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合集下载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免疫增殖性疾病概述
03
免疫学检验在免疫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4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结果分析
05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治疗与免疫学检验的关联
06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免疫增殖性疾病概述
02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通过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了解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和发病机制。
免疫学检验在诊断中的价值与局限性
局限性:免疫学检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本质量、操作方法等,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结果分析
04
免疫学检验结果解读
免疫学检验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疾病分类:免疫增殖性疾病分为良性免疫增殖性疾病和恶性免疫增殖性疾病,其中恶性免疫增殖性疾病包括淋巴瘤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诊断依据:血液检查、骨髓检查、淋巴结活检等
免疫学检验在免疫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3
免疫学检验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通过免疫学检验方法,对免疫增殖性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控制策略与政策支持
预防策略:通过疫苗接种、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预防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发生
控制策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等方法控制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免疫增殖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社会参与: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免疫增殖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超声检查
反映病变代谢情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是一种反映病变代谢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对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
05
免疫增殖病的治疗与预后
针对致病细胞和分子进行精准打击,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心理辅导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预后与康复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适应症
可有效切除肿瘤,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手术效果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基因治疗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或调节基因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xx年xx月xx日
免疫增殖病概述免疫增殖病的实验室检查免疫增殖病的病理学诊断免疫增殖病的影像学诊断免疫增殖病的治疗与预后
contents
目录
01
免疫增殖病概述
免疫增殖病是由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异常增殖引起的疾病。
定义
根据免疫增殖的细胞类型,免疫增殖病可分为T细胞免疫增殖病、B细胞免疫增殖病和NK细胞免疫增殖病等。
分类
定义与分类
病因
免疫增殖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
病理机制
免疫增殖病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细胞过度增殖、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分化异常等。

免疫增殖病的概念及分类

免疫增殖病的概念及分类

免疫增殖病的概念及分类免疫增殖病(immune-proliferative disorders)是指一类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导致异常免疫细胞增殖的疾病。

该类疾病存在多种类型和亚型,通常与免疫系统调节失调相关。

根据病理特点和免疫细胞类型的增殖情况,可以将免疫增殖病分为以下几类:淋巴瘤样增生性疾病、炎症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浆细胞性疾病以及其他免疫细胞增生性疾病。

1. 淋巴瘤样增生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淋巴瘤样增生性疾病是指一类与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异常增殖有关的疾病。

常见类型包括:-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一种非常缓慢进展的白血病,主要由成熟的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引起。

- 淋巴细胞增多症(lymphocytosis):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但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PTCL):一类起源于外周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

- 激活T淋巴细胞型自身免疫淋巴细胞淋巴瘤(activated T-cell type autoimmune lymphoproliferative syndrome, ALPS-T):一个遗传性疾病,伴随T细胞异常增殖和自身免疫反应。

2. 炎症性疾病(inflammatory disorders)炎症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常见类型包括:- 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一种慢性、进展性、对称性的关节炎。

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等)的异常增殖参与了炎症过程。

-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区域。

- 乾燥症(Sjögren's syndrome, SS):一种以眼干、口干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细胞增殖和异常免疫反应对病变发展至关重要。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细胞凋亡与坏死检测
总结词
细胞凋亡与坏死检测有助于了解免疫增殖病 的发展和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详细描述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而坏 死则是细胞意外死亡的方式。在免疫增殖病 中,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大 量增殖的免疫细胞在体内积聚,进一步加剧 了疾病的发展。通过对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检 测,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 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疫苗接种
针对某些免疫增殖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免疫增殖病在病理学特 征和病因上存在差异,需 要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恶性肿瘤
如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也可 能出现免疫增殖病的相关 表现,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
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病情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征进 行综合评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预后判断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类型和进展情况等 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参考。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室检 查可发现异常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如自身抗体阳性 、淋巴细胞计数异常等。
实验室检查与病理学诊断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可发现异常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如自身抗 体阳性、淋巴细胞计数异常等。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方法,观察病变组 织的病理学改变,为诊断提供依据。
免疫增殖病的检验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免疫增殖病概述 • 免疫增殖病的实验室检查技术 • 免疫增殖病的特异性抗体检测 • 免疫增殖病的细胞因子与细胞免

