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

3. 结果报告
根据蓝色或绿色菌落的计数和确证性试验的
结果,计算每250mL水样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数 量,结果以CFU/250mL计。 生融合而可能影响计数的精确度。
受到严重污染或培养时间过长时,菌落会产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27853——阳性对照菌株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阴性对照菌株

平铺时应避免在滤膜和培养基之间夹留着气泡。
2.2.3 检验程序
结果观察:

所有显蓝色或绿色(绿脓色素)的菌落,初步判定 为铜绿假单胞菌。 所有发荧光不产绿脓色素疑似铜绿假单胞菌菌落, 进行乙酰胺肉汤确证性试验。


将其它所有红褐色不发荧光的菌落进行氧化酶测试、 乙酰胺肉汤、金氏B培养基确证性试验。

1.1 生物学特性

无特殊营养要求,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 好,琼脂通常会被染成蓝绿色或黄绿色。 该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为灰绿色或蓝绿色菌落, 并形成透明溶血环。 在营养肉汤中呈混浊生长,液面可长出菌膜,菌液 上层为蓝绿色。


1.1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1)氧化酶阳性; 2)液化明胶; 3)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4)吲哚阴性; 5)绿脓菌素试验阳性; 6)其它生化试验(糖利用试验、脱羧酶试验等等)。

-P:呈蓝/绿色的菌落数(所有证实为铜绿假单胞 菌的菌落)。 -F: 显荧光的菌落数。 -R: 呈红褐色的菌落数。 -nF:进行产氨测试的显荧光菌落数。 -CF:产氨阳性的显荧光菌落数。 -nR:进行产氨、氧化酶、金氏B培养基上显荧光测 试的红褐色菌落数。 -CR:产氨、氧化酶、金氏B培养基上显荧光测试均 呈阳性的红褐色菌落数。

【精品文档】绿脓杆菌

【精品文档】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检验方法pseudomonas aeruginosa 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甚广,空气、水、土壤中均有存在。

1 方法提要根据本菌生物学特征: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能产生绿脓菌素。

此外还能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42℃条件下生长等,可与类似菌相区别。

2 培养基和试剂2.1 1.05284.0500(绿脓)培养基制法:取44.5g 于1 L水中,加温使溶解,调pH为7.2,煮沸过滤后补足液量,溶解混匀,,121℃15min灭菌后备用。

平板制法:将灭菌后培养基倾注5CM平板约3CM厚,冷却凝固后贮藏于冰箱(4℃)3仪器3.1 培养箱:37℃、42℃。

3.2 锥形烧瓶。

3.3 过滤装置。

3.4 灭菌平皿。

3.5 灭菌刻度吸管。

3.6 显微镜。

3.7 载玻片。

3.8 接种针、接种环。

3.9 电炉。

3.10 高压消毒锅。

4 操作步骤4.1 菌落的培养:取250ml样品经0.22μ无菌过滤后,将过滤后的滤膜用无菌镊子轻轻取下贴于制备好的平板上,并将气泡赶走,置37℃培养48h。

如有绿脓杆菌生长,则有呈黄绿色或蓝绿色菌落出现。

4.2 分离并提纯培养:挑取典型菌落,划线接种在普通细菌琼脂平板上,置37℃培养24h。

4.3 染色镜检:挑取单一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者应进行氧化酶试验。

4.4 氧化酶试验:取一张氧化酶试纸放在灭菌平皿内,用无菌玻璃棒挑取绿脓杆菌菌落涂在滤纸片上,在15~30s之内,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时,为氧化酶试验阳性,若培养物不变色,氧化酶试验阴性。

4.5 绿脓荧光试验:取4W/366nmUV灯观察菌落,可以看到产生荧光。

4.6 42℃生长试验:挑取纯培养物,接种在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放在41~42℃培养箱中,培养24~48h,绿脓杆菌能生长,为阳性,而近似的荧光假单胞菌则不能生长。

