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解析
萌发麦苗淀粉酶活力及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萌发麦苗淀粉酶活力及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酶是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
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
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
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因此,对酶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酶活性的测定,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其中,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可以分成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
α-淀粉酶既作用于直链淀粉,亦作用于支链淀粉,无差别地随机切断糖链内部的α-1,4-链。
β-淀粉酶与α-淀粉酶的不同点在于从非还原性末端逐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断α-1,4-葡聚糖链。
根据其催化产物的特点和现有测定方法规定酶活力单位为:每分钟每克鲜重麦种所催化产生的麦芽糖毫克数。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是一种对还原糖定量测定的方法。
还原糖和碱性二硝基水杨酸试剂一起共热,产生一种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程度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测定样品中还原糖以及总糖的量。
麦芽糖是还原性糖,可用该方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过程,理解淀粉酶测定的原理,熟悉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对生物来说十分重要。
目前有四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凯氏定氮、Folin-酚法、染料结合法、紫外法,最常用的是后三种。
本次实验选择通过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这种蛋白质测定法是最灵敏的方法之一。
过去此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其试剂乙的配制较为困难,近年来逐渐被考马斯亮兰法所取代。
二、实验原理该实验的总体思路为精确控制酶促反应的条件,保持其处于最适条件,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来表示酶的活力。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耕种谷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麦的萌发是
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淀粉酶活性是小麦萌发的重要参量,淀粉酶活性不同导致小麦萌
发特性的变化是研究小麦萌发关键。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具体而言,萌发前,小麦种子内的淀
粉酶活性极低,其大部分表现为活性不可测。
但是,当出现萌发后,小麦种子中淀粉酶活
性忽然提高了,从而达到了可测量的范围。
此外,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的种类和含量也发生了变化。
小麦萌发前,小麦种子中
普遍存在的淀粉酶有α-淀粉酶、葡萄糖激酶、β-淀粉酶、果糖脱氧酶和β-淀粉脱氧酶等,但浓度很低。
但是,随着小麦萌发,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果糖脱氧酶的活性随之
显著增加,浓度也发生了变化,对其他淀粉酶的影响也将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α-淀粉酶和果糖脱氧酶
的活性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小麦萌发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研究发现,正是由于α-淀
粉酶和果糖脱氧酶的活性变化,使得小麦种子中淀粉威力,小麦种子得以正常萌发。
因此,研究小麦萌发中以淀粉酶活性变化是可取的,能够了解小麦萌发过程中关键因素。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解析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0)摘要:酶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催化剂属性,同是也具有一些无机催化剂所不具有的特性。
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本实验通过利用淀粉酶水解还原糖,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淀粉酶活力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质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以淀粉在碘液中显蓝色性质,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温度 pH 活性剂和抑制剂等。
Abstract:Enzyme is a biological catalyst is an enzyme, the catalyst having the property, the same also has some inorganic catalysts do no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Proteins catalyze specific chemical reactions,RNA or a composite thereof. Are biological catalysts,by reduc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to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rate, but does not change the equilibrium reaction. In this study, the use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tarch sugar, sugar makes 3,5-dinitrosalicylic acid reduction ,a brown 3-amino-nitro-salicylic acid.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mylase activity and reducing sugars,measuring the amount of amylase in starch sugar produced by colorimetry ,a unit mass of the sample at the certain time.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 PH 激活剂和抑制剂引言: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特征。
