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治疗_长治久安”

合集下载

优化治疗才能久安

优化治疗才能久安

: f l 对 ,长治 能 久 安 用 治 疗 方 案 ;取 得 相 对 稳 定 的 疗 效 、 『 『 i
作 为 患 者 ,应 该 面 对 现 实 ,接 后 不做 定 的病 情稳 定 。
而 且 干 扰 素 还 具 有 后 效 应 , 因此 。 受 并 承 认 自 己 是 乙 肝 患 者 的 事 实 。 正 规 药 物 。 作 为 医生 ,则 应 不 断 学 对 干 扰 素 能 产 生 完 全 应 答 的 患 者 病 然 而 ,多 数 患 者 指 望 在 短 时 间 内 能 习 ,及 时 掌 握 核 苷 类 似 物 以及 干扰 情 将 会 得 到 比较 理 想 的 控 制 。 而对 够 使 H V D A和 H e q转 阴 。甚 素 等抗病毒 药物 的最 新进展 ,熟 悉 B N BA 干 扰 素 部 分 应 答 或 无 应 答 的 患 者 。 至 HB A 转 阴 。 根 据 目前 研 究 结 新药 的抗 病毒效果 、耐 药发生率 和 s g
门诊 时间 :周二上 午 ,周 三下 免 疫调 节 和直接 抗病 毒双 重作 用。 午 .周 四 下午 约 2 %的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在 0
旰 ■士 2 0 0 8年第 3期 2l
维普资讯
墨 … …
获 得 HB A 阴转 并 出现 抗 一 e e . q HB
异 ,引 起 耐 药 而使 其 临 床 应 用 变 得 底 清 除 体 内 的 c cDN c A,至 少需 要 合 治 疗 复杂 和 难 以把 握 。然而 , 比夫 定 线 十 几 年 到 数 十 年 的 时 间 。所 以 , 目 替 台湾 学者 的 R EVEA L 究揭 ... .. 研
细 菌 感 染 性 疾 病 的研 究、 治疗 和教 者个 人 的优 化 的个体 化 治疗方 案。

药物治疗的终极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药物治疗的终极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药物治疗的终极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现代医学的进步不仅仅在于寻找治愈疾病的方法,更是关注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药物治疗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治疗的终极目标,即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并分析药物治疗在达成这一目标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提高生活质量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健康的期待已经不再停留在仅仅生存的层面,而是更加追求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药物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症状,减少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不良影响。

许多慢性疾病会给患者带来持续的痛苦和不适,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但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并控制这些症状,让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次,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并减缓疾病的进展。

许多慢性病或遗传性疾病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药物治疗通过控制病情的进展,延缓疾病的恶化程度,使患者能够减少病痛对生活的限制,提高其生活质量。

最后,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身体素质。

在一些康复过程中,药物治疗可以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加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恢复。

通过减轻症状和恢复身体功能,患者能够重新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药物治疗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药物治疗通常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治愈疾病本质。

这就意味着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依赖药物,甚至终生服用,给患者造成一定的负担和风险。

其次,药物治疗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每个患者的生理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不同,药物治疗可能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或者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这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降低或者出现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并充分了解药物治疗的优缺点,遵循医嘱,减少潜在的风险。

二、延长寿命除了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还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

肿瘤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良方针

肿瘤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良方针

肿瘤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良方针1. 概述为了持续提升肿瘤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与满意度,本方针将指导肿瘤科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持续改良工作。

2. 目标- 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通过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

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通过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

- 优化诊疗流程:简化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优化诊疗流程:简化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 提升患者满意度:关注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提升患者满意度:关注患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 强化医疗安全:加强医疗风险管理,防范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安全。

强化医疗安全:加强医疗风险管理,防范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安全。

- 持续培训与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

持续培训与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

3. 策略与措施3.1 医疗质量改进- 精准医疗:依据患者病情、基因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精准医疗:依据患者病情、基因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多学科团队协作:加强多学科团队沟通协作,共同参与患者诊疗,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

多学科团队协作:加强多学科团队沟通协作,共同参与患者诊疗,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

- 临床路径管理:建立与实施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临床路径管理:建立与实施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2 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风险评估:定期进行医疗风险评估,识别与防范潜在的医疗风险。

