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

合集下载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肿瘤二科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意外事件是医院治 疗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疗护理 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是控制导致患 者跌倒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实施者,在住 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实施跌倒预防措施 方面起主导作用。

(一)跌倒 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 所,未预见性的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 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或不伴有外伤。所有 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无 论其由生理原因(如晕厥)或是环境原因 (如地板较滑)造成。若患者是从一张较 低的床上滚落至垫子(地面)上也应视其 为跌倒。
10 20 0 15
风险级别 无风险 低风险 高风险
量表的分 0 24 25 44 45或以上
干预措施 基础护理 跌倒标准预防性干预 跌倒高风险预防性干预
1 2 3 4 5
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告知卫生间防滑措施(淋浴时有人陪伴),鼓励 使用卫生间扶手。 提供足够的照明,夜间开地灯,及时清除病房、床旁、通道及卫生间障碍。 教会患者/家属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 病床高度适合,将日常物品放于患者易取处 患者活动是有人陪伴,指导患者渐进坐起、渐进下床的方法
7
加强营养,定期协助患者多于一个疾病诊断 使用行走辅助用具
评分标准 无 有 无 有 不需要、卧床休息、护士辅助 拐杖、助行器、手杖 依扶家具行走
分值 0 25 0 15 0 15 30 0
静脉输液

是 步态 正常、卧床不能移动
虚弱无力 功能障碍 认知状态 量力而行 高估自己能力、忘记自己受限制
20 0
(一)首次评估: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 成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 及时完成评估。 (二)再次评估:评估为高风险患者需每 日白班进行再评估。无风险、低风险成人 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有以下情况者 需要再次评估: 1.病情变化 ,如手术前后、头痛、 意识、活动、自我照护能力等改变时。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住院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护士准确地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指导措施,以预防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从跌倒风险评估和护理指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护士提高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首先,跌倒风险评估是预防跌倒事件的一项重要措施。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高龄患者和活动能力受限患者中更为常见。

通过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可以对患者的个体特点、生理功能、心理状况、药物治疗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确定患者的跌倒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跌倒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个人特点和疾病状况,如年龄、性别、BMI指数、认知功能、视力、听力、平衡能力等。

2.患者的生理功能状况,如步态、肌力、反射、感觉等。

3.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如焦虑、抑郁、协助行走意愿等。

4.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如使用镇静剂、降压药、镇痛药等。

5.患者的环境因素,如床铺高度、卫生间设施、照明条件等。

跌倒风险评估工具的选择有许多种,常用的包括Morse评分法、Tinetti评分法、肌力测试等。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估工具,并进行评估分级。

接下来,根据跌倒风险评估结果,护士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指导计划,以预防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护理指导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患者的教育宣传,提醒患者注意安全,如提醒患者起床时先坐一会儿再站起来,不要突然起立;禁止患者自行走动等。

2.为高风险患者提供辅助工具和协助行走,如平衡杆、助行器等。

3.提供合适的床铺和卫生间设施,确保患者的环境安全。

4.定期进行生活活动和体力锻炼,以增强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

5.定期评估和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减少会影响患者平衡能力和意识状态的药物使用。

此外,护士还应当积极参与跌倒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跌倒事件,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危重症患者风险评估与护理培训总结

危重症患者风险评估与护理培训总结

危重症患者风险评估与护理培训总结危重症患者的风险评估与护理是重要的训练课程,它为护士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来识别、评估和处理危重病人的风险因素。

以下是我对该课程的总结。

在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风险评估,护士可以识别患者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评估工具和流程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如病情评估、疼痛评估、血氧饱和度评估等。

通过评估结果,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准确和个性化的护理,以降低风险,并及时进行应对。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危重症患者的风险因素,并了解了如何判定患者的风险水平。

例如,在呼吸系统方面,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困难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识别出患者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方面的风险。

通过这些评估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在护理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风险评估的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实践操作。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模拟患者的护理,我们在风险评估方面得到了实战能力的提升。

在模拟病房中,我们模拟了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患者护理,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对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

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护士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还需要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

我们学习了如何制定护理计划、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协调多学科团队等。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患者的风险,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总的来说,危重症患者风险评估与护理培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获得了风险评估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战能力。

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和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学习如何评估与管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学习如何评估与管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学习如何评估与管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在医疗保健领域,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和分析可能对患者和护理人员造成伤害的潜在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以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和安全的工作环境。

本文将介绍护理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评估和管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一、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识别和理解潜在的风险,并确定适当的预防措施。

通过及早识别和介入风险,可以减少患者的损害和死亡,并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安全水平。

护理安全风险评估还可以帮助机构和护理人员预测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事件,从而减少业务中断和法律责任。

二、护理安全风险评估的步骤评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收集相关信息:首先,需要收集与护理过程相关的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历、病情、诊断和治疗计划等。

还需要收集与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和设备相关的信息。

2.识别潜在风险: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护理操作中的错误、药物错误、设备故障、感染风险等。

