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州 零陵——中国最古老的地名
形容零陵古城

形容零陵古城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零陵古城的历史背景
2.零陵古城的文化内涵
3.零陵古城的建筑风格
4.零陵古城的现状与保护
正文
零陵古城,位于我国湖南省永州市,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古城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零陵古城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城内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众多,如文庙、武庙、零陵楼等,都是历史的见证。
此外,零陵古城还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柳宗元、张栻等,他们的文化精神对古城的文化内涵起到了丰富和提升的作用。
零陵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北方的雄伟壮观,又有南方的细腻精致。
古城墙巍峨壮观,城内的古建筑布局严谨、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零陵古城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城的历史文化,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投入和保护力度,对古城进行了修复和改造。
如今,零陵古城的历史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古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零陵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建筑风格独特的古城。
第1页共1页。
零陵古城千年历史的见证

零陵古城千年历史的见证零陵古城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是雄州府的所在地。
如今,零陵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的注意。
零陵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郡,成为南方的重要行政中心之一。
在随后的汉朝、晋朝和南朝时期,零陵古城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大量历史文物和建筑遗迹见证了古城的繁荣和辉煌。
古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唐、宋等多个时期的特点,体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精髓。
城墙高大厚实,坚固耐用。
城门巍峨宏伟,凸显着古城的尊贵地位。
古城内部的街道宽敞整洁,铺有青石板,使人感受到回到了古代的岁月。
街道两旁的古建筑保存完好,风格各异,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古城内部,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提醒着人们那些已逝去的岁月。
其中最著名的是零陵古城的青石板街。
这是一条延绵数百米的石板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给人一种穿梭时光的感觉。
沿着街道漫步,仿佛能够听到当年行人牛马穿梭、摩肩接踵的喧嚣声。
除了青石板街,古城内还有许多古庙、古宅等建筑物,各具特色。
比如,古城内的岳阳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它建于唐代,是为了纪念岳飞而修建的,始建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岳阳楼的雄伟气势和精美的雕花装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城内的沙洲古桥也是一大亮点,它跨越湘江,连接了古城与外界,是零陵古城交通的重要枢纽。
零陵古城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瑰宝。
在北宋时期,零陵成为文化繁荣的中心,出现了许多著名文人墨客。
他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零陵古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古代的书画作品,让人们得以一窥古代文化的魅力。
零陵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其原有的韵味和风貌。
古城周边的自然环境也非常优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零陵古城史话

零陵古城史话2009年12月07日人说永州是一本“书”,而零陵古城则是这本书精华之所在。
这里,春秋战国时期属楚之南境,位居楚粤要冲,自古乃楚南一大都会。