萌发小麦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1
该研究通过对萌发小麦淀粉酶的提取 和纯化,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深入探 讨。实验结果表明,萌发小麦淀粉酶 具有较高的活性,且在适宜的温度和 pH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此 外,该研究还对该酶的最适底物浓度 、Km值、Vmax等动力学参数进行了 测定和分析。
文献2
该研究关注萌发小麦淀粉酶的来源和 分类。通过对萌发小麦淀粉酶的分离 和鉴定,发现该酶属于α-淀粉酶类, 并进一步对其分子量、等电点等物理 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此外,该研究 还对该酶的免疫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 究,为后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理论 基础。
研究萌发小麦淀粉酶的酶学性质,有助于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为提高小麦产量和 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通过对萌发小麦淀粉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 揭示其作用机制和动力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其应用提供 理论支持。
研究内容
1. 萌发小麦淀粉酶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研究。
2. 萌发小麦淀粉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包括最适温度、最 适pH、热稳定性、pH稳定性等。
3. 萌发小麦淀粉酶的水解产物和动力学特征研究。
4. 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萌发小麦淀粉酶作用机制研究 。
02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
01
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小麦种子。
培养基
02
选用适合小麦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如砂培法。
仪器设备
03
包括酶标仪、分光光度计、恒温摇床等。
实验方法
小麦种子的萌发
将小麦种子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萌发。
文献3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萌发小麦淀粉酶的 活性调节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酶 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 度、pH、底物浓度、抑制剂等。此 外,该研究还发现萌发小麦淀粉酶的 活性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 及多种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相互作用。
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摘要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它们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根据这个性质对淀粉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研究。
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对酶的性质进行研究发现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酶活性产生影响;萌发的小麦种子的淀粉酶最适pH在5.6左右,低于或高于最适pH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研究还发现Cl¯是淀粉酶的激活剂而Cu²+则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淀粉酶 .不同条件性质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储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
淀粉经淀粉酶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
通过对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可以用于农业研究用于食品¸工业原料等,还可以提高小麦的应用范围和利用率。
⒈材料与方法⒈⒈实验材料萌发的小麦种子⒈⒉实验设计称取2g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2ml蒸馏水,研磨匀浆。
将匀浆倒入刻度试管中,定容至25ml。
提取液在室温下放置提取15-20min,每隔数分钟搅动一次,使其充分提取。
然后在4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倒入一个干净的试管中,即为淀粉酶粗酶液。
⒈⒊实验方法与结果⒈⒊⒈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取8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并记录观察到的颜色。
管号 A a B b C c D d缓冲液(pH5.6)/ml 1.0 — 1.0 — 1.0 — 1.0 —淀粉溶液/ml 2.5 — 2.5 — 2.5 — 2.5 —淀粉酶提取液/ml — 1.0 — 1.0 — 1.0 — 1.0预保温/10min 4℃室温40℃沸水浴混合A→a B→b C→c D→d酶促反应(10min)4℃室温40℃沸水浴碘液各加3滴(滴管应先冷却至室温)显色浅蓝色无色无色蓝色低温时酶的活性低,但没有失活,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越来越高,后来又降低当温度到达很高时酶失活。
【精品】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1)