医疗风险评估:定期进行医疗风险评估,识别与防范潜在的医疗风险。

- 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医疗事故的能力。

医疗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医疗事故的能力。

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精心

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精心

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精心引言治疗方案的优化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治疗方案需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化治疗方案的方法和策略,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方法与策略患者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建立起完善的患者信息档案。

结合团队协作优化治疗方案需要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不同科室的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人员应该紧密合作,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和协商,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团队的合作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和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不断学习更新医学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医生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持续更新的动力。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案和技术。

此外,医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定期的病例讨论会和学术研讨会来促进知识共享和提高治疗质量。

严格的质控优化治疗方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医疗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并配备高质量的设备和药品。

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是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此外,医院和科室之间的横向比较和竞争也是一种促进优化的手段,可以刺激各方不断提高治疗水平。

治疗方案优化的应用优化治疗方案可以在各个临床科室中应用。

下面以几个常见的临床领域为例,介绍一些优化治疗方案的应用实例。

肿瘤治疗肿瘤治疗中的优化方案可以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配合。

个体化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尤为重要,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此外,肿瘤标志物的监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也是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病症。

药物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评价与优化

药物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评价与优化

药物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评价与优化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与药物研发的加速,药物治疗在疾病防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药物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评价与优化则是保证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方法和优化策略,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方法1.临床观察法: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通过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与记录,以及药物治疗前后的对比,评估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副作用情况。

这种方法侧重于主观评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个体差异。

2.客观指标法:通过测定特定生物体的相关指标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如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

这种方法相对客观,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然而某些指标可能不够敏感或不够具体。

3.问卷调查法:通过患者填写相关问卷,了解患者症状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问卷调查法可以获得患者的主观感受,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策略1.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药物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适合患者的药物类型、剂量和疗程,并不断根据疗效和副作用的反馈进行调整。

2.联合用药:对于某些疾病来说,单一药物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用药,即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药物来提高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需要充分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可能增加。

3.剂量调整:药物剂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有时候,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的调整。

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药物过度治疗,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发生;而过低的剂量则可能降低治疗效果。

4.监测与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需要在持续监测的基础上进行。

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方案的调整。

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与更新(2024年最新趋势)

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与更新(2024年最新趋势)
药物研发
AI技术可加速新药研发 进程,为患者提供更多 有效治疗选择。
伦理、法规及政策支持需求探讨
数据隐私保护
制定严格的数据使用和管理规定,确保患者隐私不受侵犯 。
AI技术监管
建立AI技术评估和监管机制,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政策扶持
加大对AI医疗领域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 用普及。
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培训
药物副作用监测
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感染控制与预防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关注
身体功能恢复
评估患者治疗后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日常活动能力、工作 能力等。
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精准医学与基因治疗
精准医学应用
利用精准医学技术,如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检测等,为患者提供 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基因治疗进展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逐渐成为新的治疗手段。通过 修复或替换缺陷基因,从根本上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癌症。
细胞免疫治疗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改造后回输给患者,激发 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达到治疗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目的。
风险评估与预警
对患者进行用药前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预防措 施,降低药物副作用发生风险。
患者教育与指导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 副作用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04
非药物治疗方案创新
物理疗法与康复技术
超声治疗
利用高频声波产生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促进组织修复和疼痛缓解 。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药物治疗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药物治疗方案经常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副作用多、疗效不佳、用药不合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的相关概念、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是指通过合理使用各种药物,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以最大程度提高疗效,同时减少副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技术手段。

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基于以下原理:1.个体化治疗原则: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个体化治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2.综合评估病情:对于每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综合评估病情可以为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合理选择药物: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合理选择药物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

二、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的应用药物治疗方案优化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肿瘤治疗:个体化药物治疗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和表达情况,可以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2.心血管疾病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抗凝药物等,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3.感染性疾病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根据病原体的抗药性情况、患者的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药物耐药性。

4.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常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特点,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程,减少副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优化

药物治疗优化

药物治疗优化药物治疗优化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治疗优化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和药剂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药物治疗优化的定义、实施、挑战和前景。

一、定义药物治疗优化是指通过系统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药物选择、剂量和用药途径等因素,以个体化的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的问题。

