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庆的历史古迹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安庆古巷觅踪

安庆古巷觅踪
古牌楼、倒扒狮、黄家狮牌坊周围,建立楼阁飞檐、花
式排窗店铺,以楼台亭榭相依托,鳞次栉比延伸成一
条条街巷、并以古牌坊定名。一批著名老店:“胡玉
美”、“麦陇香”、“余良卿”、“江万春”等金字招牌熠熠
生辉。
安庆的街巷除了纪念反清义士吴越、徐锡麟而命
名街道外,还有3条街是纪念辛亥革命在广州黄花岗


。__一。.安庆古!巷袁跨匾画澎
安庆古

巷觅踪
中外旅客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安庆,除观览迎江寺、振风塔、大观亭、清真寺等名胜古迹外,对旧省城的古街深巷也产生浓厚的兴
趣。他们纷纷打听着“双莲寺”、“状元府”、“进士弟”、
“天台里”、“龙门口”、“四牌楼”、“吴越街”、“倒扒狮”、
“锡麟街”等街巷踪迹,寻觅严凤英、赵朴初、陈延年等
南京移至安庆,定为安徽省会以来,巡抚部院、按察使
司、学宫、书院、试院相应而生。因而,出现有龙门口、
学宫、司下坡、近圣街、省府街等。随之,各省商贾云集
安庆,设立会馆多达巧家。商贾通过购地建房,使商
业区进一步扩大,街巷逐增。城建部门在明代官宦户
部尚书、兵部尚书所竖立的三牌楼、四牌楼、钱牌楼、
的吕蒙、诸葛悟也在今安庆附近筑过土城。安庆的砖
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此地又是佛教禅宗
二祖循迹修禅和三祖布道弘法之处,所以,安庆寺、
庙、庵、堂多。街巷以佛教寺庙命名就有20多条,如:
双莲寺、迎江寺、太平寺、三祖寺、观音巷、宝善庵等。
自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从
起义中牺牲的安徽三英烈:宋玉琳、石德宽、程良,让
后人永记他们的英名,不忘民族英雄为中国革命所作

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

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篇一:安庆地域文化安庆地域文化报告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

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城市,下辖3区7县及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

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庆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风鼎盛。

一、安庆的历史文化及人文背景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潜山县的薛家岗和市郊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早在东周时期,安庆已是古皖国所在地,现在安徽省的简称“皖”也是由此而来;在南宋时期便名为“安庆”,取“平安吉庆”之意,其别名又称宜城。

从清朝乾隆到民国年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积累与传承,使现在的安庆有着“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千百年来,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名人辈出,其代表人物有张英、张廷玉、戴名世、方苞等。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章回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将军外交家黄镇和佛教领袖赵朴初等都生长在这片热土上。

二、安庆的地理环境及交通、经济文化现状安庆地貌丰富多样,总体特征西北部是大别山中低山区,东南部为长江洲圩滩地,中部丘陵起伏,间有低山、湖泊。

这里的山川秀美,湖泊是星罗棋布。

有一柱擎天,以雄奇灵秀著称的天柱山;有佛教禅宗“遁迹修禅”之处的佛教圣地司空山;有幻若水上蓬莱的浮山;有唤作“海门天柱”的小孤山;还有龙眠山、小龙山、大龙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花亭湖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安庆市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报告

安庆市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报告

安庆市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报告
安庆大南门,一个融汇了无数老安庆人情感的地方。

这里有汉武帝刘彻南巡的“登云坡”、陈独秀故居、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瞭望台、炮台旧址、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内军械所旧址遗存、圣救主座堂、“探花第”、“国保”清真寺、回民居住区、特色浓郁的大南门牛肉包等清真风味小吃……大南门承载了太多的老安庆情怀,彰显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这里更有着一股无法割舍的市井风情、皖风徽韵。

可以说,大南门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一路一巷都在叙说着老安庆的昨日、今天和明朝……
随着安庆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连片保护性开发工作的推进,“四街”周边小区改造的过程中,一部分建筑的原貌和周边环境将有所改变,为了记录历史影像,留存城市档案,2017年9月9日上午9时,迎江区档案局组织开展了一次聚焦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寻拍活动。

活动以文化街区内四牌楼街、倒扒狮、国货街、墨子巷、任家坡、南水关、特别是大南门历史风貌区的民风、民俗、老建筑为摄影主题,六十余位摄影爱好者、文史爱好者、中学生和热心市民全程参与。

本次活动由米乐网络策划、安庆市历史名城保护研究中心协办。

美丽的安徽安庆五千年文博园作文500字

美丽的安徽安庆五千年文博园作文500字

美丽的安徽安庆五千年文博园作文500字美丽的安徽安庆五千年文博园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接受历史的洗礼,感受文化的熏陶,今天我们芜湖小记者受邀前往安庆五千年文博园参观。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寻根问祖”文化墙,其实就是百家姓,通过活字印刷的方块字模的形式展示出来,有阴文和阳文之分,吸引着游人在墙前来回寻找着自己的姓氏。

