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酒酿实验设计
实验六--甜酒酿的制作

接入酒曲 落缸搭窝 糖化发酵
甜酒酿
五、实验步骤
1、洗米、浸米: 将糯米(250g)淘洗干净,用水浸泡12~24h,使米
粒充分吸水,以利蒸煮时米粒分散和熟透均匀。 2、蒸饭: 将浸泡好的糯米捞起放入不锈钢蒸锅内,置于垫有
纱布的蒸隔上摊开均匀,隔水蒸煮约30min,至饭 “熟而不烂”为止。
3、米饭降温: 将蒸好的米饭连蒸隔一起从锅中取出,摊凉至
整光滑,再将其搭成U字形窝,以利散热和出酒, 表面撒上少许酒曲,最后用保鲜膜将碗口封好(注 意不要漏气)。 6、糖化发酵: 温度控制在30℃进行糖化发酵,发酵24-48h左右, 即窝内甜液达饭堆2/3高度时,可结束。
注意事项:
1、甜酒酿制作过程中切忌沾油,沾污水,因 此所有器具必须事先彻底清洗消毒。
随着发酵时间延长,甜酒酿中的糖分逐渐转 化成酒精,因而糖度下降,酒度提高,故适 时结束发酵是保持甜酒酿口味的关键。
三、实验器材
(一)实验材料 糯米、酒药 (二)器具 蒸锅,纱布,电炉、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手
套、保鲜膜,一次性塑料碗,洗涤精,洗碗 布
四、实验流程
洗米、浸米
蒸饭 摊饭或淋饭降温
2、拌曲之前应先将曲块捣碎,便于接种时与 米饭搅拌均匀。
3、封口时务必不要漏气。
六、实验结果
对制作的甜酒酿进行感官评定,写出 品尝体会。
七、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
1、甜酒曲中主要有哪些微生物菌群?在 整个发酵过程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制作甜酒酿的关键操作是什么?
32~35℃,或用自来水淋洗蒸好的糯米饭,使其降 温,同时使饭粒松散。 4、接入酒曲: 将凉好的米饭置于干净的蒸锅内,再将酒曲粉末 (1/4块)拌入米饭中,并加入少量自来水(注意勿 加多),搅拌均匀后,将其平分到2个干净的塑料 碗中。
试验八甜酒酿的制做

实验八甜酒酿的制做一、实验目的1、通过甜酒酿的制做了解醉酒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甜酒酿制做方法。
二、实验说明甜酒酿是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发酵食品,它是各类酒类制做的雏形。
我国制酒工业中的小曲和黄酒生产中的淋饭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甜酒酿发展而来的。
甜酒酿是糯米经蒸煮使淀粉糊化,然后加甜酒药经发酵成的。
甜酒药是糖化菌及酵母制剂。
其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根霉、毛霉及少量酵母。
在发酵过程中糖化菌首先将糯米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接着少量的酵母又将部分葡萄糖经酵解途径转化成酒精,这样就赋予了甜酒酿甜味、酒香气和丰富的营养。
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酵母数目增多,发酵力增强会使甜酒酿糖度下降,酒精含量提高,故适时结束发酵是保持甜酒酿口味的关键。
三、实验材料1、糯米、蒸笼、瓦缸、纱布。
2、保温箱。
3、甜酒药(市售)。
四、操作步骤1、浸米将糯米置于盆中用自来水浸泡12-24小时。
浸米的目的是使淀粉颗粒巨大分子链由于水化作用而展开,便于常压短时间蒸煮后能糊化透彻,不致于饭粒中心出现白心现象。
2、洗米将浸泡好的米用水冲洗几次,漂洗干净。
3、蒸饭将浸渍洗过的米沥干后,倒入铺有两层湿纱布的蒸笼里,摊开,加盖量火沸腾下蒸煮约1小时。
水化后的淀粉颗粒,由于蒸汽热度开始膨化,并随温度的逐渐上升,使淀粉颗粒各巨大分子间联系解体,达到糊化的目的。
饭蒸得要“熟而不糊”。
4、淋饭饭蒸透后,立即用清水冷水冲淋。
其目的:一则使饭粒迅速降低品温,二则使饭粒间能分离,以利通气,适于糖化菌类及发酵菌类繁殖。
经冲淋后的饭降至28-30℃左右。
5、落缺搭窝将淋冷却后糯米饭。
沥去余水置于瓦罐中(容器使用前需沸水灭菌清洗),将酒药药末用量的2/3拌入饭中,然后将其搭成U字型人以便增加米饭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好气性糖化菌生长繁殖。
6、糖化将罐置于28℃左右恒温培养1-3天即可食用。
一般培养24小时后即可观察到饭表面出现白色菌丝,经过36-48小时就可看到窝内出现甜液,再延长培养时间便可出现甜味减少,酒味增加的现象。
甜酒酿试验设计

甜酒酿实验设计一、甜酒酿简介甜酒酿,属于徽州风味。
不完全属于酒的类别,却有着酒的芳香,因其由糯米制就,因此有滋润了淳淳米香,是安徽一带极具盛名的风味小吃。
是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酒酿也叫醪糟。
