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

三、创新性
《恋爱的犀牛》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作,其在创新性上的体现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个方面:
1、叙事结构:该剧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将时间顺序打乱,以更为自由和 灵活的方式组织剧情,这种叙事方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
2、人物塑造:马路和明明这两个角色的塑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他们身 上既有现实主义的元素,又有抽象和夸张的成分,这种人物塑造方式使得观众 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艺术解读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创新性
02 二、概览 04 四、影响力
目录
05 五、个人观点
07 七、结论
06 六、对比与参照 08 参考内容
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是一部对中国先锋戏剧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自1999 年首演以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让这部剧作成为了中国当 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从背景介绍、概览、创新性、影响 力以及个人观点等角度,对《恋爱的犀牛》进行深入的艺术解读。
六、对比与参照
如果与其他戏剧作品相比,《恋爱的犀牛》无疑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作品。与其 他先锋戏剧相比,该剧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都显得更为成熟和完整。在内容上, 该剧聚焦于现代社会中的爱情问题,呈现出现代人在面对爱情时的困境和挣扎。 在表现形式上,该剧采用了一种更为自由和灵活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 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剧情的发展。
一、背景介绍
《恋爱的犀牛》由孟京辉执导,郭涛、吴越等主演,于1999年6月7日在中国 青年艺术剧院青艺小剧场首演。该剧以情感充沛的诗化语言、大胆独特的碎片 结构以及深情曼妙的原创音乐,完成了一次与诗歌抽象、跳跃、灵动等特点具 有高度一致的美学探索。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

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话剧《恋爱的犀牛》观后感《恋爱的犀牛》是一部由著名作家尤瑟夫·奥尔杰,改编自愚公移山话剧团的同名小说的话剧作品。
我有幸观看了这部精彩的一幕三幕戏剧作品,对剧中的情节和表达方式深感震撼和触动。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从剧情、角色和舞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首先说说剧情。
整个剧情以一个普通小镇上的平凡情感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爱情经历和内心挣扎。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主人公黛里尔是一个追求理想爱情的年轻女子,她和来自异国的犀牛皮特相识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面临着来自外界的无数阻碍和质疑。
整个剧情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安排,将观众带入到一个虚构的世界,却又能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
剧中的情节真实而犀利,引人深思。
其次是角色。
剧中的角色形象丰满而饱满,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和特点。
黛里尔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同时也有着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疑问。
皮特则是一个神秘而温柔的男性形象,他身上充满了异国风情和浪漫主义的气息。
他们的对话带给观众们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机会,同时也为观众们提供了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思考和思索。
最后谈谈舞美。
《恋爱的犀牛》的舞美设计独具匠心,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舞台。
舞台布景采用了抽象的手法,通过几个简单的场景和道具转换,将观众们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背景音乐的运用也非常巧妙,通过音乐与剧情的相互呼应,增加了观众们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整个剧目无论是在服装、灯光还是音效方面都力求达到舞台视觉与气氛的完美融合,呈现了一个真实又梦幻的剧场世界。
总体来说,《恋爱的犀牛》是一部精彩动人的话剧作品。
通过对爱情和命运的双重主题的处理,该剧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为观众们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空间。
剧中的情节扣人心弦,角色形象也非常丰满和可信,舞台视觉及其音效的设计更是给观众们带来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
