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常见的盐 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4《常见的盐》教案

教学设计8.4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教材分析教学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课题4常见的盐》第3课时。
内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的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
本节内容是溶液知识的延伸,因为常见的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的。
本节内容也是对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知识的有效归纳,学生对此的有效掌握会帮助他们有效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
初高中衔接:复分解反应掌握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高一离子方程式书写技能的学习,直接影响到高一物质分离的学习。
培养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是初中阶段对酸、碱、盐相互反应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更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物质间反应的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能认识和体会到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也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增长知识,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前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对它们之间的反应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
通过对第七章《溶液》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液中的。
但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点,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不够。
为了记忆一些反应的的相关知识点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知识琐碎,困难重重。
本节课的设计从问题情境入手,引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药品进行探究实验,小组讨论,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4.1 常见的盐 教案

九年级下册常见的盐教案【学习目标】了解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盐的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了解盐的组成特点;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重点和难点:】1、了解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盐的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讲解【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在家里,蒸馒头要参加发酵粉,发酵粉的成分是小苏打,你知道它的性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预习检测:和的化合物叫做盐。
2.氯化钠,是一种色颗粒状的固体,有味,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性。
与食盐性质相似,容易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中毒的工业用盐是。
3.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
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三、新知新解: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观察食盐同学们我们父母或自己在烧菜过程中应加那些调味品?<解答小结>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1.家中观察食盐的颜色、状态。
2.品尝食盐的味道。
3.取一药匙食盐分别投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食盐溶解的快慢。
5.通过此次对食盐用途的了解,你能说说你对知识的积累有那些新的启发。
氯化钠:1、介绍氯化钠的性质:2、根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引导学生归纳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氯化钠的用途投影图片:氯化钠的用途交流生活经历讨论食盐的性质、用途:整理、归纳:⒈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100g水中含有医用氯化钠〕、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⒉农业上:用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⒊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⒋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⒌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从生活常识出发,为下面的知识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食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盐 教案

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会根据盐的分类标准对盐进行分类;3、回顾酸、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总结出盐的化学性质;4、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过程一、几种常见盐的用途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盐食盐氯化钠大理石碳酸钙纯碱碳酸钠小苏打碳酸氢钠1.氯化钠(1)俗称:食盐(2)化学式:NaCl(3)性状: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溶液呈中性(4)主要来源:海水、盐湖、盐井、盐矿2.碳酸钠(1)俗名:纯碱、苏打(2)化学式: Na2CO3(3)纯碱不是碱,是盐(4)性状:白色晶体,风化成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碳酸钠用途造纸原料制洗涤剂、洗衣粉用于印染工业制玻璃、瓷砖原料3.碳酸氢钠(1)俗名:小苏打(2)化学式: NaHCO3(3)性状: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水溶液有弱的碱性,较易分解。
碳酸氢钠用途做面点发酵剂做中和胃酸的胃药做灭火剂原料4.碳酸钙(1)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2)化学式: CaCO3(3)性状:多为灰白色矿物,纯净物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能溶于酸碳酸钙用途建筑装饰材料,制熟石灰原料珍珠首饰炼铁、炼钢原料制造水泥原料二、盐的组成和化学性质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通称为盐。
根据阳离子的不同,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镁盐、铁盐、铵盐等。
(氯化钠为钠盐)根据阴离子的不同,盐可以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盐酸盐等。