5 检验结果报告1)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氧化酶阳性,应报告检出绿脓杆菌。

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

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

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鸡绿脓杆菌病是一种重要的家禽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将对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1. 临床症状观察:鸡绿脓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腹部肿胀、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振以及腹泻等。

在临床观察中,需要注意病鸡的口腔、肺、肠道等部位是否有绿色脓液的存在。

2.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需要从死亡或临床病鸡的解剖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可从肺、肠以及其他脏器中分离出鸡绿脓杆菌,然后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化反应以及血清学实验等手段进行鉴定。

3. 血清学检测:鸡绿脓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可以采集病鸡的血清,通过血凝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以及间接血凝试验等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反应。

4.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断更为简便和准确。

常用的方法包括PCR扩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荧光PCR等。

二、防控措施1. 强化养殖管理:做好饲料卫生管理,采用高质量的饲料,加强饮水管理,促进鸡的免疫力,提高鸡对鸡绿脓杆菌的抵抗力。

2. 加强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饮水设备、饲料槽等进行消毒处理,阻断鸡绿脓杆菌的传播途径。

消毒剂可选择活力氧、高锰酸钾等。

3. 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发现患有鸡绿脓杆菌病的病鸡,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饮水投药和皮下注射等。

药物选择上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

4. 疫苗接种:疫苗的接种是预防鸡绿脓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根据病原菌的分离情况,可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接种。

常见的疫苗有鸡绿脓杆菌灭活疫苗和鸡绿脓杆菌亚单位疫苗等。

5.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控制污染源,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及时清理鸡舍内的各种粪便垃圾,并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对于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我们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血清学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手段进行诊断,然后采取加强养殖管理、消毒措施、临床诊断与治疗、疫苗接种以及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进行防控。

绿脓杆菌的试验方法

绿脓杆菌的试验方法
取可疑菌落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菌者应进行下列试验:
氧化酶试验:取一小块洁净的白色滤纸片放在灭菌平皿内,用无菌玻棒挑取可疑菌落涂在滤纸片上,然后在其上滴加一滴新配制的1%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30 s内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为氧化酶试验阳性,不变色者为阴性。
绿脓菌素试验:取2~3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在绿脓菌素测定培用养基斜面,35℃±2℃培养24 h,加入三氯甲烷3~5 mL,充分振荡使培养物中可能存在的绿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WI-03-33
版号
A.0
绿脓杆菌的测定方法
页次
生效日期
2020/01/02
脓菌素溶解,待三氯甲烷呈蓝色时,用吸管移到另一试管中并加入1 mol/L的盐酸1 mL,振荡后静置片刻。如上层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即为阳性,表示有绿脓菌素存在。
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挑取被检菌纯培养物接种硝在酸盐胨水培养基中,置35℃±2℃培养24 h,培养基小倒管中有气者即为阳性。
5.记录保存:
5.1.质检保管5年。
6.相关操作规程
6.1.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6.2.HWS-12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
6.3.生化培养箱操作规程
6.4.YX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操作规程
6.5.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
7.相关记录
7.1. 生物性能检测记录。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4.2 器具
烧杯(250ml)、量筒(100ml)、三角烧瓶(250ml)、试管、硅胶塞、白金耳、酒精灯、培养皿(φ90mm)、刻度吸管(1ml,5ml,20ml)
4.3 培养基、菌种:
SCDLP培养液、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酸盐胨水培养基、明胶培养基、琼脂培养基、乙酰胺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

绿脓杆菌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绿脓杆菌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绿脓杆菌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20-06-12T16:07:53.667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作者:母永贵[导读] 绿脓杆菌又被称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形状呈长方形,喜好氧气,只进行单向的运动。

绿脓杆菌又被称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形状呈长方形,喜好氧气,只进行单向的运动。

绿脓杆菌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细菌,对植物也具有机会性感染,因为被感染后渗出液呈绿色,因此而命名。