往前走一点,导游告诉我们踏上了“孝”道,在这条道路两边,矗立着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石雕,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关于孝子的故事。

走着走着,我发现前面有一条盘旋的巨龙,“见首不见尾”,鳞片上密密麻麻的刻着什么,走进一看,全是汉字,导游介绍:这是一条中华汉字龙,能工巧匠耗时三年,将《康熙字典》上47035个汉字雕刻在龙身的鳞片上,在龙的脊背上还刻有中国467个城市的名字,让人叹为观止。

在汉字龙的边上还有一条巨龙,叫“山水盆景龙”,龙身上有的地方露出了龙的骨架,我还以为是人为破坏呢,结果导游说是为了说明中国这条巨龙饱经沧桑,看着这条残缺的巨龙,让人感慨万千。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长达2000米的“五千年文化走廊”,走廊的地面上以历史纪年的形式记载了五千年来,从盘古开天,三皇五帝开始,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到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浮雕墙壁上则展示了历朝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历史、名人。

站在秦始皇兵马俑前,我仿佛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铁马冰河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同时也体会了始皇帝一统天下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这些兵马俑只是仿制品。

我最喜欢的是根雕艺术馆,大大小小上万件的根雕艺术作品,带给我们极大的艺术震撼,我只用“惊艳”来形容了。

根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这里的根雕,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艺术大师的精湛技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飞鹰”的敏锐、“狮子”的力量还有“猴子”的灵活,一件件栩栩如生,让人拍案叫绝。

“清明上河图”、“四大名著”组雕,里面一个个小人的表情都刻画的细微入目,更让人目不暇接。

安庆市五千年文博园观后感

安庆市五千年文博园观后感

安庆市五千年文博园观后感前阵子去了安庆的五千年文博园,那一趟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就像走进了一个超大号的历史文化百宝袋。

一进园,就感觉像是穿越了一样。

那各种仿古建筑,亭台楼阁的,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我一边走一边想,这得费多少心思才能把这么多不同风格的建筑凑一块儿,还一点都不显得乱呢?感觉就像是建筑界的一场超级大派对,各个朝代的建筑风格都跑来参加了。

再说说那些雕塑,简直绝了。

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一路沿着历史的长河摆下去。

我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就像在看一部超级长的历史连续剧,只不过这剧是3D立体的,还不用按播放键。

有个女娲补天的雕像,女娲那神情专注得很,感觉她真的在拼了命地补天上的大窟窿呢。

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心里直感叹古人的想象力,同时也佩服现代工匠的手艺,能把这些神话故事用石头和泥巴表现得这么活灵活现。

还有那些文化长廊,就像一条条历史的隧道。

走在里面,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把五千年的历史一股脑儿地呈现在眼前。

我本来历史知识就像个七零八落的拼图,在这儿逛了一圈,感觉好多拼图块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从诗词歌赋到民间传说,应有尽有。

我一边看一边琢磨,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就像一座挖不完的金矿啊,这文博园就像是把金矿里的宝贝都拿出来给大家展览一样。

不过呢,这园子里也有一些让我觉得有点小搞笑的地方。

比如说有些地方的布置,感觉像是为了把各种文化元素都塞进去,有点拥挤。

就像一个贪心的小孩,什么糖果都想往口袋里装,结果口袋鼓鼓囊囊的,差点撑破了。

但是这也算是一种热情吧,对历史文化全方位展示的热情。

总的来说,五千年文博园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而且还是那种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

它让我这个平时对历史只是一知半解的人,有了一次和历史亲密接触的机会。

我觉得这园子不仅仅是个旅游景点,更像是一个文化的传声筒,把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大声地告诉每一个来参观的人。

下次要是有朋友来安庆,我肯定会大力推荐这个地方,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历史文化的超强魅力。

安庆文化现象分析报告

安庆文化现象分析报告

安庆文化现象分析报告一、引言安庆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最古老、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

自古以来,安庆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通过对安庆文化现象的分析,探讨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安庆文化现象之传统文化传承1.1 安庆古建筑的保留与保护安庆作为历史名城,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和遗址。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的古建筑群——宏业楼、三望亭等。

安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制定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

通过加强维修,提升景区设施,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不仅有力地保护了古建筑的完整性,还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2 安庆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安庆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如灯谜、皮球、沙画等。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俗文化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庆市政府通过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和赛事,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增加了市民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安庆文化现象之现代文化融合2.1 文化产业的兴盛近年来,安庆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和旅游产业。

