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板沉淀池设计

合集下载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2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2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1.二层池改建说明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

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

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

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

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

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

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

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

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造成排泥困难,影响沉淀效果。

斜板沉淀池设计

斜板沉淀池设计

..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④斜板斜长 L=1.2m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2.沉淀池面积A=Qq=2000024×60×60×0.003≈77m2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A f=Qημ=2000024×3600×0.8×0.0004=723m2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cosθ=7230.5=1447m24.斜板高度h=l×sinθ=1.2×sin60°=1.0m5.沉淀池长宽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池宽B=AL =778.4=9.2m校核:B′=A f′(N+1)×l=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 ,宽为9.2m ,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排泥周期T=1d()()()()61232410020000200201010090100110096Q C C TV m nγρ--⨯⨯⨯-⨯⨯===-⨯-污泥斗计算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2b a h m θ⎛⎫⎛⎫=-=-︒=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a b V h n L m ++=⨯⨯⨯=⨯⨯⨯=>V=90m 3,符合要求。

斜板沉淀池计算公式

斜板沉淀池计算公式

污水部分
日平均水量(m3/h) 6.25
进水COD浓度(mg/l)500
出水COD浓度(mg/l)50
进水悬浮物浓度(mg/l)300
出水悬浮物浓度(mg/l)30
池子数量n(座)1
设计表面负荷(m3/(m2.h)3可以取到3-6
1、池子的水面面积F(m2) 2.2893772890.91为斜板区面积利用系数
2.1、圆形池的直径D(m) 1.707748281
2.2、方形池边长a(m) 1.513068832
斜管区上部水深h2(m)0.5一般取0.5-1
斜管高度h3(m)1一般取1-1.2
3、池内水力停留时间t(h)0.5
污泥部分
每人每日污泥量S(L/(人.d)0.8一般取0.3-0.8
设计人口数N(个)200
污泥室储泥周期T(d)0.5
4.1、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m3)0.08算法1(根据人口数计算)污泥密度γ(t/m3)1大约值为1
污泥含水率ρ0(%)98%
4.2、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m3)0.020450414算法2(根据污泥浓度计算)污泥斗高度h5(m)0.5
污泥斗上部半径R(m)0.85387414
污泥斗下部半径r1(m)0.25
污泥斗下部边长a1(m)0.5
5.1、污泥斗容积V1(m3)0.525986415圆锥体
5.2、污泥斗容积V1(m3)0.549318618方锥体
超高h1(m)0.3
斜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h4(m)0.6一般取0.6-1.2m
6、沉淀池总高度H(m) 2.9
用系数
人口数计算)污泥浓度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范本模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范本模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在设计斜板管沉淀池时,需要考虑到污水流量、污水水质、沉淀效果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一、斜板管沉淀池的原理和构造斜板管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沉淀设备,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重力沉淀和斜板管的作用来实现固液分离。

污水经过斜板管沉淀池后,固体颗粒会沉淀到底部,而清水则从上部倾流出去。

斜板管沉淀池通常由一个沉淀池和内部设置的一系列斜板管组成。

二、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1.污水流量:污水流量是设计斜板管沉淀池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使用的单位是立方米/小时(m³/h),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得到。

2.污水水质:污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和颗粒大小对沉淀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通过测量悬浮物含量来确定污水的水质。

3.沉淀效果:沉淀池的设计应该达到一定的沉淀效果,常用参数是沉淀效率。

通常情况下,沉淀效率要求为90%以上。

4.斜板管参数:斜板管的长度、斜度和数量都是影响沉淀效果的重要因素。

斜板管的长度和斜度需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流量等参数来确定。

三、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1.计算沉淀池的尺寸:首先要根据污水流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一般根据水质和沉淀效果来确定,通常取值在1-3小时之间。

2.计算斜板管长度和斜度:斜板管的长度和斜度要根据沉淀池的尺寸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斜板管的长度为沉淀池的总长度的3-6倍,斜度为沉淀池的总高度的1-4倍。

根据具体污水水质和要求可以进行微调。

3.计算斜板管数量:斜板管沉淀池中斜板管的数量一般取决于污水的流量和沉淀效果要求。

通常情况下,斜板管的数量应该能够保证污水在斜板管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达到设计要求。

四、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注意事项1.对于不同水质和要求的污水,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设计斜板管沉淀池时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在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沉淀池的排放口设置,以确保清水排放的质量。

