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1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 分,测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 分,每小题3 分)
一、(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ò)挥斥方遒(qiú)
惆怅(chànɡ)百舸争流(ɡě)
B.彳亍(chí chú) 哀怨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忸怩不安(ní)
C.青荇(xínɡ)冰屑悉索(xiè)
火钵(bō)凝重隽永(juàn)
D.瓦菲(fēi)浪遏飞舟(è)
糯米(nuò) 矫健有力(jiǎo)
【答案】D(A.溯:sù,B.彳:chì,亍:chù,C.荇:xìng)
2.下列词或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廓激浊扬清磅礴五岭逶迤
B.碣石含蓄隐诲太息清澈晶莹
C.春惟中流击楫瓦菲意趣盎然
D.通缉风度翩翩邂逅苦闷诅丧
【答案】A(B.诲-晦,C.惟-帷,D.诅-沮)
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测试:第一单元1沁园春 长沙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说他是文人,他却有“四渡赤水格外兵”的韬略,“教导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胆识;说他是武夫,他却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绝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妙语。
他踌躇满志,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看透人生,慨叹人生易老天难老;他狂傲自信,一举一动尽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
在黑暗的旧社会,他照亮了星空,照亮了全中国,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
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骄,是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领袖——毛泽东。
美字体携来百[来源:学科网ZXXK]侣曾游。
忆[来源:学科网ZXXK]往昔峥嵘岁月[来源:Z_xx_]稠。
[来源:]赏美文秋来更当读“毛诗”①毛主席诗词,是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
②由于毛主席与秋天好像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他生前发表的28首诗词中,就有十来首诞生于秋天,也在秋天,他与世长辞……③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主席素来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仅五处。
这五处也都是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
④性不言愁,是由于主席志向远大。
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这其间早已有他小小年纪对父亲的宣誓打底:“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进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唯此之故,他“风物长宜放眼量”,发觉“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又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万水千山只等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辈该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毛主席的诗句影响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立志!⑤性不言愁,是由于主席人脉深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恋情之感人肺腑,主席亦属罕见之人。
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赛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醒:请注意卷面的整洁;从高一年的第一次练习开始做起!一、积累与运用(60分)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22分;每格2分)(1)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5)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6)撑着油纸伞;;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7)己所不欲;。
(《论语》)(8);小人长戚戚。
(《论语》)2.根据你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填空;每个空格不超过5个字。
(6分)《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毛泽东的(1);《雨巷》抒发了戴望舒对丁香姑娘的(2);《再别康桥》抒发了徐志摩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艾青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3.规律的发现总是从梳理探究中得来;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汉字;然后根据字义和字形的关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4分)拗拥驽痘绑抢扬痱织抓择腿扶脸肺纺缚拍缝结绷病驾答: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
(3分)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4分)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弟兄。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看到流逝的江水;①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看到再生的小草;②会想到生命力的强悍;在寂静的山林里;③会平息烦zào()的心情;面对暴风雨;④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积累.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摈.弃()遒劲.()蜡炬.()百舸.()争流B .忸怩..()铆.钉()慰藉.()峥.嵘()岁月C .寥.廓()脊髓..()包扎.()虫咬鼠啮.()D .掂量.()间.歇()辟.谣()磕磕绊.绊().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是醒来,抑或是睡去,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我们凡人梦想到的更加真切……B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涨痛得像火烧似的。
C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牒瓜果月饼。
D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祥。
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B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C .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D .香雪的小木盒呢,因为..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雪莱,法国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 .《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

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重阳》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阳”是题目,它是现代诗歌,也是新诗,因为它产生于“五四”以后。
B.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
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词人。
D.下阕中描写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词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阕说“不似春光”,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131分)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6题。
(25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军函陵军:军队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高兴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烛之武退秦师B、夜缒而出C、秦伯说,与郑人盟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C、夫晋,何厌之有?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失其所与,不知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D、往而不反者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7、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答:8、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9.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怅寥廓,,谁主沉浮?(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 鲁人版高一必修一

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语文试卷鲁人版高一必修一高中语文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测试题第Ⅰ卷(共63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蒙昧(méng)蒙骗(méng)湮没(yān)果实累累(léi) B.咀嚼(jué)潜力(qiǎn)皓首(hào)拈轻怕重(niān) C.譬如(pì)畸形(jī)歧路(qí)口诵心惟(wéi)D.要塞(sài)塞车(sāi)冷僻(pì)癖好(p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抹煞枯燥全副精力一幅画B.消耗销魂卷帙浩繁坐右铭C.落伍流弊驰骋爆发户D.缭草缭乱家私耽搁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A.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就是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B.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C.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
D.伊里奥特说她第一次读到卢梭的作品时,好像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______。
②以问题为中心,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_______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
③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
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A.障碍收集感受B.妨碍收集感受C.妨碍搜集感触D.障碍搜集感触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借鉴学习。
