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内部监控方法及评价

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内部监控方法及评价1. 内部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内部质量控制是通过在正常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物质,然后进行实验室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常见的内部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均质样品、标准样品和参考材料的使用。
评价指标包括各种指标的偏差、变异系数和控制图的分析。
2. 样品重复性(Sample Replicates):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可以评价实验室的精密度和一致性。
评价指标包括各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平均数和标准差等。
4. 周期性验证(Periodic Verification):定期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指标是设备校准结果的符合性。
5. 人员培训(Personnel Training):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准确的实验室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培训记录和考试成绩。
6. 外部质量控制(External Quality Control,EQC):参加由第三方实验室或质量认证机构组织的质量控制检测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评价指标包括EQC结果的偏差和变异系数等。
7. 错误报告和纠正措施(Error Reporting and Corrective Actions):建立明确的误差报告和纠正措施的程序,对实验室的错误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评价指标是错误报告的数量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内部监控方法的评价指标包括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相关系数、偏差、变异系数、正确率和误差报告等。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指标的应用,可以有效评估和监控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方法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方法标题: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方法引言概述: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准确的检测结果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实验可靠性的关键。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仪器偏差、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变化等,检测结果的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必要的。
一、仪器校准和验证1.1 仪器校准: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校准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并使用可追溯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
校准结果应记录并定期复核。
1.2 仪器验证:验证仪器的性能和适合范围。
通过对已知标准样品的测试,验证仪器的准确性、精确度和灵敏度。
验证结果应记录并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对。
二、样品处理和准备2.1 样品标识和追踪:对每一个样品进行标识,确保样品的惟一性和追踪性。
标识应包括样品编号、采样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数据分析和结果追溯。
2.2 样品储存和保存:根据样品特性和检测要求,采取适当的储存条件和保存时间。
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温度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3 样品预处理: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样品分离、提取、稀释等。
确保样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并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三、质量控制样品3.1 平行样品:同时进行多次测量,以评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重复性。
平行样品应具有相同的特性和浓度,通过对照结果的差异来评估检测方法的稳定性。
3.2 标准曲线: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建立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并用于评估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3 监控样品:使用已知浓度的监控样品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监控样品应具有与实际样品相似的特性和浓度。
四、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4.1 数据记录:对每次检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仪器参数、操作步骤、结果等。
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2 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以评估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评价

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
3、实验室内部比对 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验 室内比对实验计划,计划应尽可能覆盖 所有检测项目和检测人员,对比对的结 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以达到质量 控制的目的。
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
判定方法及依据:同平行样品测定判定。
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
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
判定方法及依据:根据质控样品的赋值 进行判定。
三、实验室内部பைடு நூலகம்量控制的方法
6、定期进行测量不确定评定 实验室应制定测量不确定评定程序, 根据需要制定不确定评定计划,进行不 确定评定可以有效的控制检测数据偏差 的一种措施。
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
判定方法及依据:当前后两次不确定度 发生较大变化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分析原因。
四、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方法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实验 室间实验比对、能力验证及测量审核得 以实现。 判定依据:测量审核和能力验证 的结果由组织方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哦安 定。实验室间的比对,一般可以采用两 次独立的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2、加标回收实验 分为:空白加标回收实验和样品加 标回收实验。不同的是,空白加标回收 实验是指空白样品基质中不含被测物质 (不同于试剂加标),样品加标回收实 验是指样品基质中含有被测物质成分。 加标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 定值)÷加标量×100%
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方法
加标回收实验判定标准及依据: 依据:GB/T 27404-2008 被测组分含量/(mg/kg) 回收率范围/% >100 95 ~105 1~100 90 ~110 0.1~1 80 ~110 <0.1 60 ~120
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内部监控的方法及评价

,
。
重要 的检定 校 准 和 检测 (如
、
方法
,
通 过实验室 间结果 的 比对
、
准确 可靠
、
。
仲裁 检 定 ( 验 ) 涉 及 大 额 贸易 的 验
、
可 以发 现 实验 室之 间 的人 员
、
设
制都会存在偏差 有可 能造 成检定
,
而这些偏差 就 校 准和 检测结
、
货 能 力验 证 现 场考 核试 验 等 )结
幅 图组 合使 用
一
一
,
般用两
准 实 验 室 能 力 的 通 用 要 求 》
检定
是
一
校 准 和 检 测 结 果 的监 控
,
:
幅用 来 监 控测 量
:
一
法 JJ F l 0 6 9 2 00 7 《 定计量 检定 机 构
—
种 定期实施 的技 术 活 动 应该
一
数据均值 的变化
量 过 程 的变 异
。
幅用 来监 控测
结果监控 的方法及评价准
实 验 室 自身 组 织 实 验 室 间 比 对 活 动 时
,
否准确 可靠进行实1 统计方法
.
首先应选 择
一
个性 能稳定 的样
,
造成结果失准的因素
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探讨

