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学基础》复习题(参考答案)复习课程

《林木遗传学基础》复习题(参考答案)复习课程
《林木遗传学基础》复习题(参考答案)复习课程

《林木遗传学基础》复习题(参考答案)

《林木遗传学基础》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色体。

半保留复制——染色体上的两根DNA链,各自以自己的一条链为模板,复制成为由一根老的、一根新的组成的双链,形成姊妹染色单体。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统称。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基因型——个体的遗传(基因)组成,称为基因型;或者遗传基础的总和,称为基因型。

表现型——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和(如红花、白花),称为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下最终表现出来的,可以观察到的具体性状。

测交法——指杂种一代(F1)与其隐性纯合亲本(P)的交配。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位置(位点),但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有不同位点的基因,或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互称为非等位基因。

相引组——处于连锁遗传中亲本双方连锁的两个性状(基因),如果一方两性状全为双显性,另一方两性状全为双隐性的连锁,这种杂交组合称相引组。

相斥组——处于连锁遗传中亲本双方连锁的两个性状(基因),如果一方两个性状为一个显性与一个隐性的连锁,另一方两性状为一个隐性与一个显性的连锁,这种杂交组合称相斥组。

三联体——三个连续碱基,构成一个功能单位,称为三联体。

转录——DNA二根链中,以其中一根为模板,以碱基互补的方式,将链上的遗传密码撰写到mRNA(信使核糖核酸)上的过程。

翻译——将mRNA上的密码,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并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广义遗传工程——通常广义基因工程是指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

突变体——基因发生突变时表现出突变性状的个体,叫突变体。

错义突变——基因DNA区段中,因一个碱基改变或替换,导致DNA、RNA和蛋白质氨基酸发生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突变现象。

移码突变——基因DNA分子区段中,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核苷酸,造成密码编组移动,导致表现改变的现象。

诱变剂——诱变剂是诱使生物发生突变的物质的总称。

单倍体——是指由未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多倍体——凡体细胞中具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

细胞质遗传——细胞核以外的任何细胞成分所引起的遗传现象,称作细胞质遗传。

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种基因占其同一位点基因总数的百分比。或:某种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

基因型频率——指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在群体中所占比例。或: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占群体中个体总数的百分比。

迁移——指从外地引入花粉、种子或移栽苗木时所引起的基因移动。

二、填空题

1.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在生物界有两个最普遍、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3进化的动力来源于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

4.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是指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连锁遗传定律。

5.孟德尔遗传学+数学,产生了群体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统计,产生了数量遗传学。

6.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和早后期,最适于对染色体形态进行观察,是染色体制片、计数、鉴别的良好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前期I的偶线期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的时期。

8.完整染色体由五部分组成,即着丝点、主缢痕、次缢痕、染色体臂和随体。

9.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则它的遗传行为是F1显性,F2分离,且比例为3:1。

10.二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当符合自由组合规律时,F2产生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型个体分离比例为9:3:3:1。

11.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即五碳的核糖、磷酸和环状含氮碱基。

12.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原料,它与遗传、自然选择三者共同形成了物种进化的动力。

13.在体细胞和性细胞中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14.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分为4类: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15.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

165.雄性不育的利用,目前主要有3系不育法,其3系分别是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17.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突变、选择、迁移、漂变、杂交与近交等。

18微效多基因的遗传方式仍遵守个体遗传学的规律,同样有分离、重组、连锁和互换。

19三体的染色体数为 2n+1 ,三倍体的染色体数为 3x 。

20.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分为4类,即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1一个显性基因A突变为隐性基因a,称为正向突变;反之,由隐性基因a突变为显性基因A,称为反向/回复突变。

2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行为是:F1显性,F2分离,分离的比例是3:1。

23.按孟德尔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假说,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F2交配成16种组合,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现型个体分离比例为9:3:3:1。

2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两两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使后代表现出性状自由组合的规律性。