免疫检验主要查什么

免疫检验主要查什么

免疫检验主要查什么免疫检验的目的是了解病人的免疫状态,衡量机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及时发现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那么免疫检验主要查些什么呢?一、免疫检验主要查什么?1、体验免疫检验1)免疫球蛋白检验,人体体液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会因为疾病的发展而变化,通过做免疫球蛋白检验,可以体现人体当前的体液免疫功能情况,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准确的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疾病、免疫增殖性疾病等。

2)补体系统检验,其包括补体C1检验、补体C3检验、总补体溶血活性检验,当通过检验,发现病人的补体系统功能有所降低、补体成分下降,病人很可能是得了组织损伤、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急性炎症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疾病等,需进一步做相关检查来诊断。

2、细胞免疫检验其主要有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检验、T细胞亚群检验、细胞因子检验和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检验。

当人体患上免疫性疾病,其淋巴细胞的功能以及数量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3、肿瘤标志物检验其主要有激素类肿瘤标志物检验、酶类肿瘤标志物检验、糖脂类肿瘤标志物检验、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检验等,通过做肿瘤标志物检验,对肿瘤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以及疾病的复发情况进行判断。

4、自身抗体检验其主要有抗组织细胞抗体检验、抗核抗体检验、类风湿因子检验和其他抗体检验。

可以为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5、感染免疫检验其主要有性传播疾病免疫检验、寄生虫感染免疫检验、病毒感染免疫检验、细菌感染免疫检验。

对寄生虫、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十分有帮助,像幽门螺杆菌、结核杆菌、伤寒沙门菌感染性疾病。

