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3)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3)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3)鲁教版

难忘九一八(3)

一、设计理念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三、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你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谁知道我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有什么来历?……我们要学好历史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学习新课:

投影(或挂图):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并说出时间和大体经过。

板书:

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

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

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

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6.最后,教师强调:这些事例说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了。

过渡到第二目:投影:

过渡语:1935年,日军又大举南下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蒋介石却继续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心只想剿灭红军。他的做法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也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接下来发生的西安事变震惊了中外。

二、西安事变 1936.12.12

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

1.说说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

2.发动事变的是谁?事变前他们被蒋介石派去执行什么任务?后来为什么与红军停了战?

3.“兵谏”是什么意思?张、杨发动“兵谏”的目的是什么?

4.分组讨论:(1)抓住了蒋介石以后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他呢?

(2)西安事变最后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现在抓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这是为了什么?

(3)你认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什么意义?

课堂小结:投影:

巩固练习:

1.“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宣言》发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瓦窑堡会议召开

3.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内部出现分化

B、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相对弱小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全国人民要求和平解决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无论日本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1)以上密电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

(2)从电文看,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持什么态度?(3)张学良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什么后果?

5.思考题:如果西安事变不和平解决,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1)精编版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戊戌变法·重点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此前康梁虽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戊戌变法·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教法建议 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教师可就导入框中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出问题。例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2.“公车上书”一目,教材所占篇幅很少,教师可利用“公车上书”的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为使讨论能深入进行,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原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则从多方位加以引导。如让学生从帝国主义侵略方面,从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从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从民族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对变法原因的历史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以讲述九一八事变、事变后社会各界的不同态度,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抗战带来的转机等为主要内容。本课为抗日战争史的第一课,是为日军侵华、民族危亡的开始。 学情分析:学生每每学习这部分历史,都会热情高涨,心中充满爱国主义情绪,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性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和水平: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及其危害、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水平;通过思考九一八事变的结果,培养分析问题的水平;通过探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培养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全面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探究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准确选择,实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过程与方法: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理解。通过度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自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界的态度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用历史的眼光理解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水平。通过阅读课本,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通过视频材料辅助及图表方式学习 难点:西安事变 解决策略:讨论如何处置蒋介石从而理解西安事变制造了改变抗站局面的机会,而能够把握住机会,将事变解决好怎至关重要。 教学过程预设: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及期末试卷

初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点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用火(天然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御寒)。 发现的意义(特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知识点2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身体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知识点3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人工取火。生活的集体是按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形体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综合应用剖析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区,比北京人有很多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 (1)在制造工具方面,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 (2)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只知道使用天然火; (3)在社会形态方面,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阶段,北京人处于原始群居阶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点1 河姆渡原始农耕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lei si)耕地;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挖掘水井。 生活状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知识点2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要点及期末试卷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解题讲课视频播放 初中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点1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用火(天然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御寒)。 发现的意义(特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知识点2 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身体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知识点3 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3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人工取火。生活的集体是按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形体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综合应用剖析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区,比北京人有很多进步之处,主要表现在: (1)在制造工具方面,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而北京人只知道使用打制技术; (2)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北京人只知道使用天然火; (3)在社会形态方面,山顶洞人处于氏族公社阶段,北京人处于原始群居阶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点1 河姆渡原始农耕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 代表类型: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lei si)耕地; 生产活动: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原始乐器,挖掘水井。 生活状况: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知识点2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提纲(填空)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20世纪30年代,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日本加紧侵华。 2.时间:年月日。 3.地点:南满铁路。 4.经过:日军制造事件,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 5.结果:①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沦亡。 ②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中共派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 1.目的:逼蒋抗日。 2.时间:年月日。 3.人物:、。 4.经过:扣押,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5.结果:中共派等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西安事变解决。 6.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战线初步形成。 第17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卢沟桥事变 1.时间:。 2.地点:。 3.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结果:双方反复争夺,战斗激烈,佟麟阁、殉国,平津沦陷。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在民族危亡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 2.工农红军改编为、,奔赴抗日战场。 三、南京大屠杀 1.时间:。 2.日军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南京居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共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万人以上。 第18课血肉筑长城 一、著名战役 1.平型关大捷:⑴时间:1937年9月。⑵意义:中国抗战以来的大捷。 2.台儿庄战役:⑴时间:年春。⑵指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⑶意义: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⑴目的:粉碎日军的“”政策,振奋抗日精神。 ⑵开始时间:年8月。⑶指挥:。 ⑷目标:破坏,摧毁。 ⑸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二、中共七大 1.时间:年4月。 2.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讨论和的重要问题。 4.重大决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5.历史意义:为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三、抗战的胜利 1.日本投降的原因: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②中国的局部反攻和大反攻; ③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④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