2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两两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使后代表现出性状自由组合的规律性。

26.DNA碱基配对规律是A=T、G≡C,这种规律称为贾格夫定则,是构成DNA两条链反向平行的原因。

27tRNA(转移核糖核酸)是将密码翻译成蛋白质的译员,能识别mRNA/信使核糖核酸上的密码,识别氨基酸,把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实现蛋白质的合成。

28.导致遗传基础发生变异的途径有,基因重组和基因互作、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

29.紫外线照射诱导突变的最有效波长为260nm,作用方式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引起DNA双链氢键断裂。

30.基因的位置效应是指一个基因随染色体畸变而改变了它与邻近基因的位置关系,从而导致表现型发生改变的现象。

31.染色体交换只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正常现象;而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异常现象。

32.远缘杂交常导致高度不育,生活力差,但染色体加倍后,则可克服育性和生活力的困难,还能带来杂种优势。

33.多倍体常具有巨大性、不育性、代谢物增多,抗逆性加强等特点。

34.生物遗传性状可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大类。

35.生物的性状表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

三、判断题

减数分裂过程中,后期II时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

自然界中,红花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时,只可能产生红花或白花的植株。(×)

tRNA称之为信息核糖核酸。(×)

遗传工程包括两个水平的研究,一是

所谓突变的多向性,可以认为突变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并没有一定地突变范围。(×)

数量性状是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当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进行杂交时,产生了四种配子,配子比例为5:45:45:5,则也不能肯定性状之间存在连锁遗传现象。(×)

具有连锁遗传关系的那些基因,就是

染色体组类别为(A+1)(A+1),则为二倍体。(×)

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使基因纯合并使群体的均值提高。(×)

质量性状是连续变异的性状。(×)

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起遮盖其它基因的表现,本身不能决定性状。(×)

变异在有性或无性繁殖下,都能遗传。(×)

基因是在染色体上连续排列,界限分明,不能再进一步分割的最小单位。(×)

某一性状的遗传力高,说明在该性状的表现中由环境所决定的比例较大,子代重现其亲代表现的可能性就大。(×)

速生的个体产生速生的后代,遗传力高;慢生树种的个体,产生慢生的后代,遗传力低。(×)

四、单选题

1.减数分裂过程中,(②同源非姊妹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断交换,导致遗传性状重组。

2.减数分裂过程中,前期I的(②偶线期)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出现联会现象的时期。

3.细胞分裂间期的(②S期)是染色体(DNA)进行复制的时期。

4.减数分裂过程中,(③后期I )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

5.两个位点的显性基因对同一性状起同样作用,即发生了基因的重叠作用。如果荠菜的三角形蒴果(T1T1T2T2)×卵形蒴果(t1t1t2t2)的F2分离比为(③15:1)。

6.AAbbCc×aaBbCc两亲本杂交,他们的子代基因型数为(①6)。

7.香豌豆F1(PpLl)中,有100个性母细胞,其中24个在连锁区段发生了交换,76个仍为连锁,重组率(交换值)为(①12%)。

8.已知豌豆连锁遗传中,隐性纯合子plpl的频率为0.19,由此算出雌雄配子pl的频率为0.44,那么重组型配子的比率为(④12%)。

9.减数分裂进入(③双线期),配对中的染色体在某些点上出现交叉的现象,意味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的对应区段已发生了交换。