二、实施药物治疗优化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药剂师、临床药理学家等。

以下是实施药物治疗优化的几个关键步骤:1.患者评估: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生理特征。

2.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用药指南,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和合并症等因素,个体化地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3.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对于一些需要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根据药物浓度调整剂量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4.用药途径选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用药途径。

有些药物可以口服,有些药物必须经静脉给药,还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鼻腔等途径给药。

5.监测和评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根据监测结果做出进一步调整。

三、挑战虽然药物治疗优化在理论上非常理想,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1.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增加了药物治疗优化的难度。

2.多药联合治疗:许多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复杂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动学特性需要仔细考虑。

3.药物供应和成本:一些特殊的药物可能供应有限,价格昂贵,限制了药物治疗优化的实施。

四、前景尽管存在一些挑战,药物治疗优化在未来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分子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疾病机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优化现有的抗病毒措施实现治疗目标?
单药治疗
• 每一单药的优势病人群的 选择
• 治疗中的积极评估和合理 的临床干预,比如
– 挽救治疗(Add on ) – 早期加药(Early add on) – 改换治疗药物(Switch to)
初始联合用药
• 慢性乙肝患者
– IFN-a+ NA – NA + NA
60 60
HBeAg血清转化 患者比例
40
20
4
36
0 0
有风险 组 1 17 患者 组 2 22 人数 组 3 35
48
12
11 22 34
HBV DNA < 9 logs 拷贝/mL & 组 2
ALT < 2 X ULN
60
组3
HBV DNA ≥ 9 logs 拷贝/mL
24
36
48
60
Months
• 肝硬化患者
– NA + NA
贺普丁在其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如何实现优化治疗,使患者长期获益?
优选患者 优选用药
优化疗效
优选患者
• 基线病毒载量 • 基线ALT • 早期病毒学应答作为预测因子
基线病毒载量
更高基线病毒载量和 HCC发生率增高相关
REVEAL: 台湾未治疗HBsAg阳性个体的长期随访 随访13年时HCC累积发生率 (N = 3653)
贺普丁治疗使发生肝细胞肝癌的风险概率降低了2倍
3年内贺普丁组仅3.9%(17/436)的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安慰剂组则有7.4%(16/215)(P=0.047)的患者发生肝 细胞肝癌,贺普丁治疗使发生肝细胞肝癌的风险概率降低了51% (Hazard Ratio 为0.49)。
*疾病进展的定义为首次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Child-Pugh评分增加≥2分,证实伴有败血症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肾功能不全, 胃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肝细胞癌或与肝病相关的死亡。
•治疗药物
•时间点 •第12周 •第24周 •第36周 •第48周
•ETV 0.5 mg •225例
•18 (8) •25 (11) •33 (15)
•33 (15)
•LVD 100 mg •221例
•19 (9) •24 (11) •30 (14)
•39 (18)
•p值 •0.82 •0.93 •0.74 •0.39
HBeAg–
80
73
70 60
60
68 60
50
40
30
28
25
2010Βιβλιοθήκη 70146
63
79
165
< QL QL-3 3-4 > 4
5
157
20
24
< QL QL-3 3-4 > 4
24周时的HBV DNA (log10 copies/mL)
Di Bisceglie A et al. Hepatology 2006; 44 (Suppl 1): 230A. Abstract 112.
“优化治疗,长治久安”
慢性乙肝患者优化LAM治疗的策略探讨
内容
• 慢乙肝治疗目标及主要挑战 • 优化治疗方案,能使患者长期获益 • 贺普丁是优化治疗的首选药物
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
