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常考考点及方法突破(课件)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做到:直译为主,重点落实; 意译为辅,流畅连贯。
翻译文言文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留、换、 调、增、删”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 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具体方法:
3.关注议论,抓住中心。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 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关注这样的语句, 有助于感悟文章中心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真盐铁陈恕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
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
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个怎样的人。
1.C 【解析】C项是一个主谓句,应在主语后断开。故正确的划分节奏 应为“太宗/深器之”。 2.(1)年轻时 (2)全、都 (3)非常 【解析】(1)“少”属一词 多义,在此处可联系句意“年轻时做过县吏”,可解释为“年轻时”。 (2)“悉”可联系课文《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一句,解释为 “全、都”。(3)“甚”在此处作副词,解释为“非常”。 3.(1)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 (2) 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
四.删。文言文中一些无实意的词语在翻译时一般删去不保留。 五.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时要把量 词增补上。 3.省略句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 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 4.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有些句子要增补一些词语,使读 起来上口,表意明白。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做到:直译为主,重点落实; 意译为辅,流畅连贯。
翻译文言文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留、换、 调、增、删”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 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具体方法:
3.关注议论,抓住中心。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 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关注这样的语句, 有助于感悟文章中心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真盐铁陈恕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
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
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个怎样的人。
1.C 【解析】C项是一个主谓句,应在主语后断开。故正确的划分节奏 应为“太宗/深器之”。 2.(1)年轻时 (2)全、都 (3)非常 【解析】(1)“少”属一词 多义,在此处可联系句意“年轻时做过县吏”,可解释为“年轻时”。 (2)“悉”可联系课文《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一句,解释为 “全、都”。(3)“甚”在此处作副词,解释为“非常”。 3.(1)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 (2) 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
四.删。文言文中一些无实意的词语在翻译时一般删去不保留。 五.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时要把量 词增补上。 3.省略句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 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 4.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有些句子要增补一些词语,使读 起来上口,表意明白。
2020中考考前复习重点课件(基础知识与文言文)

2020
中考考前复习重点课件(基础知识与文言文)
(时间:90分钟)
天涯若比邻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匍匐
告诫不攻自破
接踵而至
“北京八分钟”惊艳了全世界
本则新闻从平昌冬奥会闭幕引出“北京八分钟”,而后以全世界对此的赞美作结,由此可见,标题应围绕
“北京八分钟”“惊艳”来拟写。
命名
昏暗
陈列,摆开
(时间:30分钟)
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河表里潼关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矗立
祈祷
根深蒂固
妇孺皆知
C
C
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
参与
遍及,普遍倒下
(时间:30分钟)
直挂云帆济沧海箫鼓追随春社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驱除磅礴
怪诞不经。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常考考点及方法突破(课件)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答案】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 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 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 发掘良马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方法指导】
1.作答此类题时,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大意,只有 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可用以下方法归纳文章大 意: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例:(2019宁波)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 恰当的义项。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现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所选三则文言短文都是关于对子女的教导,根据语境,【乙】【丙】 两文标题中“示”“谕”的意思分别为:“教导”“告诉”。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考点四 句子翻译 【方法指导】 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读、文言句 式的一种方式。 翻译原则:忠于原文,做到“信”“达”“雅”。 “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翻译方式: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1)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人、事、物 、理”。课外文段一般与课内阅读在主题、人物等方面有一定联系。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阅读、对比其中的相同点或不同 点。 (3)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题 目要求用原文语句或者自己的语言作答。
【精品PPT】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课件★☆中考文言文考点梳理与解题指导

【精品PPT】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讲座课件★☆
考点设置
1.重点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 4.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与判断; 5.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
想感情。 6、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Hale Waihona Puke 一词多义例如:期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期望
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期限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
满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 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 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初中阶段只要大家能够辨析通假字即可。
二、文 言 虚 词
之其
而
以
于
“之”字的用法
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如:“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如:怅恨久之。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
动词:相当于“去”、“到”。如:辍耕之垄上。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判断句: …者,…也;…者,…;…,…也。
翻译时加“是”
被动句: 为……所,翻译时加“被” 倒装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谓语前置…翻译时要理清顺序
省略句: 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
考点设置
1.重点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的含义;
2.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典型文言语句的翻译; 4.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与判断; 5.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
想感情。 6、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Hale Waihona Puke 一词多义例如:期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期望
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期限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
满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 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 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初中阶段只要大家能够辨析通假字即可。
二、文 言 虚 词
之其
而
以
于
“之”字的用法
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如:“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如:怅恨久之。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
动词:相当于“去”、“到”。如:辍耕之垄上。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判断句: …者,…也;…者,…;…,…也。
翻译时加“是”
被动句: 为……所,翻译时加“被” 倒装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谓语前置…翻译时要理清顺序
省略句: 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考点九 文言文阅读 (共72张PPT)

