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氏菌重点

合集下载

大肠埃希氏菌菌落特征

大肠埃希氏菌菌落特征

大肠埃希氏菌菌落特征一、引言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也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

它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大肠埃希氏菌的菌落特征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菌落形态、生长特性、代谢能力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等方面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菌落特征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地探讨。

二、菌落形态大肠埃希氏菌的菌落形态是其在琼脂平板上生长所形成的外观特征。

根据形态特征,大肠埃希氏菌的菌落可以分为粘滑菌落、粘稠菌落和干燥菌落。

2.1 粘滑菌落粘滑菌落的特点是菌落表面湿润,触感粘滑。

这种菌落形态通常与大肠埃希氏菌的胞外多糖分泌有关。

粘滑菌落的形成是由于细菌分泌的胞外多糖与琼脂平板上的水分结合形成一层胶状物质。

2.2 粘稠菌落粘稠菌落的特点是菌落表面干燥,触感粘稠。

这种菌落形态与大肠埃希氏菌分泌的胞外蛋白质有关。

胞外蛋白质在菌落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薄膜,使得菌落触感粘稠。

2.3 干燥菌落干燥菌落的特点是菌落表面干燥,触感干燥。

这种菌落形态通常与大肠埃希氏菌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分泌较少有关。

菌落表面没有明显的胶状物质或薄膜。

三、生长特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特性是指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

3.1 温度大肠埃希氏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这是因为人类和动物的体温一般为37摄氏度,大肠埃希氏菌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生长繁殖。

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

3.2 pH值大肠埃希氏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6.5-7.5。

这是因为人和动物的肠道pH值一般在这个范围内,大肠埃希氏菌在这个范围内的酸碱环境中生长最为适宜。

3.3 氧气需求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厌氧菌,对氧气敏感。

在肠道内,大肠埃希氏菌主要生长于无氧条件下。

当大肠埃希氏菌进入体外环境时,暴露在氧气中会导致其生长速度减慢甚至死亡。

四、代谢能力大肠埃希氏菌具有多种代谢能力,可以利用不同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标准

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标准

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标准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也是食品检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是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的标准:
首先,对于饮用水的检测,每升水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不应该超过3个。

这是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避免因为水源水中大肠埃希菌超标而引起的肠道疾病。

其次,在水源水的检测中,经过加氯消毒的水源水,每升水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平均不应该超过1000个。

这是为了保证水源水的质量,避免因为水源水中大肠埃希菌过多而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同时,在水源水的检测中,经过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每升水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平均不应该超过10000个。

这是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的水质,避免因为水源水中大肠埃希菌过多而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在食品检测中,对于生肉类的检测,每克生肉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不应该超过100个。

这是为了保证生肉类的安全性,避免因为生肉类中大肠埃希菌过多而引起的肠道疾病。

最后,在食品检测中,对于加工过的肉制品的检测,结果应该为阴性。

这是为了保证加工过的肉制品的质量,避免因为加工过程中受到大肠埃希菌的污染而影响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总之,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标准是为了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和食品安
全。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大肠埃希菌的含量符合标准要求,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病率。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公众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认 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 权益。
控制疫情爆发
及时发现并控制大肠埃希氏菌 疫情爆发,减少社会恐慌和损
失。
PART 04
大肠埃希氏菌的基因组学 研究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结构
大肠埃希氏菌基因组由单条环状 染色体组成,包含约4.6×10⁶个 碱基对,编码约2000个基因。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等。
详细描述
大肠埃希氏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作 为碳源。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红色菌落。此外,大肠埃希氏菌还具有 抗原构造和抵抗力等特点。
发现历史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以来,人们对这种细菌的认 识不断深入。
开发多价疫苗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不同血清型,开发多价疫苗,以提高疫苗的 保护范围和效果。
新型疫苗技术
研究新型疫苗技术,如基于mRNA的疫苗和DNA疫苗,以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策略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 效果。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监测与控制
加强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遏制疫情爆发,以 保护公众健康。
PART 02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
致病机制
01
02
03
粘附机制
大肠埃希氏菌通过粘附素 粘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 进而侵入细胞内或细胞下 组织。
毒素产生
某些大肠埃希氏菌能产生 肠毒素,引起肠道分泌增 加,导致腹泻等症状。

