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共87页文档

合集下载

新高考制度下的应对思考

新高考制度下的应对思考

从课堂到课程(2):走班教学并不遥远。
从成绩到成长(1):没有质量的改革走不远 应该折磨学生。
从成绩到成长(2):让导师走在班主任前面
建议与思考
一、前提:
观念变革是前提
方向有时比努力更重要 人往往不是输在起跑线,而是转折点!
观念变革是前提:角色的转变
1、全科覆盖的考试科目调整和学业水平考试评价机 制变化会促进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作为教师, 应该重点调整教学心态和教学组织方式,积极配合 好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变化,做高中阶段改革人才 培养模式的“响应者”。
新高考制度下的应对思考
面对新高考 心路历程
一场 闹剧 改革失败
湖南改革 会延迟
“狼真的 来了”
反映出我们内心中抗拒改革,而这种 心理必然与当前的现实相矛盾的。
新高考制度下的应对思考
新高考?
新高考的价值导向
引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回归育人的本 真追求,尊重学生的选择,丰富学习经历, 发展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 化发展。
建议与思考
二、积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1.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课程顶层设计,引导课程建设 2.开发更加丰富的校本课程,适应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需求 3.全力构建学校课程分层结构,引导学科分层课程的建设
基础课程 拓展课程 研究课程
三大抓手
学科课程建设 学生学习研究 考试作业研究
建议与思考
三、合理设置课程与实施教学
2、“3+3”考试模式、考试内容和命题立意变化 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科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要求 ,教师应该积极内化新高考的理念、调整教学思维 、凝炼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做好自身专业素 养和技能素养的“提升者”。观念变革是前提:角色的转变
3、学生的高考从“标配”时代进入到了一定意义上的 “自选”时代,教师应该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 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结合自身所长尽早 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安排好高中阶段所有学业 进程,做学生高考这个关键渡口的“摆渡人”。 4、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新高考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除六门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成绩外,学生的思想 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评 价内容将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辅助标准,因此,教师 应该做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教育和评价工 作,做现代教育考试科学选才的“促进者”。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 (共85张PPT)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 (共85张PPT)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完善招收中职毕业生录取办法。招收 中职毕业生全面实施“文化素质+职业 技能”相结合的测试,文化素质的考 试科目为文化综合(含语文、数学、 英语),职业技能的考试科目按专业 类别设置。“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 试坚持以技能考核为主、文化考试为 辅的原则。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三是选考科目实施等级分需进一步科 学划定。由于等级比例按规定进行划 定,所以有可能出现两名考生在一门 等级考试科目中相差一分,却相差一 个或两个等级。这意味着原始分相差 一分,两名考生最终得到的等级分相 差3分或更多。这种分差在计入高考成 绩后对考生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对 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 ,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 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 度。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 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 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 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 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 ,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高校依 据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以及高校 自主考核情况,选拔综合素质优秀学 生的招生录取模式。 综合评价录取与自主招生的区别.jpg
一、新高考改革路径及模式
改进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录取 办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 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的评价方式。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 院校,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 测试,文化素质成绩使用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 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

新高考的思考与实施策略(1)

新高考的思考与实施策略(1)

分值
70 67 64 61 58 55 52 49 46 43
40
比例
应用
5% ① 按照等级分值记入高考总成绩。
10% ②首次参加秋季高考,选定3门等级考只能考一次,且不可更换,
10% 两年有效。
10%
③秋考没有录取,次年可再次参加秋考,3门可更换,也可不换, 但必须取消前次等级考成绩。
10% ④等级考缺考,如参加秋考投档,以0分记入秋考总分。如不参加
赋分区间 100~86 85~71 70~56 55~41 40~30
二、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四)重庆的改革方案
4、转换方法 (2)转换步骤
①将同一门再选学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
②按分数转换参数表确定的等级比例,按原始成绩排序依次将考生成绩 划分到A、B、C、D、E共5个等级,可得到每个等级考生原始分的分布 区间。
③同一等级内,根据考生的原始分所在等级的原始分区间和转换分赋分 区间,按照分数转换公式,计算得到考生的转换分。
二、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四)重庆的改革方案
4、转换方法 (3)转换公式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X1、X2分别表示等级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X表示转换分
二、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四)重庆的改革方案
科目1+科目2+科目3
(70分) (70分) (70分)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 地理6科选考3科(等级考试)
=高考成绩
660分
二、改革的成效与问题 (一)上海、浙江的改革
2、浙江高考学科构成及满分值。 实行“3+3”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 科目1+科目2+科目3 =高考成绩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的探索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高考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新高考改革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改革旨在打破传统的高考模式,为广大学子提供更为公平、多元的升学机会。

本文将就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与目标传统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考定终身”、考试内容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制约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减轻学生压力;增加考试科目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高考成绩的区分度,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依据。

二、新高考改革的实施现状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省市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

