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

合集下载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N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N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 N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为顺应NICU护理质量管理要求,在参照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DNQI)思路基础上,查阅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文献,建立NICU护理敏感指标监测体系。

通过对使用呼吸机患儿床头抬高、早产儿室声音分贝、非计划性拔管、VAP、CRBSI、误吸、院内转运意外事件、红臀、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外周静脉输液渗出/外渗、PICC并发症、新生儿母乳喂养等指标的监测和管理,为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促进NICU护理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NICU;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促进整个护理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力量,通过质量管理让护理服务持续改进,这是护理工作价值的真正体现[1-2]。

护理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没有测量就没有改善”,科学、实用、灵敏的护理敏感指标的设定是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3],能更好的指导护理临床工作。

NICU是高危新生儿集中的场所,因其病情危重、变化快、护理工作繁重等,护理质量管理成为科室管理的重中之重。

我科自2018年起,参照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DNQI)思路,在查阅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文献基础上,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现状,制定符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16项敏感指标评价体系,为NICU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护理敏感指标的确立与实施1.1 构建指标各项指标的科学性及敏感性直接关系到NICU科室管理的效能和效果,所以,每一个纳入的指标都要具有充分的敏感性,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4]。

参照NDNQI护理敏感指标标准,根据NICU科室护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组织全院ICU质控人员(包括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0名,所有人员均为本科学历)最终制定过程指标三项:口、鼻饲喂养床头抬高执行率、早产儿室声音分贝达标率、呼吸机患儿床头抬高执行率;结构指标两项:NICU床护比、不同层级护士配置;结果指标十一项:气管插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VAP发病率、CRBSI发生率、住院患儿误吸发生率、住院患儿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住院患儿院内红臀发生率、医用黏胶性皮肤损伤率、外周静脉输液渗出/外渗发生率、住院患儿烫伤发生率、住院患儿PICC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共16项作为科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管理和运用(最终版)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管理和运用(最终版)

定义
特点
2
管理者借助敏感指标,同在 这个点上的变化了解到整个 管理面上的地洞,让管理者 做到见微知著、以点带面。
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每个管理者能够关注的东西都是有限的,这称作管理者的“管理幅 度”。因此,管理者要善于抓重点、抓要点,把握敏感指标是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AB 管理目标或结果
指标 意义
健康的护士执业环境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激励护士增加工作投入,促进患者安全,提 高护理质量,降低护士离职率,节约医院成本
评述 简要
(一)建立“磁性”医院(即具备良好执业环境的医院,能够吸引优秀护士,从而提供良好的 护理服务) (二)促进护士执业环境的建设建议:
①增加护士人员配备,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 ②让护士更多参与决策过程,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③创造和谐的医护关系,提升领导力度 ④促进P护age理专21业化发展
护患比之所以能成为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是因为患者能否获得与其病情相应的规范的护理服 务,但是取决于有多少一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服务,但是如若人手不够则质量会大打折 扣 举例:2002年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当地168所医院调查,护患比降低到1:8,患者死亡率上升7%。
Page 18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的管理和运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 护理部
主讲人:廖燕
时间:2017年8月4日
目录
CONTENTS
01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02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03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筛选维度
04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原则
05
常用敏感指标解析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分析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5卷第11期2019年6月Vol.35 No.ll Jun. 2019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分析杨岩平(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摘 要: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将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收的146例住院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73例且行整体化护理,在 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则依据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

对比两组护理缺 陷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发生率2.74%% 1.37%较对照组的15.07%% 10.96%低(!<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0.05)。

在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中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降低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图分类号:R74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的要求。

为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在开展护理工作过 中需对 服质量进行评价并针对在的不足及缺陷制定改进措施。

既往应用的传统护理 质量评价法 将患者意度、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但这些评价指标与医疗活动密切相关,无法对护理效果做出充分反映叫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对护理服质量的量化评,常 用 护理 的 $ 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 护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中,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的146例住院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 73例$对照组男38例,女35例;年龄23〜75岁,平均(49.35±7.51)岁$观察组男 39例,女34例;年龄24〜73岁,平均(48.73±7.28)岁。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心血管内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工作,护理质量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康复效果。

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指那些可以反映护理质量水平的标准化指标。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药物错误发生率、跌倒与坠床发生率、疼痛控制满意率等。

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是一个重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内科患者往往因手术或疾病本身的原因而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因此护士需要通过严格的抗感染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监测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药物错误发生率是另一个重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复杂的药物治疗方案,护士在给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药物的使用原则与用法用量。