医学微生物学冲刺重点:埃希菌属

医学微生物学冲刺重点:埃希菌属

医学微生物学冲刺重点:埃希菌属2016医学微生物学冲刺重点:埃希菌属埃希菌属供6种,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大肠埃希菌。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其主要表现在: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并能为宿主提供一些具有营养作用的合成代谢物。

②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道外组织器官后,即可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正常菌群:肠道外感染)③有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肠胃炎。

(特殊菌群:肠道内感染)④大肠埃希菌在环境、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指标。

一、生物学性状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IMViC试验(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结果:++--。

能产生大肠菌素。

二、致病性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等致病因素引起各种炎症(如胆囊炎、泌尿系感染、肺炎、新生儿脑膜炎、伤口感染、菌血症及腹泻等)。

内毒素还可引起发热、休克、DIC等。

1.肠道外感染:主要由正常菌群条件致病,以泌尿系统感染常见,高位严重尿道感染与特殊血清型大肠埃希菌有关。

如菌血症、胆囊炎、腹腔内脓肿。

2.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下列五个病原群。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样泻)。

(2)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样腹泻(能产生粘液脓血便)。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

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5)肠粘附(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3.CDC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EHEC的血清型>50种,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在北美许多地区,O157:H7占肠道分离病原菌的第二或第三位,是从血便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病原菌,分离率占血便的40%,6、7、8三个月O157:H7感染的发生率最高。

微生物学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必考知识点汇总

微生物学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必考知识点汇总

微生物学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必考知识点汇总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短杆菌,有菌毛,多有周鞭毛,有荚膜或微荚膜。

2、培养特性:普通营养琼脂:圆,凸,边缘整齐,灰白S型菌落。

伊红-亚甲蓝:菌落灰蓝+金属光泽;麦康凯和SS:粉红菌落。

3、生化反应:IMViC:++--(埃希菌:阳阳阴阴)鉴别:产气肠:--++(徜徉)KIA:斜面+底部:产酸产气,H2S:(-)MIU:++-4、抗原:O、H、K二、致病性:致病物: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所致疾病:1、肠外:感染泌尿系常见2、肠道:产毒型(ETEC):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旅行者腹泻致病型(EPEC):婴儿腹泻侵袭型(EIEC):痢疾样腹泻(黏液脓血便)出血型(EHEC:抽完血,手臂贴个创可贴):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表:严重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感染用: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弯曲菌属1、空肠弯曲菌:引起散发性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感染后可导致大肠和小肠出现急性肠炎。

2、G-,呈逗点状、螺旋形/海鸥展翅状/S形弯曲菌,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微需氧,空肠和大肠弯曲菌最适生长温度:42℃。

初次分离:10%CO2、85%N2、5%O2气体环境。

(一般72h后观察菌落)胎儿弯曲菌最适生长温度:37℃。

3、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常用选择性培养基:Skirrow琼脂、Campy-Bap培养基、Butzler培养基。

生化反应不活泼,氧化酶:均阳。

多数能还原硝酸盐,触酶实验阳性。

空肠弯曲菌:水解马尿酸实验阳性。

4、常见标本:粪便(包括肛拭子)和血液,若2h内不能送检:粪便标本应置于Cary-Blair运送培养基,4℃保存。

5、粪便(包括肛拭子)等标本可直接接种于弯曲菌选择性平板(例:改良的Skirrow,s培养基、Campy-BAP等)6、粪便/肛门拭子鉴定弯曲菌,可直接利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呈:投镖式或螺旋式运动。

大肠埃希氏菌重点课件

大肠埃希氏菌重点课件
确诊标准
确诊大肠埃希氏菌感染需要符合一定的诊断标准。一般来说,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粪便培养或抗原检测阳性;临床表现符 合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特征;排除其他常见病因。
大肠埃希氏菌的防治
预防措施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公共设施后,以及在处理食物前后。 洗手时应使用肥皂和水,或者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 手部消毒液。
实验室检测
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培养、抗原检 测、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
确定是否存在大肠现、实验室检 测结果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最终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可能的感染途径,结合实验 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例如,对于腹泻患者,若粪便培养或 抗原检测出大肠埃希氏菌,可考虑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
大肠埃希氏菌重点课件
• 大肠埃希氏菌简介
大肠埃希氏菌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 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一种。
分类
大肠埃希氏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 的血清型,其中一些血清型对人 体有致病性,如O157:H7型等。
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大肠埃希氏菌为短杆菌,两端钝圆, 无芽孢,无鞭毛。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地区
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在全球 范围内均有发生,但发达 国家发病率更高。
季节性特征
夏季和秋季是感染的高发 季节,可能与食物制备和 储存不当有关。
人群特征
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 者和免疫系统受损者更容 易感染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大埃肠希埃氏希菌氏的菌检的测检与测诊与断诊断
检测方法
01
粪便检测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粪便培养或抗原检测,可检测出大肠埃希氏菌的存在。粪便培养是

