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九象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1、★杭州婚礼习俗★2、★沈阳婚礼习俗★3、★石家庄婚礼习俗★4、★成都婚庆习俗★5、★济南婚庆习俗★6、★福建婚庆习俗★7、★烟台婚庆习俗★8、★聊城婚庆习俗★9、★江西婚庆习俗★10、★台湾婚庆习俗★11、★安徽婚庆习俗★12、★上海婚庆习俗★13、★北京婚庆习俗★14、★广东婚庆习俗★15、★温州婚庆习俗★16、★宁波婚庆习俗★17、★东北婚庆习俗★18、★湖南婚庆习俗★19、★河南婚庆习俗★20、★天津婚庆习俗★21、★山西婚庆习俗★23、★厦门婚庆习俗★24、★云南婚庆习俗★25、★海南婚庆习俗★26、★武汉婚庆习俗★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

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

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

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传统婚礼的礼仪有哪些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

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

“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

戴“红盖头”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

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

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从大场面到小细节,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

在古时候人们认为可以驱除一切邪气,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将要起程时,要哭嫁。

姑娘、姑爷双双要向父母作揖告别。

伤感落泪反而表示喜庆。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

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

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

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

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

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

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

撒帐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

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

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

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

清代时,装的钱是“字钱”,解放初期装的是硬币,现在装的是百元大钞,名为“富贵”,寓意是婚后能招财进宝,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人家。

传统婚礼礼仪介绍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

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

“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

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

结婚风俗礼仪(最新6篇)

结婚风俗礼仪(最新6篇)

结婚风俗礼仪(最新6篇)结婚风俗流程篇一订婚:首先男方需要准备如下:1、聘金:根据地域差异1万、6万6、8万8、十万零一(寓意十万里挑一)、百万不等。

(据了解,唐山聘金一般为3万—8万,山西聘金一般为6万—10万,河北聘金一般为1万—3万,天津聘金一般为5万—10万)2、金饰(戒指、手镯、项链等),俗称“三金”3、订婚戒指(钻戒一只)3、礼饼4、十全十美,双份。

(囍盆、牙膏、牙刷、牙杯、针线、顶针、镜子、皂盒、梳子、手绢)5、酒水牲礼(酒一瓶、洗手鸡一只)。

女方需要准备如下:1、抬礼品礼:给帮女方抬男方行聘礼品者的红包礼。

2、甜茶。

3、甜汤圆、点心。

4、招待男方宾客的酒席。

5、回赠男方的礼品。

订婚程序:通常来说,订婚着重女方的礼俗,结婚着重男方的礼俗,不过现代大多由男女双方协商合意即可。

以下为一般礼俗,可视实际需要或地方习俗,酌情增加或省略。

1、订婚当天,男方将「行聘礼品」以二、六或十二个红大盒装盛。

2、男方亲友将甜茶喝完,并将红包置入杯中。

3、准新娘出堂收茶杯(过程和敬茶同)。

4、奉茶完毕,接着进行「戴订婚戒指」(或手指);将金、铜戒指以红线相系,取夫妇同体同心之意或以钻戒代替。

5、女方准备高椅、矮椅各一张6、准新娘入座,脸朝客厅大门,向外而坐,两脚踏在矮椅上。

7、准新郎站在在准新娘在右边,面对准新娘。

8、准新娘伸出右手,准新郎右手拿戒指。

宴请注意事项:举行完以上订婚流程后,女方家亲男方家以及女方诸位亲戚吃宴席,准新郎挨个拜见女方亲人,并接纳亲人给准新郎准备的见面礼金。

转天,准新娘要由伯母或者姑姑陪同,拜见男方亲友,吃宴席,并收见面礼。

(此时,男方注意要准备红包给女方的陪同每人一个。

)结婚风俗流程篇二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中国传统婚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

这些传统婚礼习俗历经岁月流转,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婚姻与家庭的尊重与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典型习俗和传统。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在婚前准备方面颇为繁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婚期的确定。