米酒又被称为清酒,据较早的文献记录晋代的《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其中指出,酒起源于远古时代,是米放在室外,长时间放置后产生的。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首先被辛勤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美酒便是米酒。
我国古人一直有喝品味米酒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祭祀天地、祖先还是庆贺征战或农业丰收,米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周礼.天官酒正》中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唐代诗人李白也曾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的诗句。
可见,米酒在中国酒文化历史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随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堆积,品味米酒早已不仅仅是口舌之欲,更是在细嗅那印在米酒中的时间和历史的味道,更是在体验古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超然物外的闲适风情。
二、甜酒酿的作用甜酒酿有健脾开胃、舒筋活血、祛湿消痰、补血养颜、延年益寿的功能,最宜中老年人和体弱者饮用。
醪糟汤圆是我国民间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如四川、湖南、江浙等地。
将醪糟兑水烧开,放入汤圆(通常是无馅的小汤圆),待汤圆浮起后,加入少量桂花即可。
醪糟汤圆清香爽口,有酒味但不浓烈。
此外,还可以在水沸时打入蛋花,营养口味都更好。
在江南民间,为了给产妇滋补,也有必饮米酒之说。
此饮品清香袭人、甜润爽口,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属天然绿色饮品。
三、甜酒酿的历史即古代饮用了几千年,通常所称的[酒].因其主要原料是大米,所以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将其列为谷部之四.传统工艺比较繁琐,难以控制,所以通常酿出来的酒伴有些许悬浮物或是混浊沉淀.因此在现存文献提及酒时多有加上一个[浊]字.明代大文人杨慎更是留下了千古名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谈中但也有极少数酿酒师具有更高的技艺,酿出来的酒质清透,几乎无色或者微带淡黄色.酒味保持米香的同时更加浓烈,醇厚.是当时上流社会和上大夫们的最爱!李白有诗为证[金樽清酒斗十千]!足见当时优质米酒价格之昂贵了.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
实验二甜酒酿的制作

实验二甜酒酿的制作引言:甜酒酿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发酵食品,具有浓郁的甜味和独特的香气。
它是由糯米、米酒曲和水经过发酵而成。
本实验将介绍甜酒酿的制作过程,并探讨不同条件对甜酒酿发酵的影响。
材料:1.糯米:500克2.水:适量3.米酒曲:适量器材:1.蒸锅2.大碗3.毛巾4.木勺5.密封容器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1.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入大碗中,加适量清水浸泡2小时。
2.在蒸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入浸泡好的糯米,用中火蒸熟。
蒸熟的糯米应具有适当的黏性和口感。
3.将蒸熟的糯米晾凉至室温。
步骤2:加入米酒曲1.将晾凉的糯米放入大碗中,用木勺拌匀。
2.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米酒曲,用木勺搅拌均匀。
米酒曲的加入量应根据个人口味和发酵时间而定。
步骤3:发酵过程1.将拌好的糯米放入密封容器中,盖上盖子。
2.用毛巾包裹住容器,保持室温环境,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
3.放置密封容器在室温下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2-3天,根据个人口味的需求可以延长或缩短发酵时间。
步骤4:收获与存储1.发酵后的糯米会变为黄色,散发出浓郁甜香的味道。
2.将甜酒酿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备用。