3.分析风险严重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严重程度。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评估工具来进行量化评估。

4.确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改善设备维护和管理、改进护理环境等。

5.实施和监督措施:将确定的风险管理措施付诸实施,并建立监督机制以确保有效性。

监督工作可以包括定期检查、培训、反馈和绩效评估等。

三、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安全文化:将安全作为机构的核心价值观,并培养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鼓励员工报告潜在安全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奖励和反馈机制。

2.加强培训: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护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措施

护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措施

安全检查制度
建立环境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区域进行检查,确保环境安全。
改善措施
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改善措施,如通风换气、调整温度等,确保环境安全舒适。
04
CHAPTER
风险评估与安全护理的未来发展
1
2
3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患者的病情、自身认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患者自身状况
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认知能力等个人因素可能增加护理风险。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婴幼儿患者可能存在无法清晰表达自身需求的问题。
患者不配合
部分患者可能不遵守医嘱,不配合护理工作,从而增加护理风险。例如,拒绝按时服药、不按照规定饮食等。
护理人员技能水平不足可能导致操作失误,从而增加护理风险。例如,在输液过程中未能准确控制滴速,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智能化风险评估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行为习惯等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确保患者安全。
实时监测与预警
对大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医护人员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提高护理效果。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组建由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开展风险评估和安全护理工作。
病区环境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如地面湿滑、障碍物等可能导致患者跌倒。
病区环境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增加患者护理风险。例如,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空气消毒不彻底等。
感染控制
03
CHAPTER
安全护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安全意识,提醒他们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护士发现患者跌倒风险,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

山东省5项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山东省5项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ZDYJ-004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压疮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病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也增加护理工作量。

防范与减少患者院内压疮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院内压疮的发生,除了与患者自身因素(如疾病严重程度、年龄、营养状况)有关之外,还与临床护士认知因素(如对压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行为因素(如专业护理不到位、健康宣教未落实、对患者的动态评估不及时、压疮护理措施不规范、针对个体的压疮防范重点不到位),以及其他因素(如护理人力不足、防范设施不完善、管理者监控的时效性滞后)密切相关。

除患者因素外,护理人员认知、行为及人力等因素均是护理服务范畴内的活动。

山东省护理质控中心现就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及预防护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各医院可参照执行。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一)压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和欧洲压疮咨询委员会(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EPUAP)联合定义压疮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一般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1]。

2016年4月NPUAP将“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更改为“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 [2]。

(二)压疮分期根据国际NPUAP/EPUAP压疮分类系统(2014版),压疮分期如下:1期:指压不变白红斑,皮肤完整是指皮肤完整的局限性指压不变白红色区域,常位于骨性突起之上。

黑色素沉积区域可能见不到发白现象;其颜色可与周围皮肤不同。

与临近组织相比,这一区域可能会疼痛,硬实,柔软,发凉或发热。

肤色较深的人可能难以看出1期迹象。

1期可表明某些人有“风险”(预示有发病的风险)。

2期:部分皮层缺失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浅表的开放型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腐肉。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ZDYJ-005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意外事件是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是控制导致患者跌倒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实施者,在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实施跌倒预防措施方面起主导作用。

山东省护理质控中心现就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护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各医院可参照执行。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一)跌倒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的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

可伴或不伴有外伤。

所有无帮助及有帮助的跌倒均应包含在内,无论其由生理原因(如晕厥)或是环境原因(如地板较滑)造成。

若患者是从一张较低的床上滚落至垫子(地面)上也应视其为跌倒。

(二)跌倒伤害指患者跌倒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

跌倒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根据美国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NDNQI)做出的分级定义如下:1.无:没有伤害。

2.严重度1级(轻度):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之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之皮肤小撕裂伤等。

3.严重度2级(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医疗或护理处置观察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皮肤撕破或小挫伤等。

4.严重度3级(重度):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之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

5.死亡: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性损伤而最终致死。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一)青少年、成人使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见附件一)进行评估,总分≤24分为无风险,25~44分为低风险,≥45分为高风险。

其中“中深度镇静及手术后(局麻除外)的麻醉过程及复苏后6h、产妇产后24h内、步态不稳、肢体无力、晚期妊娠、重度贫血、视物不清、意识障碍、头晕、眩晕、精神状态差”自动列入高风险患者。

(二)儿童(≤14岁)使用《Humpty Dumpty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见附件二)进行评估,评分7~11分为低风险,≥12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时机(一)首次评估: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及时完成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和安全护理制度

护理风险评估和安全护理制度

护理风险评估和安全护理制度
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压力性损伤、跌倒、非计划拔管、VTE、噎呛、自杀等相关护理风险的动态评估。

2.根据各类护理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相应腕带与床头牌标识。

3.根据各类护理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安全措施,以尽可能保障患者安全,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4.应及时将护理风险评估结果与医生沟通,便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情况,进一步加强医护协作,降低风险发生,或减少护理风险导致患者损伤的程度。