10.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遵守(②自由组合定律)。

11.三联体密码共有(④64 )个。

12tRNA识别mRNA的部位是(①反密码子臂)。

13.DNA一条侧链的碱基顺序为ACGTGATC,其对应侧链为(①TGCACTAG )。

14.DNA一条侧链的碱基顺序为ACGTGATC,以此侧链为模板转录产生的mRNA片段是(②UGCACUAG )。

15.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着丝点,形成此种染色体是由于(②重复)。

16.一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一端,这是由于染色体发生

(①缺失)造成的。

18.秋水仙素处理顶端生长点的分生细胞,破坏有丝分裂

(②中期)纺锤丝的形成,使已复制并纵裂开的染色单

体不向两极移动,使染色体得以加倍。

19.雄性不育的质核型不育性是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S

(可育的为N)和对应的不育的核基因rr(可育基因为

RR)决定的,即当植株质核基因型为(④S(rr))时,植株才表现雄

性不育。

20.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它的主要成分是(①DNA)和组蛋白。

21.单体的染色体数为(②2n-1)。

22.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显性的红花与隐性的白花自交,完全显

性时,产生的杂种表现为(③红花)。

23.有一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进行自交时,按照自由组合定律,

其后代能产生(③4)种表现型。

24.在香豌豆中,将两种白花品种杂交,F1表现紫花,F1自交,当基

因存在互补作用时,则F2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②9:7)。

25.下列(①AABB×aabb)种杂交组合为相引组。

26.三联体密码数目共有(④64)种。

27.用N代表胞质可育基因,S代表胞质不育基因;用R代表胞核可育基因,r代表胞核不育基因。R对r显性,指出下列(③S(rr))为不育型。

28.在遗传学上,基因型AA、Aa、aa的频率分别用一定的符号,即

D、H、R来表示,下列(②D+H+R=1 )种表29.正确。

30.狭义遗传力公式正确的是(①h2=V A/V P)。

31.20世纪40年代以来,分子遗传学已有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证据,证明(②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32.三体的染色体数为(①2n+1)。

33.完全显性的红花植株与隐性的白花植株杂交,其后代表现为(②红花)。

34.一杂合体基因型为AaBb,进行自交,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能产生(④9 )种基因型。

35.杂种红粒小麦,基因型为R1r1R2r2,当其自交时,由于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则产生的后代红粒小麦与白粒小麦的比例为(①15:1)。

36.下列(①AAbb×aaBB)种杂交组合为相斥组。

37.在DNA分子中有(③4)种碱基。

38.用N代表胞质可育基因,S代表胞质不育基因;用R代表胞核可育基因,r代表胞核不育基因。R对r显性,指出下列(④S(rr))为不育型。

39.在遗传平衡状态下,基因频率各自恒定而不发生变化,所以各世代中,基因频率之间的关系为(①p2+2pq+q2=1)。

40任何一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遗传模型可以写成(①P=G+E )。

五、简答题

1.试简述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的重要意义。

答:①是保证染色体数目稳定的重要机制。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倍增,一减一增,维持了原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不变。②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一个配子中,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极丰富的物质基础。③减数分裂中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断的交换,打破了性状受基因连锁的控制,使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有重组机会。

豌豆的红花(RR)对白花(rr)为显性,试用图谱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谱系。

答:P(亲本) 红花 RR× rr 白花

↓↓

配子 R r

F1代 Rr 红花

↓自交

F2的表现型为红花:白花=3:1。

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选用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作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如下比例的表现型,请注明下列杂交组合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

答:亲代基因型P 红果(Rr)×黄果(rr)

子代基因型F1 1红果:1黄果

1Rr:1rr

试简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答: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由相对因子控制。控制因子是一代一代地连续传递的。

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双,在配子中成单。③杂种F1形成配子时,成对因子两两分离,形成两种不同类型配子。④杂交受精时,来自父母本双方带来的遗传因子,虽结合在一起,但它仍不发生融合或掺与,各自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简述自由组合定律。

答:①具有二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个体,在其形成配子式,不同对的遗传因子的二个成员,各自独立地分离。②当F1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的成员进入同一配子时是自由的,随机组合的。③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时,不同性别的配子的结合,也是随机的。

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用图谱说明黄圆(YYRR)×绿皱(yyrr)杂交后代F1、F2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及F2表现型的比例。答:P 黄圆 YYRR×yyrr 绿皱