【精品】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1)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植物酶活性物质,它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定量测定比较四种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以分析小麦萌发对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一、实验步骤和方法1、材料准备:实验所需四种小麦种类分别为:沃克68号、高伏68号、沃思68号、绿沃68号。
2、试样处理:先将四种小麦种类的种子分别用处理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水冲洗,留取每种种子100g,分别进行萌发实验。
3、试样分析:将萌发2天后的小麦种子经过磨碎、搅拌均匀,在30℃温度下用淀粉酶天平法,按多试次测定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的测定活力,以每样总和平均值为测定数据。
4、结果分析:从测得的结果中分析出四种不同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二、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均有显著差异(P <0.05)。
伴随小麦种子萌发,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
四种小麦种子萌发的趋势也是不一样的,沃克68号、高伏68号、沃思68号淀粉酶活力萌发后显著高于没有萌发的小麦种类;而绿沃68号淀粉酶活力萌发后比没有萌发前低(P<0.05)。
三、讨论小麦种类萌发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小麦种子发育和成熟的不同,萌发时含淀粉量较低,造成淀粉酶活力显著变化;二是细胞壁构成的差异,小麦种子萌发后,细胞壁的物质组成发生变化,影响其对淀粉酶活性的反应;三是淀粉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小麦萌发时,会出现一些酶类物质,影响淀粉酶的活力。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萌发后,淀粉酶活力发生了显著改变,不同种类的小麦淀粉酶活力和萌发过程有很大的差距,可能与其物种类型的不同有关。
本实验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淀粉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淀粉酶在植物萌发活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将小麦种子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如清洗、消毒等,以去除杂质和 病菌。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
淀粉酶活力测定仪、天平、水浴锅、 离心机、培养皿等。
试剂
磷酸缓冲液、可溶性淀粉、碘溶液等 。
03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
试管、离心管、天平、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等。
试剂
淀粉酶提取液、碘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比较小麦萌发前后的淀粉活力变化
通过比较小麦萌发前后的淀粉酶活力变化,可以了解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 化规律。
萌发过程中,小麦淀粉酶活力发生变化,可能与能量供应、物质转化和生长调节 等生理过程有关。通过实验探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萌发过程的生理和分 子机制。
02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
品种
选择健康、饱满的小麦种子,确 保种子质量良好,以保证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
详细描述
实验通过测定小麦在不同萌发阶段的淀粉酶活力,发现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淀粉酶活力逐渐升高。 在萌发后的阶段,淀粉酶活力达到最高水平,表明小麦在萌发过程中逐渐提高了淀粉分解能力。
对实验结果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总结
总结词
实验结果对于了解小麦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育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农业 生产中合理安排种植和收获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总结词
该文献提供了小麦淀粉酶活力比 较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详细描述
该文献介绍了淀粉酶在小麦萌发 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比较小麦萌 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重要性和意 义,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结词
该文献提供了实验材料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可以深入了解小麦萌发的生理机制和物质代 谢过程。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育种学家选择具有更强萌发能力的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 性和产量。此外,实验结果还为农业生产中合理安排种植和收获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比较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淀粉酶活力的原理与方法2、了解小麦萌发前后的淀粉酶活力变化。
二、实验原理淀粉酶是水解淀粉(1→4)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实验证明,在某些植物如小麦和大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
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
