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文言文阅读5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 文言文阅读5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检测文言文阅读5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后赤壁赋(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霜露既.降既:既然B. 履.巉岩,披蒙茸履:登上C.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恰好D. 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飞去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今者.薄暮\此三者.,吾遗恨也B. 以.待子不时之需\还军霸上,以.待将军来C. 听其所止而休焉.。

\盘盘焉.,囷囷焉D. 揖予而.言\弃甲曳兵而.走12. 和“将归于临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 秋以为期。

B. 惟尔马首是瞻。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解析(20210107075326)

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解析(20210107075326)

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解析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二、【2015 •豫东豫西十名校四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日:“幸吾婿成大名。

” 洪先日:“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

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

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

”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

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 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

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

日:“苟当其任, 皆吾事也。

”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

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 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

素与顺之友善, 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牛主事项乔为分司。

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

乔微讽之,厉声日:“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

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传:学习。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卷(一)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卷(一)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山东卷(一)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最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引人注目排山倒海B.洞察备受瞩目铺天盖地C.瞥见引人注目铺天盖地D.洞察备受瞩目排山倒海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

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组词语是()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

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④⑥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括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A.⑤②③①④B. ④①③⑤②C. ⑤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⑤5.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最贴切...的一项是()山崖崩塌了,在它的伤口一一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鬂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

【高考调研】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练: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4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调研】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练: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4 Word版含答案]

习题课4专题八综合检测(一)(时间:45分钟总分:80分)提示: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应进行归类,凡课文中多次出现过的实词,应把其读音,义项和例句熟记,只要学得扎实,学会迁移、准确答题不是难事。

另外,考前还应有目的地,精选一些练习进行实战前的操练,特别是一些传记类的文章,多选几篇进行思悟、揣摩,这一点很重要啊!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

天辅中,辽东平,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

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

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榜杀之,盗遂衰息。

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之。

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累年不决。

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

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

郡中大治。

乃缮葺尧帝祠,作击壤遗风亭。

贞元元年,浩进拜.平章政事。

浩请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从之。

未几,改封蜀王,进拜左丞相。

正隆二年,改封鲁国公。

表乞致仕。

海陵曰:“人君不明,谏不行,言不听,则宰相求去。

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则求去。

卿于二者何居?”浩对曰:“臣羸病不堪任事,宰相非养病之地也,是以求去。

”不许。

海陵欲伐宋,将幸汴,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

浩从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

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

”不听。

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

浩不敢正谏,乃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

”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

”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海陵至汴,累月不视朝,日治兵南伐,部署诸将。

浩欲奏事,不得见。

会海陵遣周福儿至浩家,浩附奏曰:“诸将皆新进少年,恐误国事。

宜求旧人练习兵者,以为千户谋克。

”而海陵部署已定,恶闻其言,乃杖之。

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

”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1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1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选A。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题精练专题 07 文言文阅读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题精练专题 07 文言文阅读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题精练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一、(14届湖南衡阳高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

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

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

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

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

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

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

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

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

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

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其下水也缓且夫水之积也不厚C.高田犹受其浸溉其无知,悲不几时D.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B.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C.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D.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练: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6(附答案解析)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练: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6(附答案解析)