根据中国传统农历,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非常重要。

通常,婚礼需要在适当的季节和吉利的日子举行,以祈求婚姻的幸福和美满。

在婚前准备的过程中,新娘和新郎家庭都要筹备嫁妆和聘礼。

嫁妆是指新娘家庭为新娘准备的礼物和财产,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

而聘礼是新郎家庭向新娘家庭赠与的礼物,也是对新娘家庭的一种表达感恩和尊重之情。

二、迎亲环节传统中国婚礼的迎亲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新郎和他的家人会提前到新娘家进行迎亲。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家人会为新郎家人准备精美的酒席和款待,以示热情和喜悦。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会戴上红色的头巾,象征着喜庆,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是吉利的象征。

而新郎则要准备丰富的聘礼和彩礼,以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爱护。

迎亲过程中的热闹和欢乐气氛是传统婚礼的一大特色。

三、结婚仪式结婚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最为庄重和神圣的环节。

在结婚仪式中,双方家长和亲友们会亲临现场,见证新人的婚姻。

在结婚仪式中,新郎会迎接新娘的到来,并且新娘父亲会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象征着新娘从此开始过上新的生活。

双方还会进行祭拜仪式,向祖先和上天祈求祝福与保佑。

接着,新人会进行交杯酒的仪式,象征着两个人的爱情与幸福将会混淆在一起。

四、婚礼宴席中国传统婚礼的婚宴也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婚宴会安排在喜庆的场地上,邀请亲友一同分享喜悦与幸福。

婚宴的菜肴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同时,婚宴上的敬酒仪式也是一大亮点,新人要向亲友们敬酒,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而婚宴现场热闹非凡,亲友们会唱歌跳舞,展示他们的欢乐与祝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情味道。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丰富多样性,其中包括婚前准备、婚礼仪式、婚礼酒席及婚后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婚前准备方面非常讲究。

首先,提亲是婚姻的第一步。

男方家中会派出亲信和两位长者,前往女方家中提亲,表示男方对女方的真挚爱意。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双方便进入婚姻的准备环节。

接下来是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示意自己的婚姻诚意。

仪式中,男方家长会正式向女方家长提出订婚,女方家长则会接受并表达祝福。

随后,双方还会就婚期、嫁妆和彩礼等事宜进行商议。

二、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多样,各地风俗略有差异,但一般都包括迎亲、过门、拜堂和敬茶等环节。

首先是迎亲。

迎亲是指男方亲友去女方家中接新娘的仪式。

在迎亲队伍中,会有牵手彩绸、挂花轿和吹拉弹唱等传统元素,以喜庆气氛迎接新人的到来。

过门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娘要经过门槛,这是表示离开父母家庭,加入新的家庭。

在过门时,新娘通常会被兄弟姐妹抢门,并且还有一些取巧的小妙招,如踩踏红木或在门槛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拜堂是一对新人在婚礼现场正式向祖先祈福的环节。

新娘、新郎齐拜堂,向先人祭拜,并向父母行拜礼,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敬茶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中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

新娘和新郎要分别向双方父母递茶,以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感激之情。

父母接过茶杯后,还会赠送红包和喜字饼干等象征吉祥如意的礼物给新人。

三、婚礼酒席中国传统婚礼酒席是亲朋好友一同为新人举办的盛大宴会。

酒席通常会分为三个过程:招待、主席席次和敬酒。

招待是指新人亲自到各位宾客的座位上用茶或红酒表示欢迎和感谢。

主席席次是宴席上的重要环节,新娘新郎要在主席席位上举行敬酒仪式,向长辈、亲朋好友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和贺礼。

敬酒环节是婚礼中的一个重头戏,各个桌子上的宾客都要敬酒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四、婚后习俗中国传统婚后习俗主要包括回门和押嫁等环节。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代代相传。

在这些习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伦理。

婚姻一向被中国人视为人生大事,因此在婚礼当中,各种仪式和习俗必不可少。

本文将具体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典型习俗。

一、订婚仪式在传统中国,婚姻的第一步是订婚。

订婚仪式一般由男方一家主持,并在女方家进行。

这个仪式上,典型的习俗包括男方家长为女方家长赠送代表财富和祝福的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红包和礼金。