3.甜酒酿可立即食用,也可封存起来,放入冰箱冷藏7-10天,以增强口感和香气。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介绍了制作甜酒酿的过程,并对发酵时间进行了探讨。
实验结果显示,发酵时间会直接影响甜酒酿的口感和香气。
过长的发酵时间会导致甜酒酿变得过于酸涩,而过短的发酵时间则会使甜酒酿的口感不足。
此外,实验中还介绍了甜酒酿的存储方法。
甜酒酿可以冷藏保存,以增强其口感和香气。
在冷藏过程中,甜酒酿的味道会变得更加浓郁,并且冷藏时间越长,口感越佳。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了解了甜酒酿的制作过程,并发现发酵时间和存储条件对甜酒酿的口感和香气有影响。
合理地控制发酵时间和存储条件,可以制作出口感浓郁、香气独特的甜酒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味。
实验报告 甜酒酿的制备

实验三甜酒酿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制作方法,掌握酿酒的基本原理;2、学会正确的设计发酵工艺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多糖的一种),尤其以支链淀粉为主。
江米酒又称糯米酒、甜酒、酒酿、醪糟,是中国传统特产之一。
是将糯米经过蒸煮糊化,接种后在适宜的条件下(28-30℃),让种曲中的霉菌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根霉和毛酶等微生物所产淀粉酶的作用将原料中糊化后的淀粉糖化,同时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醪糟的甜味即由此得来。
醪糟表面的白醭就是根霉的菌丝。
酵母菌利用糖化产物生长繁殖,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在真菌细胞内发生糖酵解代谢,将葡萄糖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6H12O6→2C2H5OH + 2CO2然而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也可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提供较多能量:C6H12O6 + 6O2→6CO2 + 6H2O已经生成的酒精也可被氧化成为醋酸:2C2H5OH + O2→CH3COOH + H2O因此在发酵过程开始时,可以保留少量空气,以便使食用真菌利用有氧呼吸提供的大量能量快速繁殖,加快发酵速度。
然而在真菌增殖后,就应该防止更多氧气进入,以致葡萄糖被白白氧化成二氧化碳或者醪糟变酸。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综上,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发酵料液比,酵母添加量,加糖量需要比较准确控制,恰到好处:过长则淀粉被分解完,酒味过大,像饮料,没有嚼头;时间不够则米尚未酥烂,口感黏,像糯米饭。
发酵过程中最好也不要打开,一来氧气会进入,二来可能引起杂菌污染。
【实验材料和设备】糯米(北方叫江米)、安琪甜酒曲、白砂糖容器:铝盆、瓷盆、搪瓷盆、玻璃瓶等,要带有盖子。
要求:绝对干净,尤其不要粘油!蒸锅(铁锅、电饭锅、高压锅均可)、屉布(纱布),要求:清洁不黏油渍。
【实验步骤】1、浸米与洗米:用自来水把糯米淘洗3~5次,然后放在锅(盆)中,加入没过米面约3厘米高的凉水,盖好盖子放置5至12小时(通常夏季泡5~8个小时,冬季泡8~12个小时),使米粒中的淀粉粒子吸水膨胀,便于蒸煮糊化,清水冲洗至水清亮,捞出沥干水分。
糯米甜酒酿造工艺实验的方案1

糯米甜酒酿造工艺实验的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是以糯米为原料,运用传统的发酵工艺对糯米进行发酵,生产出糯米甜酒。
通过实验熟习糯米甜酒的酿造工艺,优化酿造工艺参数,改良糯米甜酒口味,了解甜酒的营养成分。
二、实验意义目前,市面上所售甜酒存在不卫生、口味涩、工艺参数不确定的缺点,通过实验对甜酒进行改良。
为甜酒的产业化生产打好基础。
三、实验方法1、糯米甜酒的工艺流程糯米洗米、浸米蒸米冷却拌曲落罐、搭窝保温发酵提取成品2、各步骤的要求与方法(1)洗米:将选择好的优质糯米置于盆中反复淘洗,直至淘洗到淋出之水不带白浊为止。
(2)浸米:将盆中淘洗干净的糯米注入清水(使水浸过糯米为宜),浸泡(时间因米质与气温的不同而不同),至可以用手碾碎即可。
这样是使淀粉吸水膨胀,使米在蒸煮时均匀地蒸熟而不带白心。
(3)蒸米:蒸好的饭应“外硬内软,内无白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烂,均匀一致”。
蒸煮的目的是使淀粉糊化,挥发掉原料的怪味,也可对原料起到灭菌的作用。