大文豪欧阳修誉为美于“画图”之郡,名贤高士,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历经千年沧桑,她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古邑考零陵这一地名的由来与上古五帝之一虞舜有关。
太史公司马迁为撰写《史记》,曾游历九嶷,追根溯源,他考证的结论是: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也就是说,舜帝死后葬在九嶷山,舜帝的陵墓叫零陵。
古时帝王坟墓皆称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为何舜陵要冠以一个“零”字?对此,历来众说纷纭。
其中一说是,零陵得名于潇水文流古泠水。
《水经注》“泠水南出九疑山”,而在上古“泠”与“零”是通用的,“泠水”又作“零水”。
因舜帝葬于泠(零)水之源,舜陵因水而名,故称“零陵”。
这一解释是颇有说服力的,因山因水命名,是地名学的基本规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因境内有舜陵一一零陵,而设立零陵县,辖地包括九嶷、潇水流域,零陵县最早的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咸水乡。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辑录的重要古地名,“零陵”,是我国夏以前就已出现的全国三十四处重要地名之一。
可见,零陵之名极其古老。
零陵古城是公元前124年开始修建的,至今已有2129年。
其建城历史在湖南仅次于长沙。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于此,辖今零陵、冷水滩、双牌、祁阳、祁东、东安县地。
泉陵侯国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今零陵城内泉陵街一带,传为泉陵城故址。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当时,零陵郡的治所设在今广西全州。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城。
此后直到清末,零陵均郡(府)县同城,且城址始终没有迁移。
中国最古老地名,背后有个凄美爱情故事,使用了5千年至今仍沿用

中国最古老地名,背后有个凄美爱情故事,使用了5千年至今仍沿用今天我们跟大家介绍中国最古老的地名,这个地名就是零陵。
在《史记》里就有零陵这个地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就是讲舜帝南巡,死在了苍梧之野,这个苍梧之野在哪里,现在一般认为是广西梧州的苍梧县。
也有的说是永州九嶷山。
九嶷山也叫苍梧山,九嶷所在的永州,就是古代的零陵,生于零陵,葬于零陵,也是说得过去的。
那为什么叫零陵呢,其实这个零陵的名字源于舜帝之陵。
话说舜帝死了之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跑来找他。
想到他的陵前祭拜一下,结果没有找到。
最后两人投水自尽。
为了纪念两位妃子,所以命名为零陵。
零并不是代表数字的零,在古代是表示雨纷纷落下的意思,意指两位妃子的泪水。
零也有第一的意思,那零陵就是中华第一陵,舜陵。
可见,零陵这个地名的历史早在夏朝以前就存在了。
而这个地名也一直沿继了下来。
在秦朝时,有零陵县,属于长沙郡。
汉朝有零陵郡,属荆州。
三国时期,零陵出了一个很有名的人:黄盖,他就是零陵人。
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了隋朝,在隋文帝时期,设置了一个永州总管府。
为什么要叫永州呢?这是因为这里有永山永水,在现在的永州双牌,有一条河流流入潇水,称为永水。
这一带的山也称为永山,所以把这里叫为永州。
这样,这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名字,一个是永州,一个是零陵。
这两个名字交替使用,直到解放后,这时成为了零陵地区。
到了1995年,撤销零陵地区,改名为永州市直到今天。
那为什么要改名为永州市呢?有的说是零陵这个名字不好听,零陵听起来像两个零。
还有的说,零陵不如永州有名,因为零陵在唐朝时叫永州,唐朝是南方文化萌芽的时候,很多文人被贬到这里,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名篇,杨万里在这里当过县丞,柳宗元也在永州呆过,他写的《捕蛇者说》开头就是:永州之野产异蛇。
估计全国的学生都会背。
还有柳宗元写过《永州八记》,是非常优美的游记。
而有的人也说,零陵改成了永州,人家想到永州就想到蛇,这个的确如此,永州人吃宵夜,多吃口味蛇,这里的野生蛇也很多,当然,野生蛇是保护动物,不能吃哈。
【中国旅游报】穿越古今,零陵古城演绎潇湘文化传奇

【中国旅游报】穿越古今,零陵古城演绎潇湘⽂化传奇飞檐⽃拱古韵灵动,连廊楼榭错落有致。
漫步在零陵古城的青⽯板上,持着长卷轴的史官、穿着汉装的宫⼥,加上古朴的牌坊街铺,眼前这⼀幅古⾹古⾊的画⾯,仿佛带着游客穿越回了千年之前……汉唐名郡的繁华盛景,楚粤通衢上的锦绣声⾊,仿佛再次呈现在眼前。
⽇前开街的零陵古城项⽬是湖南省“⼗三五”重点⼯程,永州市“⼗三五”⽂化旅游“⼀号⼯程”,是近年来湖南永州零陵区旅游规划的⼀⼤⼒作。
千年古城绽新姿“⽓质绝不输江南古镇,漫步在零陵古城的古街古道古建古店铺,⼊⽬都是古⾹古⾊古意盎然,每⼀个街⾓都是镜头下绝美的风景。
”零陵古城开街仪式上,有游客发出这样的感叹。
零陵古城地处永州市零陵区柳宗元⽂化旅游区旁,与毗邻的“中国历史⽂化街区”柳⼦街融为⼀体,是湖南永州市⽬前最⼤的古城保护开发项⽬之⼀。
