 8.芳芳和南南有一些糖,芳芳给南南5块后,芳芳比南南还多2块。 原来芳芳比南南多几块? 9.甲乙两堆萝卜,甲堆比乙堆多8个萝卜,如果甲堆拿5个给乙堆, 这时哪堆萝卜多?多几个? 一、移多补少:多的给少的 二、移多补少的方法 1.分总数; 2.分多余; 3.根据“移1个差2个”来做题; 4.考虑移完后的情况 三、移多补少的特点:移1个,差2个 差的数=移的数?2 移的数=差的数÷2 要记住哟!!

移多补少应用题.(优选)

移多补少应用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1、三(2)班第一小组有图书13本,第二小组有7本。第一小组借给第二小组几本,两组图书同样多? 2、两辆卡车运洗衣机,第一辆车装16台,第二辆车装28台。从第二辆车搬几台到第一辆车,两辆卡车装的洗衣机才同样多? 3、三(1)班有学生49人,三(2)有学生35人,要使两班人数相等,必须从三(1)班调多少到三(2)班? 4、甲打字员要打一份27页的书稿,乙打字员要打一份15页的书稿。甲打字员给乙打字员多少页,两个打字员的打字页数同样多? 5、水果店有两箱橘子,第一箱重37千克,第二箱重31千克。从第一箱取出多少千克放到第二箱,两箱橘子同样多? 6、食堂里有两袋米,第一袋比第二袋重30千克。从第一袋倒多少千克到第二袋,两袋米才同样多? 7、食堂里有两袋米,从第一袋倒15千克到第二袋,两袋米同样多。原来第一袋比第二袋多多少千克?

8、三(4)班第一小队有图书13本,借给第二小队3本,两组图书同样多,第二小队原有图书几本? 9、小方有邮票10张,小林送给小方4张,两人的邮票张数同样多。小林原来有邮票多少张? 10、小猴和小兔一共摘苹果16个,小猴说:“把我的苹果给你2个,咱们的苹果个数就一样多。”小猴和小兔原来各有几个苹果? 11、三(4)班第一小队有图书13本,第二小队有图书7本,第三小队4本,怎样分配三组同样多? 12三(1)班45人,三(2)班42人,开学后转来7个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的人数相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三年级移多补少

第2课 移多补少 老师的话: 解答含有两个已知量的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同解答含有三个已知量的两步应用题一样,在于先找出隐蔽的中间问题。例如:一堆红花有28朵,另一堆蓝花有18朵,从红花中拿出几朵放入蓝花中,两堆花的朵数就同样多。这道题隐蔽的中间问题是“红花比蓝花多多少朵”,然后将相差的朵数再平均分。像这样的题目,从一个量中拿出一部分放到另一个量中,再比较多少就复杂了。因此,我们常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找到解题的方法。 教你一招: 例1 孙青和张林两人邮票张数相等。如果张林给孙青 18张, 孙青就比张林多多少张? 分析与解答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原来两人邮票张数相等。张林取18 张给孙青,张林邮票张数就比原来少了18张,而孙青的邮票比原来多了18 张,这时孙青邮票的张数比张林多了两个18,就是36张。18×2=36 (张)答:孙青比张林多了36张邮票。 例2 哥哥有44元钱,姐姐有36元,要使两人钱数相等,哥哥应给姐姐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看出,哥哥比姐姐多44-36=8(元),要使两人钱数同样多,哥哥只能把比姐姐多的钱数分出一半给姐姐,即给姐姐8÷2=4(元)。 分步列式:①哥哥比姐姐多多少元? 44-36=8(元) ②哥哥应给姐姐多少元? 8÷2= 4(元) 综合算式:(44-36)÷2 =8÷2= 4(元) 答:哥哥应给姐姐4元。 也可以这样想:要使哥哥和姐姐的钱数同样多,只要把两人共有的钱数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就有(44+36)÷2= 40(元),所以,哥哥应给姐姐40-36= 4(元)。 例3 有两筐梨,甲筐有108只,乙筐有66只,每次从多的筐里取7 只放到少的筐里,取几次才能使两筐梨只数相等? 分析与解答 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要求“取几 次才能使两筐梨只数相等”,必须知道无原则取出梨的只数和 每次取出梨的只数。已知“甲筐有108只,乙筐有66只”可以求出甲筐比乙筐多108-66= 42(只)。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筐比乙筐多42只取一半即取42÷2=21(只)放到乙筐,两筐梨的只数就相等。又知道每次取7只,因此,取21只要21÷7=3(次)。 分步列式: ①甲筐比乙筐多多少只梨?108-66= 42(只) ②从甲筐取多少只梨放入乙筐,两筐梨只数相等? 42÷2=21(只) ③要取多少次?21÷7=3(次) 综合算式:(108-66)÷2÷7 = 42÷2÷7 孙青 张林取出18张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思维拓展训练:移多补少应用题(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