(4)拌曲:按照糯米的量将适量的酒药在瓷盆中均匀的拌人冷却的饭内,并在洗干净的发酵缸内洒上少许酒药(提前在电子天平上称好酒药的量),然后将饭松散的放在发酵缸内,但要压平,这样有利于通气,再洒上少量的水,一定要控制好水的量,因为甜酒酿的形成离不开水,如是水的量不足,会影响到出酒率的,但水洒得过多,最后糯米就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会散。
(5)搭窝:将落缸好的饭搭成“倒喇叭”形的凹圆窝,面上洒少许酒药粉,这样有利于通气均匀,也有利于糖化菌的生长,更便于观察糖液的情况,然后将发酵缸的盖子盖严,否则又酸又涩。
(6)保温发酵:将发酵缸放人生化培养箱中进行恒温发酵,提前设定好培养箱的温度为30。
摄氏度,进行中温发酵。
糯米甜酒的酿制

糯米甜酒的酿制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学习和掌握糯米甜酒的酿造方法。
内容:糯米甜酒的酿制。
二、实验原理甜酒酿是以糯米(或者大米)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酿制而成的。
由于酵母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必须先用糖化菌如根霉、毛霉等把淀粉分解成单糖或者双糖。
甜酒酿即是在糖化菌和酵母菌的共同作用下酿制而成。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菌种:培养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菌种或者甜酒曲。
2.材料:酒精发酵培养基、酒药、蒸馏水、无菌水、糯米(大米)。
3.仪器:铝锅、电炉、三角瓶、牛皮纸、棉绳、水浴锅、振荡器、酒精比重计,玻璃容器。
四、操作步骤糯米甜酒的酿制步骤:1. 甜酒培养基制作:称取一定量优质糯米。
用水淘洗干净后,加水量为米水比1:1,加热煮熟成饭。
或者糯米洗净后,用水浸透,沥干水后,加热蒸熟成饭,即为甜酒培养基。
2.接种:糯米冷却至35℃以下(由于自然冷却时间太长,可加水冷却),加入适量的甜酒曲(用量按产品说明书)并喷洒一些清水拌匀,然后装入到干净的容器中。
装饭量为容器的l/3~2/3,中央挖洞,表面上:再撒一些酒曲,塞上棉塞或扎好袋口,置25~30℃下培养发酵。
3.培养发酵:发酵2d便可闻到酒香味,开始渗出清液,3~4d渗出液越来越多,此时,把洞填平,让其继续发酵4.产品处理:培养发酵至第7d取出,把酒槽滤去,汁液即为糯米甜酒原液,加入一定量的水。
加热煮沸便是糯米甜酒,即可品尝。
五、注意事项酿制糯米甜酒时,糯米饭一定要煮熟煮透,不能太硬或夹生;米饭一定要凉透至35℃以下才能拌酒曲,否则会影响正常发酵。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精修订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精修订实验名称:四甜酒酿的制作实验目的:1.学习酒酿的发酵原理和过程;2.探究不同微生物对酒酿发酵的影响;3.掌握四甜酒酿的制作方法。
实验器材和试剂:1.做酒酿的主要原料:粘米、水、酒曲、白糖2.实验仪器:研钵、称量器、温度计、热水槽、烧杯、生物安全柜、培养皿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将粘米泡水3小时,然后沥干备用。
b.准备好热水槽,将水加热至80°C左右。
2.煮酒米a.将沥干的粘米放入研钵中,并加入适量的热水。
b.用研钵搅拌,使米饭均匀受热。
c.将研钵置于80°C的热水槽中,保持30分钟左右,使米饭煮熟。
d.将煮好的酒米捞出,冷却至室温备用。
3.发酵过程a.将冷却至室温的酒米放入培养皿中,并均匀地撒上酒曲。
b.用洁净的手指搅拌酒米和酒曲,使其充分混合。
c.用保鲜膜将培养皿封口,放置于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发酵。
d.根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取出观察酒酿的发酵情况。
观察是否有气泡、发酵是否进行正常等。
4.二次发酵a.当酒酿的香气和味道达到理想状况时,将发酵好的酒酿转移到干净的容器中。
b.在酒酿中加入白糖,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可以适量调整添加量。
c.将酒酿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进行二次发酵。
d.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取出适量酒酿品尝,根据个人口味调整发酵时间。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对酒酿的发酵过程和酿造成品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酒曲是制作酒酿的重要微生物,它能分解米饭中的淀粉为糖分以供酵母菌发酵。