绿脓杆菌在大自然中广泛分布,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正常人的肠道、皮肤以及呼吸道中也存在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较强且能产生多种与毒力有关的物质,例如:胰肽酶、外毒素a、胶原酶等等。

人体的任何部位及组织都可能发生绿脓杆菌感染。

常见感染部位有呼吸道、角膜、尿道。

绿脓杆菌会使人体免疫受损,虽然并不常见,但绿脓杆菌可能会造成肺炎,若隐形眼镜清洁不当也有机会引起眼角膜绿脓杆菌感染。

那么这种细菌该如何检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绿脓杆菌的检测以及注意事项。

一、绿脓杆菌检测方法由于绿脓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它的实验特征为产生绿色色素和氧化酶,因此利用这一特征可以采取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培养。

然后进行生化实验和菌体检验,检测的主要设备和材料为显微镜及恒温培养箱,选择的培养基和试剂为NAC琼脂平皿、NAC液体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尿素培养基、营养明胶、氧化酶试剂等。

检测程序如下:首先制作培养液,将样液放入培养基中,室温控制在37℃静置24小时。

将已经接种的NAC液体培养基放置在恒温37摄氏度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然后观察其生长情况。

将并未产生绿色色素的样本转种于NAC琼脂平皿?,同样在37度恒温的环境下培养24小时。

绿脓杆菌在NAC液体培养基中会呈现出均匀浑浊状态,并带有菌膜,大部分菌株能够在培养液上半部分形成绿色色素,在NAC琼脂平皿上会形成边缘不齐且扁平的锯齿状菌落,菌落的直径为2~3毫米。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1 简述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习称绿脓杆菌,为假单胞菌属菌种,广泛分布在土壤,水及空气中,人和动物的皮肤、肠道、呼吸道均有存在,故可通过环境和生产的各个环节污染药品,本菌是常见的化脓性感染菌、在烧伤、烫伤、眼科及其他外科疾患中长引起继发感染,由于本菌对许多抗菌药物具有天然的耐药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国内外药典均将铜绿假单胞菌列为检查项目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按增菌,分离、纯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等步骤进行检验。

2 仪器、设备和用具(见大肠埃希菌2)。

3 试液、指示液3.1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磷酸盐缓冲液[附录3.1,3.3]。

3.2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附录3.2]。

3.3 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试液[附录2.1]。

3.4 盐酸试液[附录2.12]。

3.5 氯仿[附录1.57]。

4 培养基4.1 营养肉汤培养基[附录5.1]。

4.2 胆盐乳糖(BL)培养基[附录5.6]。

4.3 营养琼脂培养基[附录5.2]。

4.4 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附录5.14]。

4.5 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POP琼脂)[附录5.26]。

4.6 明胶培养基[附录3.27]。

4.7 硝酸盐胨水培养基[附录5.28]。

5 对照用菌液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少许,接种至5ml营养肉汤培养基内,于36±1℃培养18~24h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106,使对照菌加入量含10~100cfu(一般用量为0.1ml),菌数测定在做阳性对照实验用营养琼脂浇碟或平板涂布经培养后计数确定。

6 操作方法6.1 供试品的取样量(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5.3)。

6.2 供试液的制备(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7);(大肠埃希菌6.2)。

6.3 增菌培养取胆盐乳糖培养基2份,每份100ml,1份加入1:10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g或1ml)。

绿脓杆菌实验报告(3篇)

绿脓杆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

3. 熟悉绿脓杆菌的生化特性。

二、实验原理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水和植物表面。

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烧伤感染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纯化绿脓杆菌,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生化实验,以鉴定绿脓杆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样品: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