零陵位于潇、湘⼆⽔汇合处,故雅称“潇湘”,是贯通南北承载东西的楚粤通衢、湘桂⾛廊,是潇湘之源、湖湘⽂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历代⽂⼈骚客魂牵梦绕之地,是⼀座⽂⾹四溢的⼭⽔绿城。
零陵古城建设项⽬依托零陵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化名城,整个景区的规划布局为“⼀轴、两带、三核、五街、七巷”,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柳⼦街历史⽂化街区为游览主轴线,发展北区、南区两⼤配套服务职能带,打造柳⼦⽂化游览核⼼区、北边永州⽂化精华展⽰区、南边民俗风情市集区三⼤核⼼。
据悉,零陵古城项⽬在“建新如旧、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没有历史依据不设计,没有专家论证不开⼯,坚持⽂化遗产属于哪个朝代,按哪个朝代的营造法式进⾏重⼤修缮、重修复建,坚持在修缮、重修、复建中,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艺技术,坚持新旧浑然⼀体,保持中国传统建筑整体性的完美。
零陵古城以潇湘⽂化为核⼼,以明清建筑为主体,融⼊徽派建筑风格,集⽂化观光、风情体验、特⾊消费于⼀体。
景区内设有牌坊、廊亭台柱、戏台、⼴场、⼩品等景点,从主牌坊开始,精⼼设有反映潇湘⽂化风情的24个故事景点,形成穿街过巷、⽂旅⼀体的游览线路。
形容零陵古城

形容零陵古城
摘要:
1.零陵古城的历史背景
2.零陵古城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3.零陵古城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4.零陵古城的现状与发展
正文:
零陵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古城零陵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其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因此也有着“湘南第一古城”的美誉。
零陵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 年,当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了零陵县,成为全国36 个郡之一。
自此,零陵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随后的岁月里,零陵古城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演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地理位置方面,零陵古城位于湘江与潇水的交汇处,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古城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林、水资源等,为古城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零陵古城地处江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零陵古城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古城的建筑风格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零陵楼、古官道等。
此外,零陵古城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戏、湘剧等,这些都构成了零陵古城
独特的文化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零陵古城也在不断变化。
如今的零陵古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城市,但古城的历史风貌仍然保存完好。
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古城的保护与发展,通过各种措施,努力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零陵区百科

零陵区中文名称: 零陵行政区类别:永州市辖区 政府驻地: 永州市南津中路电话区号: 0746地理位置: 中国中南部面积: 1986平方千米 人口: 61万(2010年) 方言: 零陵话火车站: 零陵火车站 车牌代码:湘M 目录经济概况永州市零陵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100多亿元,财政税收突破4亿元,2011年财政税收预计再上一个台阶突破5亿元。
零陵区作为农业大区,全区农业逐步走向产业化、基地化。
兴建起20万亩楠竹林、30万亩油菜、12万亩蔬菜、2万亩百合等10大商品生产基地。
异蛇产业年产蛇400多吨、蛇酒500多吨、蛇毒30千克,蛇药等系列产品得以开发,成为“中国一绝”,被列为国家财政部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
零陵区境内有卷烟、电力、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7大工业体系。
30多个产品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32.5%。