同时,不同酵母菌的使用也会影响酒酿的口感和气味。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适合制作四甜酒酿的酵母菌进行发酵。
在实验中,我们注意到整个发酵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通过观察发酵的状态可以掌握发酵的进度。
在发酵过程中,酒酿会产生气泡,这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结果。
当观察到气泡的产生逐渐减少或停止时,即可判定发酵结束。
在进行二次发酵时,我们添加了适量的白糖来增加酒酿的甜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酒酿实验设计一、甜酒酿简介甜酒酿,属于徽州风味。
不完全属于酒的类别,却有着酒的芳香,因其由糯米制就,因此有滋润了淳淳米香,是安徽一带极具盛名的风味小吃。
是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
酒酿也叫醪糟。
米酒又被称为清酒,据较早的文献记录晋代的《酒诰》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其中指出,酒起源于远古时代,是米放在室外,长时间放置后产生的。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首先被辛勤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美酒便是米酒。
我国古人一直有喝品味米酒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祭祀天地、祖先还是庆贺征战或农业丰收,米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周礼.天官酒正》中记载:“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唐代诗人李白也曾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的诗句。
可见,米酒在中国酒文化历史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随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堆积,品味米酒早已不仅仅是口舌之欲,更是在细嗅那印在米酒中的时间和历史的味道,更是在体验古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超然物外的闲适风情。
二、甜酒酿的作用甜酒酿有健脾开胃、舒筋活血、祛湿消痰、补血养颜、延年益寿的功能,最宜中老年人和体弱者饮用。
醪糟汤圆是我国民间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如四川、湖南、江浙等地。
将醪糟兑水烧开,放入汤圆(通常是无馅的小汤圆),待汤圆浮起后,加入少量桂花即可。
醪糟汤圆清香爽口,有酒味但不浓烈。
此外,还可以在水沸时打入蛋花,营养口味都更好。
在江南民间,为了给产妇滋补,也有必饮米酒之说。
此饮品清香袭人、甜润爽口,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属天然绿色饮品。
三、甜酒酿的历史即古代饮用了几千年,通常所称的[酒].因其主要原料是大米,所以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将其列为谷部之四.传统工艺比较繁琐,难以控制,所以通常酿出来的酒伴有些许悬浮物或是混浊沉淀.因此在现存文献提及酒时多有加上一个[浊]字.明代大文人杨慎更是留下了千古名句: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谈中但也有极少数酿酒师具有更高的技艺,酿出来的酒质清透,几乎无色或者微带淡黄色.酒味保持米香的同时更加浓烈,醇厚.是当时上流社会和上大夫们的最爱!李白有诗为证[金樽清酒斗十千]!足见当时优质米酒价格之昂贵了.人工酿酒是陶器的制造。
否则,便无从酿起。
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
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xx》有言:“尧舜千钟。
”这说明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
“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
《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
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
不少西方人都以为米酒是日本人的创造,但岂知,它实际上是中国人首先酿造的含酒精的饮料。