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探讨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有效性对检测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各质检机构构建的《质量手册》以及《程序文件》都对质检机构检测质量控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以本文结合具体要求提出检测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以此来保证检测结果。
标签:质量控制;实验室;评价方法实验室检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控制检测质量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
本文结合相关的统计技术对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进行全面的介绍。
1 多实验室间对比这一方法主要是采用稳健Z比分数的方法来进行评价。
也就是通过实验室内Z比分数和实验间Z比分数来判定检测结果。
具体检测结果评判标准如下:第一种是当时,那么这个时候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就是满意的;第二种情况是当时,这个时候的检测结果还是存疑的;第三种情况是当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检测结果就是不满意或者是离群的。
5 人員比对、仪器比对和留样再测在同一实验室进行人员比对、仪器比对以及留样再测是属于中间紧密度条件的内容的。
当给出了重复性限r或者重复性允许差Δ时。
检测结果满意需满足;不满意时则;同时重复性限r的要结果满意需要满足;不满意时则。
当出现或者Δ(重复性允许差)(再现性允许差)时应该采用中间紧密度数据对检测结果继续判定。
但目前很多检验方法标准都缺乏能够利用的中间精密度数据,对此能够采用“精密度条款”的有关限定,在对操作人员、确定重复性限r、设备、设备校准、时间等方面的条件,考虑哪些能够变化、哪些不能够,是否能够利用重复性限r来对最终结果进行判定。
如果还是无法最终判定,可以考虑用进行判定。
6 运行质量控制图(均值法)运行质量控制图中纵坐标是以测量结果作为其中的纵坐标,横坐标则是以测量次序,中心线是以测量结果的均值来作为其中心线的,控制限为均值标准差的3倍,以此来绘制出相应的平均值控制图,但凡是图中有超出控制限的测量结果都是检测不满意的。
7 对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实验室检测中,例如煤质灰份和发热量这些是相互关联的,溶液存放时间和浑浊度也是相互关联的,这也说明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之间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具体判定可以对其测定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再做出相应的判定。
实验室监测数据质控结果评价细则

实验室监测数据质控结果评价细则监测数据质控结果评价细则1目的明确监测质控结果的评价要求。
2职责2.1质量管理部门根据判定依据全面评价各类监测质控结果,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纠正发现的问题。
2.2各监测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内采取的质控措施结果进行判定。
3管理要求3.1质量管理部门根据监测任务下达质控方案,提出质控具体要求,分析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情况制定本部门内部质控计划并实施。
4.2质量控制的方式包括:标准样品分析、平行双样分析、加标回收率计算、实验室内/间比对、参加上级质控考核和能力验证等多种方式。
3.3质量管理部门根据相关依据评价质控数据是否合格,具体如下:3.3.1准确度控制(1)质控样:使用有证标准样品作为质控样,测定结果应在保证值范围内;(2)加标回收样:加标量以相当于待测组分浓度的O.5~2倍,如待测组分浓度小于最低检出浓度,按最低检出浓度的3~5倍加标,水和废水样品、海水样品、土壤样品部分项目加标回收率的控制范围;环境空气和废气、固体废物样品加标回收率的控制范围参考土壤样品;表中未涉及有机样品浓度为mg/1级时,加标回收率在7(Γ120%为合格,ug/1级时,加标回收率在5(Γ120%为合格,对成分复杂等特殊类型有机样品,其加标回收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其中未涉及样品加标回收率可根据相应分析方法中规定要求进行评价。
3.3.2精密度控制平行样:水和废水样品、海水样品、土壤样品部分项目平行样控制指标;土壤样品其他项目平行双样控制指标;环境空气和废气、固体废物样品平行样控制指标参考土壤样品;附表中未涉及有机样品浓度在mg/1级,或者显著高于方法检出限(5~10倍),相对偏差W10%;样品浓度在ug/1级,或者接近方法检出限,相对偏差W20%;对某些色谱行为较差组分,相对偏差W20沆表中未涉及项目加精密度可根据相应分析方法中规定要求进行评价。
3.3.3空白控制指标(1)实验空白:实验空白应满足方法要求,水和废水项目实验空白控制指标见表1;(2)全程序空白:全程序空白测定值应小于方法检出限。
浅谈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监控结果评价方法