(氯化钠为盐酸盐)注: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铵盐)不同的盐可以由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得到,指出下列各种盐由什么相关的酸和碱反应得到?盐的化学性质:1.盐与酸的反应①碳酸钙与盐酸的复分解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②硝酸银与盐酸的复分解反应AgNO3 + HCl == AgCl↓ + HNO3可知:盐可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2.盐与碱的反应硫酸铜或氯化铁跟氢氧化钙的复分解反应:CuSO4 + Ca(OH)2 === Cu(OH)2↓ + CaSO42FeCl3 + 3Ca(OH)2 === 2Fe(OH)3↓ + 3CaCl2可知:盐可能跟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3.盐与盐的反应①氯化钡与碳酸钠的复分解反应:BaCl2 + Na2CO3 == BaCO3 ↓+ 2NaCl②氯化钡与硫酸钠的复分解反应:BaCl2 + Na2SO4 == BaSO4 ↓ + 2NaCl可知:两种盐之间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另外两种新盐。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8.4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硫酸铜等,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盐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盐的化学式,并通过实验探究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应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6.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提供相关资料和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盐的更多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8.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践探究: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举例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举例说明盐的应用,如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5.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盐的性质和用途。
b.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盐的微观结构、反应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c.设计梯度性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6.教学评价:
a.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盐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b.课后作业:布置适量、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c.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d.期末考试:设置涉及盐的知识点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和总结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8.4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4 常见的盐第1课时认识常见的盐教材分析食盐是生活中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盐,但学生容易将化学中所说的盐理解为食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二者进行区别。
同时,通过对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名称、成分、性状、主要用途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盐的组成和溶解性为下一节课学习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的概念,知道有哪些常见的盐;认识盐与食盐、食盐与工业用盐的区别。
2.了解四种盐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记忆常见盐的溶解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分析、归纳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区别食盐与工业盐,认识工业盐误作生活用盐的危害,进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侯德榜的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了解常见盐的用途,掌握盐的组成、分类及溶解性。
难点:1.盐与食盐的区别,能够对盐类物质进行判断。
2.酸、碱、盐的溶解性。
[情景展示] 认识常见的盐在生活中的用途:[问题探究] 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等常见的盐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可用于制盐酸、氯气等化工原料;碳酸钠可作洗涤剂;大理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小苏打常用作面粉发酵剂;农业上常用硫酸铜和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第八章第四节常用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性质和制法之间的关系。在实验环节,我提出了以下问题:“盐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盐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制成的?”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寻找答案。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盐的性质和制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以“生活中的盐”为主题,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盐。我展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盐的实例,如食盐、糖、醋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盐是如何制成的吗?”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盐的了解和用途。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实验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实验操作,有的负责观察记录,有的负责数据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盐的性质和制法。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实验操作和观察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盐的制法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讲解盐的应用时,我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8.4 常见的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8.4 常见的盐-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将介绍常见的盐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盐的分类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1. 盐的概念和性质盐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具有高熔点、高沸点、易溶于水等特点。