七年级历史下册 重点复习资料 鲁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1.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灭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隋文帝治国措施: 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 ②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③倡导节俭。 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灭亡:618年,隋炀帝(因残暴)时灭亡。 2.走向全盛的唐朝 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治国措施: ①选用良吏,如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任要职; ②轻徭薄赋; ③减轻刑法; ④重视教育 ⑤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如用和亲、封赏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 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统治措施 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 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 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⑤减免赋税徭役。 开元盛世: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主要年号“开元”。 统治措施: ①任用贤能,起用姚崇、宋王景担任宰相; ②发展农业,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 ③整理财政,清野土地户口; ④废除酷刑苛法; ⑤倡导节俭。

经过唐玄宗治理,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表现为: ①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②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常科考生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5、科举制度的影响: 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②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③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4.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与吐蕃: ①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②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③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④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唐与南诏: 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8世纪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唐与回纥: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 ②唐玄宗封回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 5.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日本十多次派遣唐使访华。跟遣唐使来华的还有僧人、留学生等,著名的代表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2、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3、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大量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

鲁教版七上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 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 ① 割_ 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② 赔款 万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 开放 、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 (便利列强资本输出) ④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须同 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列强为了 ,扩大侵略权益。 起止时间: 年—— 年 侵略国家: 和 发动, 和 是帮凶。 结果:① 年, 联军火烧 。 ② 强迫清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 多万平方千米,其中,《 》割地最多,割地范围 是: ; 《北京条约》割占 范围是中国 以东,包括 在内。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⑴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⑵领导人: ⑶经过:①1851年爆发于广西桂平 村。 ② 年占领 ,改名为 ,定为都城,建立政权,进行北伐和西征。③1860年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近上海。④1864年, 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 统领,镇压太平天国。 ②在1860年的 战役(太平军将领: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1862年 的 战役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 。

第3课收复新疆 背景:19世纪60年代,____ 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侵占___ _。放弃西北边塞。 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古代:①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在新疆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清政府设伊犁将军。近代:①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 知识迁移: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卫温船队到达夷洲。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第一次:1624-1662年荷兰侵占台湾38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1945年日本侵占台湾50年,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归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 难忘九一八鲁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难忘九一八鲁 教版知识点练习三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两湖战场北伐铁军称号” B、“ 东北柳条湖局部抗战” C、“宛平卢沟桥全国性抗战” D、“刘邓大军大别山战略反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图是教育部司局函件的标题,其中“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陕北会师 D、西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享誉近代.1933年该馆出版了新的历史教科书,书名冠以“复兴”二字,寓意相当深刻.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简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结果和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第9题【改错题】 全国性的抗战始于九一八事变。 【答案】:

七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3)鲁教版

难忘九一八(3) 一、设计理念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养成自觉的探究性自主学习习惯。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学会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通过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三、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1.提前安排预习课文、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资料。 2.准备好必需的相关图片、地图、录音机、投影仪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提问:你想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谁知道我国的国耻日是哪一天?有什么来历?……我们要学好历史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学习新课: 投影(或挂图):东北三省沦亡示意图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并说出时间和大体经过。 板书: 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 师生互动:以对话方式解决下列问题 1.分组回顾列举出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并选一名代表口述出来(认识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2.讨论:日本为什么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又一次侵略中国?(探究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3.思考: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制造借口) 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态度?哪些史料说明了这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5.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是什么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请举例说明。 6.最后,教师强调:这些事例说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了。 过渡到第二目:投影: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时间:1839年6月3日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从中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腐蚀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严重虚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为国捐躯) 二、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条件: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1840年6月—1842年8月 3、《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军事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修改条约被清政府拒绝) 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时间是1860年。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头目华尔。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取得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2020.2 鲁教版)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导火线(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元 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 1、英俄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 2、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3、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事件:黄海大战(邓世昌血战黄海);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3、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通商口岸):増辟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义和团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5、(1)时间: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地点内容: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血肉筑长城鲁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血肉筑长 城鲁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篇 第1题【单选题】 某校八(2)班同学开展《血肉筑长城》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的材料不能作为选择研究的材料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八年抗战 B、十四年抗战 C、正面战场 D、敌后战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哪部作品( )

A、B、C、

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为反驳日本右翼教科书对侵华史实的歪曲,八年级(2)班设计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 A、难忘九一八 B、激战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矗立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中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外侮而壮烈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当时中苏两国共同抗击的敌人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美国 【答案】: 【解析】: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1、时间:1840.6—1842.82、侵略者:英国,在位皇帝道光帝。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1、时间:1856.10—1860.10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教材第8页表格。3、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策略。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⑴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⑵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⑶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结构:1、时间:1894—18952、侵略者:日本3、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4、重大战役:黄海大战爱国将领:邓世昌。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5、结果:签订《马关条约》⑴时间:1895年4月。⑵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⑶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③增辟通商口岸等。 ★⑷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结合《马关条约》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最新精选鲁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2课社会生活的 变化课后辅导练习四十四 第1题【单选题】 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 A、戊戌变法后 B、五四运动后 C、亥革命后 D、解放战争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②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义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漫画描绘了20世纪初人们见面打招呼时称呼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博爱思想 B、平等思想 C、自由思想 D、爱国思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审判制度沿用前清 B、政体变化不甚明显 C、平等制度遭受玷污 D、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鲁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单元重点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元重点人物与组织:林则徐、关天培、洪秀全、李秀成、左宗棠、邓世昌、刘永福、徐骧、义和团)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李秀成在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性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要缴纳的税款,中国需 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 口岸 辛丑条约 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 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 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单元重要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单元重要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訢(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进步性)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启示: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 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鲁教版复习巩固九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鲁教版复习巩固九 第1题【单选题】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够看出( ) A、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洋务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维新思想——百日维新 ②三民主义——五四运动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毛泽东曾经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都为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他的主张在当时思想界引发极大轰动。这是因为他提倡( ) A、废除君主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发动革命 【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复习提纲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内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 碑。 3、开国大 典:1949年10 月1日。 4、新中国成 立的意义: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开辟了中国历 史新纪元。从 此,中国结束了 一百多年被侵略 被奴役的屈辱历 史,真正成为独 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成为国 家的主人。新中 国的成立,壮大 了世界和平、民 主和社会主义力 量,鼓舞了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被 压迫人民争取解 放的斗争。 第一届政协 会议以《义勇军 进行曲》为国歌 的原因:①《义 勇军进行曲》诞 生于抗日战争时 期,曾经激励了 无数中华儿女奋 起抗日。②以这 首歌曲为国歌, 能够时刻激励中 国人民居安思 危,继承传统, 奋发图强 5、(1)时 间:西藏和平解 放:1951年。 ( 2)历史意 义:标志着祖国 大陆获得了统 一,各族人民实 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 爱的人 1、可爱的人 指中国人民志愿 军,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到 1953年7月 (1950年6月朝 鲜内战爆发), 以彭德怀为司令 员的中国人民志 愿军开赴朝鲜前 线,同朝鲜军民 一起抗击美国侵 略者。 2、战斗英雄 黄继光(上甘岭 战役)、邱少 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