在我看来,《恋爱的犀牛》是一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话剧作品,我深受其影响,并对人生、爱情和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
浅论话剧 《恋爱的犀牛》 的美学特征

浅论话剧《恋爱的犀牛》的美学特征作者:罗磊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67期摘要:《恋爱的犀牛》作为孟京辉的爱情戏剧的代表作,以其情感之美吸引无数观众,该剧也包含对戏剧美学的各种探索,值得我们进行分析。
关键词:孟京辉《恋爱的犀牛》美学特征孟京辉举着“先锋戏剧”的旗帜,在小剧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在表演文本、即兴表演、舞台表演等各个方面都对过往戏剧做了大量实验性的探索,尤其是他表现爱情题材的戏剧,如《我爱xxx》、《恋爱的犀牛》、《琥珀》等,其中《恋爱的犀牛》尤其成功,本文将以该剧为例,探讨孟氏爱情戏剧的美学特征。
一、情感之美在关于艺术起源的讨论中,就有艺术源于“表现”一说。
克罗齐就提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直觉的来源是情感,在他眼中艺术归根结底就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又提出“巫术的目的总是而且仅仅是激发某种情感”,他认为,只有表现激发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思索,能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共鸣的作品。
《恋爱的犀牛》展示了一段偏执的爱情,犀牛饲养员马路不会英语,不会开车,不懂电脑,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大仙、黑子、牙刷混在一起打牌、买彩票,无聊地虚度光阴,没有生活目标。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有着柠檬味气息的女孩明明,一下子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可明明心里只爱着一个在舞台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男人陈飞,而且这个陈飞只是玩弄她,并不爱她。
鲜花、誓言、肉体的接触,即使是中了500万的彩票获得财富,也不能让马路得到明明的心,绝望的马路走上偏执之路,以爱的名义绑架明明,他杀死自己心爱的黑犀牛,掏出它的心,以表达自己的爱情。
孟氏爱情话剧提倡一种爱情本位论,任何人不论你高贵富有还是贫困,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
该剧编辑廖一梅说道:“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
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是一部备受关注的先锋作品,其先锋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剧本内容、舞台表现和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探讨《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以期展现这部戏剧的独特魅力。
从剧本内容上看,《恋爱的犀牛》在题材和叙事结构上都体现出了先锋性。
该剧以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现实的离奇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女主人公爱丽丝和男主人公约翰的爱情遭遇了一系列荒诞不经的挑战,情节跌宕起伏,颇具戏剧性。
剧中运用了许多现代戏剧中少见的元素,比如科幻、超现实主义等,这些元素使得《恋爱的犀牛》的叙事更加前卫、离奇,与传统戏剧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
这种大胆尝试和突破传统的做法,使得《恋爱的犀牛》在当代戏剧领域中独树一帜,彰显了其先锋性。
从舞台表现上看,《恋爱的犀牛》在舞台设计和演员表演方面也具有先锋性。
剧中的舞台设计采用了现代化的手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特效灯光等元素,营造出了一个奇幻、超现实的舞台世界。
这种独特的舞台设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演员们的表演也颇具先锋性,他们在塑造角色时大胆尝试,情绪表达细腻且具有张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表演风格和表演方式也展现了当代戏剧的先锋气质,令人耳目一新。
从艺术手法上看,《恋爱的犀牛》在语言、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运用也具有先锋性。
剧中的语言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让戏剧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给人以思考和回味。
音乐方面,《恋爱的犀牛》采用了多种音乐风格,从古典音乐到流行音乐,从电子音乐到即兴音乐,多种音乐元素相互碰撞,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氛围,激发了戏剧的艺术张力。
舞蹈方面,剧中的舞蹈设计和编排也别具一格,大胆运用了现代舞蹈和民间舞蹈的元素,使得整个戏剧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出了现代戏剧的活力和创造力。
《恋爱的犀牛》之所以具有先锋性,是因为它在多个方面都做出了独特的尝试和突破,让传统的戏剧形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颠覆和重塑。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是法国剧作家尤瑟尼奥·艾蒂安写作的一部剧作,被认为是当代戏剧的先锋之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该剧的先锋性。
首先,该剧在戏剧形式上的创新突破。
《恋爱的犀牛》采用了“肢体戏剧”的形式,将语言表达和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姿势、动作、面部表情等多方面感受到剧情和角色情感的传递。
