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法定假日
一年当中有多少个法定节假日都是哪些

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节、中秋节、国庆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第一类根据《》第二条中规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五)端午节,放假1天(六)中秋节,放假1天(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
自2023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
2023年12月14日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节日。
第二类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扩展资料: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节假日加班三薪(月工资收入÷21.75某300%)、公休日加班双薪(月工资收入÷21.75某200%)春节长假七天总=月工资收入÷21.75某300%某3+月工资收入÷21.75某200%某4以春节长假七天加班为例,前三天是法定节假日(即除夕、春节、初二)睁乎拿三薪,每天加班费为(月工资÷21.75某300%),后四天是双休日调休(即初三至初六)拿双薪,每天加班费为(月工资÷21.75某200%)。
支付法定休假日的,是在支付正常工资之外另外支付的。
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只能支付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报酬,不能以安排补休而不支付高于的加班工资。
2024年劳动法对请假规定

2024年劳动法对请假规定2024年劳动法对请假规定篇1国家规定的请假工资算法1、对于病假工资,用人单位可以在合同中与职工进行约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就可以。
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0.9天和67.4小时,可以照此折算出员工日平均工资。
2、对于事假工资,企业完全可以不支付。
3、职工请事假(含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照发工资的制度。
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性质而实行不同的制度,企业中的工人由于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所以一般在事假期间不发工资;企业中的行政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请事假每个季度在两个工作日以内的,照发工资,超过两个工作日以上的,其超过天数不发工资。
4、职工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在规定的探亲假期间和路程期间内,照发本人的.标准工资。
5、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期。
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前去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6、职工可以享受本单位的带薪年休假。
年休假一般为5至15天。
2024年劳动法对请假规定篇2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订)》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二、带薪年休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劳动法2024年法定假日

劳动法2024年法定假日
根据劳动法2024年的最新修订,我国将对法定假日进行调整,
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的法定假日安
排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休息、娱乐和旅游的需求,也将有利于
激发国民经济的消费潜力,推动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
的发展。
根据新的规定,除了传统的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
法定节假日外,2024年还将增加一些新的法定假日,比如“健康生
活日”、“家庭关爱日”、“环保节”等。
这些新的法定假日将有
助于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家庭生活的关注度,促进全民参与到
健康、环保、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中来。
此外,新的法定假日安排也将更加注重弹性休假的实施,鼓励
企业和员工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和个人需求,合理安排休假时间,
更好地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这对于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员工的
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新的法定假日安排下,政府也将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力度,确保劳动者能够依法享受到带薪休假的权益,杜绝“假期强制劳动”
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同时,鼓励企业适当安排轮休、倒休等弹性休假制度,提高员工的休假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劳动法2024年的法定假日安排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康、环保、家庭关爱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能够充分理解和支持这一法定假日安排,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024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

2024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1、法定节假日。
(1)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春节3天,元旦1天,五一节1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国庆节3天。
(2)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三八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将在工作日补休;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则不补休。
2、带薪年休假。
(1)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员工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①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②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③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④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⑤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员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4)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5)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年休假的,经员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休年休假。
对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公司按照该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陪产假法定多少天1、目前我国法律上并没有对陪产假进行明确规定。
但大多数省份《人口与_管理条例》中都规定了晚育者丈夫休护理假的时间,一般在7到15天左右,但也有长达一个月的省份,如河南省。
2023年最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14篇

2023年最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14篇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及调休安排一、元旦:2023年元旦时间:2023年1月1日2023年元旦放假安排2023年12月30日~1月1日共3天。
调休安排2023年12月29号(星期六)、2023年1月2日(星期三)上班。
二、春节:2023年春节时间:2023年2月5日2023年春节放假安排2023年2月4日(除夕)~2月10日共7天。
调休安排2023年2月2日(星期六)、3日(星期天)、11日(星期一)上班。
2023年清明节放假几天三、清明节:2023年清明节时间:2023年4月5日2023年清明节放假安排2023年4月5日~4月7日与周末连休,共3天。
2023年4月8日(星期一)上班。
四、劳动节:2023年劳动节时间:2023年5月1日2023年劳动节放假安排2023年4月29日~5月1日共3天。
调休安排2023年4月27日(星期六)、28日(星期天)、5月2日(星期四)上班。
五、端午节:2023年端午节时间:2023年6月7日2023年端午节放假安排2023年6月7日~6月9日与周末连休,共3天。
2023年6月10(星期一)上班六、中秋节:2023年中秋节时间:2023年9月13日2023年中秋节放假安排2023年9月13日~9月15日与周末连休,共3天。
2023年9月16日(星期一)上班。
七、国庆节:2023年国庆节时间:2023年10月1日2023年国庆节放假安排2023年10月1日~10月7日共7天。
调休安排2023年9月29日(星期天)、10月12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二)上班。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2)202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3〕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交通运输、生产经营等有关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国家法定休假规定是什么