大肠埃希氏菌(内容详细)

大肠埃希氏菌(内容详细)

医学精制
8
卫生学意义
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菌株对人有致病性。 相对于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大肠埃希 氏菌与粪便污染的相关性最好,应用也最 悠久。自1892年被提议作为粪便污染的指 示菌以来,已被应用了100多年。
医学精制
9
3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 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摇试管或换用1支1 mL无菌吸管或吸头反
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样
品匀液。
医学精制
19
5.2.1 样品的稀释
5.2.1.5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 上述操作,依次制成10倍递增系列稀释样 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1支1 mL 无菌吸管或吸头。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 接种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 min。
医学精制
2
VRBA-MUG平板计数法
MUG对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繁殖没有抑制 作用也没有促进作用,对菌落形态也没有 影响。经实验发现,在MUG浓度从0 g/mL到200 g/mL的范围内,大肠 埃希氏菌生长繁殖率没有区别。
MUG方法有大约4%的假阴性,特别是倍 受关心的O157:H7菌株为阴性,令人感 到遗憾,但经典的常规方法也同样存在这 样的问题。
医学精制
4
VRBA-MUG平板计数法
研究还证实,大肠埃希氏菌荧光反应比产 气反应出现得更早,并且不受食品的影响, 仅发现对牡蛎直接进行的检验不适合用 MUG方法,因为牡蛎具有内源性葡萄糖苷 酸酶。
医学精制
5
VRBA-MUG平板计数法
本标准采用的VRBA-MUG平板计数方法, 正是以上述理论为依据,参照FDA方法而 确立的,检验时间为18 h~24 h,并能 准确测出样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CFU数值, 操作简便,但对于对染菌量低(如<10 CFU/g)的样品不如MPN法适用。

大肠埃希氏菌080920

大肠埃希氏菌080920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是由奥地利医生帝尔德.埃希查尔在1885年从人体肠道内的细菌种群中成功分离出来的一种细菌,因此被命名为大肠埃希氏菌;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大肠埃希氏菌形状如“杆状”,所以又被称为大肠肝菌。
大肠杆菌侵入人体时,可引起人体器官的感染,导致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严重腹泻等症状。人体胃肠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会出现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等症状。发生严重感染时甚至可以致命。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在人和动物的粪便中大量存在,其中有少数几种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根据致病性的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被分为产肠毒素性、侵袭性、致病性、黏附性和出血性5种。部分埃希氏菌株与婴儿腹泻有关,并可引起成人腹泻或食物中毒的暴发。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是导致1996年日本食物中毒的暴发的罪魁祸首,它是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中的致病性血清型,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
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冷荤、牛肉、生牛奶,其次为蛋及蛋制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饮料等食品。中毒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经彻底加热。
--------------------------------------------------------------------------------------------------------------------------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与婴幼儿暴发性腹泻有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能产生肠毒素。但与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肠毒素不同。本菌群的某引起菌株与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有共同抗原。
【临床意义】
霍乱样腹泻、痢疾性病变、婴儿中毒性消化不良、还可引起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腹膜炎、肺炎大肠埃希氏菌寄居人和动物的肠道,能抑制其它肠道致病菌(如志贺氏菌)和腐生菌,能参与维生素B和K的合成,能产生大肠菌素。是人类肠道正常菌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方法


1、 称取本品54.0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 L,搅拌 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 15min。 2、待培养基冷至50~55℃倾注灭菌平皿,待凝固后, 备用。 3、取待检样品划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 4、将平板置培养箱于30~35℃培养18~24h。 5、观察结果。在做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时,观察结 果不但要注意乳糖发酵的菌落,同时也要注意不发酵和 迟缓发酵的菌落。 质量控制:大肠埃希菌菌株经36±1℃培养18~24h菌落 特征呈粉红或红,周围有混浊胆盐沉淀圈。
BL培养基