浅谈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监控结果评价方法作者:崔洁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4期【摘要】检测实验室质量监控是确保检测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技术工作。
实验室应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识别不符合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如何运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实验室常用的内部监控手段进行结果有效性的评价,以帮助实验室加强质控结果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监控比对统计评价中图分类号: O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4-0227-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24.109【Abstract】The quality control of testing laborator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the validity of test resul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technical work of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The laboratory shall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monitoring results in order to identify non-conformities and take corrective actions in time.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use the statistical tes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l monitor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laboratory, so as to help the laboratory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quality control results evaluation.【Key words】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Comparison; Statistics; Evaluation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检测实验室在开展测量之前,必须建立满足要求的质量体系,并有完善的测量控制体系。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常用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常用质量控制评价方法摘要:我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我国目前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汇总。
包括:数值型与非数值型的结果测评,文章中涉及到了实验室间比对、仪器比对、留样复测、目光对比和人员对比等对纺织品质量进行控制的常用方法。
关键字:纺织品检测、质量控制、实验室、评价方法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极速发展,我国人民对纺织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纺织品的质量检测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因为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所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所以针对不同领域所采用的质量控制评价方法也是不同的[1]。
本文将对我国目前纺织品实验室的常用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汇总与评价。
一、纺织品质量检测实验室的概述纺织品检测实验室所检测的项目,通常分为三种: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燃烧性能。
物理性能主要是检测纺织品的水洗尺寸稳定性、色牢度、接缝与拉伸强力、耐磨性、抗起球性、服装外观等。
但是对于羽绒制品而言,则主要是对蓬松度和韩熔炼进行检测。
化学性能主要是以纺织品的成分、重金属、甲醛和异味等作为检测的项目。
燃烧性能主要是对点燃后的纺织品的燃烧程度与燃烧速度进行检测。
纺织品质量检测的流程主要是:接收样品、传递样品和对样品制备。
在纺织品质量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实验室的人员需要做好对化学试剂的制备、存储工作以及对废弃物品的处置。
在纺织品质量检测的过程当中,实验室的人员需要将样品分解成与相关规范所符合的数量、形态以及大小。
纺织品质量检测工作是以纺织品质量检测项目的测试为主要内容,如何将检测完成后的废弃物、废弃液和废弃的样品进行合理的处置才是关键。
二、质量控制评价方法(一)非数值型(顺序型)结果在检测一些非数值型的项目时,比如:性能、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牢度、耐汗渍牢度、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耐拼接互染色牢度、耐家庭商业洗涤色牢度……把它们的结果按照等级划分[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评价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检测实验室对检测结果的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质量控制;结果评价;F检验;t检验
检测实验室的“产品”是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准确、可靠是检测实验室的最终质量目标,也是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计量认证评审的必要条件。
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是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以消除误差、防止变化、维持标准化作业的一个管理过程;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中规定,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督检测的有效性。
为控制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必须进行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实验室检测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当得到一系列的检测结果,结果是否有效可靠的?使用这些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方法确认时,得到的结果怎么评价?评价方法有哪些?本文将重点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1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结果的检查方法
1.1 两个初始测试结果
1.1.2 测试费用高的情形
1.2 两个以上初始测试结果
当初始结果数大于2的情形,在重复性条件下n>2时,确定最终测量结果的方法与n=2的方法类似,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
2 在再现性条件下所得结果可接受的检查方法
再现性条件是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操作者以及环境设施等因素中有一项或几项不同的测量条件。
2.1 两个实验室测量结果一致性统计检验
2.1.1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测量结果的检验
当两个实验室各取一个测量结果,用再现性限R检验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
如果差的绝对值不大于R,两个结果即为一致,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如果两个结果之差的绝对值大于R,必须查明原因是否由于测量方法的精密度低和试样的差异所致。
2.1.2 每个实验室取得一个以上测量结果的检验
任何显著性差异都是由平均值的差异引起的,用t检验可以确定两个平均值之间是否由显著性差异;在进行t检验之前先要进行F检验,确定方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才能进行t检验。
当统计量t值不大于从t分布表中查得临界值就可以判定两个平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反之则判定有显著性差异。
4.2.1 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用于方法确认、质量控制等)
可见,在检测或方法确认中必须掌握统计假设检验技术,对质量监控(各种比对试验的可接受性)及实验检测结果的评价作出科学、准确、严密的判定。
【参考文献】
[1]郑亚玲.浅谈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0(04).
[2]翟建才,翟羽,蒋洪,马显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和实验室质量控制[J].现代科学仪器,2007(02).
[3]ISO/IEC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S].
[4]谭和平,陈能武,张云嫦.化学实验室认证认可与质量控制[J].中国测试,2010(5).
[5]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