习题课6专题八综合检测(三)(时间:45分钟总分:8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

大夏年二十举乡试第一。

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

汪直好边功,以安南黎灏败于老挝,欲乘间取之。

言于帝,索永乐间讨安南故牍。

大夏匿弗予,密告尚书余子俊曰:“兵衅一开,西南立糜烂矣。

”子俊悟,事得寝.。

中官阿九者,其兄任京卫经历,以罪为大夏所笞。

宪宗入其谮,捕系诏狱,令东厂侦之无所得。

乃杖二十而释之。

十九年,迁福建右参政,以政绩闻。

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

田州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

后山贼起,承檄讨之。

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

十年命兼左佥都御史,往理宣府兵饷。

尚书周经谓曰:“塞上势家子以市籴为私利,公毋以刚贾祸。

”大夏曰:“处天下事,以理不以势,俟至彼图之。

”初,塞上籴买必粟千石、刍万束乃得告纳,以故,中官、武臣家得操利权。

大夏令有刍粟者,自百束十石以上皆许,势家欲牟利无所得。

明年秋,三疏移疾归,筑草堂东山下,读书其中。

越二年,廷臣交荐,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

敕使及门,携二僮行。

广人故思大夏,鼓舞称庆。

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

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

”帝默然。

南京、凤阳大风拔木,河南、湖广大水,京师苦雨沈阴。

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

其年六月再陈兵政十害,且乞归。

帝不许,令弊端宜革者更详具以闻。

帝乃召见大夏于便殿,问曰:“卿前言天下民穷财尽。

祖宗以来征敛有常,何今日至此?”对曰:“正谓不尽有常耳。

如广西岁取铎木,广东取香药,费固以万计,他可知矣。

”又问军,对曰:“穷与民等。

”帝曰:“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何故穷?”对曰:“其帅侵克过半,安得不穷。

”帝太息曰:“朕临御久,乃不知天下军民困,何以为人主!”遂下诏严禁。

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

【详尽答案、解析、译文】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详尽答案、解析、译文】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题

2015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阅读目录江苏卷 (2)〖参考译文〗 (3)山东卷 (3)〖参考译文〗 (5)湖北卷 (6)〖参考译文〗 (8)重庆卷 (9)【参考译文】 (10)安徽卷 (11)【参考译文】 (13)四川卷 (14)〖参考译文〗 (15)〖参考译文〗 (16)天津卷 (16)〖参考译文〗 (18)湖南卷 (19)〖参考译文〗 (20)广东卷 (21)〖参考译文〗 (22)北京卷 (23)〖参考译文〗 (25)浙江卷 (26)〖参考译文〗 (28)福建卷 (28)〖参考译文〗 (30)全国卷Ⅰ (30)〖参考译文〗 (32)全国卷Ⅱ (32)〖参考译文〗 (34)江苏卷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模拟题含答案二、【2015·豫东豫西十名校四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罗洪先,字迭夫,吉水人。

父循,进士。

历兵部武选郎中。

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

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邵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

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

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

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日:“幸吾婿成大名。

”洪先日:“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

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

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

寻遭父丧,苫堆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继遭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

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

”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

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扉不精究。

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

日:“苟当其任,皆吾事也。

”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

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

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

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被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

有富人生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

乔微讽之,厉声日:“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

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传:学习。

B. 父每肃客肃:庄重。

C. 十八年,简宫僚简:选拔。

D. 率友人躬振给振:通“赈”,救济。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

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洪先志向远大。

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

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

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

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译文: ____________1.【答案】B【解析】肃:躬身作揖,迎揖引进。

迎接。

2.【答案】D【解析】“除”为削除官职。

3. 【答案】B【解析】文中说“来岁朝正后”,是建议太子来年临朝。

4.(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

罗循故意拖延,数天后刘谨倒台,王敵于是向罗循道歉。

(关键词“趣”“迟”“谢”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关键词“挽”“拟”“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三、【2015·唐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

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简:选拔B.咸获苏息苏息:死而复生C.一意拊循抚循:抚慰安抚D.人情大扰扰:扰乱2.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B.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C.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D.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

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

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

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

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C【解析】扰:形容词,乱,烦乱。

2.【答案】D【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3.【答案】A4.【答案】D【解析】“在他的影响下”错。

5.(1)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恣横”,恣意横行;“执”,逮捕;“尤”,最突出,最恶劣;“杖”,施以杖刑;“贴然”,服服帖帖。

每点1分。

)(2)赵豫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补出全句主语;“去”,离开;“攀”,挽住,拉住;“识”,记住;“配享”,共享。

每点各1分。

)【参考译文】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豫以生员身分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

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再升为员外郎。

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

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

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

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

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

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

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扩充军队,甚至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

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

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

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

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

到正统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将政绩卓著者列为典范,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入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