全区有耕地31592公顷,盛产稻谷、红薯、黄豆、油茶等。
有林地面积15万亩,森林总储量41万立方米,杉木24万立方米,楠竹1550万根。
年产木材492万立方米,楠竹7.71万根;可供开发利用的水利资源有13.5万千瓦。
市辖区名零陵区零陵区(汉语拼音:Ling Ling Qu)永州市零陵区“零陵古郡--锦绣潇湘”地处湘江和潇水汇合处的永州市零陵区(古名泉陵、零陵、永州、芝山),一地四名,历史悠久;是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湘南交通枢纽、永州市中心城区之一,为永州市的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雅称“潇湘”,别称“竹城”。
公立大学:2所①湖南科技学院(原名零陵学院)---永州市朝阳街道杨梓塘路②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本部永州学院)--永州市七里店街道永州大道中永州职院医学院(原名零陵卫校)---永州市七里店街道永州大道南(南津路)永州职院信息工程学院(原名零陵农校)---永州市梧桐街道梧桐路永州职院商贸旅游学院(原名零陵商校)---永州市七里店街道永州大道南(南津路)永州职院人文教育学院(原名零陵师范)---永州市南津渡街道中山南路永州职院理工电子学院(原名零陵工校)---永州市徐家井街道潇水中路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位于湘江上游,湘江与潇水汇合处,即潇湘源头。
湖南永州:“零陵”地名探源,别再道听途说自称“天下第一陵”了

湖南永州:“零陵”地名探源,别再道听途说自称“天下第一陵”了(零陵香零山,永山永水的代表景观)湖湘大地,人文永州;古城零陵,楚风余韵。
这里,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发祥地之一。
(湘水之畔的迴龙塔,日夜镇守着湖湘之源)零陵,以舜帝南巡狩所留下来的胜迹而闻名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宁远九嶷山舜帝陵。
山环水绕,万山朝圣)现在,一般将这一句话作为“零陵”地名之由来,也就是最早的依据了。
岂不知司马迁写《史记》,因其首创纪传体,乃是依据前人资料而以人物所历事件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他记人物记事件必须使用到地名,但不负责“注释”地名。
(司马迁画像)由于西汉析长沙置零陵郡的同时,也新置了苍梧郡。
所以,司马迁分别将“舜崩之地”与“舜葬之地”按郡域详写,表示舜之死与葬不在一地。
由此,告诉了我们另一个史实:舜帝驾崩后,其随从们曾有过扶柩北归之举。
从人文、地理和南巡转北归的路线几个方面,综合来看,这个记载,既相当具体又真实可信。
(西汉、新、东汉时期苍梧郡位置图)稍有古汉语常识者都知道:“是为零陵”,是个判断句。
联系全句,现代汉语应该解读为:“这里是(属于)零陵”。
而不该解读成:“所以叫零陵”。
(永州市现政府驻地冷水滩区的黄昏美景)而零陵,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它是一个大地名,亦即为最古老的行政区域名称。
史载:战国时,楚国于国境南部即置有洞庭和零陵二郡(一说洞庭、苍梧)。
但具体设置的时间和行政区划、治所已不可考。
(长沙天心阁)秦始皇伐楚功成、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始皇帝26年)置长沙郡,下辖零陵县。
此为零陵建县之始。
县治在今广西全州县北的咸水。
(全州县湘山寺)公元前124年,因“推恩令”而分封长沙王刘发诸子。
其中,封刘贤为“泉陵侯”,于潇湘二水汇合处置泉陵侯国(今零陵区)。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析长沙国,始置零陵郡,治零陵县。
其时,辖泠道、营浦等七县,并领泉陵、舂陵等四侯国(不含旋即改县的洮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陵——中国最古老的地名时间:2005-09-2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709壹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说:我国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
零陵是其中之一。
《零陵地区志》还称:零陵是全国惟一出现最早而又沿用至今的地市级行政区域名称。
然而,零陵作为地名,如今已不复存在。
1995年底,国务院作出了撤销零陵地区改为地级永州市以及撤销原县及永州市改为芝山区的决定。
零陵的痕迹,除了历史,便只有一些对零陵表示着怀念的留存,如零陵学院、零陵卷烟厂、零陵机场、零陵大道等等。
我也是一个对零陵深抱怀念的人,书斋中,至今珍藏着《零陵地区志》、《零陵县志》、《零陵要鉴》、《零陵年鉴》、《零陵地区三大集成》(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以及百余本关于零陵或地域历史或人物的专著。
为什么要取消零陵这个地名,我没有见过相关的官方文件,也没有参与有关这方面的研讨,所以说不出一个确切的理由。
只知道有一个流传于民间的说法:零陵、零陵、零加零等于零,这个名称不吉利。
官司方的决策是否受到民间说法的影响,不得而知。
但不管什么理由,反正零陵消失了,孰对孰错,孰功孰过,人们各有评说。
我的感觉是,有一种丢失古董般的惋惜。
去年,听人说芝山区有可能更名零陵。