B.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啃肉骨,岂不是误人子弟?C.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D.第三次但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2024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闻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意的精神追求。
回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奥林匹克运动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精彩绝伦的体育竞赛与优异的运动成果,也不仅仅是城市在物质层面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对人自身全面发展、对社会和谐进步、对世界和同等更高层次志向的关注与实践。
早在古希腊奥运会时,人的和谐发展便成为奥运会发展的主题,形成了以“和平友情”“公允竞争”“追求人体塑身”和“奋进”为主要内容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系。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吸取了这些古奥运思想,摒弃了古奥运会的民族主义色调和排外特征,使奥运会成为包涵、开放的和平友情盛会。
他明确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最基本的目标: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
他还说,体育竞技的目标不是要造出健壮的“人形动物”,而是培育和造就像古希腊人那样身心协调发展的、完整而健康的现代人格。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
顾拜旦从古奥运会遗产中得出了体育竞技应是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结论,从而彻底否定了世俗所认为的体育竞技只是“身”的一元文化的观念,确定了新的竞技体育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正是人的全面发展。
“在奥林匹克圣火下,参与体育竞技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与消遣,更重要的是通过竞技使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成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须要的一代新人。
”因此,通过竞技运动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奥林匹克运动个人层面人文价值的核心内涵所在。
奥林匹克运动社会层面的人文价值集中体现为建设公允和谐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周考一、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雨巷》)(3)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4)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5)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6)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7)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8),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二、基础(每小题3分,共9分)2.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A.岁月稠(chóu)遏(è)止漫溯(shuò)B.彳亍(chì chù)瓦菲(fēi)寥廓(kuò)C. 凄婉(wǎn)火钵(bō)惆(chóu)怅D.凌侮(wǔ)漂泊(bó)跫(qióng)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左右,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这次再版,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D.今天来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甲】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
6、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重阳》中的秋天形象之所以色彩明艳,生机勃勃,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认识。
B、“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
C、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宇宙、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D、全诗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豪迈旷放的情怀。
【乙】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7、下列对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第一节短句、长句交错,既暗示过客之匆匆,又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
B、“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句运用倒装的语序,使人感觉音韵和谐,同时又以“莲花开落”比喻等待时间之长。
C、“向晚”与“紧掩”这些表示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
D、“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怨心情,有助于全诗音韵的和谐。
8、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莲花”“柳絮”“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B、第二节极力写少妇在春光时节的等待和期盼。
因为心上人的未归而使春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C、诗中多处运用比喻,把女子外表的美丽和内心的凄清、寂寞、惊喜,失落表现的十分鲜明。
D、“美丽的错误”这一看似矛盾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它既能引人深思,又保持了全篇的婉约之美。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2分)【甲】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乙】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
从表现的内容看,两词上阙都是,下阙都是,重在;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
(每空1分)10、两首词都有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
【甲】词的警策之语是;【乙】词的警策之语是。
(每空1分)11、21.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3分)A.乙词描写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
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
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
12、用简要的语言概甲词的主题蕴涵。
(3分)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海臧克家1956年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3.填空。
(6分)诗人从视觉、嗅觉、、四个角度展示了大海的生动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海的之情。
(每空1分)14.在你看来,《海》一诗的形式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体现在哪个方面?请简要分析。
(4分)答:四、课外经典名著阅读(9分)宰予昼寝《论语》宰予昼寝。
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
于予与何诛②?”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③。
”【注释】①圬:粉刷②诛:责备③是:代词,指先前对人的态度。
15. 将下列译成现代汉语。
(3分)于予与改是。
译文:16. 这段文字讲的是和的关系。
(2分)17.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3分)五、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寻人启事金文吉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
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了。
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
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
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
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
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
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
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
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
“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
”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却是个陌生人。
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寻母,速归。
18、第三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你根据这篇小说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
(3分)答:19、(1)把“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看作一个变化过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答:(2)“女儿”三次读“寻人启事”及给母亲打电话后的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答: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6分)()()A、女孩出走,一是想对妈妈的“苛求”给予无声的反驳,二是想用“把铁变成钢”的事实给母亲一个惊喜,证明自己有能力独立生存下去。
B、女孩身上体现着一代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往往不甘各种各样的束缚,敢于追求个性自由,敢想敢为,但往往容易冲动,缺乏理智的思考。
C、本文情节虽然并不曲折,但表现的主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语言虽朴素,但朴素中人物个性鲜明,篇幅短小,但容量较大。
D、作品中“寻人启事”措辞的不断变化,表现了母亲面对女儿离家不归的无奈与妥协,同时也折射出母亲要找回女儿的坚定信念。
E、本文以“寻人启事”为明线,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暗线,在情节叙述中,适当点染环境和侧面描写,人物形象真实,艺术感染力强六、语言综合表达(6分)21、根据下面给出的格式,在空缺处补写诗歌的中间一节。
(3分)妹妹说门前一口水塘妹妹说——那是一张绿色的唱片浮标上下跳跃妹妹说——那是一曲《欢乐的童年》22、阅读下面内容,然后回答问题。
(3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调查记录: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七、(70分)2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盼望艾青一个海员说,他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