同时,该剧还在舞台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非常规的布景和道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女主角凯鲁亚和男主角瑞诺分别以长颈鹿和犀牛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令人瞩目。
其次,该剧在内容上的前卫性。
《恋爱的犀牛》以一种荒诞、夸张的方式,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向观众呈现出了一幅反乌托邦的画面。
舞台上的角色和情境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利欲熏心、人类道德底线沦丧等问题。
主角瑞诺和凯鲁亚在竞争中失去自我,逐渐变得冷酷无情,而辞职的“撒旦老板”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挑战了整个社会制度。
这种反传统、反基本价值的表达,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再次,该剧在表演风格上的创新。
《恋爱的犀牛》中演员不再只是台上的角色扮演者,更像是肢体表现和语言表达的综合体。
演员在舞台上肢体表演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舞蹈的元素,也有肢体的挑衅和反复,凭借身体的动态表达角色的心理和情感,使得观众可以充分体验到导演、演员、编剧的高超技艺,感受到戏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威力。
“齐肯多夫式的展现”、“凯鲁亚式的肢体表演”,这些词语成为了时下艺术评论界中必备的高频词,这也充分说明该剧在表演风格上的先锋性。
最后,该剧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上的开创性。
《恋爱的犀牛》所反映的不仅是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更是对人类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的思考。
高度的抽象性和哲学性,使得该剧不仅是当代戏剧的一朵奇葩,更是世界戏剧的经典。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恋爱的犀牛》开拓了戏剧的文化内涵,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第一篇: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摘要:‚这部世纪之交的作品在商品化时代具有特殊意义,从中折射出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商业大潮时的不安情绪。
‛真的爱情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和向往,而《恋爱的犀牛》以华丽的歌曲,富有诗性的独白,匠心独具的情节设计准确地向大家呈现一段没有结果没有成功的爱情,该剧因为以娴熟的艺术手段触摸到了人性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而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在给导演孟京辉带来肯定和美誉的同时,成为中国先锋实验戏剧舞台上一座异军突起的高峰。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爱情、艺术手法、孟京辉对于《恋爱的犀牛》,有的专业刊物评价说:‚整个演出体现出了既前卫又现实的特点。
戏剧通过剧本,继而搬上舞台,戏剧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情传达出人物的心灵世界。
通过整场剧,人物语言充满了诗意,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除了诗意的台词,本剧还将音乐与表演融合在了一起,多处配乐运用得恰到好处。
由开场的吉它演奏,到‘明明之歌’的演唱,由女主角一人独唱到多人合唱,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还有的评论家说:‚‚孟京辉在戏剧行进的过程中巧妙地尝试了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达成一种‘理性的递进’,音乐的抒情、感化和渲泻作用,于不知不觉中控制了观众的感受,强化了剧场性和戏剧效果。
‛作为一个话剧的初入门者,我没有能力清晰的分辨出已经上演了近100场的《恋爱的犀牛》,这一个版本的演出和另一个版本的演出,其中的细微差别。
我只是为《恋爱的犀[2][1]牛》中的那些华丽真挚的台词,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那些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以及穿插其中的那一首首歌曲,而感到盲目地震撼和感动。
感动之余,我也不由地在思考,作为一部自1999年创作出来,便大受欢迎一再上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其魅力和魔力究竟在哪些地方?一、主题的魅力:爱情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话题这部话剧创作于世纪之交前夕,彼时,正是中国旧的计划体制解体之际,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而那些原本被称为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幸运儿,却突然发现,他们不可能像他们的师姐师兄们一样,一毕业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分配到一个舒适的单位。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恋爱的犀牛》是由法国剧作家尤日尼奥·艾斯科尔创作的作品,首次于1959年在巴黎上演,其后迅速成为了法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作品以荒诞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对现代社会的虚假、自我和孤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艾斯科尔以一头长相奇特的犀牛,作为主角的象征,通过这种怪诞的想象,向观众呈现出一个真实、荒诞、变态的社会世界。