斜板沉淀池设计

斜板沉淀池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环保设备课程作业作业1: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 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 ② 斜板有效系数n 取 0.8 , n =0.6~0.8 ③ 斜板水平倾角 0 =60°④ 斜板斜长L=1.2m ⑤ 斜板净板距 P=0.05m P 一般取50~150mm ⑥ 颗粒沉降速度 =0.4mm/s=0.0004m/s q=3.0mm/s2.沉淀池面积 2000024 X 60 X 60 X 0.003沁 77m 2 式中Q ――进水流量, q ——容积负荷, 3.斜板面积 m3/d mm/s2000024 X360QXQ.8XQ.QQQ4 =723吊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 =盏=囂=1447m 2 4.斜板高度 h = l X sin 0 =1.2 X sin 60° = 1.0m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 I 1 = 130 X 0.05 -sin 60° = 7.5m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 I 2=0.1m , 离 13=0.8m ,则池长 L=7.5+0.1+0.8=8.4m A 77池宽 B= = = 9.2mL 8.4 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校核:Af(N+ 1) Xl =9.2m ,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 ,宽为9.2m ,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排泥周期T=1d20000 200 20 10 6 10090m 31 100 96污泥斗计算污泥斗总容积:V i - - h 5 n L 上一 2 4 9.2 92m 3>V=90rn,符合要求。

2 27. 沉淀池总高度H h h 2 h 3 h 4 h 50.3 1.0 1.0 1.0 2.0 5.3m式中 h 1保护高度(m ), •般采用 0.3-0.5m ,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 m , 一般采用 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h4配水区咼度( m), 一般取 0.5-1.0m , 本设计取1.0m ;h5—排泥槽高度(m)。

斜管(板)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斜管(板)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④校核Gm
Gm= ( V12 V22 ) 2tv
式中
V1—配水孔水流收缩断面的流速,m/s,V1=Vn/ε,ε=1 V2—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m/s,V2=Q/f
f—导流絮凝区环形面积,㎡
设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同宽,则
V2=
QO(1 R) 3600πB(D+B)

5.615551 m/s
Gm= ( V12 V22 ) = 2tv
39.62 m3
237.74 m3,大于污泥设计量
(7)沉淀池的总高度H 设置超高h1 缓冲层高度h4 沉淀池总高度H H=h1+h2+h3+h4+h5
0.30 m 0.50 m
5.266 m
(8)流入槽设计 采用条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 孔径d 并加短管L
①流入槽 设流入槽宽B 槽中流速取v 则槽中水深h
Gm—导流絮凝区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可取10~30s-1

t=
650 s
Gm=
20 s-1
水温20℃时,v=
Vn=Gm× 2tv
布水孔数 n= QO(1 R)= 3600VnS
0.00000106 m2/s 0.74 m/s
78001 个
③孔距L
L1= L = n
水槽总长度
2.564060468 ㎜ 200 m
(4)校核固体负荷G G=2(4 1 R)QOX = A
49.14 [kg/(㎡·d)]
(5)污泥区的容积V
h2
qt
污泥区容积按贮泥时间t确定
3h
V=
2T(1 R)QX 24 (X+Xr)

每个沉淀池污泥区容积V' = 总污泥量

斜板沉淀及其设计

斜板沉淀及其设计

斜板沉淀及其设计1.概述 (2)2.斜板设计 (3)2.1 斜板计算 (3)2.2 颗粒沉降速度 (5)2.3 板内流速v (6)2.3.1 雷诺数Re (6)2.3.2 弗罗德数Fr (7)3.模块设计 (8)4.斜板池模块排列及排泥方式 (10)斜板沉淀池是应用“浅层沉淀”的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水处理构筑物。

按照“表面负荷率”的概念,在给定的平面沉淀面积的前提下,由于架设了斜板,增加了沉淀面积、缩短了沉淀距离,从而提高了沉淀效率。

其提高的效率倍数,理论上应为斜板水平投影总面积与原先沉淀面积的比值。

但由于受到进、出水的影响、板内流态、积泥等因素的干扰,实际提高的沉淀倍率的有效系数一般在0.7~0.8左右。

2.1斜板计算上向流平行斜板设计需要根据污泥的颗粒沉降速度和板内水流速度在一定的倾角前提下,确定斜板间距与斜板长度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式进行计算:θθcos sin 0s s v v v d l -= (1) 式中: s v —— 污泥颗粒沉降速度 (m/s )0v —— 斜板内平均水流速度 (m/s )θ —— 斜板倾角 (度)l —— 斜板长度 (m )d —— 斜板间距 (m )斜板倾角一般采用60°,斜板间距在50~150mm 之间,多数采用80~100mm 。

根据式(1)绘制的计算曲线示于图1、图2。

为了使斜板内的水流从进口端的紊流过渡到层流,需要有一个过渡段。

该过渡段事实上是进水端中进水和沉泥上下交替的过程。

计算公式为:Vd v l 20058.0'= (2)式中: 'l —— 过渡段 (cm ) V —— 水的运动粘滞系数 (cm 2/s )0v —— 板内平均流速 (cm/s )d —— 斜板间距 (cm )式(2)是从直管进水的稳定流试验中得出的。