国家法定休假规定是什么根据2024年最新劳动法休假制度,国家法定休假规定如下:1.简介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带薪休假的权利。
国家法定休假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假期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带薪年休假根据最新劳动法,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1年后,享有带薪年休假。
具体规定如下:-工龄满1年但不满10年的劳动者,年休假天数为5天。
-工龄满10年但不满20年的劳动者,年休假天数为10天。
-工龄满20年以上的劳动者,年休假天数为15天。
3.带薪病假根据最新劳动法,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3个月后,享有带薪病假。
具体规定如下:-病假天数累计不超过10天的,按劳动者工资的100%支付工资。
-病假天数累计超过10天的,从第11天开始按劳动者工资的80%支付工资。
4.法定节假日最新劳动法规定了一系列法定节假日,劳动者在这些节假日享有休息的权利。
具体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1月1日1天。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3天。
-清明节:农历四月四日1天。
-劳动节:5月1日1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1天。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1天。
-国庆节:10月1日至10月7日共7天。
5.结婚休假最新劳动法规定,在劳动者结婚时,享有带薪婚假。
具体规定如下:-结婚当天,享受连续3天的带薪婚假。
-如果结婚地点与劳动者工作地点相隔较远,劳动者还可以享受额外的带薪婚假。
6.丧假最新劳动法规定,在劳动者的配偶、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与其有亲属关系并与其生活共同体的人员去世时,享有带薪丧假。
具体规定如下:-配偶、父母、子女的丧假期限为3-7天。
-其他与劳动者有亲属关系并与其生活共同体的人员去世时,丧假期限为1-3天。
总结:根据2024年最新劳动法休假制度,劳动者享有带薪年休假、带薪病假、法定节假日休假、带薪婚假和带薪丧假的权利。
这些休假制度的实施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根据法定休假制度的规定,合理安排休假,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
国家法定节假日多少天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国家法定节假日多少天法定节假日是国家法律统一规定休息时间。
符合人民的传统习惯以及对重大节日的纪念。
同样公民具有休息的权利,法定节假日也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那么国家法定节假日究竟有几天,国家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小编接下来就为您带来相关内容。
一、国家法定节假日涉及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法定节假日)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节假日包括三类,其中有两类为法定节假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二、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具体实行办法《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即法定节假日):(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岁的人为青年)(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最新2024年休假日历表详情

最新2024年休假日历表详情2024年休假日历表详情2024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元旦: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1日放假,共3天,其中,1月1日为法定节假日,12月30日(星期六)12月31日(星期日)公休。
春节:2024年2月9日(除夕)至15日(初六)放假调休,共7天,其中,2月4日(周日)和17日(周六)上班。
清明节:2024年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其中,4月4日为法定节假日,4月6日(星期六)公休,4月7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4月5日(星期五)4月7日(星期日)上班。
劳动节:2024年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其中,5月1日为法定节假日,5月4日(星期六)5月5日(星期日)公休,4月27日(星期六)4月28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5月2日(星期四)、5月3日(星期五)、4月27日(星期六)、4月28日(星期日)上班。
端午节:2024年6月8日至10日放假,共3天,其中,6月10日为法定节假日,6月8日(星期六)、6月9日(星期日)公休。
中秋节:2024年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其中,9月17日为法定节假日,9月15日(星期日)公休,9月14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9月16日(星期一)、9月14日(星期六)上班。
国庆节:2024年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其中,9月29日(周日)和10月12日(周六)上班。
法定节假日工资的计算方法在法定节假日,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方法与平常不同。
根据《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公式为:法定节假日工资=基本工资÷21.75×300%。
以月工资5000元为例,如果劳动者在国庆节期间上班,其应得的工资为:5000÷21.75×3=694.4元。
国庆长假适合去哪里旅游好1、三亚位于海南岛南部,拥有美丽的海滩和温暖的气候,是一个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
一、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07年修订)》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二、带薪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三、病假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四、探亲假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
职工探亲假期:
(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探亲假作出具体规定。
五、婚假和丧假
《劳动法》没有对职工婚假、丧假作出具体规定。
原劳动部曾于1959年6月1日发布(59)中劳薪字第67号“通知”规定:企业单位的职工请婚丧假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
此后,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于1980年2月20日发布《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80]劳总薪字29号[80]财企字41号)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日。
但目前全国层面还没有对非国有企业职工婚假作出具体规定;各地规定情况不一:《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
六、女职工产假
根据《劳动法》及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任何用人单位的女职工均享有产假,假期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
七、事假
员工因个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请假的可以请事假,事假为无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时为计算单位。
员工请事假每天的扣薪标准是:月基本工资/20.92天;员工请事假每小时的扣薪标准是:月基本工资/20.92天/8小时。
除了国家统一规定的产假外,各地一般都规定了奖励产假,各地奖励产假的期限有所不同。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