配方(每升): 胨 20.0g 提供碳氮源 乳糖 5.0g 可发酵的糖类 氯化钠 5.0g 维持均衡的渗透压 磷酸氢二钾4.0g 缓冲剂 磷酸二氢钾1.3g 去氧胆酸钠/牛胆盐0.5g/2.0 g 选择性抑菌剂
使用方法

1、称取本品35.8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 L,搅拌加热煮沸至 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每瓶100mL,121℃灭菌20min,待冷至 常温后,备用。 2、样品的处理。略。 3、取胆盐乳糖增菌液3份,2份分别加入规定量的供试液,其中一 份加入对照菌50~100个作阳性对照,第三份加入与供试液等量的 稀释液作阴性对照。 4、将三角瓶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24h。必要时可 延长至48h。 5、观察结果。阳性对照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EMB琼脂培养基



配方(每升): 胨 10.0g 牛肉浸出粉3.0g 氯化钠5.0g 乳糖 10.0g 琼脂 14.0g 曙红钠 0.4g 亚甲蓝0.065g
提供氮源、维生素、氨 基酸和碳源 维持均衡的渗透压 可发酵的糖类 培养基凝固剂 抑菌剂(革兰氏阳性菌) pH指示剂

10ml
样 BL培养基
备料单(快速生化试验)
序号 1 2 3 品名 刻度吸管 试管 MUG培养 基 规格 1ml 中 5ml 数量 3 4 4 分装到试 管中 备注
4
靛基质
——
——
灭菌参数:115℃、20min
操作过程
阴 0.2ml
样 0.2ml
阳 0.2ml



本底
培养温度:36±1℃ 培养时间:18~24h 靛基质试验 紫外荧光
IMViC

用来测定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的4个实验. I:吲哚试验 M:甲基红试验 V:V.P试验 C:柠檬酸实验 i是为个好读加上去的
吲哚(indole)实验



原理: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 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 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 而呈红色,是为吲哚试验阳性。 ①试验菌用蛋白胨水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②在培养液中加入乙醚1ml(使呈明显的乙醚层)充分 振荡,使吲哚试剂溶于乙醚.静置片刻,待乙醚浮于培养 液上面时沿管壁慢慢加入吲哚试剂10滴.呈玫瑰红的 为阳性,不变色的为阴. (注:加入吲哚试剂后,不可再摇动,否则红色不明显)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配方(每升) 胨 20.0g 牛胆盐 5.0g 氯化钠 5.0g 琼脂 14.0g 乳糖 10.0g 中性红 0.03g
碳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维持均衡的渗透压 培养基的凝固剂 可发酵的糖类 pH指示剂
细菌发酵乳糖产酸时菌落呈粉红色并在菌落周围出现胆 盐沉淀的浑浊圈。

质量控制:本品质控菌株接种后,于36±1℃培养18~24h,培养 结果肉汤呈混浊。
MUG培养基



配方(每升): 胰蛋白胨 20.0g 3号胆盐 1.5g 乳糖5.0g 磷酸氢二钾4.0g 磷酸二氢钾 1.5g 氯化钠5.0g MUG0.05g
提供碳氮源 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可发酵的糖类 缓冲剂 维持均衡的渗透压
使用方法


1、称取本品37.05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 L,搅拌加热煮沸 至完全溶解,分装于带有小倒管的试管中,115℃高压灭菌20min, 待冷至常温,备用。 2、将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初发酵产酸或产气的管进行大肠埃希 氏菌检测。用烧灼灭菌的金属接种环或无菌棉签将上述试管中液 体接种到EC-MUG肉汤管中。 3、将已接种的EC-MUG管在培养箱或恒温水浴中44.5±0.5℃培 养24h±2h。如使用恒温水浴,在接种30min内进行培养,水浴箱 的液面应高于EC-MUG肉汤液面。 4、观察结果:将培养基管置366nm紫外灯下约5cm处,以未接种 培养物的EC-MUG培养基作空白对照,观察有无蓝白色荧光。空 白对照管应无蓝白色荧光,试验管出现蓝白色荧光为阳性反应。 质量控制:大肠埃希菌菌株接种后于36±1℃培养18~24h,结果 产气,紫外灯下显荧光。
甲基红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 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分解,产生甲酸、 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至4.5以下, 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则呈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 性。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 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如醇、酮、醚、气体 和水等),则培养基的酸度仍在pH6.2以上, 故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是为阴性。
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沉淀,形成紫黑色菌落或具黑色中心 的外围无色透明的菌落。
使用方法