与上向流斜板中的泥水交替情况不同。

从斜管(板)实际沉淀观察,该段长度约在20cm 左右。

设计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斜板长度另加20~25cm 过渡段,作为实际要求的总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④斜板斜长 L=1.2m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2.沉淀池面积A=Qq=2000024×60×60×0.003≈77m2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A f=Qημ=2000024×3600×0.8×0.0004=723m2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cosθ=7230.5=1447m24.斜板高度h=l×sinθ=1.2×sin60°=1.0m5.沉淀池长宽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池宽B=AL =778.4=9.2m校核:B′=A f′(N+1)×l=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宽为9.2m,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排泥周期T=1d污泥斗计算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a b V h n L m ++=⨯⨯⨯=⨯⨯⨯=>V=90m 3,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h 3——斜管区高度(m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8.1. 沉淀池进水设计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A =Q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 ,则孔口数N =A 15×8= 个。

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A =Q =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 ,则孔口的个数:式中 F ——每个孔口的面积(m2)设沿池长方向布置8条穿孔集水槽,右边为1条集水渠,为施工方便槽底平坡,集水槽中心距为:L'=9.2/8=1.1m 。

每条集水槽长L=8 m , 每条集水量为:30.230.014/28q m s ==⨯,考虑池子的超载系数为20%,故槽中流量为:槽宽:b =0.90.4q '=0.9×0.0170.4=0.9×0.20=0.18 m 。

起点槽中水深 H1=0.75b=0.75×0.18=0.14m ,终点槽中水深H2=1.25b=1.25×0.18=0.23m为了便于施工,槽中水深统一按H2=0.25m 计。

集水方法采用淹没式自由跌落,淹没深度取0.05m ,跌落高度取0.07m ,槽的超高取0.15m 。

则集水槽总高度:集水槽双侧开孔,孔径为DN=25mm ,每侧孔数为50个,孔间距为15cm 。

8条集水槽汇水至出水渠,集水渠的流量按0.23m3/s ,假定集水渠起端的水流截面为正方形,则出水渠宽度为b =0.90.4Q =0.40.90.230.50⨯=m ,起端水深0.52m ,考虑到集水槽水流进入集水渠时应自由跌落高度取0.05m ,即集水槽应高于集水渠起端水面0.05,同时考虑到集水槽顶相平,则集水渠总高度为:H '=0.05+0.5+0.52=1.07m9. 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采用穿孔管进行重力排泥,穿孔管横向布置于污泥斗底端,沿与水流垂直方向共设4根,双侧排泥至集泥渠。

孔眼采用等距布置,穿孔管长8m ,首末端集泥比为0.5,查得 k ω=0.72。

取孔径d=25mm ,孔口面积f =0.00049m ²,取孔距s =0.4m ,孔眼个数为:孔眼总面积为:0190.000490.0093w =⨯=∑m 2穿孔管断面积为: w=0w wk ∑=0.00930.72=0.0129 m 2 穿孔管直径为:=0.128m 取直径为150mm ,孔眼向下,与中垂线成45角,并排排列,采用气动快开式排泥阀。

作业2: UASB反应器的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1) 污泥参数设计温度T=25℃ 容积负荷N V =8.5kgCOD/(m 3.d) 污泥为颗粒状污泥产率0.1kgMLSS/kgCOD产气率0.5m 3/kgCOD(2) 设计水量Q=1000m 3/d=41.67m 3/h=0.0116m 3/s=11.6L/s 。

(3) 水质指标进水COD 10000mg/L,去除率为80~85%,取去除率为85%,则出水COD为1500mg/L。

2. UASB反应器容积及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1) UASB反应器容积的确定本设计采用容积负荷法确立其容积V V=QS0/N VV—反应器的有效容积(m3)S0—进水有机物浓度(kgCOD/L)V=1000×10×0.85/8.5=1000m3取有效容积系数为0.8,则实际体积为1250m3(2) 主要构造尺寸的确定UASB反应器采用圆形池子,布水均匀,处理效果好。

取水力负荷q1=0.3m3/(m2·h)反应器表面积 A=Q/q1=41.67/0.5=138.9m2反应器高度 H=V/A=1250/138.9=8.99m 取H=9m采用2座相同的UASB反应器,则每个单池面积A1为:A1=A/2=138.9/2=69.45m2取D=9m则实际横截面积 A2=3.14D2/4=63.6 m2实际表面水力负荷 q1=Q/2A2=41.67/127.2=0.33 m3/(m2•h)q1<1.0 m3/(m2•h),符合设计要求。