而日本酿造清酒的技术是从中国引进的。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世纪,中国古代诗人也曾作诗描绘人喝醉酒的情景。
至迟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就发明了发酵酿酒的技术,使酿出的酒中酒精浓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
中国优越的造酒技术,在于最早使用曲来酿酒,并且还发现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浓度,只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加进熟的并经过浸泡的谷物即可。
这是世界第一流的酿酒技术,它酿出了高浓度的饮料。
这种技术只是在数世纪前才流传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国。
因此,可以讲最早发明米酒的是中国。
古代酿法千灯人喜欢在腊月里酿米酒,自酿自饮,享受农家田园之乐。
唐代有“把酒话桑麻”和“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诗句,可见当时农家已有自酿自饮和用米酒待客的风俗。
酿米酒先要把糯米(五六十斤)浸上一天一夜,第二天捞起来淘尽,晾十多分钟后放在蒸笼里蒸熟;接着把糯米饭倒入适中的缸里,加适量清水和药酒,然后用木棒搅匀。
米缸四周用裹上一层厚稻草,上面铺上草连子,让米饭在里边发酵。
这样经过7~10天后,掀开草连子,在米缸中再加一些清水(1斤米约加3斤水),再过四五天,糯米饭就酿成了米酒。
这种自制米酒略有甜味,有营养,冬饮一杯能舒筋活血,祛寒提神。
剩下的酒糟可做小菜,捞上一小碗,放些虾仁或咸菜,可制成可口的佳肴。
在国外怎样作米酒(酒酿,甜酒),到中国店买袋装的糯米五磅,酒麴一袋(两枚装)。
先用水将糯米泡开(半天就够了),漂洗干净。
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白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
将沥干的糯米放在布上蒸熟。
约一小时。
自己尝一下就知道了。
没有这层布,糯米会将蒸屉的孔堵死,怎么也蒸不熟。
将一枚酒曲研成粉末待用。
将蒸好的糯米端离蒸锅,冷却至室温。
间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却。
在冷却好的糯米上洒少许凉水,用手将糯米弄散。
用水要尽量少。
将酒曲撒在糯米上,边撒边拌,尽量混均匀。
不要性急,撒一层,混匀后再撒。
留下一点点酒曲。
将糯米转移到发酵的容器中。
大一点的电饭锅就好。
泡糯米也是用它。
边放边用手掌轻轻压实。
放完后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上面。
用少许凉水将手上的糯米冲洗到容器内,再用手将糯米压一压,抹一抹,使表面光滑。
最后用保鲜膜覆盖在糯米上,尽量不留空隙。
盖上盖子。
放置在保温的地方,比如衣服筐里。
有人是将容器放在烤箱里。
老式烤箱里面总有一点火苗,刚好可以保持温和的温度。
这是偷懒的法子。
最好还是用衣服被子什么的保温,冬天室内温度不稳定。
大约过三天就好了。
中间随时检查,看有无发热。
发热就是好现象。
第三天就可以尝尝。
完成发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气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冲鼻,尝不到生米粒。
这时就可以揭去保鲜膜,米酒就成了。
做得好的,糯米不散,可以分割成块。
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
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
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
一煮就散。
说起来,这种酒曲发酵技术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发明。
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
灰霉将淀粉转化成糖,即糖化过程;酵母将糖转化成乙醇,即酒化过程。
只有这两个过程都进行到适当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
欧洲直到上世纪才知道这种方法。
在此前,欧洲人借助麦芽将淀粉糖化并结合发酵做成啤酒。
中国古代的发酵技术没的说。
古人居然能利用两种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厉害。
其它如酱油,醋,食用色素红曲霉素,霉豆腐,泡菜,豆豉,臭豆腐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发明,大部分是中国特有的。