二、哪些人群需要定期做免疫检验?1、自身抵抗力比较差,经常出现风寒、感冒和胃肠疾病的人群需要定期做免疫检验。

当天气发生变化时,不管是气温降低还是气温升高,如果没有及时根据气温添加或者减少衣物,一些人很容易发生感冒,相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其受风寒的几率明显较高,并且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才可以恢复。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 B细胞E. 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B. C3C. C4D. C5E. 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答案C解析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特点有: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9.组织细胞或培养细胞可溶性抗原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0.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可溶性抗原的纯化方法: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1.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纯化抗原的鉴定的内容主要有:蛋白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纯度鉴定、免疫活性鉴定;12.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抗血清的鉴定内容有: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合力的鉴定;第5章凝集反应13.在凝集反应中,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主要有: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协同凝集反应;14.抗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第6章沉淀反应15.免疫电泳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中,对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有:对细胞无毒、基本等渗、不溶于血浆或分离物质、有一定密度;17.在淋巴细胞分离过程中,其中的单核细胞去除方法有:贴壁黏附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Percoll分层液法; 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在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方面,针对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有:T细胞增殖试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体内试验;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9.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20.在乙肝病毒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检测的五项指标有: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21.在先天性感染中,临床上将以上4种病原菌称为“TORCH”,为产前检查的重点项目,分别是: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2.根据免疫反应的速度和组织损伤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第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第II 型细胞毒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第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第IV 型延缓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3.在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中,常见的ANA荧光图形有:周边型核膜性、均质性、斑点性、核仁型、着丝点型;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本周蛋白的检测;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26.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一般特征包括:反复感染、恶性肿瘤、伴发自身免疫病、遗传倾向、多系统病变;27.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28.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继发性T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补体缺陷;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29.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30.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酶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31.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降钙素calcitonin, CT;32.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β2-微球蛋白β2M 、铁蛋白;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33.在移植免疫实验中,排斥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3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依次分为哪几个阶段AA.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B. 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C. 活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D. 活化阶段、识别阶段、效应阶段2.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CA. 抗体略多于抗原B. 抗原略多于抗体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 抗体显着多于抗原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AA. 特异性B. 比例性C. 可逆性D. 阶段性4.弗氏不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 B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5.沉淀反应中的钩状效应是因为BA. 抗体过量B. 抗原过量C. pH浓度过高D. pH浓度过低6.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BA. 伊红染色B. 台盼蓝染色C. HE染色D. 美蓝染色7.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CA. <40%B. 40%~50%C. 60%~80%D. 80%8.在CH50试验中,溶血程度和补体含量之间的关系为 BA. 直线B. S形曲线C. 抛物线D. 正态分布曲线9.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CA. C1B. C2C. C3D. C410.发生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BA. 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 中等大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 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 补体激活11.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DA. 周边型B. 均质型C. 斑点型或颗粒型D. 原生质型12.血清中检测到M蛋白不提示下列疾病DA. 多发性骨髓瘤B. 巨球蛋白血症C. 重链病或轻链病D. 肾病13.本-周蛋白的本质是BA. 尿中微球蛋白B.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C. 尿中游离的白蛋白D. 尿中游离的管型物14.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哪种细胞异常CA. T细胞B. B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1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何种病 C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16.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BA. B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C. 粒细胞D. 巨噬细胞17.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A. 前带B. 后带C. 等价带D. 带现象18.弗氏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A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19.直接Coombs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A.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 游离的IgGC.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 游离的IgM20.单项扩散试验出现双环的沉淀线是因为DA. 两种抗原B. 两种抗体C. 抗体为多克隆抗体D. 抗原为性质相同的两个组分扩散率不同21.Ficoll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CA.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22.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后,其形态学特征为BA. 细胞大小由大变小B. 出现核仁1~4个C. 胞浆内空泡逐渐消失D. 细胞伪足消失23.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B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 吞噬细胞24.Boyden小室常用于测定 BA. 白细胞吞噬功能B.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C. 白细胞杀伤功能D. 淋巴细胞抑制功能25.在溶血反应中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钙、镁离子的目的是CA. 使反应液保持等渗B. 抑制补体的活性C. 有助于补体激活D. 维持反应液的pH值26.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AA. HBsAgB. HBeAgC. HBcAgD. 