我为之一振,并一口气写了一篇短文《归来兮,零陵》。
很多人看后有同感,居然还说什么零陵是个金不换的品牌。
早不久,芝山区的同志请我为芝山的宣传出点主意,我下意识地想到零陵的回归,随即作出了一个与他们共同编写《画图识零陵》一书的方案,结果不谋而合。
贰按一般的说法,零陵、永州、芝山,一地三名。
尤其是零陵、永州,历史上时而零陵郡,时而永州府,大多时期也都被人们认为是一地二名。
零陵由何而来,零陵地名有何变迁,零陵与永州到底是不是一地二名,张泽槐先生著《永州史话》中的《零陵考》说得比较清楚。
零陵这个名字,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因为零陵”。
毫无疑义,零陵与九嶷山有关,与埋葬舜帝有关。
但为什么叫零陵,特别是何谓“零”,却众说纷纭。
一是凋零说,零陵即荒凉山丘的陵墓;二是数目说,零者,无也,零陵是一座什么也没有的空墓;三是物名说,零陵历史上盛产“零陵香草”,故而零陵因“零陵香草”而得名;四是水名说,因九嶷山下有“泠水”,古时“零”、“泠”同音同义可以通用,零陵因“泠”水而名之。
张泽槐先生认为,以上四说都牵强附会,惟有“涕零”之说可以成立。
涕零,就是掉眼泪的意思。
相传舜帝驾崩之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君而来,一路痛哭流涕,眼泪流在九嶷山下,汇成泠水,眼泪甩在竹丛之上,,斑斑点点,变成了班竹。
零陵者,哭陵之意也。
零陵到底意为如何,恐怕连司马迁都说不清楚。
不过,把零陵看成舜陵倒是没有错的。
零陵自古以来又有大小零陵之分。
大零陵不但指现永州,历史上还包括广西桂林和湖南邵阳、衡阳、郴州的一些地方。
小零陵即后来的零陵县,限指如今芝山区和冷水滩区及双牌县部分区域。
作为地名和行政区域名称的零陵,在历史上经历了若干变迁。
首先是秦始皇时期。
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为了纪念舜帝,遂将舜帝晚年活动过的“苍梧之野”设置为一个县,取名零陵县,县治设今广西全州咸水乡。
当时全国设县不多,一个县的辖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乃至几个地级市。
现在的湘南、粤北、桂东北地区,秦初就只设了零陵县和郴县。
当时零陵县辖含今永州的大部、邵阳市西南部、衡阳市西南部、广西桂林市大部分。
第二次变迁是在东汉时期。
零陵的地名和行政区域均由此而一分为二。
当时的泉陵县,辖今芝山区、冷水难区及祁阳、祁东、东安、双牌的一部分,县治今芝山,因其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重要,东汉王朝决定将零陵之郡治由零陵县(广西咸水)迁至泉陵县。
此时便出现了两个零陵,郡制零陵治今芝山,县制零陵治广西咸水。
进入隋唐时期,又出现了第三次变迁,两个零陵被合二为一。
公元589年,即隋开皇九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府,将泉陵、永昌、祁阳、应阳4县合并,定名零陵县。
永州府治和零陵县治均设今之芝山。
这样,在广西咸水存在810年之久的零陵县结束使命。
几年之后,永州府复称零陵郡。
唐宋时期,永州又分永州和道州,其时州郡并提,永州全称永州零陵郡。
到了元代之后,永州改称永州路,零陵郡不复存在,零陵县还保留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零陵作为地名又几经沉浮。
第一次是1949年10月取消零陵地名和行政区,成立就州专区;第二次是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称零陵坟区;第三次是1982年改一生文学作品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他的“牢笼百态”的山水游记,惯称为“永州八记”;他的《三戒》、《黑说》等著名寓言,他的《捕蛇者说》、《童区寄传》等精美散文,他的《江雪》、《渔翁》、《惩咎赋》、《起废答》等“深得骚学”的名诗、名赋;还有天才之作《百国语》、《天说》、《封建论》等,都创作于永州。
在零陵、永州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就能与柳宗元相比。
在柳氏之前,有南朝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曾为零陵内史。
柳子之后,南宋初期著名的抗金首领张波及著名文学家汪藻也曾谪居永州多年,同代的名诗人杨万里也曾为零陵县丞,但他们没有像柳宗元那样的人格魅力。
正如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所说:“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湖湘文化在中唐之后开始复兴,与柳宗元在永州播下的种子有密切的关联。
所以,人们深深记念着柳宗元。
唐元和九年,即柳宗元离开永州之时,这里的人民就开始筹建柳子祠。
该祠位于芝山河西柳子街愚溪之滨。
明清时期,柳子祠(庙)曾多次修葺。
新中国成立后,柳子庙被投巨资翻修。
现在柳子庙对在又就辟柳子碑廊。
近些年,各类纪念柳宗元的活动长盛不衰。
2001年柳子庙被国备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柳宗元,当然要记念他的思想和他的文学,但更是记念他的为人。
他在永州十年,过的是“囚徒”般的流放生活,但他没有颓废,而是以山水“疗伤”,以百姓为伍,以学问为寄托。
他曾在为零陵县令薛存义送行所作的《送薛存义序》中写道:凡吏“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所谓“民之役”,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民公仆”。