两家亲戚和朋友会聚集在一起,共同见证这个特殊的时刻。

二、婚礼筹备在婚礼前,准新娘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婚礼。

传统的习俗中,新娘要坚持勤劳独立的美德。

她会亲手为自己缝制一套漂亮的嫁衣,并绣制配套的嫁妆。

此外,她还会参与到筹办婚礼的各个环节,如选购婚庆用品、准备婚宴食物等。

这一过程象征着新娘对新生活的承诺和准备。

三、婚庆前的吉日选择中国人非常重视婚礼的吉日选择。

他们相信特定的日期和时辰能够给婚姻带来好运和吉祥。

于是,新郎和新娘会找到一位专业的算命先生,根据他们的生辰八字以及黄历,选定最佳的婚期。

常见的吉日选择包括农历的初一、十五和节气等。

四、迎亲仪式传统中国婚礼当中,迎亲仪式是一个隆重而重要的环节。

一般是在新郎家门前举行。

这个环节象征着新娘正式踏入新家。

在迎亲仪式上,新娘需要穿着嫁衣,戴着嫁妆。

她会被父母、亲友和闺蜜陪同,一同抵达新郎家并受到新郎家人的欢迎。

五、敬茶仪式敬茶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代表着新人对双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这个环节中,新人会向双方父母敬茶,并获得父母的祝福。

这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也象征着新的家庭关系的建立。

六、喜酒宴席中国传统婚礼一般都会举行喜酒宴席。

宴席上,新人用酒杯敬拜长辈,向亲友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祝福。

同时,新郎还会通过拜茶和给予红包的形式,向新娘家人表达自己的孝心。

而客人也会通过红包的方式,祝福新人的婚姻幸福美满。

七、婚礼的完成婚礼正式完成后,新娘和新郎会返回新家,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传统民俗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

传统民俗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

传统民俗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传统民俗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传统。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婚嫁习俗和婚礼仪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与婚礼仪式。

一、订婚仪式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中的第一步就是订婚仪式。

在订婚仪式之前,通常是由家长之间商量好,并由媒人或长辈代表来提亲。

在正式订婚之前,通常会进行行财礼,即男方家庭会给女方一定的财物,以示诚意和家庭富裕。

二、婚礼仪式1. 迎亲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中,通常是男方要到女方家中迎亲。

在这个过程中,男方会带上礼金、婚车和一些红色的装饰品,以象征幸福和吉祥。

而女方则会派出闺蜜或贴身女性亲属去接待,通常会要求男方答一些题目或进行一些幽默的表演,增加婚礼的气氛。

2. 敬茶敬茶是中国传统婚礼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敬茶仪式通常在新婚夫妇拜堂之后进行,夫妇会向长辈们敬献茶水,并接受长辈们的祝福和赠与。

这个仪式象征着尊敬和感恩,也是新婚夫妻与家庭关系的确认和巩固。

3. 喜酒喜酒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古代,婚礼通常会有许多宴席,以庆祝这一重要的时刻。

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举行酒席,有些地方会进行道教或佛教的祈福仪式。

与亲友们共享美酒佳肴,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共同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4. 投洗衣物在一些地方,婚礼仪式中会有一个有趣的环节,即投洗衣物。

新娘会将一件自己平时穿过的或者是特意准备的衣物投入一个装满水的大缸中,然后由新郎和一些单身男性追逐捞出。

而这个捞到衣物的男性,则会被传统认为是下一个要结婚的人。

5. 穿龙凤褂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着一件华丽的红色龙凤褂。

这是由蓬松的红绸子制成的,上面绣有金龙和凤凰图案。

这被认为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并展示着新娘的美丽和高贵。

三、踏红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中,新婚夫妇离开新娘家时,通常需要踏过一块红色小毯子,这被称为“踏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我参加的一次婚礼
——对于家乡婚礼的反思
摘要: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婚礼则更是一种神圣的仪式。