5.应及时将护理风险评估结果与患方沟通,并进行健康宣教,必要时签署护患沟通书,取得患方理解与配合。

6.认真落实各类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各类护理风险的具体安全防范措施详见各类风险的护理规范)。

7.严格落实值班、交接班、分级护理及各类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遵医嘱进行治疗护理。

8.及时、准确、真实、客观进行危重患者的护理文件书写,并注意与医疗记录一致。

9.加强护理人员理论与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危重患者的责任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与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置能力等),并对危重患者实施相应护理。

10.确保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好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梁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与护理指导意见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漏诊和高病死率,越来越引起临床广泛关注。

现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规范 VTE 的风险评估、处理流程、预防及护理措施等标准对 VTE 的诊断、防治及转归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
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两者相互关联,是 VTE 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多见于下肢深静脉。

(三)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Caprini 风险评估量表:2005 版 Caprini 风险评估量表应用于所有住院患者,包含一般情况、体质指数、VTE 病史等 39个危险因素,按不同因素对VTE 风险的影响不同,危险因素分别赋值,每个危险因素的评分 1~5分。

按总得分情况分为 4 组,低危 1 分,中危 2 分,高危 3~4 分,极高危≥5 分。

其中,如存在 5 分项危险因素,直接定为极高危,无需再进一步评估。

根据2005 版 Caprini 风险评估量表,制定了我院VTE风险评估单(见附件一)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时机
1.新入院患者 2h 内完成评估与记录,入院行急症手术患者返回后
完成评估,遇抢救等情况可延长至 6 小时内完成记录。

2.低风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3.中度风险患者至少每周评估 2 次。

4.高风险及以上患者原则上每日评估,至少三天评估一次。

5.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如手术、分娩、病情恶化等随时评估。

6.出院时评估。

(二)记录
护士进行风险评估后将评估分数记录于评估栏内,填写日期、时间并签名。

四、VTE 的护理管理流程
完成患者 VTE 风险评估后,护士依据护理管理流程(见附件二)对不同风险等级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一)低危患者:尽早活动,健康宣教,可以进行物理预防。

(二)中危及以上患者:向医生汇报评估情况,关注患者 D-二聚
体、深静脉彩超,遵医嘱给予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药物预防。

(三)发生血栓:如患者发生血栓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五、预防护理措施
(一)警示标识:评估高危或极高危患者在床边或其它醒目位置放置 VTE 高风险警示标识。

(二)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使患者保持良好的
精神状态。

(三)基础预防
1.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饮水、避免脱水;
2.抬高患肢:抬高下肢 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禁止腘窝及
小腿下单独垫枕;
3.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控制血糖、血脂;
4.规范静脉穿刺技术,尽量避免深静脉穿刺和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5.早期活动,尽早下床;
(1)被动运动对于因疾病原因或手术要求等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
的患者给予按摩比目鱼肌、腓肠肌并给予踝关节被动运动。

人工挤压腓肠肌,应避开伤口,从足部到大腿由远到近被动按摩,10~30 分钟/次,6~8 次/日;足踝关节屈伸运动,10 秒*10~30 次/组,至少 8 组/日。

(2)主动运动卧床、清醒后或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主动踝
泵运动(用力、最大限度、反复地屈伸踝关节),10 秒*10~30 次/组,至少 8 组/日;如病情允许可做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术后患者行深呼吸,每小时 10~20 次,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四)物理预防
遵医嘱为患者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以加速血液回流,防止血液瘀滞。

从足、小腿、大腿序贯加压,使血流增加200%-240%,频率为 30 分钟/次,2~4 次/日。

物理预防的禁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下
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
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变及下肢严重畸形。

(五)药物预防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加强用药护理。

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评估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增加出血风险的利弊。

六、健康宣教
(一)基本宣教:戒烟戒酒,适当饮茶,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每周泡澡 1 次,每次 20 分钟,水温以舒适为宜;衣服、鞋袜不要太紧,防止患者血栓凝聚;
(二)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肥甘、辛辣等食物。

指导患者多食富含膳食
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活动指导:加强肢体被动活动,对偏瘫和自主活动不便的病人,被动按摩病人患肢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并做足踝关节屈伸被动运动。

手术病人术前充分评估,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术后按照基础预防内容指导患者进行预防锻炼。

(四)用药指导: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指导患者正确服药;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指导其刷牙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抠鼻,防止跌倒等,以避免出血情况的发生。

告知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不要擅自增加或停用药物,以免形成血栓或继发出血。

(五)心理指导:潜在的 VTE 风险使患者焦虑,物理预防、药物预防产生的治疗费用使其急躁,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采用心理疏导等方法,消除其不良心理,详细介绍DVT 病因、治疗方案、预后及注意事项,有条件时组织病友会提供现场交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六)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 3~6 个月门诊复查,若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或出血现象,请尽快就医。

护理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