药物错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因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中药物错误发生率的监测是非常关键的。

跌倒与坠床发生率也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因虚弱、晕厥等原因而具有较高的跌倒风险,而跌倒与坠床可能导致患者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护士通过监测跌倒与坠床发生率,可以了解患者的跌倒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与干预。

疼痛控制满意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而疼痛控制的不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通过监测疼痛控制满意率,可以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水平。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护理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护士可以通过定期收集与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数据,了解护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及趋势,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计划,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康复效果。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日益完善,护理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工具,其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将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概念、分类及其意义进行阐述,明确其在护理评价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其在护理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包括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如何运用这些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指标引导护理服务的持续改进等。

本文还将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推动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选择与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选择与构建是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关键环节,它们不仅反映了护理工作的核心要素,更是评价护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时,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等原则,确保所选指标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要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目标,确定敏感指标的范围和类别。

这些指标应涵盖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等。

同时,还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护理工作的特点,对指标进行细化和具体化,使其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操作性。

在构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对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保所选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同时,还要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反映各指标在整体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利用敏感性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思考

利用敏感性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思考

利用敏感性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思考敏感性指标是护理质量管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对敏感性指标的监测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或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以下是我对利用敏感性指标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些思考。

首先,敏感性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监测一些关键的敏感性指标,如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跌倒发生率等,来评估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

这些指标是反映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其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其次,敏感性指标可以用来监测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在护理工作中,有一些操作是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标准来进行的,如手卫生、药物给予等。

通过监测这些操作的敏感性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护理操作的规范性程度,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从而保证护理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此外,敏感性指标还可以用于随访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中。

护理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监测和分析敏感性指标,可以发现问题或风险,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随访体系,利用敏感性指标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或改进措施。

这样就可以保证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另外,敏感性指标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护理部门或机构之间的护理质量。

在现代医疗服务中,有时会存在着由于条件限制或管理差异等原因导致的护理质量差异。

通过对敏感性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对不同护理部门或机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最后,敏感性指标可以用于护理质量评估的定量化。

通过对敏感性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数据和指标,这些数据和指标可以用于护理质量评估的定量化。

通过定量化的评估,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护理质量,还可以帮助护士和管理者了解护理质量的不足之处,为护理质量的改进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敏感性指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一、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概念护理质量敏感指标(Nursing Quality Sensitive Indicators,NQSIs)是基于临床实践中护理工作的关键性能和结果,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估的指标。

NQSIs可以反映出护理工作的质量,包括实践的效果、效率和成本,和患者健康相关的结果和顾客满意度。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识别和评估护理工作的质量,并改进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1. 导尿相关感染率导尿是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工作之一,但同时也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一大原因。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操作标准,以尽可能的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例如,合理选择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并及时对导管更换。

开展导尿相关感染率的监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降低院内感染率。

2. 疼痛控制情况心血管疾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感,控制疼痛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疼痛控制相关的NQSIs可以反映出护理人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是否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通过对疼痛控制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改进护理方法和技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误嚼误吞情况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导致容易误嚼和误吞食物,造成胃肠道不适和消化不良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

对于误嚼误吞情况,应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例如给予辅助饮食器具,监测患者的吃饭过程等。

监测误嚼误吞情况的NQSIs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4. 贺尔蒙治疗相关问题心血管疾病治疗经常需要使用贺尔蒙,但是贺尔蒙治疗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例如,贺尔蒙会影响患者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在使用贺尔蒙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

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

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一项关系到患者安全和护理水平的重要工作。

而敏感指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工具。

敏感指标是一种衡量指标,通过对患者的差异化护理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从而发现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首先,敏感指标可以帮助识别护理质量问题。

通过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发现各种“敏感”问题,如感染率、合并症发生率、因护理失误导致的并发症等。

这些敏感指标的高发生率提示了护理质量有待改进的方面。

例如,当发现其中一科室的感染率较高时,就需要对科室的护理操作规范、消毒措施等进行评估,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其次,敏感指标可以用于设定护理质量目标。

通过对敏感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科学的护理质量水平。

将这个水平作为护理质量的目标,可以指导护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例如,感染率作为敏感指标之一,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护理质量目标。

当达到一定的感染率低于预定的目标值,就可以判定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再次,敏感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可以采用敏感指标进行基线检测,以了解当前护理质量水平。