这一戏剧手法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同时也影响了后世戏剧创作,成为了戏剧史上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恋爱的犀牛》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这是其先锋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重要艺术思潮,其核心理念是追求意识和潜意识的表现,通过超越现实的手法,表达出对社会、政治和人类心灵的深刻思考。
《恋爱的犀牛》恰恰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诙谐、夸张的描绘,从而引起了观众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戏剧中犀牛的形象,既是对人类自身的怪异性和变异性的一种投射,也是对社会伦理和道德底线的一种挑战。
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正是《恋爱的犀牛》先锋性的体现,它打破了传统戏剧对现实的拘泥,使得戏剧表达更加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
《恋爱的犀牛》在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创新,也是其先锋性的重要体现。
该剧采用了非常规的戏剧表达手法,如用犀牛的形象来代表主人公,并将主题设置在一个想象空间,以此带领观众进入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中。
这种对传统戏剧形式的打破和超越,使《恋爱的犀牛》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和争议,但也正是这种前卫的艺术表达,使得该剧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该剧还在情节、对白和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创新,使得观众在观剧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多重的艺术冲击和情感碰撞。
这种大胆的艺术创新,无疑为《恋爱的犀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成为了戏剧史上的一次探索和突破。
《恋爱的犀牛》所探讨的深刻社会议题,也是其先锋性的重要表现。
该剧通过荒诞、夸张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虚伪、自我和孤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引起了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

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之先锋性1. 引言1.1 介绍当代戏剧《恋爱的犀牛》《恋爱的犀牛》是当代戏剧中一部具有先锋性的重要作品。
该剧由中国著名导演曹禺执导,于2009年首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该剧以一个不传统的故事背景和形式,探讨了爱情、自由和社会现象等话题,展现了戏剧的前卫和创新思维。
通过对角色、剧情和舞台设计的创新,《恋爱的犀牛》成功地突破了传统戏剧的界限,拓展了当代戏剧的表现形式。
这部剧不仅在艺术性上具有较高的水准,还在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将深入探讨《恋爱的犀牛》这部先锋性作品对当代戏剧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先锋性对戏剧发展的推动作用。
1.2 先锋性的重要性先锋性在当代戏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代戏剧作为传统戏剧的延续与发展,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吸收新的元素和理念,开拓创新的道路。
先锋性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为戏剧注入新的活力,挑战传统观念,突破旧有桎梏,引领戏剧走向前沿。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环境下,观众对于戏剧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先锋性的戏剧作品可以不断挑战观众的思维,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使戏剧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生活关联性。
先锋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激发戏剧创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在于给予观众全新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在戏剧的世界里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共鸣。
先锋性不仅是当代戏剧作品必须具备的品质,更是戏剧界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只有不断挖掘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不断突破传统的束缚和固有的模式,戏剧才能真正走向繁荣与辉煌。
2. 正文2.1 剧情的不传统性体现先锋性《恋爱的犀牛》作为当代戏剧的一部代表作品,其剧情的不传统性体现了先锋性。
一方面,该剧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充满了荒诞和幻想的元素,与传统戏剧中常见的现实主义手法形成鲜明对比。