二年级移多补少应用题拓展练习【精品】 1、安迪和乐乐各有一些卡片,乐乐给安迪 3 张后,两人画片同样多,原来乐乐比安迪多几张? 2、琳达和露露有一些糖,琳达给露露 5 块后,琳达比露露还多 2 块。原来琳达比露露多几块? 3、甲乙两筐都有一些西瓜,从甲筐中取出 6 个放入乙筐后,甲筐的西瓜还比乙筐少 2 个。甲筐原来比乙筐多几个西瓜? 4、有一个两层的书架,下层比上层多 23 本书,从下层取几本放到上层,下层比上层多 3 本?

5、甜甜有 57 块糖,给奇奇 15 块后,还比奇奇多 4 块,请问:奇奇原来有多少块糖? 6、奇奇有两盒贴画,甲盒有 96 张,乙盒有 72 张,每次从甲盒拿 3 张到乙盒,问经过多少次后,两盒贴画同样多? 7、小华有两盒糖果,甲盒有糖 78 粒,乙盒有糖 38 粒,每次从甲盒取 5 粒糖放到乙盒,取几次两盒糖的粒数就同样多? 8、甲筐里有 15 个瓜,乙筐里有 27 个瓜,爷爷又摘回 20 个瓜放进这两个筐,怎样放才能使两筐瓜的个数同样多?

9、小强家的书架上共有三层书,上层有 32 本,中层有 28 本,下层有 24 本,怎样移多补少才能使上、中、下三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10、小军和小浩原来拿出相同的钱买来相等数目的同种铅笔若干支,后来小军拿了 13 支,小浩拿了 7 支,而小军给了小浩 3 角钱。问每支铅笔是多少钱? 11、哥哥有 25 个陀螺,给弟弟 4 个后,两个人的陀螺同样多,问弟弟原来有多少个陀螺? 12、小朋友做操,第一队有 15 个同学.从第二队调 4 人到第一队以后,第二队的人数比第一队少 6 人。第二队原来有多少人?

最新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设计精品版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 ------------------ 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预习思考: 1、画图想一想: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 2、比较一下芳芳比晶晶多的花朵数和芳芳给晶晶的花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高兴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猜猜是什么?它藏在桌洞的小袋子里呢?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那赶快拿出来看看吧。找礼物(8朵,4朵)怎样才能让你们两人的花变得一样多呢?学生交流 二、实物操作,理解体会 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10朵花,【微视频课程引入】 学生自主活动:动手操作是解决我们数学问题的一个好办法,现在同桌2人为一组,一起摆一摆,说一说,怎样才能帮芳芳和晶晶两人的花变得一样多呢? 根据微视频课程的引导,学生同桌两人试着完成操作过程,然后思考问题: 1)芳芳有14朵红花,晶晶有10朵黄花。怎样才能让两人的小花一样多呢?

2)比较一下芳芳比晶晶多的花朵数和芳芳给晶晶的花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师:哪个同桌能最先找到答案?谁愿意演示个大家看一下? 三、探究建模,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1、指导学生学习画图的方法。 A、师: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芳芳、晶晶找到了答案(板书: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 B、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老师发现同学们画图时有部分同学画花的,你还有别的画图的方法吗?哦,画圆圈。很好,还有用其它图形来画的吗?生:三角形、正方形。。。 师:都可以,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C、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小花,画起来容易又简单清楚。所以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的漂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 D、第二次对比: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方法并讲解。 ○○○○○○○○○○○○○○ ○○○○○○○○○○ 师:观察一下这两中画图,比较上下两行,你发现了什么?(生:上下对齐。) 师:一个一个的对齐有什么好处啊? 生:可以看出多出几个。(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师:为什么要加这个竖线啊? 生:把多出来的部分隔开。 师:为了把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我们加上一条小竖线。 ○○○○○○○○○○|○○○○ ○○○○○○○○○○ 让学生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85 页,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通过各种联系使学生学会用画图或计算的方法来进行移多补少。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看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1.芳芳比晶晶多做了几朵花? 2.晶晶比芳芳少做了几朵花? 3.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一样多? 第1个和第2个问题很简单,大家很容易解决,第3个小题难住了大家。 二、回顾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比多少”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拿出小圆片,老师说你来摆。准备好了吗?哪位同学想到前面来。第