麦芽糖是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后者在540nm处有最大光吸收,可进行定量测定。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小麦种子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等麦芽糖标准液0.2%淀粉溶液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1%NaCl0.02 mol/L磷酸缓冲液石英砂四、实验步骤:1、麦芽糖标准曲线制作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制作麦芽糖标准曲线配方表试剂(ml)管号1 2 3 4 5 6 7麦芽糖标准液(1 mg/ml) 0 0.2 0.4 0.8 1.2 1.6 2.0 蒸馏水 2.0 1.8 1.6 1.2 0.8 0.4 0 3,5-二硝基水杨酸 2.0 2.0 2.0 2.0 2.0 2.0 2.0摇匀,置于沸水浴中煮沸5 min。
取出后流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0 ml。
以1号管作为空白调零,在540 nm波长下比色测定。
以麦芽糖含量(mg)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萌发小麦种子充分浸泡小麦种子24 h,25℃恒温箱或室温下发芽(2~3天)。
3、提取小麦萌发前后的淀粉酶液1) 幼苗酶的提取:取萌发幼苗10株,入研钵加石英砂0.2 g,1%NaCl 3 ml,研磨成匀浆,0~4℃下放置20 min。
离心(2,000 r/min, 10 min)取上清,量筒测定上清酶液总体积。
2) 种子酶的提取:取干燥种子10粒作对照,操作方法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萌发小麦种子中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0)摘要:酶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催化剂属性,同是也具有一些无机催化剂所不具有的特性。
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本实验通过利用淀粉酶水解还原糖,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淀粉酶活力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质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以淀粉在碘液中显蓝色性质,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常见的影响因素有:温度 pH 活性剂和抑制剂等。
Abstract:Enzyme is a biological catalyst is an enzyme, the catalyst having the property, the same also has some inorganic catalysts do no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Proteins catalyze specific chemical reactions,RNA or a composite thereof. Are biological catalysts,by reduc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eaction to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rate, but does not change the equilibrium reaction. In this study, the use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starch sugar, sugar makes 3,5-dinitrosalicylic acid reduction ,a brown 3-amino-nitro-salicylic acid.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mylase activity and reducing sugars,measuring the amount of amylase in starch sugar produced by colorimetry ,a unit mass of the sample at the certain time.关键词:淀粉酶活性温度 PH 激活剂和抑制剂引言: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特征。
而构成新陈代谢的许多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都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
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动、神经传导等生命活动都与酶的催化过程紧密相关,可以说,没有酶的参与,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进行。
酶是细胞产生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比较有以下不同点:酶易失活、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
而调节和控制又包括调节酶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的调节等。
[1]按照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四种类型。
实验证明,当谷类种子萌发时,两类淀粉酶(α,β型)都存在,淀粉酶总酶活性随种子萌发将升高,有利于淀粉被降解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葡萄糖。
许多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都能生产淀粉酶,这些廉价的淀粉酶来源,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和环保等生产实践中。
[2]酶活力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来表示。
酶催化的反应速率越大,酶的活力越高;反应速率越小,酶的活力zx]越低,所以测定酶的活力就是侧订酶促反应速率。
[3]通过两种方法可以进行酶活力的测定,其一测定完成一定量的反应时间,其二测定单位时间内的酶催化的反应量。
而本实验所采用的是方法二,测定5min内反应量。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同位素测定方法、电化学方法,还有一些适用于个别酶的方法,如旋光法、量气法、量热法和层析法等。
本实验采用的是分光光度法。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材料为小麦。
1.2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研钵电炉恒温水浴离心管标准麦芽糖溶液(1mg/ml)3,5-二硝基水杨酸 0.1 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 1% 淀粉溶液等1.3实验方法1.3.1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6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13-1加入试剂管号 1 2 3 4 5 6麦芽糖标准液/ml 0 0.4 0.8 1.2 1.6 2.0蒸馏水/ml 2.0 1.6 1.2 0.8 0.4 0麦芽糖含量/ml 0 0.4 0.8 1.2 1.6 2.03,5-二硝基水杨酸/ml 2.0 2.0 2.0 2.0 2.0 2.0光密度值0 0.044 0.101 0.158 0.215 0.273摇匀,置沸水浴煮沸5分钟。