剧情的发展也不按照传统的线性结构,而是采用了非线性的叙述方式,跳跃式地呈现出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种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剧情安排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同时也让他们重新审视传统戏剧的界限和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恋爱的犀牛》魅力之所在摘要:“这部世纪之交的作品在商品化时代具有特殊意义,从中折射出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商业大潮时的不安情绪。
”真的爱情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和向往,而《恋爱的犀牛》以华丽的歌曲,富有诗性的独白,匠心独具的情节设计准确地向大家呈现一段没有结果没有成功的爱情,该剧因为以娴熟的艺术手段触摸到了人性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而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在给导演孟京辉带来肯定和美誉的同时,成为中国先锋实验戏剧舞台上一座异军突起的高峰。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爱情、艺术手法、孟京辉对于《恋爱的犀牛》,有的专业刊物评价说:“整个演出体现出了既前卫又现实的特点。
戏剧通过剧本,继而搬上舞台,戏剧通过演员的语言、动作、神情传达出人物的心灵世界。
通过整场剧,人物语言充满了诗意,带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除了诗意的台词,本剧还将音乐与表演融合在了一起,多处配乐运用得恰到好处。
由开场的吉它演奏,到‘明明之歌’的演唱,由女主角一人独唱到多人合唱,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1]还有的评论家说:““孟京辉在戏剧行进的过程中巧妙地尝试了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达成一种‘理性的递进’,音乐的抒情、感化和渲泻作用,于不知不觉中控制了观众的感受,强化了剧场性和戏剧效果。
”[2]作为一个话剧的初入门者,我没有能力清晰的分辨出已经上演了近100场的《恋爱的犀牛》,这一个版本的演出和另一个版本的演出,其中的细微差别。
我只是为《恋爱的犀牛》中的那些华丽真挚的台词,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那些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以及穿插其中的那一首首歌曲,而感到盲目地震撼和感动。
感动之余,我也不由地在思考,作为一部自1999年创作出来,便大受欢迎一再上演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其魅力和魔力究竟在哪些地方?一、主题的魅力:爱情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话题这部话剧创作于世纪之交前夕,彼时,正是中国旧的计划体制解体之际,市场经济大潮风起云涌,而那些原本被称为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幸运儿,却突然发现,他们不可能像他们的师姐师兄们一样,一毕业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分配到一个舒适的单位。
相反,为了生存,他们需要付出更多,才可以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同时,他们身上还背负着买房、买车、成家等沉重的压力。
青春的迷茫和漂泊布满了他们整个的天空,在这样的生命背景下,爱情也充满了更多的变数。
他们寻找爱情,渴望爱情,爱情有些时候却变成了和物质的联姻,多么高尚纯洁的爱情,一旦缺乏了金钱的滋养,似乎就变得黯然失色。
因此,在这里,我想大胆地揣测一下明明为什么不爱马路。
其一,马路没有超人的才华,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其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代,马路想给明明买包柠檬味的口香糖,还得再去问明明要两角钱;其三,马路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犀牛饲养员。
于才于财于社会地位,马路都没有与陈飞竞争的资本。
当然,我还想继续揣测一下即使马路把所中的巨奖全部送给明明,明明也执意要去寻找陈飞的原因。
因为,爱一个人会成为习惯,而得不到的爱是最令人向往神往的。
同时,关于马路这笔飞来的巨奖,明明是这样说的:“我说,我不要你的钱和你的幸福……因为,我不爱你。
我不想听见你每天在我耳边倾诉你的爱情。
我不想因为要了你的钱而让你拥有这个权利……”明明还说:“上天会厚待那些勇敢的、坚强的、多情的人……”“这部世纪之交的作品在商品化时代具有特殊意义,从中折射出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商业大潮时的不安情绪。
”[3]爱情和死亡是所有艺术永恒的两大主题。
“《圣经》里说,爱如捕风。
明知道是风,在生命的彼此穿堂而过,依然有那么多人不顾一切地去捕捉那注定离散的风。
人性的脆弱、悲哀莫过于此。
”[4]在《恋爱的犀牛》中,导演调用了歌曲、独白、朗诵、诗歌等等多种艺术手法,去歌颂爱情的美好和脆弱。
例如:在第二个场景中,众人在新世纪来临前的集体朗诵中,出现了这样几组排比句:“爱情是蜡烛,给你光明,风儿一吹就熄灭.爱情是飞鸟,装点风景,天气一变就飞走.爱情是鲜花,新鲜动人,过了五月就枯萎.爱情是彩虹,多么缤纷绚丽,那是瞬间的骗局,太阳一晒就蒸发.”这几组排比句中,前一句都在歌颂爱情的美好和神圣,但后一句却都在揭示爱情的脆弱及易逝。
在恋爱训练营里面,马路说:“我可以花钱让很多女人和我上床,最后我发现我还是孤单一人。
”性不是爱情,爱情也不能等同于性。
所以,在后面的剧情中,马路会断然地拒绝“一骚二媚三纯洁”的红红的“爱”。
马路还说:“忘掉她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我决定不忘掉她。
”马路和明明还先后说出了同样的话:“爱他(她),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