通过引进电影制片厂和拍摄基地,并与当地的旅游景点相结合,安庆成功地打造了一大批受欢迎的电影作品和旅游线路。

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安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2 文化节庆活动的举办安庆市积极组织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安庆花灯节、安庆寿山石文化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也激发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参与。

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安庆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四、安庆文化现象之文化产业发展3.1 文艺创作的繁荣安庆市是许多文艺家的故乡,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创作人才。

当地政府注重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扶持,为他们提供了创作和展示的平台。

这不仅激发了文艺创作的热情,也推动了安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2 文化旅游的兴起安庆作为历史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600字安庆历史考察报告

600字安庆历史考察报告

600字安庆历史考察报告篇一:关于安庆的历史古迹考察报告关于安庆的历史古迹考察报告在当今火热的皖江开发开放中,皖西南大地上皖河静静地流淌,显得格外冷清。

遥想当年可不是这样,在近代及其以前,皖河流域是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古老的潜山梅城镇(古称舒州)到古皖口,再到安庆城,政治、经济中心从皖河中游到皖河下游。

皖河水道不仅是经济纽带更是文化纽带,皖河流域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济盛,文物丰富。

唐宋时期即形成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蚕丝、茶叶、生漆、桐油、竹木器等多经此运销外地;明清之际,徽商云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

时至今日皖河两岸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遗迹和传说众多。

对安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完全可以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动力和资源,文化名城完全可以通过保护性的开发,创造新的辉煌。

特别是经济形象一体化下,丰富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成为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在过去的黄金周里,很多朋友都说安庆没有地方玩,可是真正有旅游价值和资源的地方却没有有效的组织和开发好,这让人心酸。

安庆的那历史古迹在上个世纪文革时期和八九十年代遭到了严重打击。

安庆是老省会,到解放初期,还留存大量古建筑,但后来经过了两次大劫难,一(转载自:小草范文网:600字安庆历史考察报告)次是文革,一批古建筑被毁,最典型的是迎江寺、振风塔内的大小菩萨和倒扒狮、钱牌楼的古牌坊等被砸;另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城改造,许多幸存的古建筑被毁,最珍贵的是一中内的安徽试院和陈独秀故居等。

但是就在今年XX年7月7日,位于市双井街的海军安庆医院肿瘤科办公楼发生火灾。

据了解,这栋起火的大楼已有百年历史,是省文保单位安庆同仁医院旧址,也是安庆保存较好的一处西洋建筑。

早先位于安庆市玉虹街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墙头的一些砖块已被拆下,成为附近小区居民晾晒衣被和腊货的辅助物。

”如此开发保护真实历史之痛。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庆国际化、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也是日新月异。

安徽红色文化考察报告

安徽红色文化考察报告

安徽红色文化考察报告为了深入了解安徽红色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考察。

安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著名的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馆分布在这个地区。

我们的考察之旅涵盖了多个地点,这些地点与中国的历史和革命息息相关。

以下是我们的考察报告:首先,我们参观了芜湖市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第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位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和背景。

我们了解到,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形成和发展,并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通过展览、图片、文件和实物,我们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们来到黄山市的黄山革命烈士陵园。

这个陵园是为了纪念在中国革命中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我们看到了许多雕塑和纪念碑,这些纪念碑上刻有革命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并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敬意。

在安庆市,我们参观了安徽安庆根据地纪念馆。

这个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安庆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而建立的。

我们了解到,在这个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许多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通过展览和多媒体演示,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进行斗争和建设的艰辛和成果。

最后,我们来到宣城市的红色文化广场。

这个广场是为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而建立的。

我们看到了许多红色文化标志,如红星、党旗和毛泽东像。

这个广场是人们举办红色文化活动、庆祝重要节日的场所。

我们体验到了在这里人们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崇敬和铭记的情感。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对安徽红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奉献和牺牲。

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坚守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安庆的历史古迹考察报告
在当今火热的皖江开发开放中,皖西南大地上皖河静静地流淌,显得格外冷清。

遥想当年可不是这样,在近代及其以前,皖河流域是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古老的潜山梅城镇(古称舒州)到古皖口,再到安庆城,政治、经济中心从皖河中游到皖河下游。

皖河水道不仅是经济纽带更是文化纽带,皖河流域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济盛,文物丰富。

唐宋时期即形成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蚕丝、茶叶、生漆、桐油、竹木器等多经此运销外地;明清之际,徽商云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

时至今日皖河两岸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遗迹和传说众多。

对安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完全可以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动力和资源,文化名城完全可以通过保护性的开发,创造新的辉煌。

特别是经济形象一体化下,丰富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将成为对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在过去的黄金周里,很多朋友都说安庆没有地方玩,可是真正有旅游价值和资源的地方却没有有效的组织和开发好,这让人心酸。