•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 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 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延长存活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3
2. Yao GB, Chen CW, Lu WL et al. J Hepatol 2006; 44(suppl 2): S193. Abstract 519.
贺普丁是目前唯一被证实 能延缓疾病进展的抗病毒药物
贺普丁治疗使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概率降低了55%
3年内贺普丁组仅7.8%(34/436)出现疾病进展*,安慰剂组则有17.7%(38/215)(P=0.001)出现 疾病进展*,贺普丁治疗使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概率降低了55% (Hazard Ratio 为0.45)
类型
HBeAg(+) 慢性乙肝
HBeAg(-) 慢性乙肝
2007年 AASLD指南
2005年 中国指南
HBeAg血清转换后巩
固治疗6个月
治疗1年后出现HBeAg血 清转换 后巩固治疗至少1年,
总疗程最少2年
直至出现HBsAg消失
治疗1年后出现HBV DNA转 阴、ALT复常后巩固治疗至 少1年半,总疗程最少2年半
小结
• 优选患者
基线ALT及病毒载量可以作为预测因素。
– 高ALT预示较好的预后 – 低病毒载量预示较好的远期应答
口服治疗24周时,患者病毒学抑制的程度 能为我们预测长期疗效以及是否出现耐药提供指导
“优选患者”
优选用药
•口服核苷类药物的长期抗病毒治疗 -疾病进展少 -不良反应少 -治疗费用少
贺普丁®起效迅速
基线ALT
ALT较高的患者接受贺普丁治疗血清转换率更高
患者比例 (%)
N=355
第1年
n=284
第2年
n=270
第3年
n=237 n=227
第4年
第5年
75
71
65
60
62
54
55
50
45
39 39
40
43
35
30
28
29
25
22
15 13
16
5
-5
ALT >1xULN
ALT >2xULN
ALT >5xULN
现有核苷类似物 治疗两年的HBeAg血清转换率没有根本差异
慢乙肝的治疗依旧是场“持久战”
当前慢性乙肝长期抗病毒治疗 面临的挑战
• 如何筛选目标患者群 (可望获得最大治疗效益的患者) • 如何使临床实践结果更接近指南制定的治疗目标 • 如何加强患者的管理,提高依从性 • 如何使治疗成本更加合理化
抗病毒治疗需要优化
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05,
3个国际性肝病协会对治疗终点的指南
HBeAg-阳性患者
治疗终点
•HBeAg 血清转换到抗-HBe‡ •HBV DNA 以PCR方法检测不到 •维持至少6个月
HBeAg-阴性患者
•HBsAg 血清转换到 HBs抗体 •否则,停药指征尚待证实 - HBV DNA 以 PCR 法检测不到3次以上,每次间隔至少6个月
肝硬化
代偿期长期治疗\失代偿 终身治疗
长期治疗
Anna Lok et al Hepatol 2007;2:507-539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23:(6):421-431.
恩替卡韦治疗中国HBeAg阳性患者, 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于贺普丁
•HBeAg血清转换:病人例数(%)
24周时的 HBV DNA 水平
Di Bisceglie A et al. Hepatology 2006; 44 (Suppl 1): 230A. Abstract 112.
早期病毒学应答预测耐药发生
LAM治疗24周病毒学应答与2年耐药的相关性
HBeAg+
HBeAg-
100
90 104周的 80 耐药率 (%) 70
60 50 40
41 45
56 50
30
24
20 9
10
5
6
0
<QL QL - 3 3 to 4 >4
<QL QL - 3 3 to 4 >4
n = 203 146 63 83 79 57 115 175
178 157 18 20 16 24 10 23
24周的血清HBV DNA水平
Zeuzem S et al. Hepatology 2007; 46: (Suppl 1): 681A. Abstract 994.
14
>106cpm 15%
HCC累积发生率 %
12
10
105–106cpm
8
RR=11
6
4
104–105cpm
2
300–104cpm
0
<300cpm 1.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随访年数
Chen CJ et al. JAMA 2006; 295: 65–73.
ETV-023研究
ETV国际临床注册研究,HBeAg阳性患者治疗96周 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与贺普丁组无统计学差异
患者比例 100
96周累计应答率
停药24周维持应答率
患者比例
100
P =NS
P =NS
80
80
71 69
60 P =NS2年31%的HBeAg血清60学转换率,
恩替卡韦并没有改变慢性乙肝需要长期治疗的现状
‡ AASLD 和EASL建议之治疗终点 APASL 2008 慢乙肝处理指南
Lok AS, McMahon BJ. Hepatology 2007. EASL Consensus Statement. J Hepatol 2009.
Liaw YF et al. Hep Int 2008.
约80%的HBeAg阳性患者需要>1年的抗病毒治疗
9
4
3
3
21
17
17
17
34
31
30
30
Yuen et al., Antiviral Ther 2009 (in press)
早期病毒学应答
LAM治疗24周时的HBV DNA水平 对104周时HBV DNA阴性的预测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