定
……的) (4)“然则……”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
句 样,那么……)
式
(5)“得无……乎” 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6)“孰与”“与……孰……” 例: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吾
(《邹忌讽齐王纳谏》)(跟……比较,哪一个更……)
(7)“不亦……乎” 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
z规模
申
选词或动词的前面,
如
——吃一顿有时能把一石
而不用量词,翻译时要
词
增补 把量词补充出来
粮食吃光
词语
补 或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 此
文言语句中常有省略, 子成
所从来。具答之。”——
语
翻译时要把省略的部分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就
分
民
补充完整,力求通顺确 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
……也
例:(1)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主谓倒装
倒 宾语前置
装 状语后置
句
定语后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摘录·明理】 4.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 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4 分)
语序
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 来,露出水面
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引申词 引
义
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 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 词可以有多个意思,这 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 的,要注意词语的本义 及引申义,选用切合语 境的词义来翻译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方法突破共45页文档

4.语境推断法。 词语的语境推断就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对于一些不能较快识别的文言实词,就必须结合具 体语境,用代入法,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从逻辑
上去检测词义是否正确。有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
的多义、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就都变得容易判定 起来。这是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前提是 必须了解文段大意,抓住前后关键词语,否则就会无处 下手。如《大道之行也》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一句,结合上下文,全句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 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这样一来便对两个“亲”字和两个“子”字的意义有了 明确的认识:奉养父母、抚育儿女。
逐字翻译,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把这句话拆成一个 一个的单字,然后重组,把这句组合成“有何之 陋”,再结合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式,按现代人的说 话习惯,就是“有何陋”,其中的“何”即可推知 为“什么”。又如“信义著于四海”(《隆中对》), 其中的“信义”在句中是主语,由此可推断“信” 是名词,作“信用”讲。
例2: (’13衡阳9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 )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暮寝而思之
臣之妾畏臣
C. 窥镜而自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 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解题方法可用 排除法或逐一分析法。A项中的两个“于”都是“在” 的意思;B项中的第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代指这 件事,第二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C项中的第一句中的“而”表顺承关系,第二句中的 “而”表转折关系;D项中的第一句中的“以”是 “认为”的意思,第二句中的“以”是“把”的意思。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第一类▲ ▲ ▲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 二类▲ ▲ ▲是起组合作用的,如 “以”“于”“为”;第三类▲ ▲ ▲是起连接作用 的,如“而”“则”“乃”;第四类▲ ▲ ▲是起语
对于一些不能较快识别的文言实词,就必须结合具 体语境,用代入法,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从逻辑
上去检测词义是否正确。有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
的多义、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就都变得容易判定 起来。这是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前提是 必须了解文段大意,抓住前后关键词语,否则就会无处 下手。如《大道之行也》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一句,结合上下文,全句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 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这样一来便对两个“亲”字和两个“子”字的意义有了 明确的认识:奉养父母、抚育儿女。
逐字翻译,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把这句话拆成一个 一个的单字,然后重组,把这句组合成“有何之 陋”,再结合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式,按现代人的说 话习惯,就是“有何陋”,其中的“何”即可推知 为“什么”。又如“信义著于四海”(《隆中对》), 其中的“信义”在句中是主语,由此可推断“信” 是名词,作“信用”讲。
例2: (’13衡阳9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 )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暮寝而思之
臣之妾畏臣
C. 窥镜而自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 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解题方法可用 排除法或逐一分析法。A项中的两个“于”都是“在” 的意思;B项中的第一句中的“之”是代词,代指这 件事,第二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C项中的第一句中的“而”表顺承关系,第二句中的 “而”表转折关系;D项中的第一句中的“以”是 “认为”的意思,第二句中的“以”是“把”的意思。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第一类▲ ▲ ▲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 二类▲ ▲ ▲是起组合作用的,如 “以”“于”“为”;第三类▲ ▲ ▲是起连接作用 的,如“而”“则”“乃”;第四类▲ ▲ ▲是起语
2020届中考语文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