本文主要是通过记叙本人参加过的一次婚礼,向大家介绍了我的家乡巢湖婚礼的流程和风俗习惯,以及我对于与家乡婚礼的反思。

关键词:婚礼习俗感想
正文:
婚礼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人成为一个真正社会意义上人的标志。

我国古时婚礼一般分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清期、亲迎,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婚礼基本过程大致相同,只是礼节方面有很多的简化,并且多少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

我的家乡是安徽巢湖,从小也只是见识过家乡的婚礼,本以为婚礼都是那么举办的,但上了大学在与同学的交流后我才知道我们那的婚礼算是很繁琐的了。

今年大年正月十二我参加了堂哥的婚礼,和我以前参加过的婚礼的基本形式一样,是我们当地比较普遍的那种。

堂哥和堂嫂是前年经媒人介绍认识的,算是有媒妁之言吧,双方家长也都同意这门婚事。

去年就打算结婚,但是堂嫂的大哥在外服兵役,因此,希望等他回来再举行正式的婚礼,毕竟我国有着长兄为父的传统。

去年年初我大姑家就把酒给接了,“接酒”是我们那的一个风俗,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定亲。

正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开三天的宴席。

第一天,姑父一早就去女方家里做“说客”,就是请亲家公下午去家里上席,出于礼节,不能空手而去,还要带上烟、酒、糖、糕四样礼品。

上午九十点钟左右,女方会请一些亲友乡人抬嫁妆,一般都是喜帐,喜被,马桶等生活用品,马桶里会放上几个煮熟的红鸡蛋,被子里、鞋里也都会塞上花生、喜糖,预示着早生贵子。

姑父回来后会安排人过去迎接那些抬嫁妆的人,差不多中午的时候就接亲的车子就回来了,这时候要放炮竹迎接,还要安排那些人坐下来喝茶,散烟,之后再开席来犒劳那些抬嫁妆与接亲的人。

差不多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女方的亲戚来了,丈人会把早上带过去的礼品带回来,而姑父则是早就站在门口燃炮竹迎接了。

按照我们那的习俗接新娘是要在凌晨进行的,越早越好,因为新娘走的路尽量不要让别人走过。

因此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堂哥就邀上亲戚朋友迫不及待的开车去接新娘子了,当然也是不能空着手去的,要带足礼品,炮竹,香烟。

男方会在女方家门外放炮竹,散香烟,给彩钱,吆喝女方家里人“开门”,好迎接新
娘。

女方家人会故意为难男方,不让新娘轻易的被接走。

我想这可能一方面是为了表明女方的矜持,另一方面是要让男方知道迎娶的艰难,因此以后更是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妻子吧。

开门后,新娘出了门就换上了堂哥准备的大红色绣花鞋,据说这是为了不让把女方家的财气给带走。

如果不换鞋的话,就得让新郎背着出来,脚不能着地。

新娘接到之后,要让睡在新床上堂哥的堂弟起来,叫肯定是叫不起来的,要给一定的彩钱。

这就叫做压床,压床的一般都是自己的亲弟弟,或者是叔伯弟弟和姨表弟弟。

如果在自己的亲戚范围内没有这样的人选,新郎也可以找同村的朋友和要好的同学。

最重要的一点是压床的必须是童子,他们是纯洁和阳刚的象征,更是婚后生育,延续子孙的象征。

对娶亲的人来说,压床是一件吉利的事情。

另外,还有种说法,新娘的床有灵气,睡睡可治百病。

腰腿疼的人睡过新娘的床后,立刻就会痊愈。

除了新娘的床,新娘的手也有灵气,如果哪个小孩的门牙掉了,一直没长出来,那么,让新娘的手摸一下就会很快长出来。

一早姑父又得去女方家请亲家及那边的亲友们过来赴宴,中午的时候男方家那些恭贺的亲戚朋友及乡邻们也都会前来祝贺。

中午的宴席过后,就会安排一些娱乐项目。

晚上的宴席按理说要进行的快一点,因为晚上要闹洞房,不过因为新娘强烈要求不闹洞房,因此也只好取消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闹洞房的话,一定要等丈人走后才能进行。