↓↓

配子 YR yr

F1 YyRr 黄圆

↓自交

F2

F2表现型的比例为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

简述DNA与RNA的主要区别。答:DNA与RNA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DNA 脱氧核糖A、T、G、C 双链细胞核

RNA 核糖A、U、G、C 单链细胞核

基因工程实施的一般步骤。

答:①目的基因的分离;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连接,组成重组DNA 分子;③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经过筛选和无性系化,获得目的基因表达的产品。

简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答: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某些性状只能通过母本才能遗传给子代,又称母系遗传。②可通过连续多次回交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而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变。

简述数量性状的特征。

答:①数量性状为连续变异的性状。②数量性状一般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③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简述微效多基因假说。

答:①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每个基因的效应是独立的、微小的、相等的。②各基因对性状表现的作用是累加性的,即各基因总

的作用等于各基因单独作用的和。③大写基因(增效基因)只表示增效;小写基因只表示减效;大写基因不掩盖小写基因的表现,无显隐性的区别。④微效多基因的遗传方式仍遵守个体遗传学的规律,只不过控制性状的基因很多,分离后的表型比例呈一常态分布。

简述引起遗传基础变异的途径。

答:①基因重组和基因互作;②基因突变;③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

简述突变有哪些表现。

答:①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②可见突变与生化突变;③大突变与微突变;④自然突变与诱发突变。

简述杂交的遗传效应。

答:①杂交的遗传效应是基因的组合,使在相对性状上有着差异的群体,联合成为一个,形成基因型上杂合的后代;②杂交的另一遗传效应是导致群体均值的提高。

简述近交的遗传效应。

答:①近交的遗传效应是使基因的纯合,即增加纯合子的频率,减少杂合子的频率,最终是使杂合子群体分解为它们各自组成的部分——纯系;②近交的另一遗传效应是导致近交衰退,使群体均值降低。这是由于近交减少了杂合子的频率,清除了显性效应,从而是Hd降低;另外,由于隐性的甚至有害的基因得到了纯合,并不断积累,也是近交衰退的原因。

简述选择改良的步骤。

答:①群体育种水平的确定;②选出留种母树(选优),并确定优树育种值;③选择差、选择强度和留种率的确定;④预测遗传增益和与实际结果对比。

六、计算题

某优树半同胞家系(P f)实生苗高生长标准差为22.0cm,而同龄并栽的优树无性系(P r)苗高标准差为15.0cm。求树高的遗传力

(H2)。

解:H2=(V Pf-V Pr)/V Pf=(22.02-15.02)/22.02=0.54=54%可由树高的遗传力为54%,即这个家系半同胞苗高生长差异的54%是由遗传的原因造成的,而46%是由环境的原因引起的。

设一对等位基因共有三种基因型:AA、Aa、aa,其中基因型频率D、H、R分别为0.49、0.42和0.09,求基因频率。解:A基因的基因频率P(A)=D+1/2H=0.49+1/2×0.42=0.70

a基因的基因频率Q(a)=R+1/2H=0.09+1/2×0.42=0.30 A、a 两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0、0.30。

已知白化病患者是受一对隐性基因aa的控制。调查10 000人中,优一个白化病患者,问这10 000人中携带有白化病基因,但不表现出白化病的有几人?解:在白化病未表现之前,人们是不注意的。此基因携带者(不表现出白化病)可以认为是随机婚配的。

基因型为 AA Aa(携带者) aa(患者)

基因型频率 D H R=0.0001

因为R=q2,所以q=0.01 又因为p+q=1,所以p=1-q=0.99 H=2pq=0.0198

0.0198×10 000=198(人)

答:这10 000人中携带白化病基因但不表现出白化病的有198人。一毛白杨林分,林分平均高15m,某一优树20m,高生长单株遗传力为0.4,求优树基因型值。

解:因为这株优树能提供后代的基因只占后代基因的一半,另一半是后代从其父本得来的。故优树的实生后代预期可比一般林木多生长(20-15)/2×0.4=1(m)