抗-HBs27.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条件是CA. 母亲Rh+、胎儿Rh+B. 母亲Rh+、胎儿Rh-C. 母亲Rh-、胎儿Rh+D. 母亲Rh-、胎儿Rh-28.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是 CA. I超敏反应B. II超敏反应C. III超敏反应D. IV超敏反应29.人类MHC位于第几对染色体上 CA. 第12对染色体短臂B. 第12对染色体长臂C. 第6对染色体短臂D. 第6对染色体长臂30.HLA交叉配型的目的是 BA. 检测供者血清有无抗受者HLA抗体B. 检测受者血清有无抗供者HLA抗体C. 检测供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D. 检测受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四、简答题第1章概论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2.在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中,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哪些方法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4.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按检测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5.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6.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7.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机制是什么8.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9.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5章凝集反应10.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不同11.叙述抗球蛋白试验的类型、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第6章沉淀反应12.单向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3.平板法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4.免疫固定电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15.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其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富含淋巴细胞,但又混杂有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请问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T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19.B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20.NK细胞活性测定方法有哪些21.在检测T细胞的功能时,可选择T细胞增殖试验,请回答其基本原理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22.在补体总活性测定中,一般采用CH50测定法,请说明其基本原理;23.在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中,一般采用免疫溶血法,请简述其概念及原理;24.请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概念、实验原理及结果解释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25.请列出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种类26.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志物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27.在临床中,乙肝病毒检测常见的指标俗称:两对半有哪些28.什么叫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TORCH”只要只的是哪些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9.试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特点30.使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病机制; 答:青霉素临床应用时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应类型有:I、II、III、IV型;1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其降解产物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2I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降解产物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和药物结合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III型超敏反应:指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的反应,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体内已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大剂量药物尚未完全排除,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所致;4IV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小分子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使T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31.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发病机制;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2.自身免疫病都具有哪些共同特性33.什么叫自身抗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哪些3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哪些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36.请列出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37.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哪些38.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39.什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临床特点及典型特征是什么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40.什么叫肿瘤抗原,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有哪些41.什么叫肿瘤标志物,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哪些特性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42.什么叫移植排斥反应,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免疫损伤机制和组织病理改变,如何进行分类43.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哪些44.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2)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2)
(2)补体大量丢失:外伤、手术和大失血。 (3)补体合成不足:肝硬化、慢性肝炎和重 型肝炎。
(二)血清C3测定 无论经典途径还是旁路途径C3都参与,可反 映出补体的活化情况。
1.C3增高 各种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 某些恶性肿瘤(以肝癌最明显)及排异反应等。
2. C3降低 肾炎的病因鉴别:链球菌感染肾炎血清C3减 少,病毒性肾炎血清C3含量正常。 免疫性疾病进展期:SLE, 膜增殖性肾炎等。
二、血清补体的检查
(一)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主要反映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活化程度。
1. CH50增高 见于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 和某些恶性肿瘤等。
2. CH50减低 (1)补体成分大量消耗:血清病、链球菌感 染后肾小球肾炎、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
(四)幽门螺杆菌抗体(HP-Ab)测定 HP-Ab阳性见于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感 染,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敏感性大于90%, 特异性为85%。HP-Ab阳性也可见于胃癌和胃黏 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五)汉坦病毒(HTV)抗体IgM测定 抗-IgM是感染HTV后早期出现于患者血清 中的一种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诊断肾综合征出 血热。
(二)B细胞免疫检测 1.B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测定 SmIg是B细胞的特征表面标志。早期的前B 细胞表达IgM,成熟的B细胞表面IgD、IgM或 IgA、IgE等。 主要用于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 SmIg阳性细胞降低,见于体液免疫缺陷性 疾病;
SmIg阳性细胞增加,见于淋巴白血病、多 毛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三、细胞免疫检查
(一)T细胞免疫检测 1.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 所得的百分率基本上代表了T细胞占淋巴 细胞的百分率。数量 升高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排斥 反应等,降低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2.T细胞转化试验 转化率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或细胞免 疫功能低下患者。 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20
三、重链病
重链病(Heavy chain diseases)是突变的 浆细胞不能产生轻链或所产生的重链异常不 能与轻链装配是导致血清重链过剩的原因, 致使血清中和尿中出现大量游离的无免疫功 能的免疫球蛋白重链所导致的疾病。
精选ppt
21
不同种类重链病的特征
特点 好发年龄 临床特点
组织特征
M带可有,多数不明 显;β~区蛋白带明 显增宽
80%有自由链