安庆的那历史古迹在上个世纪文革时期和八九十年代遭到了严重打击。

安庆是老省会,到解放初期,还留存大量古建筑,但后来经过了两次大劫难,一次是文革,一批古建筑被毁,最典型的是迎江寺、振风塔内的大小菩萨和倒扒狮、钱牌楼的古牌坊等被砸;另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城改造,许多幸存的古建筑被毁,最珍贵的是一中内的安徽试院和陈独秀故居等。

但是就在今年2011年7月7日,位于市双井街的海军安庆医院肿瘤科办公楼发生火灾。

据了解,这栋起火的大楼已有百年历史,是省文保单位安庆同仁医院旧址,也是安庆保存较好的一处西洋建筑。

早先位于安庆市玉虹街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墙头的一些砖块已被拆下,成为附近小区居民晾晒衣被和腊货的辅助物。

”如此开发保护真实历史之痛。

随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庆国际化、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也是日新月异。

作为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如何在加快其现代化、重文化的建设中,对历史文化古迹既保护、完善,又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精髓是当前各级政府应该注意的现实问题。

如何在国际化、城市文化大力挖掘的现在,更好的发挥和突出城市的个性文化,如何将全国第103个历史文化城市真正给市民带来切实的感受才是最紧迫的问题。

这让人略感欣慰的是安庆政府终于认识到了保护的必要。

“受伤”的古城墙在遭到毁灭后终于得到了修复。

更好的例子是1月4日的《安庆晚报》的报道:由于原安庆卫校的旧址被市发投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成住宅小区,而开发商欲将“百花亭”改名为“百花庭”,一些市民闻讯后纷纷表示反对,后在有关部门的干涉下,具有悠久历史的“百花亭”之名终被保存了下来。

这可以被看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典范,其释放出的积极意义非同小可。

2011年5月27日上午,安庆市文物局领导偕同我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前往山口、海口两个乡镇,对我区内文物古迹进行立碑保护。

行动组先后走访了山口乡皖口古战壕、皖口古城遗址、皖口古井、“杀尽汉奸”石刻和海口镇渡江烈士墓,对这5处文物古迹分别立碑予以保护。

通过立碑可以让更多到安庆的外地游客了解安庆曾经有过的文化辉煌,从而增强更多的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

而近年来,国家、省、市、区政府都在不同程度拔款修缮、挖掘、整理安庆历史文化古迹,并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其中包括四中内的明伦堂、一中内的省党址、北门拐过头小巷内的安庆党部、正在保护的大观这一条街、正在修缮的谯楼等等等等,安庆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正在把安庆建成集现代化城市风情与历史古城风貌相融合的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特色的城区。

但是关于安庆有些地方长年一把锁关闭大门的做法,的确值得商榷。

特意点到二处历史文化景点,第一是清真寺等的探花第,第二是近圣等的张恨水故居。

安庆这古老城市终于在历史古迹的保护上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为此建议政府保护古建筑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严格责任制,古建筑所在的单位应该签订责任状,古建筑若有差池应该问责;被私人占住的古建筑,应该根据住户的经济情况,争取住户所在单位配合,逐步迁出古建筑,然后纳入修缮计划。

第二,古建筑维护资金不足是个瓶颈问题,我建议除了财政增加文保经费之外,可以向利润丰厚的房地产等行业适当收取“文保附加费”,同时还可以在不违背文物法的前提下,用“领养古建筑”、“出售短期冠名权”、“转让短期经营权”等方法获得资金修缮古建筑。

第三,再进行一次全市性古建筑普查,并登记造册,社居委要及时监控辖内古建筑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反映,文物、消防和房屋鉴定部门应该定期“看望”古建筑,特别在自然灾害前后一定要去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处理。

当然,最关键的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不能认为保护古建筑仅仅是文物部门的事,也不能认为古建筑是所属单位的事,更不能认为古建筑没有保护的必要,不妨一拆了之。

要做好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当前特别避免在城市建设中,只重视物资环境的改善,而忽视文化内涵的建设,大拆大建,造成具有历史悠久的街道和胡同、房屋被破坏,建筑物拆毁,一片片文化遗产销声匿迹。

安庆四方城就是这一印证,其实对于任何一所城市,它的建筑风格,它的历史依存、它的文化古迹都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

只有尊重城市的历史,善待城市的文化资源,进行很好的保护,才能不会在城市建设中失去自己的个性,才能谈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作为城市的决策者和建设者,要树立发展理念,树立开发是政绩,保护同样也是政绩,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再进行开发和利用。

另一方面,要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当前经济一体化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积极文化的嫁接,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全体干群都要有这样的共识:古建筑是安庆的传家之宝也是镇家之宝,大家都有保护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