即,优树实生后代预期绝对值 15+1=16(m)于是,这株优树的基因型值的绝对值 G=15+2×1.0=17(m), 环境差值 E=P-G=20-17=3(m)

答:优树的基因型值为17m,环境差值为3m。

5. 某优树半同胞家系(Pf)实生苗高生长标准差为22.52cm,而同龄并栽的优树无性系(Pr)苗高标准差为15.19cm,求树高遗传力(H2)。

解:V Pf=22.522=507.15 V Pr=15.192=230.74 H2=(V Pf-V Pr)/V Pf=(507.15-230.74)/507.15=0.54=54%

这个家系半同胞苗高生长差异的54%是由遗传的原因造成的,而46%是由环境的原因引起的。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 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 用。(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 A . 必修B。必修 C . 选修D 。 选修 3.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 .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 .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 . 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 ?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 念 5. 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必修课程 D .综合课程6. 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 . 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 . 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 .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 教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2009-06-03 19:48:20) 转载 标签:分类:教师试题 杂谈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课时。(_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程,自小学___.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2.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共计三套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1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与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v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全套)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打“√”,错得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与进展得总与。( 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得就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就是惟一得结论。(√) 3.教师就是既定课程得阐述者与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课程得接受者与吸收者。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得教学 观。( x ) 4.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 √) 5.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就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得新教材。( 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得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应 用。 (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就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得儿童”,从而促进儿童得发展。( x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就是考试得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 x ) 9.教学反思就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与专业发展得重要手段。 ( √)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得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得重要内容。( √) 11.学校课程管理就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总得设计。(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得评价改革就就是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得改革。( x ) 二、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一项就是最符合题意得。请把最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得核心目标就是(A ) A.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与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得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新得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得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得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得终极目得就是( B ) A.形成研究性学习得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得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得归纳与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得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得根本目得就是(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与课程得发展 B.形成新得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得功能 D.体现最新得教育观念与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得课程就是( C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得认识,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B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得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与学生得相同需求与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与学校得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得健康与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得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 材( C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得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得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得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得主要条件就是( D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得眼光审视与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得各种问题,对自身得行为进行反思 三、下列各题得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得答案就是符合题意得,请把符合题意得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得确立( ABC )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试题与答案一、填空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和其他要素。 2、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3、档案袋的开发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即明确课程目标与评价目的、收集和选择作品和反省与评价。 4、目前,新的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级构成。 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和个别化教 学模式。 7、辛德等在1992 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忠实观、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 8、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 10、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1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 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12、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 13、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4、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是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 1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 16、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等五个要素。 1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副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来表达。 18、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19、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可分为: 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1、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22、泰勒提出课程目标有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3、人种学研究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其基本过程有:确定被研究的 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24、课程设计“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程结构是指 25、课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 26、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错)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