一行摆5个红色的圆片,第二行摆4个黄色的圆片。 提问:用学过的比多少来说一说。 提问:这位同学摆的,能不能一眼看出谁多?他是怎么摆的? 师小结(一边指图一边说):像这样第一个对着第一个,第二个对着第二个,一个一个对着摆下去,在数学上叫一一对应,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加上了小竖线。这部分是相同的,这部分是多的。(板书:多的) 谈话:仔细看,有什么变化?(老师又加了3个红色的圆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比多少,让学生在摆一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同时找到多的那部分。] 三、借助摆一摆解决“移多补少” 1、引发猜想 谈话:想一想,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答案。) 2、体会多给少 谈话:不管答案是,都是谁给谁? 追问:为什么多的给少的? 揭题:想让两人的花一样多,都是多的给少的。(板贴:多—少)3、实物操作,验证猜想。 谈话:到底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你想怎么办?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摆、画、算一算等) 谈话: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们先来摆一摆。你想怎么摆?

(完整word版)二年级奥数移多补少

第一讲移多补少问题 一、应用题我能行! 1.一辆公共汽车里原来共有30人,到站后下去10人,又上来17人。那么现 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2.小红有旧书10本、新书20本,小明有新书18本、旧书14本。小红和小明的书谁多?多多少本呢? 3.草地上有一些白羊和一些黑羊,当黑羊跑掉8只后,黑羊还是比白羊多4只。那么草地上原来的黑羊比白羊多多少只? 【例1】小明有20个苹果,小红有12个苹果。小明应该给小红几个苹果,才 能使小明和小红的苹果变得一样多? 1、桌上有两个盘子,第一个盘子里放着21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放着9个梨。如 果既想维持桌子上的梨总数不变,又想使两个盘子里的梨变得一样多。那么应该 怎么办?

【例2】 3、笑笑和淘气的糖果一样多,两人打赌后笑笑输给淘气8个糖果,这时笑笑比淘

【例3】 【例4】 1、

【例5】 1、2、

小华有两盒糖果,第一盒有78粒糖,第二盒有38粒糖。每次从第一盒取出5粒糖放到第二盒里,要这样调整多少次才能使两盒的糖数相等? 1、桌上有两个盘子,第一个盘子里放着21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放着9个梨。如果既想维持桌子上的梨总数不变,又想使两个盘子里的梨变得一样多。那么应该怎么办? 2、哥哥有32块大白兔奶糖,弟弟有18块大白兔奶糖。要想哥哥和弟弟的大白兔奶糖一样多,哥哥应该给弟弟几块大白兔奶糖? 3、小伟有一些连环画书,后来小军又从自己的16本连环画书中选出2本送给了小伟,于是小伟的连环画书刚好和小军一样多。那么小伟原来有多少本连环画书? 4、妈妈给东东和南南各买了10支铅笔。两天之后,东东说他的铅笔都找不到了,伤心地哭了。于是好心的南南分给了东东4支铅笔。可是过了一会儿,东东又跑来说他丢的铅笔都找到了。那么现在东东的铅笔比南南多了几支?

平均数问题 移多补少

【例1】新光机器厂装配拖拉机,第一天装配50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装配5台,第三、第四两天装配台数是第一天的2倍多3台,平均每天装配多少台? 【分析与解】按惯例,应该用四天装配的总台数除以4,综合算式为: [50+(50+5)+(50×2+3)]÷4=52(台) 如果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将会十分简便。假设每天都装配50台,那么四天一共多装配5+3=8(台),把这8台平均分成四份,8÷4=2(台),因此,平均每天装配50+2=52(台),综合算式为:50+(5+3)÷4=52(台),你看,这种解法多么巧妙! 【例2】小红跳绳3次,平均每次跳156下,要想跳4次后达到“平均每次跳160下”,她第4次要跳多少下? 【分析与解】前3次的平均数为156,要想4次的平均数达到160,就是说第4次跳绳要超过160下,并且使超过的部分平均分成3份后恰好把前3次拉平(都是160下)。第4次应跳:160+(160-156)×3=172(下)。 【例3】从11到20十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再加上2000,等于从()到()这十个连续自然数相加的和。 【分析与解】我们容易算出:11+12+13+……+20=155,155+2000=2155。 要想知道2155是从()到()的十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只要知道其中最小的数或最大的数是多少就行了。我们可以用“削平”或“补齐”(也就是“移多补少”)的技巧来解。设这十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为a1,它后面的9个连续自然数依次为a2,a3,a4,……a8,a9,a10。这9个数比a1分别大1,2,3,……8,9。如果把这些9个数的和减去,那么原来的十个数都和a1相等了,这就是“削平”,如图5-1: 由于a1+a2+a3+……+a10=2155,可知“削平”以后,有 10×a1=2155-(1+2+3+4+ (9) 即10a1=2110 a1=211 从而可求出:

二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培优专题训练:第五讲 移多补少应用题(含解析)全国通用

第五讲移多补少应用题知识点总结 一、给完后或给前相等 1、多多少给一半 2、给一份多两份 二、给完不相等 1、给完还多:差=给的×2+多的 2、给完还少:差=给的×2-少的 三、类型 1、知道多多少,求给多少 甲给乙现在情况原来甲比乙多 5 一样多5×2 甲还多2 5×2+2 甲少2 5×2-2 例题精讲 例1 同学们分成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第一队有31人,如果从第一队中调3人到第二队,这时两队的人数才会一样多,第二队原来有学生多少人? 【解析】这道题属于给完之后相等的类型。问题问的是第二队原来有多少人,现在已经知道了第一队的人数,想要是能知道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了多少人,那么第二队的人数就可以知道了。 题目中告诉我们,如果从第一队调3人到第二队,两队的人数就同样多,说明原来第一队比第二队多3×2=6(人)(给一份、多两份)。再用第一队的人数减去6就能得出第二队的人数了。列算式: 3×2=6(人),31-6=25(人)。 答:第二队原来有25人。 例2 在一次劳动技能比赛中,红队和蓝队各摘了24个南瓜,因为挑不动,红队只好分了几个南瓜给蓝队,这时蓝队就比红队多8个南瓜。想想看,红队现在还有几个南瓜?

【解析】这道题是给前相等的类型。要知道红队现在有多少个南瓜,就要知道红队给了蓝队几个。现在蓝队比红队多了8个,根据多多少给一半,能够发现红队给了蓝队8÷2=4(个),因此,用24-4=20(个)就得到红队现在有多少个南瓜。列算式: 8÷2=4(个),24-4=20(个)。 答:红队现在又20个南瓜。 例3 小山羊和小白兔一共拔了30个萝卜,小白兔从大筐里拿出6个放进小筐里,现在两筐萝卜的个数就同样多。原来小筐里有多少个萝卜? 【解析】这道题属于给完之后相等的类型。 方法一:还原法。 因为从大筐里拿出6个放进小筐之后,两筐萝卜个数就同样多,而总数是不变的,所以后来每筐都装有30÷2=15(个)萝卜。而小筐中有6个是从大筐中拿出来的,所以,原来小筐中有15-6=9(个)萝卜。列算式: 30÷2=15(个),15-6=9(个)。 答:原来小筐里有9个萝卜。 方法二:移多补少。 先求出大筐比小筐多几个萝卜。因为小白兔从大筐里拿出6个放进小筐后,两筐一样多,根据给一份、多两份,能求出来大筐比小筐多6×2=12(个)萝卜。于是就可以用和差问题的方法来求得原来大筐和小筐各有多少个萝卜。列算式: 和:30个 差:6×2=12(个) 大筐:(30+12)÷2=21(个) 小筐:30-21=9(个) 答:原来小筐里有9个萝卜。 例4 有一个两层的书架,下层比上层多23本书,从下层取几本书放到上层,下层比上层就少3本? 【解析】这道题属于给完之后还少的类型。我们先假设给完之后是相等的,那么就要先把少掉的3本加上,也就是说要达到给完相等的目的,需要拿23+3=26(本)书平均分,26÷2=13(本)。列算式: 23+3=26(本),26÷2=13(本)。 答:从下层取13本书放到上层,下层就比上层少3本。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移多补少》教案设计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移多补少》教案设 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一年级上册85-86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学具或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利用几何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同桌两人一包学具;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嘛。 学生说出芳芳和晶晶在做纸花。芳芳做了14朵,晶晶做了10朵。 教师问: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芳芳比晶晶多剪了多少朵? 晶晶比芳芳少剪了多少朵? 芳芳和晶晶一共剪了多少朵? 其中前两个问题都用减法算式14—10计算,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口算。 第三个问题要用加法算式14+10计算。可以问学生有没有知道答案的,如果知道,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则告诉学生,这个算式的得数超过20了,究竟是多少,以后再做研究,但对学生提的问题和列的算式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上述三个问题处理完后,教师可以说:“根据图上的信息,老师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师:“根据情境图,老师想到了一个和大家不一样的问题,想知道老师想到的是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 如果学生猜得出,则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然后说该生的想法与老师不谋而合。如果学生猜不出,则需老师放慢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