婚礼的第三天是只接男女双方家族的女性客人的,这时就轮到丈母娘登场了,而前两天的宴席丈母娘通常是不去的,就算是去也不能入席。

关于亲朋好友的贺礼,以前都是送些衣料等生活用品,现在则改成现金,关系越亲送的贺礼越重,在我们那舅舅在孩子十岁,婚礼中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男方的舅舅以及重要的叔伯都需要用几十张百元大钞在大红的毛毯上贴一个双喜出来,然后把贴了双喜的毛毯挂在中堂。

酒席通常也是在中堂摆的,说到酒席就不得不说座次问题了,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一般为8人一桌,有时也可以是10人一桌,首席的一席一般是丈人坐的,男方的舅舅可以坐首席的二席,也可以坐次席的一席,这是主要的客人,其他的再按辈分排座次。

宴席共要有十三道菜,寓意十三太保,当最后一道菜上完后,会放一串炮竹,这是告诉客人菜已经上齐。

婚礼第二天的晚宴结束后,要分发喜糖,装喜糖的袋子里可不光是糖果,还有会装两粒红枣和两枚花生,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早生贵子嘛。

到这里,婚礼并不算完满结束,最后还有个“三朝回门”,就是新婚夫妻在结婚后的第三日,携礼前往女方家里省亲、探访,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女方家人此时亦须准备宴客。

至此,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才算完成。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家选择在饭店举行婚礼,宴请亲朋,一天就可以完成婚礼,这样更加的方便,男方父母也就省了不少的心。

但是我还是比较认同在家里举行婚礼,宴请亲朋。

首先,这样可以加强亲戚邻里间的关系,婚礼的幕后工作可不是花钱雇的人,都是要请亲戚邻里帮忙的,那么在这其中,大家的感情可以得到一个提升,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其次是更能感受到我国传统婚礼的氛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这次亲身经历的婚礼我感受颇深,但是在婚礼的喜庆祥和之后,我们也
要进行一下反思。

首先,父母真的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不说养育其成人成才,就光是为儿子娶妻就够操劳的了。

大姑和大姑父,为了忙堂哥的婚礼,饭都顾不上吃,更别提好好的休息,不过我知道他们虽然身体上很疲惫,但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有哪个父母不为儿子结婚而感到高兴呢!但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对父母的良苦用心视而不见,认为父母为子女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在我经历的任何一场家乡婚礼中都没有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孝道。

而我国传统婚礼中,结婚当日的二拜高堂,以及次日新婚夫妇早起向父母敬茶却充分体现了对父母的尊重与孝顺,而今的婚礼却忽视了父母。

其次,现代的婚礼更加偏重生育子嗣,延续后代,而对于追念祖先表现不强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被认为是封建时代的繁文缛节都省略了,留下的是一些象征吉祥喜庆的风俗。

在我国的传统婚礼中,婚后三日之后要进行家庙祭祀,让新媳妇拜见祖先,这才是算是真正的完婚。

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做一个祭拜祖先的形式,而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会有人想起追念先祖,追根溯源。

要知道,中华名族之所以可以绵延下来,屹立不倒,是源于其内部超强的民族凝聚力,源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关注未来是好事,但是也不要忘记过去。

最后,婚礼的世俗气息浓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那结婚变得如此昂贵,从见面礼,聘礼,三金(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加上金手镯就叫四金),到宴席,烟花炮竹等要耗费一个普通家庭一大半的积蓄,这还是在有房子的前提下。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一个上海小伙准备娶我们那的姑娘,结果和女方家商讨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嫁女儿就像卖女儿一样。

虽然我本人觉得还没那么夸张,但是这最起码反映了一个现实状况。

中国人讲究热闹,对于婚礼大操大办,有时还有攀比心理,而这对于资源也形成了一种浪费。

相对于现代奢侈的婚礼,我觉得更应该提倡一种低碳婚礼,把传统的“礼”与现代的个性化元素相结合,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独特的婚礼。

但是在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不太可能。

参考文献:
1、刘宁波《生死转换与角色认证_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意象》
2、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