然后,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持续监测敏感指标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基线和实施措施后的数据,可以判断护理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护理效果。

例如,在针对手术室感染问题进行改进时,可以通过监测感染率等敏感指标的变化,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最后,敏感指标还可以用于比较医疗机构间的护理质量。

通过采用一致的敏感指标,对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护理质量的比较,可以找出表现优秀的医疗机构,为其它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例如,其中一医疗机构的手术室感染率明显低于同类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那么可以对其护理操作规范、设备消毒程序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其他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人时间
与患者护理无关的个人活动时间,例如用餐、私人交 谈、喝水、休息、去洗手间 等
计算公式
同期执业护士实际上班小时数 每住院患者每������������小时护理时数 = 统计周期内实际占用床日数
执业护士上班小时数,包含所有执业护士,如进修学习护士具备执业资 格注册地点临时变更到进修单位,并担任护理岗位等,均算入统计护理 时数范围
实际开放床位护士比 ≥ 1 : 2.5~3; 手术室手术间护士比 ≥ 1 : 3。
有关床护比的院内争议
护士人力充足 or 缺人 医院、护理部、护理单元
床护比定义
指统计周期内平均每张床位与所配备的执业护 士人数比例
医疗机构总床护比 普通病房护理单元床护比 特殊护理单元床护比
床护比指标测量
层流病房 产房
某护理单元
统计周期 (统计时间)
实际开放床 位数
执业护士 总数
1月
1500
1200
1月 来源:医院统计 来源:人力资
1月
报表
源、护理部护
1月
士花名册
护理岗位 1月
1月 1月 1月
床护比 1:0.8
序号 科室护理单元
01 呼吸内科 02 心脏内科 03 神经内科 04 消化内科 05 血液内科 06 内分泌科 07 肿瘤科 08 肾内科 09 妇科 10 产科 11 儿科 12 神经外科 13 胸外科 14 普外科 15 骨科 16 烧伤科 17 泌尿外科 18 心脏外科 19 五官科病区 20 康复科 21 感染科 22 肛肠科 23 急诊病房
数)
案例:测量护理单元每住院患者每24小时护理时数
统计周期:8月份
护理单元
累计护 累计护 理班次 理时数
Hale Waihona Puke 累计收 治患者数平均每 天护理
时数
平均每 天住院
患者
每住院患者24小 时平均护理时数
呼吸内科 385 3272.5 1345 109.1 44.8
2.4
神经外科 391 3323.5 1340 110.8 44.7
患者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护士工作满意度、甚 至患者死亡率均与患者获得直接护理时数相关
定义
护理时数
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护理人员执行全部护理活动所需要的时 间总和。护理工作时数=直接护理时数+间接护理时数+相 关护理时数+个人活动时间。
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指统计期间内平均每天每位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时数,或每 位患者所需全部护理项目活动的时间总和。
是平均每天每位患者所获得的执行所有护理活动时间 (小时)
反映了患者获得的护理服务量
“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直接护 理时数
反应患者直接获得护理时间, 评价护理是否到位的关键指标; 影响患者结局
私人时 间
患者
相关护 理时数
间接护 理时数
直接护 理时数
私人时 间
患者
相关护 理时数
间接护 理时数
102.3
44.7
2.3
案例:测量护理单元每住院患者每24小时护理时数 改进护理质量
表 两个护理单元8月份护理时数测算一览表
护理单元 总护理时数 直接护理时数 间接护理时数 相关护理时数
呼吸内科 2864.5 959.6(33.5%) 876.5(30.6%) 1028.4(35.9%)
神经外科 3068.5
直接护理时数
指患者直接得到的护理活动时间
例如给药、交接班、测量生命体征、巡视、接诊患者、各种 穿刺、抽血、健康教育、评估、测量血糖、出入量记录、换 药、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管路护理、与患者谈话、办理出 院、护理操作、协助患者活动、转床、协助检查、移除管路、 导尿、急救、协助进食等。
间接护理时数
护患比标准
对宾夕法尼亚州的168家医院的调查发现,当护患比 从1:4降低到到1:8的时候,患者的死亡率上升了7%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有最低护患比法案