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和合成。
2. 盐的分类盐可以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盐两类,其中无机盐包括二元盐和三元盐。
二元盐是由两种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三元盐是由三种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例如硝酸钠、碳酸钠等。
3. 盐的应用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食品加工:盐可以用于食品加工,例如腌制和烹饪。
•化学工业:盐可以用于制造各种化学品,例如氯化氢、氯化铵等。
•农业领域:盐可以用于肥料制造和农作物生长。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和实验等案例和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盐的概念和特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盐的概念和性质•盐的分类和应用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理解无机盐和有机盐的区别•盐的应用范围及其作用机理五、教学步骤1. 概念讲解知识形成:通过对盐的定义和特性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分类和应用知识应用:通过生活和实验等案例和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盐的分类和应用。
3. 总结知识梳理: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六、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包括以下方面:•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8.4常见的盐

8.4 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硫酸根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①盐的化学性质。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提问〕:什么是盐?〔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241页。
〔介绍并板书〕: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
一、盐的组成和分类:盐:是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阳离子的不同,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镁盐、铁盐等。
根据阴离子的不同,盐可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盐酸盐等。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
这些盐都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板书〕:二、几种常见盐的用途〔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学生回答〕NaCl 、俗名: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
〔设问〕:氯化钠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它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呢?〔板书〕:2、氯化钠的用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241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还是制盐酸、氯气等的化工原料。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碳酸钠在工业上的用途,碳酸钙在建筑业上的用途,碳酸氢钠焙制糕点、治疗胃酸等。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的俗名吗?〔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常见的盐》教案【目标要求】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3、通过介绍与水解平衡相关的知识,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落实】一、盐溶液的酸碱性1、盐的分类(按生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划分) 盐⎩⎪⎨⎪⎧强酸强碱盐,如 强酸弱碱盐,如,如Na 2CO 3、CH 3COONa ,如NH 4HCO 3、CH 3COONH42、盐溶液的酸碱性探究3(1)NH 4Cl 溶液3H 2O H ++OH -NaCl===Cl -+Na +解释:溶液中不生成__________,水的电离平衡未受影响,溶液中[H +]____[OH -],呈________。
二、盐类的水解 1、概念在溶液中,由_______________跟水电离出来的__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__的反应。
2、特征(1)一般是________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类水解是____热反应。
3、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盐类的水解和盐溶液的酸碱性 1、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盐类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 B 、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C 、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 、Na 2S 溶液中[Na +]是[S 2-]的2倍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HCN 是一种弱酸)和NaClO(HClO 是一种弱酸)相比,NaCN溶液的pH 较大,则关于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 和HClO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离程度:HCN>HClOB 、溶液pH :HClO>HCNC 、与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HClO>HCND 、酸根离子的浓度:[CN -]<[ClO -] 3、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Fe 3++3H 2OFe(OH)3↓+3H +B 、Br -+H 2OHBr +OH -C 、CO 2-3+2H 2OH2CO 3+2OH - D 、NH +4+2H 2ONH 3·H 2O +H 3O + 4、0.1 mol·L -1 NaHCO 3溶液的pH 最接近于( )A 、5.6B 、7.0C 、8.4D 、13.05、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AC 、BD 、AD 、BC 的1 mol·L -1的溶液,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 =7,第三种溶液pH >7,最后一种溶液pH <7,则( )6、向浓度为0.1 mol·L -1的K 2CO 3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使[CO 2-3]增大的是( )①H 2O ;②CO 2;③K 2S ;④KOH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7、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 2-3+H 2OHCO -3+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B 、通入CO 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C 、升高温度,[HCO -3][CO 2-3]减小 D 、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课时作业】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的电离:H 2CO 32H ++CO 2-3B 、将金属钠加入水中:2Na +2H 2O===2Na ++2OH -+H 2↑ C 、硫化钠水解:S 2-+2H 2OH 2S↑+2OH -D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Al 3++3OH -===Al(OH)3↓2、在25℃时,在浓度为1 mol·L-1的(NH4)2SO4、(NH4)2CO3、(NH4)2Fe(SO4)2的溶液中,测得其[NH+4]分别为a、b、c(单位为mol·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B、a>b>cC、a>c>bD、c>a>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O-3在水溶液中只电离,不水解B、硝酸钠溶液水解之后呈中性C、可溶性的铝盐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可溶性的钾盐都不发生水解反应4、为了使Na2S溶液中[Na+]/[S2-]的比值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入适量盐酸;②加入适量NaOH(s);③加入适量KOH(s);④加入适量KHS(s);⑤加水;⑥通H2S(g);⑦加热A、②③④B、①②⑤⑥⑦C、②③D、③④5、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学生分别作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A、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B、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C、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同温度的氨水,若混和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6、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B、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H+]>[OH-]C、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H+]D、水电离出的H+和OH-与盐中弱离子结合,造成盐溶液呈酸碱性7、欲使CH3COONa稀溶液中[CH3COO-]/[Na+]比值增大,可在溶液中(恒温)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①固体NaOH ②固体KOH③固体CH3COONa④固体NaHSO4()A、①或④B、②或③C、①或②D、③或④8、浓度为0.1 mol·L-1的8种溶液:①HNO3、②H2SO4、③HCOOH、④Ba(OH)2、⑤NaOH、⑥CH3COONa、⑦KCl、⑧NH4Cl 溶液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9、(1)室温下pH=9的NaOH溶液和pH=9的CH3COONa溶液,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和B,则A和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BaCl 2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及解析】【对点训练】 1、D解析:本题是对盐类水解的原理和实质的考查。
由于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 +或OH -结合,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盐类水解与酸碱中和反应互为逆反应;D 项中,Na 2S 溶液中若无S 2-水解,则[Na +]=2[S 2-]成立,由于S 2-水解,故[Na +]>2[S2-],因此应选D 。
2、D解析:CN -和ClO -水解均显碱性。
同浓度的上述离子,水解的程度越大,碱性越强,溶液的pH 越大,对应的酸越弱。
3、D解析:解题关键是会判断哪些是弱离子,并注意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其酸根的离子是分步水解的。
Br -是强酸的酸根离子,不能水解,B 项错误;CO 2-3是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水解时应分步进行,不能一步完成,C 项错误。
4、C解析:NaHCO 3水溶液显碱性,可排除A 、B 项,0.1 mol·L -1 NaHCO 3溶液碱性小于同浓度的NaOH 溶液,即其pH<13,故选C 项。
5、A解析:根据盐的水解规律可知:弱离子越弱,水解程度越大,该题我们可进行归类分析:⎩⎪⎨⎪⎧AD ,pH >7⇒电离程度:AOH >HDAC ,pH =7⇒电离程度:AOH =HC ⎩⎪⎨⎪⎧BC ,pH <7⇒电离程度:BOH <HC BD ,pH =7⇒电离程度:BOH =HD 综上可知,电离程度:HC =AOH >HD =BOH ,即酸性:HC >HD ,碱性AOH >BOH ,答案为A 。
6、D解析:首先考虑能否与CO 2-3发生反应,若不反应,再考虑水解平衡的移动情况。
CO 2-3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3+H 2-3+OH-,稀溶液加水后各种主要离子的浓度都要减小;CO 2能够与OH -反应生成HCO -3,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2-3的浓度减小;S 2-水解也显碱性,能够抑制CO 2-3的水解,CO 2-3的浓度增大;KOH 电离出的OH -能够抑制CO 2-3的水解,CO 2-3的浓度增大。
解析:A 项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稀释溶液温度未改变,所以水解平衡常数不变;C 项升高温度,由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所以[HCO -3][CO 2-3]应增大;D 项加入NaOH 固体,使溶液中OH -浓度明显增大,所以溶液pH 增大;B 项通入的CO 2与OH -反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符合题意。
【课时作业】 1、B解析:A 项为H 2CO 3H ++HCO -3,HCO -3H ++CO 2-3;C 项为多元弱酸强碱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应分步书写:S 2-+H 2OHS -+OH -,HS -+H 2OH 2S +OH -;D 项由于加入过量烧碱,应生成Na[Al(OH)4],Al 3++4OH -===[Al(OH)4]-。
2、D解析:三种溶液中均存在水解平衡:NH +4+H 2ONH 3·H 2O +H +,对于(NH 4)2CO 3,因CO 2-3+H 2OHCO -3+OH -,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对于(NH 4)2Fe(SO 4)2,Fe 2++2H 2OFe(OH)2+2H+,[H +]增大,抑制NH +4的水解。
3、C解析:HCO -3在水溶液中既可水解,又可电离;NaNO 3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Al 3+为弱碱阳离子,一定能发生水解;钾盐中K +不水解,但阴离子可能水解,如K 2CO 3。
4、D解析:欲使溶液中[Na +]/[S 2-]的比值变小,即使[S 2-]增大,从S 2-+H 2OHS -+OH -的平衡角度分析,增加[OH -]或[HS -]可抑制S 2-水解,使平衡向左移动,但不能加入Na +,显然③④可以,②不可以;加入盐酸:2H ++S 2-===H 2S↑,使比值变大;⑤⑦促进Na 2S 水解,使比值变大;通入H 2S 后,发生如下反应:H 2S +S 2-===2HS -,使比值变大。
5、A解析:晶体溶解过程伴有热效应,无法判断温度降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故无法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B 、C 、D 不正确;A 项,给滴有酚酞的醋酸钠溶液加热,红色加深,说明溶液碱性增强,即升高温度促进盐类的水解,可证明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