前须停顿;第(2)题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须停顿,主谓之间须
停顿;此两句的停顿便显而易见了。
中考复习 文言文阅读
解题技巧 文言文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动宾和 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 停顿可忽略不计),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 于”“夫”“若夫”“盖”“且”等;
中考复习 文言文阅读
解题技巧 1.文言实词释义常用的几种方法: (1)扩词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 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注意积累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现象。 (3)揣测法。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上下语境推断语 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随意猜测。
中考复习 文言文阅读
《2016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文言文阅读的 考点要求如下:
①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②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 ③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④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中考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标篇目:十六篇。包括:孔子语录、《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 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 杂说(四)》(即《马说》)、《陋室铭》、《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 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其中孔子语录、《鱼 我所欲也》、《三峡》、《小石潭记》在2016年考试说明 中不列为必考篇目。)
中考复习 文言文阅读
(2016·安徽)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2020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把宾语调到谓
语后面; 由“于”“以”等
翻译时要调到谓语前面作状
语;
,对于所补出的所省略的成分要加括号。
对于句中的古代专有名词可直接保留,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 帝号、年号、书名等。
P72
二十、(2019岳阳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
知己赠。”由是遂知名。其画龙烘染⑤以云雾,几至百遍,浅深远近,隐隐隆隆,诚
足悦目。或谓画龙以云胜固为得之,而烘染太过,犹非大雅⑥所尚⑦耳。
(选自《周璕画龙》)
【注】①周璕(xún):清代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②丹青:借指绘画。 ③臬(niè)司:古代负责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官员。④觇(chān):观测,窥视。 ⑤烘染:烘托渲染。⑥大雅:高才之士。⑦尚:欣赏推崇。
【注】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 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点对点课外拓展训练(19个)
【参考译文】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 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赦免他的 过错。”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 仅仅成了秦王的父亲,而不是万民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 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 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 B. 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 C. 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 D. 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考点二 虚词意义及用法
中考真题精选
【方法指导】
1.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大意选择文中该用哪个虚词。如2016金华 第18题“文中‘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 一项是( )”。解题时,首先应根据上下文推断出虚词所在句子的 句意,“同郡柳贯 文章名天下”的意思是:同郡的柳贯凭借文章远 近闻名。据此可知,这里要填的虚词的意思是“凭借”,分析四个选择 项可知,只有“以”有“凭借”的意思。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考点四 句子翻译 【方法指导】 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是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读、文言句 式的一种方式。 翻译原则:忠于原文,做到“信”“达”“雅”。 “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翻译方式: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遇到对话时 ,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就是该断句 的地方。具体如下: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 前面一般要断开。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2.代入检验法。有时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考查,所以只要知道课内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去检验 ,就可以推断其与在课外句中的用法是否相同。以2019四川南充9题 C项为例,“濯清涟而不妖”是课内篇目《爱莲说》中的句子,根据 课内所学可知“而”在这里是转折连词“但,却”的意思,将其代入“王 生好学而不得其法(《颜氏家训·勉学》)”一句中,该句的意思为“王生 喜欢学习,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意思符合语境。据此即可判断 出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因取《中鉴录》________(4)病以属公________
【课内外链接】
题目原句及实词解释 因取《中鉴录》 病以属公
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就)《唐雎不辱使命》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咐,嘱托)《岳阳楼记》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2.组词推断法。即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组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 语,然后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以2019台州第15题(3)“且戒 苟以转售”为例,“戒”组词有“告诫”的意思,用在这里句意正确,语 意连贯。据此可判断出该句“戒”是“告诫”的意思。 3.语境推断法。即解释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意思,结合句意 和语境来推断理解。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考点三 文言断句 【方法指导】 1.根据句意。划分节奏,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 系。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再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每个词的意 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然后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 意思。最后,据此断句。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断句。 (1)找出动词或形容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 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 ,从而断句。如2019金华、丽水第16题“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 如绣”中“蹲”“俯”是动词,可在“俯”前断一处。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2)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 名词或代词充当。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 可以判断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 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如 2019台州第16题“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 者”中“公”“小刀”为名词,“公命取小刀”为主谓结构,故“小刀”后断 一处。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翻译的基本方法:
1.解释法:直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把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解释为现 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并一一对应。
2.保留法:文言文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 、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 译时保留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 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 ,照搬到译文中即可。
(2)句尾词:也、矣、焉、耳、与(欤)、邪(耶)、夫、哉等常用于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如2018杭州第18题“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 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中“矣”后应该断开。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3)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苟、故、是故、是以、 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至于、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它 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2018金华、丽水第17题“是天砚也有砚之德 而不足于形耳”中“而”前面断开。 4.借助固定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 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 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例:(2019宁波)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 恰当的义项。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现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所选三则文言短文都是关于对子女的教导,根据语境,【乙】【丙】 两文标题中“示”“谕”的意思分别为:“教导”“告诉”。
第二部分 阅 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常考考点及方法突破
01 考点知识讲解 02 典型考题精析 01 中考真题精选
考点知识讲解
典型考题精析
考点一 实词解释及辨析
中考法。即搜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然后将 词义带入语境“对号入座”。
例:(2019绍兴)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