罕见

不良,死于细菌感
良好

精选ppt
HCD 成年(中老年)
内脏淋巴结肿大等
骨髓浆细胞有空泡, 常以淋巴样细胞出现
正常或低丙种球蛋白 血症
自由链 多数有,属链 约1/3有 慢性淋巴细胞型较22好
四、轻链病
轻链病(Light chain diseases)是变异的浆细胞产
1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临床表现: 骨痛 贫血 感染 高粘血症表现 肾功能损害
精选ppt
15
特点:
血清中有大量单克隆M蛋白或尿中有大量 本周蛋白检出。
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骨髓发现大量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有 浆细胞瘤;
原发性的溶骨性损害或广泛骨质疏松。
精选ppt
16
生大量的异常轻链,过多的轻链在肾脏和其它内脏组 织的沉积,导致肾损害和淀粉样变性,轻链蛋白沉积 于组织器官是淀粉样变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病发病 年龄较轻,患者常以发热、贫血、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溶骨性损害严重。
精选ppt
13
一、多发性骨髓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浆细胞异常增生 的恶性肿瘤,也称浆细胞瘤(plasnocytoma),因其 引起骨破坏而得名。患者常伴有贫血、肾功损害和免 疫功能障碍。近年发病有增高趋势,男性多发,男女 比约为2:1,平均发病年龄是46.5岁。
精选ppt
多发性骨 髓瘤患者 骨破坏所 致头颅肿 物及眼球 突出
精选ppt
17
不同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特点
类型 IgG
发生率 (%)
50~60
本周蛋白尿阳 性(%)
50 ~ 70
临床特点 典型症状
IgA
20 ~
25
IgD
1~ 2
IgE
0.01
50 ~ 70 90
少见
高粘综合征较多见
骨髓外病变多见,溶骨 病 变 多 见 , 44% 淀 粉 样 变
醋酸纤维膜电 泳 血清免疫电泳 本周蛋白 骨质破坏 预后
HCD
HCD
平均50岁
10~30岁
淋巴结肿大、肝 脾肿大、悬雍垂红 肿、细菌感染、贫 血等
易变,多形态淋 巴样细胞在淋巴结 和骨髓中浸润 不均一的小M峰
自由链
吸收不良征候群、 散在性腹部淋巴结肿 大(肠型);呼吸道 炎症肺部病变等(肺 型)
小肠和肠系膜淋 巴结有淋巴样细胞 浸润
多发性骨髓瘤
传染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裸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组织-单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核细胞 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病
其他
何杰金病
精选ppt
3
浆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 疾病分为良性增殖病和恶性增殖病两大类 疾病。
精选ppt
4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性 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是指由于浆细胞 的异常增殖而导致的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加、 引起机体病理损伤的一组疾病。单克隆免疫 球蛋白增殖多呈恶性发展趋势,故免疫球蛋 白异常增殖性疾病多专指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异常增殖的疾病。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精选ppt
1
免疫增殖性疾病(immunoproliferative disease)是指由于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 的疾病,多属于血液疾病范畴 。
精选ppt
2
按细胞表面标志分类的免疫增殖病
T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母细胞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精选ppt
12
第三节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monoclonal gammopathy)是指患者体内存在异常增多的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一类疾病。 ➢由于是单克隆细胞增殖,所以其产生的免疫 球蛋白理化性质十分均一,但无与抗体结合 的活性,也无其它的免疫活性,所以又称这 类免疫球蛋白为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
氮质血症;成人范可尼氏综合征(糖尿, 氨基酸尿,肾小管性酸中毒)
视力障碍,脑血管意外
紫瘢、鼻衄,其他出血现象
正常球蛋白减少; 迟发过敏反应降低→感染
肺炎球菌与葡萄球菌导致的肺炎;流感杆
菌菌血症;革兰氏阴性脓毒症;带状疱疹
精选ppt
11
三、溶骨性病变
➢浆细胞瘤大多伴有溶骨性破坏 ➢是骨质形成细胞调节功能紊乱的结果 ➢高水平IL-6是使破骨细胞数量增多的重要因子 ➢与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是骨髓瘤患者疾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分泌 型
1 ~5

溶骨病变较少,神经系
统损害较多见
精选ppt
18
二、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是以 分泌IgM的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病理基础的疾 病。好发于老年男性。
主要表现骨髓外浸润,以淋巴结、肝和脾肿大 等为主要体征并伴有血粘滞过高综合征
精选ppt
19
实验检查: ➢血清分离不出或呈胶冻状,电泳时血清有时 难以泳动,集中于原点是该病的电泳特征。 ➢将血清做适当稀释后可检出高水平的IgM型 M蛋白,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诊断本病。
精选ppt
5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的分类
精选ppt
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性 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 浆细胞异常增殖 • 正常体液免疫抑制 • 异常免疫球蛋白增殖所造成的病理损伤 • 溶骨性病变
精选ppt
7
一、浆细胞异常增殖
通常是指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并伴有单克 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合成异常。
HLA抗原 染色体脆弱位点 癌基因的过度表达
精选ppt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等
8
二、正常体液免疫抑制
IL-4:启动休止期的B细胞进入DNA合成 期。
IL-5:促进B细胞继续增殖。 IL-6:促进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正常条件下IL-6可以反馈抑制IL-4控制B 细胞的增殖分化。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殖所造成的病理损伤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轻链的沉积→淀粉样变性
巨舌;唾液腺肿大;吸收不良;充血性心 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神经功能紊乱
轻链蛋白尿;高钙血症与高尿 酸血症;淀粉样变性;浆细胞 浸润→肾性尿毒症
单克隆蛋白高浓度→ 粘稠度过高
纤维蛋白聚合的障碍;M蛋白 包裹血小板→血液凝固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