1、称取本品42.5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 L,搅拌加 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15min。 2、待培养基冷至50℃左右,以无菌手续,倾注灭菌平皿, 待凝固后,备用。 3、将供试液划线接种于平板上。 4、将平板翻转,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0~35℃培养18~ 24h。 5、观察结果。 质量控制:本培养基倾注平皿待冷却后呈紫色,可有细微 沉淀。大肠埃希菌菌株接种后。36±1℃培养18~24h, 培养结果呈黑心,有绿色金属光泽。
柠檬酸实验


柠檬酸盐培养基系一综合性培养基,其中柠檬酸钠为 碳的唯一来源。而磷酸二氢铵是氮的唯一来源。有的 细菌如产气杆菌,能利用柠檬酸钠为碳源,因此能在 柠檬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并分解柠檬酸盐后产生碳酸 盐,使培养基变为碱性。此时培养基中的溴麝香草酚 蓝指示剂由绿色变为深蓝色。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为碳 源的细菌,在该培养基上不生长,培养基不变色。 ①将试验菌培养在柠檬酸盐培养基斜面上37℃培养 24-28小时. ②观察有无细菌生长与培养基颜色变化.如果含有溴 麝香草酚蓝的斜面蓝色者为阳性反应,呈绿色的为阴 性反应;含苯酚红的斜面如果呈红色为阳性反应,呈黄 色为阴性反应.
甲基红试验



M:甲基红试验为肠道细菌的IMViC四类测试中 的M,甲基红为一种酸性指示剂,根据肠道细 菌的糖代谢途径的不同,最终产生酸性产物不 一,PH值有所差异,导致甲基红显示出不同 的颜色,从而用于鉴别肠道细菌。呈现红色为 阳性;橘红色为弱阳性;黄色为阴性。 ①试验菌用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24 小时. ②沿管壁加入M.R.(甲基红)试剂3-4滴.红的为 阳性,黄的为阴性.
V.P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液中能分解葡 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 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 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 色化合物,称V-P(+)反应。 ①试验菌用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24 小时. ②加入40%KOH 10-20滴,再加入等量α-茶酚, 用力振荡(拔去棉塞)再放入37℃4h后再观察, 仍无色产生为阴.
IMViC的作用

这4个试验主要是用来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 气肠杆菌,多用于水的细菌检查。大肠杆菌虽 非致病菌,但在饮用水中如超过一定数量,则 表示水质受粪便污染。产气肠杆菌也广泛存在 于自然界中,因此检查水时,要将两者分开。
谢谢!!
4
5 6 7
烧杯
量筒 胆盐乳糖培养基 pH7.0无菌氯化 钠-蛋白胨缓冲液
250ml
100ml 100ml 150ml
1
1 3 1 装锥形瓶 装锥形瓶
灭菌参数:121℃、20min
操作过程
1ml 10ml 菌悬液 样品 90ml 10ml 阴 BL培养基 稀释液 培养温度:36℃ 培养时间:18~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 供试液 10ml 阳 BL培养基
备料单(分离培养)
序号 1 品名 EMB或麦 康凯琼脂 培养基 平皿 规格 60ml 数量 1 备注 置皿
2
——
3
灭菌参数:121℃、15min
操作过程


阳 接种环(四区划线法)
EMB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培养温度:36±1℃ 培养时间:18~24h
生化试验中MUG在紫外等下显荧 光的原理

大肠埃希氏菌是指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分解 ONPG使培养液呈黄色,能产生β-葡萄糖醛酸 酶分解MUG使培养液在波长366nm紫外光下 产生荧光的细菌。
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口服给药制剂 细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cfu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每1ml不得过100cfu 大肠埃希菌总数不得检出

备料单(增菌培养)
序号 1 2 3 品名 锥形瓶 刻度吸管 刻度吸管 规格 250ml 10ml 1ml 数量 4 2 1 备注
大肠埃希氏菌药典查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il)即大肠杆菌, 为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模式种。大肠埃希菌是 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栖居菌,随粪便排出体 外。在药品中检出大肠埃希菌,表明该样品受 到人和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即可能是污染肠 道病原体。大肠埃希菌除普通大肠埃希菌外, 还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婴幼儿、成人 爆发性腹泻。为了保证人体健康,口服给药制 剂必须检查大肠埃希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