(2)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伊红美蓝琼脂、葡萄糖发酵管等。

(3)试剂: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接种环、无菌移液器、无菌棉签等。

2. 实验仪器(1)显微镜(2)恒温培养箱(3)高压蒸汽灭菌器(4)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方法1. 绿脓杆菌的分离(1)将土壤、水体、植物表面等样品采集后,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2)取适量稀释液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进行涂布培养。

(3)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1)观察菌落特征: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显微镜观察:取少量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

3. 绿脓杆菌的生化实验(1)葡萄糖发酵实验:将适量菌液接种于葡萄糖发酵管,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2)伊红美蓝琼脂实验:将适量菌液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观察菌落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脓杆菌的分离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绿色菌落生长,经涂布培养后,菌落形态一致,表明已分离得到绿脓杆菌。

2. 绿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1)菌落特征:菌落呈绿色,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革兰氏染色:细菌呈革兰氏阴性,呈长棒形,两端钝圆。

3. 绿脓杆菌的生化实验(1)葡萄糖发酵实验:接种后,发酵管内产生气泡,表明绿脓杆菌能发酵葡萄糖。

(2)伊红美蓝琼脂实验:接种后,菌落呈黑色,周围有绿色晕圈,表明绿脓杆菌具有氧化酶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标准【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铜绿假单胞菌的概述2.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3.铜绿假单胞菌在化妆品中的卫生标准4.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治疗药物5.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控措施篇1正文一、铜绿假单胞菌的概述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

其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

铜绿假单胞菌编码三种 VI 型分泌系统,即 h1-t6ss、h2-t6ss 和 h3-t6ss。

其中 h1-t6ss 被认为是一种严格的细菌靶向途径,而 h2-t6ss 和h3-t6ss 通过作为靶向宿主细胞并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毒力。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形态学观察: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和结构。

2.培养法:将采集的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特征。

3.免疫学检测:通过抗原 - 抗体反应检测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原或抗体。

4.分子生物学检测:如 PCR、DNA 测序等方法,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

三、铜绿假单胞菌在化妆品中的卫生标准在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铜绿假单胞菌对人有致病力,常引起人皮肤化脓感染,特别是烧伤、烫伤、眼部疾病患者被感染后,常使病情恶化,并可引起败血症。

因此,在化妆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四、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性和治疗药物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败血症等。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1.半合成青霉素:如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为最常用。

2.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3.其他内酰胺类药物:如亚胺配能及氨曲南。

4.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

5.氟喹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氟罗沙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脓杆菌检测方法
一、基本原理
绿脓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产生绿色色素和氧化酶等生化实验特征,因此,可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菌体检验和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二、主要设备和材料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
三、培养基和试剂
NAC液体培养基、NAC琼脂平皿、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糖发酵培养基、尿素培养基、西蒙氏柠檬酸盐培养基、硝酸盐培养基、营养明胶、氧化酶试剂。

四、检测程序
五、操作步骤
1. 采样
采取回盲部内容物、粪便或病灶组织、分泌物。

2. 分离培养
将已接种的NAC液体培养基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生长情况,对未产生绿色色素者转种于NAC琼脂平皿,37℃恒温培养24h。

3. 鉴定
3.1 生长特性及菌落特征
绿浓杆菌在NAC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浑浊生长、有菌膜、大部分菌株可在培养液上半部形成绿色色素;在NAC琼脂平皿上形成扁平,边缘不齐呈锯齿状,2~3mm的菌落,大部分菌落可产生绿色色素而致使培养基呈绿色,部分菌株需延长培养时间方可产生色素。

3.2 菌体特征
革兰阴性杆菌,菌体长短不一。

3.3氧化酶试验阳性
被检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及产生绿色色素,可报告检出绿脓杆菌。

3.4 生化试验
对不产生绿色色素的菌应做如下鉴定,见表1。

表1 绿脓杆菌的主要生化特性
3.5 半固体动力试验阳性
3.6 42℃生长试验阳性
4. 结果报告
凡符合上述各项检测结果者做出阳性报告,不符合者做出阴性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