比如,同样是泡菜,美国的酸黄瓜太酸,味道也不好。
这是由于他们加的是酵母菌和糖,酸味主要来自醋酸。
中国的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酸味主要来自乳酸,味道美极了,想想就流口水。
前者是有氧发酵,后者是无氧发酵。
衰败原因也正因为其生产工艺之复杂,技术要求之苛刻,所以在明末清初以后的文献中不再有清酒之说.也许在那时古代米酒生产工艺已经失传了.失传的原因很多,因为工艺的难以操控,人们开始大量生产经济利益更高存储更容易的蒸馏酒,也有纷乱的战祸加上天灾造成的大饥荒.稻谷都没了,酿酒何从谈起呢?于是乎传承了几千年的米酒逐渐走向没落.米酒乃诗文之源泉!饮用米酒能带来适度的精神亢奋和微醺之意.古代诗人词人书法家往往借酒来催发一身才气达到艺术的巅峰!最有名的是:李白斗酒诗百篇,书圣醉写兰亭序!所以当米酒离开人们的酒盏,中国古代诗词书画也再鲜有才子佳作出现.米酒走下神坛的同时也带走了华夏文人的一身才华!历史学界认为,蒸馏技术是在元朝由蒙古族自欧洲传入中原的.此说法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因为只有当导热性极强的金属利用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从军械普及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后,蒸馏的应用才可能同样的普及大众.这项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推进了酒的改革,但同时带来的恶果是导致了最完美的米酒生产工艺失传!米酒酿造工艺条件要求极高,所以普通商人酿酒的失败率也高,以前酿坏了的酒只能销毁,但现在不用浪费了.上火蒸馏下就成了烧酒,卖出去同样挣钱!只少许失败,不太合格的也可以拿瓮装上压制两三月当黄酒卖!怎么都不亏本,而且这两种酒也更好存储.今年卖不完明年接着卖.自己卖不完传给子孙还能接着卖!而在那时的技术条件下,米酒只能保鲜存放一个月左右.卖不掉就血本无归了!所以米酒退出市场也有自身工艺的巨大缺陷长江以南数省,很多地方有小作坊或是自酿的米酒,各地工艺都有一些差异.但酿造原理工艺流程很明显源于古代米酒.各地味道也有所不同.但都具有米香这一典型特征.也同样具有古代米酒的巨大缺陷:质量不稳定,保质期短.所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也就失去可能.复兴的希望自2008年始,湖北民间酿酒师付治华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实地学习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湖南,湖北等十余种各地特色米酒酿造方法,对比其优劣.分析了黄酒,葡萄酒,清酒,啤酒的酿造细节.并从浩瀚古籍中寻找酿酒古法的蛛丝马迹.仔细揣摩古人记载中对酒的酿造过程和口感描诉,以图最大限度的重现古代米酒的原汁原味!2013年,在经过上百批次近万种不同工艺实验后,发酵技术终获突破.在恒温条件下酿造出来的米酒达到了甘醇绵柔,丝丝入喉,老少皆宜,并在少量试饮期间发现了很明显的养生疗效.更重要的是精准的温控条件下发酵最大限度控制了杂菌感染,使得出产的米酒理论上可以避光窖藏数年而不失其清香!有效解决了各地特色米酒因酵母自溶和各种杂菌微生物失控繁殖水解导致的苦尾和酸败.且创造性的将米酒保质细分为脱氧,抗氧化,灭菌,抗菌四个方向!从投曲初酵起直至装瓶上架,质量的量化控制贯穿始终.有效解决了关键的米酒保质问题,使得中国米酒有条件走出小作坊和农家小院,真正成为一种商品.而其更适合国人口味的特征也意味着这种商品的巨大美好前景!优势与前景相比其他酒种,中国米酒无论在价格抑或口感,养生价值上都有着极为巨大的民众亲和力!在口感上白酒最为浓烈,常饮伤身.而米酒的口感[甘醇绵软].即入口甘甜,品之香醇,酒体绵柔,入喉软和.并且作为一种养生酒,有液体蛋糕,百药之祖美称!葡萄酒的特点是干涩口感和迷人香型,养生价值也不错.只是价格偏高,毕竟在十四亿人的中国还是中低档酒种占领着最大的市场.而米酒价格相比要低许多,更易面向普通民众.且口感非常柔和绵软,是人们熟悉的味道.且几千年的酒文化也使得中国人本身会对米酒有亲近感!清酒和米酒同出一源.清酒一味的追求清淡!原料选用磨去米皮的大米.而米酒的原料一般是糯米,糯米本身的温养特征就决定了米酒在健康养身功效上的无可比拟.工艺上采用更细致的发酵控制.合格的米酒具有更多层次的香型,更加醇厚的酒体和悠长的余香!在中原大地,米酒曾一支独秀的引领中国酒文化长达几千年.而今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解决了温饱,就必然会更关注健康养生的问题.作为百酒之祖的中国米酒也必将因其原生态酿造,养生价值高,口感极佳的优势再次回归高档酒行列,并再现传统酿造辉煌!四、实验室制作(一)、实验目的1、学会甜酒的传统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