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及答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通识部分试题示例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 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得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得三维目标就是目标、目标与目标。 3、新课程得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得以、、为中心得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与得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课程门类与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得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与得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得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得整合,逐步实现得呈现方式、方式与方式得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得爱好、兴趣与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得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得尖子生 14、新课程得核心理念就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得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得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得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得过程,其价值观就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得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得经济利益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就是新一轮得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得核心目得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得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就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得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与考试得标准。( ) 20、《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养成健康得审美情趣”得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得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得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她课程也都应该关注与培养学生得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得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她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得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就是新课程对教师得要求了。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 课程与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关于“课程”,有如下说法:①对课程内涵本身的歧见,会导致课程实践重心的摇移;②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③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④课程必须追求精确的定义;⑤在西方,课程最早起源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⑥课程的理解是分层次的;⑦课程定义的产生不受时代背景的影响;⑧课程定义的确定和哲学没有关系。其中,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2. 提出“课程是一个用得最为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的人是 A.斯宾塞 B.杜威 C.斯考特 D.泰勒 答案:C 3.提出“过于注重于完善诸如‘课程’术语的精确定义等理论问题,将会使课程研究毫无生机”的人是 A.斯考特 B.斯宾塞 C.泰勒 D.施瓦布 答案:D 4.被称为进步主义教育之父的人是 A.杜威 B.帕克 C.泰勒 D.克伯屈 答案:B 5.“课程”一词在东西方最早出现的标志 A.宋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B.宋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C.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和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唐朝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和法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答案:C 6. 关于课程和课程理论,有如下说法:①经验主义课程也被称为“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②学术中心主义课程论提倡“从做中学”;③经验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基础是结构主义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④结构主义课程论者提倡发现学习;⑤螺旋式课程就是将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组成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形式;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答: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入“重点学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价。 (4).激励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5).实践性特点:研究性学习评价应注重实践性。 2.请简要谈谈目前应该如何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6分) 3.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 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9分)答: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2分)采用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评价方法,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种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7分)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主任突然走了进来。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1.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5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AB)。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B、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学D、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2、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ABD)。A、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B、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C、操作性比较强,比较容易推广D、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3、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他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然会( AB)。A、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B、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C、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D、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4、下列关于蒙台梭利的描述正确的是( BC )。A、她是幼儿园的创立者B、她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C、她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D、她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5。如果需用一个词来概括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就是(A)。A、发展一互动B、恩物C、游戏D、活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与——。 7、依据泰勒的直线型目标模式而展开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分别是——、选择内容,组织实施和——。8。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两种倾向是——和——。9、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0、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的形式。11 、海伊斯科普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由——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组成的。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13、单元教学14、幼儿园课程评价15、多元文化课程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8、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有哪些区别?19、方案主题活动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0、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2l、试分析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幼儿园课程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AB 2、ABD 3、AB 4、BC 5、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心理学哲学社会学7、确定目标课程评价8、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教师和儿童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9、《幼儿园工作规程》10、活动11、“计划一做一忆”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13、单元教学: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出单元,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的课程形式。14、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于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15、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17、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课程内容作为是预设的的知识和技能。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 转载 标签: 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X”。侮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 总和。(x )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 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v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 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 学观。 (x )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v ) 5 ?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x )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x )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x ) 8 ?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x )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v ) 10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x)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x )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 ) A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 ?体现课程结构

《课程理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15 页 《课程理论》模拟试卷一 一、基本知识题(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 分,共15 题,总计30 分) 1.现代课程论专家泰勒的代表作是:C A.《课程》 B.《课程论》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的哪位学者提出的:A A.斯滕豪斯 B.泰勒 C.施瓦布 3.强调学生讨论和探究的课程开发模式是:C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实践模式 4.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暂定的教育目标”要经两个“筛子”的筛选。其中一个 “筛子”是学校教育哲学,另一个“筛子”是:A A.学习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儿童心理学 5.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的特点是:C A.以课程目标的厘定为起点 B.以有争议的问题为内容 C.以集体审议为方法6.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与“逻辑顺序”相对的原则是:B A.经验顺序 B.心理顺序 C.社会顺序 7.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际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他将课程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 其中,“在课堂里实际实施的课程”属于哪个层次:B P333 A.理想的课程 B.执行的课程 C.经验的课程 8.在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中,泰勒提出目标的确定要有三个来源,下面哪一个不属于 泰勒所指的目标的来源之一:C P97 A.对学生的研究 B.学科专家的建议 C.家长的意见 9.课程概念重构运动的代表人物是:C P24 ? A.泰勒 B.施瓦布 C.派纳 10.在“理解有关营养的重要事实和原理”这一目标中,属于“目标的内容方面”的信息是: A A.“理解” B.“营养” C.“重要事实和原理” 11.下列不属于课程内容选择原则的是:B ? A.适合学生发展水平 B.与学科逻辑一致 C.与社会生活一致 12.从课程组织的角度看,与“学科课程”对应的课程组织形式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