1200多年前的他尚有如此强烈的亲民意识,是相当难得的。
柳宗元“无忘生人之患”的政治思想,“天人不相预”的哲学思想,“好佛究法”的宗教思想,“文者以明道”的文学思想,“化人及物”的教育思想,统合在一起,即形成了柳宗元的为人和人格力量,令人不得不折服,不得不效仿。
读零陵史,读永州史,只要读好一个柳宗元也就差不多了。
肆零陵风光的传世,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柳宗元。
他不仅在这写下《永州八记》,同时还写下了《永州万石亭记》、《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永州龙兴寺修净士院记》、《永州龙兴寺西轩记》、《永州龙兴寺息壤记》、《零陵三亭记》、《零陵郡复乳穴记》、《游黄溪记》等地方风物佳作。
柳子的山水游记,写活了永州,写大了永州,写美了永州。
汪藻又说:“零陵一泉一石一草木,经先生品题者,莫不为后世所慕,想见其风流。
”(《永州柳先生祠堂记》)我曾依柳子的《永州八记》去寻访过西山、钴母潭、钴母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分明是一些平凡山水,但在柳子的笔下却神化了,一个个都清新秀美并令人思索起来。
他总是用简洁凝炼的清词丽句,准确而生动地写出自然界的千姿百态,篇篇游记就像一幅幅山水画图,构思、色泽、意境、风韵各有个性。
八记以冉水(愚溪)为轴,顺潇水而下,攀西山而进,勾勒了永州一带的八处胜景。
我曾把八景的分布图,用线条连起来看,酷似一条蜷行的蛇,使人很快联想到柳子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永州山水自柳子后便名声大震。
唐宋以来,咏诵零陵、永州的诗文层出不穷。
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宋·欧阳修的《咏零陵》: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城廊洽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还有宋·陆游的《偶读旧稿有感》:文学埃尘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零陵的人物是历史,零陵的山水更是历史。
《永州八记》有精巧之美,石棚、潇湘却有壮阔之美。
永州之野,在两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存。
在这里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社会的遗址——石棚。
石棚位于芝山城西15公里的黄田铺镇砣砣山,棚系四块巨石累积而成,顶为一石,墙为三石,座北朝南,地面为天然石山。
顶石庞大,约重10吨以上,如些巨石,我们的祖先也能搬动安装,令人叹服。
所以,考古学家称之为“巨石文化”。
面对石棚,我们可以想像到这里的远古和远古文明。
除了《永州八记》,这里还有新、老永州八景。
老永州八景大致是蘋洲春涨、恩院风荷、山寺晚钟、绿天蕉影、香零烟雨、朝阳旭日、淡岩秋月、愚溪跳雪,一个景致便是一处名胜。
新八景尚在定型中,说法不一,我听到的版本似乎是南津飞虹、柳子碑廊、鸟沙野炊、霞客浮渡、潇湘平湖、猿人石棚、周家古宅、迴龙夕照。
其实,芝山这地方,可游之自信手可指。
南行10公里,便是异蛇山庄,去看看他们的养蛇王国,去听听他们的捕蛇者新说,别有一番滋味。
何仙观是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何仙姑的故乡,距芝山城30公里,那里是茫茫的竹山林海,流传着讲述不尽的神话,到此去走一趟肯定会留连忘返。
特别还要添上几笔的便是潇湘。
湘水自广西海洋山而下,潇水自九嶷山而来,在芝山的蘋岛汇合。
潇湘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后一直被视为美好的象征。
《红楼梦》的一个“潇湘馆”,也不知导出了多少风流戏。
诸群当知,正宗潇湘在零陵。
伍零陵也好,永州也行,芝山也罢,都被冠以过“历史文化古城”的美誉。
面对这件古董,谁是大玩家呢?当然是当今的芝山人了。
在我看来,现在的芝山,大大优越于过去的零陵。
过去,这里的优势只是理想中的优势。
人们可以把这里说成是毗邻广东西北地区的边缘,说成是与广西东北地区交界的边缘,说成是本省边陲的中部地区边缘,可以得各方之仙气,走自我发展之捷径。
其实不然,交通的梗塞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近年,国家的大开发、邻省和中心城市的大开发,终于使这里理想中的优势变成了现实。
洛(阳)湛(江)铁路、衡(阳)昆(明)高速公路、永(州)连(广东连县)公路、零陵机场、207和322国道均交汇于芝山,使之形成十分便捷的立体交通,区位优势顿时显现出来。
于是乎,这里的决策者们便开始手笔作大文章。
区委、区政府提出:依据得天独厚的立体交通优势。
精心打造“三城一区”,即把芝山着力建设成为“交通工贸城”、“文化教育城”、“生态旅游城”和“特色农业区”。
他们认为,“三城一区”的战略构想,是对全区历史条件、现实基础和发展大势的基本把握,是长期实践的总结,是理性思考的提炼油,也是芝山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的案头上,放《湖南永州芝山开发项目推介》,一共96个项目,分农、工业、旅游业、基础建设等几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