Aiken L H, Clarke S P, Sloane D M, et al. 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 Nurse Burnout, and Job Dissatisfaction[J].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1, 288(16):1987-93.
国家卫计委《2014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要求:
医疗机构实际开放床位床护比最低不低于1 : 0.4; 当床位使用率 ≥ 93%,床护比不低于0.5 : 1; 当床位使用率 ≥ 96%,平均住院日<10天,开放床位护士比不低
于0.6 : 1; 对于重症医学科(综合ICU及各专科ICU),当床位使用率 ≥ 85%,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护理结构 护理过程
护理结果
病人
Nursing-sensitive indicators reflect the structure, process and outcomes of nursing care.
---NDNQI
NDNQI护理敏感指标
护理结构质量指标 床护比
床护比概述
普通病房合计 24 手术间 25 综合ICU
实际开放 床位数
45 45 45 40 25 35 40 30 35 60 60 45 20 45 45 20 30 30 35 25 25 25 30 835 10 20
实际配备 护士人数
20 20 21 15 10 12 15 12 15 25 26 21 10 17 17 10 10 14 15 12 12 10 15 354 28 50
1:2.5 1:3 1:0.5 1:0.5
1:0.5 1:0.5
1:0.4
1:0.4
需补充护士 人数 2
2 6 6 5
5 2
2
测量床护比指标的意义
基于实际开放床位的护理人力配备的预判
新开设病房、变更床位
掌握医院、各护理单元床护比的现状及变化
床护比:管理者的思考
不同护理单元收治的患者类型不同,并存在实际收治患者数量可 能超过编制或开放床位数
医院总床护比 医院普通病房护理单元总床护比 某护理单元床护比
名词解释及涉及变量
编制床位数:医疗机构执业注册床位数 实际开放床位数:医疗机构收治患者实际开放床位数 普通病房护理单元床位数:除特殊护理单元床位数之外的普通病房
护理单元床位数 特殊护理单元床位数:重症医学科、手术室、产房、层流病房、母
婴同室床位数 执业护士总人数:指在护理工作岗位工作的执业护士总人数,含助
产士
计算公式
同期执业护士总人数 床护比=������: 统计周期内开放床位数
统计周期始执业护士人数+统计周期末执业护士人数 统计周期内执业护士总人数=
������
数据来源与测算方法
统计单位
医院 普通病房 手术间 重症监护室 母婴同室
指与直接护理患者相关活动的准备时间 例如:准备检查、回答问题、处理医嘱、工作人员
间沟通、计费、使用电脑、书写记录、粘贴报告、 整理交接班本等
相关护理时数
与护理活动相关的护理工作时间总和 例如清点物品、会议、检查、在职培训、咨询、走
路、补充物品、核对医嘱、清洗物品、看公告、借 物、传送物品、物品维修、整理环境等
床位数为100-200的机构,推荐床护比为0.46-0.49 床位数为300的机构,推荐床护比为0.50-0.53 床位数达500的机构,推荐床护比为0.58-0.61 2011年底,《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
国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床护比分别不低于1 : 0.8,普通病区床护比 不低于1 : 0.6
床护比
1 : 0.44 1 : 0.44 1 : 0.47 1 : 0.38 1 : 0.40 1 : 0.34 1 : 0.38 1 : 0.40 1 : 0.43 1 : 0.42 1 : 0.43 1 : 0.47 1 : 0.50 1 : 0.38 1 : 0.38 1 : 0.50 1 : 0.33 1 : 0.47 1 : 0.43 1 : 0.48 1 : 0.48 1 : 0.40 1 : 0.50 1 : 0.42 1 : 2.80 1 : 2.50
住院患者每24小时护理时数 关联性分析
床护比、护患比等护士人力配备影响护理时数 应综合考虑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危重病人占比等
影响护理实际工作量的因素 关联护理结果质量指标
护理结构质量指标 护患比
概述
基于“患者需求”配置护理人力 管理者掌握护患比数据 了解护士工作负荷 多少护士在给患者提供护理 护患比是护士人力配备的评价指标之一
2.5
案例:测量护理单元每住院患者每24小时护理时数 改进护理质量
表 两个护理单元8月份护理时数测算一览表
护理单元 呼吸内科
累计护理 累计护
班次
理时数
每住院患者
累计收治患 平均每天护 平均每天住
24小时平均
者人次
理时数
院患者
护理时数
337 2864.5 1345
95.5
44.8
2.1
神经外科
361 3068.5 1340
指标测算数据表
测量对象 统计周 统计周期内累计 每班小时数 统计周期每天收 每住院患者
期 每班在岗护士总
治患者数(实际 24小时平均
人数
占用床日数) 护理时数
医院
某护理单元
涉及变量与数据来源
变量 统计周期 在岗护士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