取出后流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只20ml. 以1号管作为空白调零点,在54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光密度。
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实验数据的记录如表13-2麦芽糖含量0 0.4 0.8 1.2 1.6 2光密度值0 0.044 0.101 0.158 0.215 0.273标准曲线绘制如图13-31.3.2淀粉酶粗酶液的提取称取2g萌发3d的小麦种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2mL蒸馏水,研磨匀浆。
将匀浆到入刻度试管中,定容至25mL。
提取液在室温下放置提取15-20min,每隔数分钟搅动一次,使其充分提取。
然后在4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倒入一个干净的试管中,即为淀粉酶粗酶液。
[3]1.3.3酶活力的测定取3支干净试管,编号,按表13-4加入试剂表13-4试管号II-1 II-2 II-3 淀粉酶原液(ml) 1.0 1.0 1.0钝化-淀粉酶置于70℃水浴中15min,冷却酶稀释液 (ml) 0 0 0预保温将各试管和淀粉溶液置于40℃水浴中保温10min PH5.6缓冲液(ml) 1.0 1.0 1.00.4mol/LNaoH(ml) 4.0 0 01%淀粉(ml) 2.0 2.0 2.0保温在40℃恒温水浴中5min0.4mol/L NaoH(ml) 0 4.0 4.0`取3支干净试管,编号,按表13-5加入试剂表13-5项目总淀粉酶活性的测定试管号II-1 II-2 II-3 淀粉酶原液(ml)0 0 0钝化-淀粉酶置于70℃水浴中15min,冷却酶稀释液 (ml) 1.0 1.0 1.0预保温将各试管和淀粉溶液置于40℃水浴中保温10min PH5.6缓冲液(ml) 1.0 1.0 1.00.4mol/LNaoH(ml) 4.0 0 01%淀粉(ml) 2.0 2.0 2.0保温在40℃恒温水浴中5min0.4mol/L NaoH(ml) 0 4.0 4.0`将各试管摇匀,分别取2ml放入25ml刻度管中,再加入2mlDNS试剂混匀沸水浴煮沸5min 取出冷却,再用蒸馏水稀释至25ml混匀,在分光光度计上5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光密度值,记录测定结果。
原始数据记录:编号II-1 II-2 II-3α-淀粉酶0.189 0.312 0.314总酶0.245 0.404 0.413结果计算:α-淀粉酶活性=[(2.21-1.32)×25×8]/[1.1×2]=80.9mg/g.min总酶活性 = [(2.91-1.72)×25×8]/[1.1×2]=216.3mg/g.min1.3.4淀粉酶学性质的研究1.3.4.1淀粉粉酶液的制备称取2g萌发3d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置于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2ml蒸馏水,研磨匀浆。
将匀浆倒入刻度试管中,定容至25ml.提取液在室温下放置提取15-20min, 每隔数分钟搅动一次,使其充分提取。
然后在4000r/min转速下离心,将上清液倒入一个干净的试管中,即为淀粉酶液。
[4]1.3.4.2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取10支试管,编号,按表13-6加入试剂,并记录观察到的结果表13-6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管号 A a B b C c D d缓冲(PH=5.6) 1 - 1 - 1 - 1 -淀粉溶液/ml 2.5 - 2.5 - 2.5 - 2.5 -淀粉酶提取/ml - 1 - 1 - 1 - 1预保温10min 4℃室温40℃沸水浴混合A倒入a B倒入b C倒入c D倒入d酶促反(10min)4℃室温40℃沸水浴碘液各3滴显色蓝色无色无色无色1.3.4.3 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取三支试管,编号,按表13-7记录观察到的颜色表13-7 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I II III缓冲液/ml 2(PH=3.0)2(PH=5.6)2(PH=8.0)淀粉溶液/ml 各2.5淀粉提取液/ml 各1酶促反应(10min)摇匀,40℃水浴10min碘液各3滴显色浅蓝色无色浅蓝色1.3.4.4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四支试管,编号,按表13-8操作,并记录观察到的颜色表13-8活剂和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I II III缓冲液/ml(ph=5.6)各2mlNaCL 1 - -CuSO4 - 1 -H2O - - 1淀粉溶液各2.5ml酶提取液各1ml酶促反应混匀,40℃10min碘液各1滴显色无色浅蓝色无色2 实验现象2.1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现象分析: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40℃,温度偏高偏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甚至导致酶的失活。
致使在一定时间内淀粉的水解,如果淀粉失活这淀粉不水解(例如本实验的100℃的试管)。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当达到某一温度(40℃左右)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当超过这一温度后,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2.1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现象分析:pH=5.6是小麦淀粉酶的最适PH。
PH值是影响酶活的主要因素,通常各种酶只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表现出活性,同一种酶在不同的PH下所表现的活性不同,其活性最高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值。
PH影响酶分子构象的稳定性,影响酶分子极性基团的解离状态,也影响底物的解离。
PH值不是酶的特定常数,它可随底物的浓度和种类、酶的纯度、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温度、反应时间长短以及抑制物的作用等而改变。
2.3激活剂和抑制剂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现象分析:NaCl中Cl离子为淀粉酶激活剂,Cl离子使淀粉酶活性增强;CuSO4中Cu离子为淀粉酶抑制剂,Cu离子使淀粉酶活性减弱,水对酶活性几乎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