其中,最典型的模式是“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加上三门自选科目。

此外,还有“3+2+1”模式、“7选3”模式等多种选择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各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的选择权有限,有些地区的高考科目选择范围较小;二是考试组织难度较大,由于科目增多,考试时间、考场安排等方面面临挑战;三是高校录取方式有待完善,目前仍以分数作为主要录取依据,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高考改革的探索与思考针对新高考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增加高考科目的选择范围,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完善考试组织方式,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考试组织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最后,要探索多元化的录取方式,打破以分数为主的录取方式。

可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录取考量范围。

同时,要加强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建设,提高高校招生自主权。

新高考改革动态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动态与思考

综合评价
五、志愿填报及录取变革 录取变革 未来的双一流大学及双一流学科(即好学校、好专业)会逐步采用 自主招生及综合素质评价模式进行招生。
六、学校办学变革 思考
1.改革的核心:是选择,学生的选择。
六、学校办学变革 思考 2.改革的本质:是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等 级考科目的高赋分需求,那么一所高中学校能满足多少学生的“选 择需求”就将成为衡量其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将会是今后 彰显高中学校办学特色的努力方向和评估标准。
9
三、成绩赋分变革 高考(含等级考)
举例:物理科目A等级学生的原始卷 面分数范围为89—97,小明的卷面分 数为92,设小明的等级考赋分为X:
92- 89 97-92
X-91 100-X
那么最终小明的物理等 级考赋分就是:94.375
10
三、成绩赋分变革 赋分变革的意义 1.以20分作为等级考赋分的基数,可以较好的避免考生成绩下移情 况发生。 2.依照等比例线性转换法则转换成绩,会使不同区间内每一个分数 点上都有考生分布,这与浙江、上海的3分一段的计分方式相比, 能够大幅降低同分人数,从而提高考生成绩区分度。
4
山东省2017级学生各个学科模拟
选择占比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7.49% 49.21% 35.92% 49.99% 40.04% 57.36%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截至2018年6月27日上午
政治、物理、化学 政治、物理、生物 政治、化学、生物 地理、物理、化学 地理、物理、生物 地理、化学、生物 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改革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的思考新高考改革的思索一、新高考改革给高中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中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爱好〕,依据自己喜爱的高校和专业的要求,选择自己喜爱的三门选考科目。

2、挑战:以浙江省为例,3门选考科目,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组合。

这样的组合排列到达了35种,这么多的选择给同学选课和高中支配课程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导致某些高中只限定了几种选择,开设几种课程,同学只能在这几种选择中选课,否则无法开课。

35种选择形式,造成同学选课并非从爱好和爱好的角度动身而选择,他们会从科目的难易程度动身。

浙江省2022年公布的高考选科科目发觉,物理是满意高校专业选科要求掩盖率最高的科目,到达了91%的掩盖率。

但是同学在选择的时候,都避开了物理。

从杭州市2022年10月公布的选考数据发觉,选考最多的是化学,然后依次是地理、历史、政治、物理、生物、技术,物理列倒数第三位。

从志愿填报的角度来说,一个同学要填报80个专业志愿,由于批次合并后增加了区分高校层次的难度,对于家长和考生来说,假如对高校没有深刻的讨论和调查,志愿填报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消失“一本分数,填报三本专业”的现象,这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二、新高考改革给搞高校带来的优势和挑战。

1、优势:高校可以依据自己设定的选科要求选拔同学,更能适应人才培育的需要。

另外,会促进高校深化专业结构改革,增添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吸引力,整体提高学校实力。

2、挑战:首先是确定+1的录用科目很麻烦。

从2022年录用的状况来看,一般高校均确定“三门选考科目,一门符合即可”的专业对口方案。

结果却消失了选考专业与录用专业“错位”的状况。

如高校物理学专业要求是必需学习物理和化学,而同学只要三门选课中只要有化学就可以录用,那物理怎么学呢?这会给高校教学造成很大的麻烦和挑战。

但是,假如科目限定必需选物理,则高校可能会面临选考物理的同学人数少,造成生源缺乏,或者是造成录用分数大段下降。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87页PPT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应对87页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新高考改革观察思考与 应对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新高考形式下的思考和应对

新高考形式下的思考和应对

新高考形式下的思考和应对高考是中国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也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升学与就业的关键。

而新高考形式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

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面对新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思考和应对这一对于学生们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理解和适应新的考试内容。

传统的高考主要以文理科为主。

然而,新高考形式下,取消了文理科的区分,采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将学科素养和个人发展相结合。

除了学术知识,学生们还需要具备更全面的素养,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因此,学生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与知识。

其次,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熟悉并适应新的考试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笔试模式,新高考形式下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学生们需要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此外,新高考形式下还引入了个人陈述和面试等环节。

学生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熟悉面试技巧,展现自己全面的素质和优势。

再次,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加强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高考注重记忆和应对能力,学生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主动学习和思考。

他们需要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创新实践,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

因此,学生们应该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对知识的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

最后,在新高考形式下,学生们需要重视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的一项重要。

它以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因此,学生们应该在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并持续进行自我反思和提升。

同时,学生们还应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主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高考形式下的思考和应对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