3. UASB进水配水系统设计(1) 设计原则①进水必须要反应器底部均匀分布,确保各单位面积进水量基本相等,防止短路和表面负荷不均;②应满足污泥床水力搅拌需要,要同时考虑水力搅拌和产生的沼气搅拌;③易于观察进水管的堵塞现象,如果发生堵塞易于清除。

本设计采用圆形布水器,每个UASB反应器设30个布水点。

(2) 设计参数每个池子的流量Q1=41.67/2=20.64m3/h(3) 设计计算查有关数据,对颗粒污泥来说,容积负荷大于4m3/(m2.h)时,每个进水口的负荷须大于2m2,则布水孔个数n必须满足пD2/4/n>2 即n<пD2/8=3.14×81/8=32 取n=30个则每个进水口负荷 a=пD2/4/n=3.14×9 2/4/30=2.12m2可设3个圆环,最里面的圆环设5个孔口,中间设10个,最外围设15个,其草图见图1 ①内圈5个孔口设计服务面积: S1=5×2.12=10.6m2折合为服务圆的直径为:用此直径用一个虚圆,在该圆内等分虚圆面积处设一实圆环,其上布5个孔口则圆环的直径计算如下:3.14 d12/4=S1/2②中圈10个孔口设计服务面积: S2=10×2.12=21.2m2折合为服务圆的直径为:则中间圆环的直径计算如下:3.14 (6.362-d22)/4=S2/2则 d2=5.2m③外圈15个孔口设计服务面积: S3=15×2.12=31.8m2折合为服务圆的直径为则中间圆环的直径计算如下:3.14 (92-d32)/4=S3/2则 d3=7.8m布水点距反应器池底120mm;孔口径15cm图1 UASB布水系统示意图4.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1) 设计说明 UASB的重要构造是指反应器内三相分离器的构造,三相分离器的设计直接影响气、液、固三相在反应器内的分离效果和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工程经验,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1.0m/h;三相分离器集气罩顶以上的覆盖水深可采用0.5~1.0m;沉淀区四壁倾斜角度应在45º~60º之间,使污泥不积聚,尽快落入反应区内;沉淀区斜面高度约为0.5~1.0m;进入沉淀区前,沉淀槽底缝隙的流速≤2m/h;总沉淀水深应≥1.5m;水力停留时间介于1.5~2h;分离气体的挡板与分离器壁重叠在20mm以上;以上条件如能满足,则可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2)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无导流板的三相分离器①沉淀区的设计沉淀器(集气罩)斜壁倾角θ=50°沉淀区面积: A=3.14 D2/4=63.6m2表面水力负荷q=Q/A=41.67/(2×63.6)=0.33m3/(m2.h)<1.0 m3/(m2.h) 符合要求②回流缝设计h2的取值范围为0.5~1.0m, h1一般取0.5m取h1=0.5m,h2=0.7m,h3=2.4m依据图8中几何关系,则 b1=h3/tanθb1—下三角集气罩底水平宽度,θ—下三角集气罩斜面的水平夹角h3—下三角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b1=2.4/tan50°=2.0m b2=b-2b1=9-2×2.0=5.0m下三角集气罩之间的污泥回流缝中混合液的上升流速v1,可用下式计算:Q1—反应器中废水流量(m3/s)S1—下三角形集气罩回流缝面积(m2)V1<2m/s ,符合要求。

上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回流缝流速v2的计算:V2=Q1/S2S2—上三角形集气罩回流缝面积(m2)CE—上三角形集气罩回流缝的宽度,CE>0.2m 取CE=1.0mCF—上三角形集气罩底宽,取CF=6.0mEH=CE sin50°=1.0 sin50°=0.766mEQ=CF+2EH=6.0+2×0.766=7.53mS2=3.14(CF+EQ).CE/2=3.14 (6.0+7.53)×1.0/2=21.24m2v2=41.67/2/21.24=0.98m/hv2<v1<2.0m/h , 符合要求确定上下集气罩相对位置及尺寸BC=CE/cos50°=1.0/cos50°=1.556mHG=(CF -b2)/2=0.5mEG=EH+HG=1.266mAE=EG/sin40°=1.266/sin40°=1.97mBE=CE tan50°=1.19mAB=AE -BE=0.78mDI=CD sin50°=AB sin50°=0.78 sin50°=0.597mh4=AD+DI=BC+DI=2.15mh5=1.0m(3)气液分离设计由图5可知,欲达到气液分离的目的,上、下两组三角形集气罩的斜边必须重叠,重叠的水平距离(AB 的水平投影)越大,气体分离效果越好,去除气泡的直径越小,对沉淀区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越小,所以,重叠量的大小是决定气液分离效果好坏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