”在《恋爱的犀牛》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当莉莉唱着一支爱情歌曲,点燃一支火柴时,一个人出来吹灭了,然后她又点燃一支,一个人出来又吹灭了,然后她又点燃一支……这个重复出现的动作,是不是在提醒我们,永远不要熄灭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即使它一再地破灭,我们也要一再地将它燃起。
剧中还有一个镜头,是黑子、牙刷、大仙,坐在那里讲一个做梦的故事,做梦者从梦宫中得到了珠宝以及一个绝色而又含情脉脉的美女,如果运用弗洛伊德的梦的分析法的话,这个故事是不是梦的讲述者潜意识向往的体现?当明明深情地说出“人是可以以二氧化碳为生的,只要他有爱情……”时,导演选择了在这一场景中让明明以一方白色的丝巾蒙住眼睛出现,这方丝巾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女人只有当被爱情蒙弊了双眼时,才会说出这样黑白颠倒而自己又深信不疑的蠢话吧!还有当明明告诉马路自己为什么无缘无故给他过生日的真相后,马路抱着头坐在大钟旁,反复地倒持着“一切白的东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一切无知的鸟兽,因为说不出你的名字而绝望万分……”这个场景,是不是象征着,是不是导演是在通过这一幕来告诉大家,爱情可以使一个人变成诗人,失恋更能使一个人变成诗人?因为马路紧接着就创作出了后面的这一句:“一切路口的警察亮起绿灯让你顺利通行……”在剧中,导演还插入了一些近乎荒诞的场景:在恋爱训练营里面,大家在导师的指挥下,煞有介事地背诵英文字母、汉语拼音,进行倾诉训练,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细节到底在传达一些什么样的信息?爱情是可以训练的吗?爱情会因为你经过了专业训练而会更加轻易地来到你身边吗?在恋爱训练营的最后一课上,导师在大力地倡导爱情的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可是,谁又能准确地说出,国际标准规范专业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精确的物理化学数学公式可以准确无误地通向一场旷世绝恋?虽然马路和明明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可是,他们对爱情的那种执著地追求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叹的。
马路不但参加了恋爱训练营,而且还刻苦钻研《恋爱的一百种技巧》。
明明为了陈飞,喝醉过,卑躬曲膝地跟在陈飞后面,为陈飞的生日准备各种礼物。
明明和马路并非没有过心灵的碰撞,当马路找陈飞争执,让他对明明好点而被打,受伤回来时,明明拿出纸巾为他擦拭脸上的血,马路呆住了,这时,莉莉走到舞台的拱门前开始跳绳,她跳绳的声音是多么像心脏砰砰跳动的声音。
马路就在这样的声音中,将自己的头轻轻地伏在明明的双膝上……在话剧即将终结时,马路终于做出了自己情诗的最后那几句“一切指南针为我指明你的方位,你是不留痕迹的风,你是轻轻掠过我身体的风,你是不露行踪的风,你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风,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我的爱人……”对一个人的纯真的无望的贫穷的爱情,让一个犀牛饲养员去学电脑、学英语、学开车,直至变成了一个诗人。
只是遗憾的是,在马路深情的吟唱中,明明最终还是用那一方丝巾蒙住了自己的双眼。
这幕场景埋藏着一个巨大的隐喻,马路坚持着自己对明明的爱,而明明依然坚持着自己对陈飞的爱。
他们谁也没有得到谁,但他们对于爱情的坚持却值得人们尊敬。
《恋爱的犀牛》准确地剖析了世纪之交之际的青年知识分子,面对商业大潮的迷茫和躁动,对待爱情幻灭时的无奈和向往,因而,它很容易地便嬴得了广大青年的共鸣和喜爱。
二、艺术的魔力: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又去中央戏剧学院攻读硕士的导演孟京辉,本身即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诗性修养。
“孟京辉本是一个诗人气质浓郁的艺术家,他戏剧中真挚的诗情正是其戏剧之魂。
”[5]在戏剧创作理念上,他更是深受前辈马雅科夫斯基的影响。
“马雅科夫斯基未来主义时期的诗歌在内容上具有相当的哲学内涵和普遍意义,在形式方面也具有相当独特的开拓和创造……未来主义作为一种创新的艺术风格也深深地影响了孟京辉。
”[6]除了未来主义之外,孟京辉在剧中调用了后现代、意识流、黑色幽默等等各种艺术手段,来烘托阐明突出主题。
而穿插全剧始终,不时出现的音乐和歌曲更是全剧的一大亮点。
导演和编剧通过音乐来歌颂爱情的神圣,表达剧中人的心声,而对于观众而言,则得到了心灵的舒缓和听觉的愉悦。
例如在话剧的一开场,便是一首英文歌曲:“Love me tender,love me long,take me to your heart……”剧中不时出现的人物的演唱,看似突兀,却以其流畅的声线和富有哲理诗意的歌词打动了观众,华丽典雅。
意识流以及黑色幽默的运用也是本剧的看点之所在。
在剧中,导演调动演员,说出大段大段精彩的独白。
像“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还有,“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爱你?……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走进你的办公室,将你推倒在地?……”这段内心独白,都在整个话剧的开篇和结尾部分分别出现了一次,类似的还有马路和明明在不同的场景中都说出了“爱他(她),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这句话。
这些重复的部分,既首尾呼应,同时又起到了点明主旨的作用。
还有马路、牙刷他们三个人在铸造的在铸造的大钟上吸烟、饮茶、打扑克的场影,灯光急明急暗在三个人以及大钟上逡巡。
这个镜头,虽然简短,却极鲜明地刻画出了世纪之交的年青人,面对眼前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们信仰上的迷茫,精神上的空虚,情感上的失落,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与那个推销员纠缠不休,玩语言上的逻辑游戏,上演了一出近似于荒诞的黑色幽默。
三、隐喻的味道:延伸观众的想象《恋爱的犀牛》不论是场景的设计还是服装的色彩,以及情节的安排上,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都极富有深意,充满隐喻的味道,诱惑着观众在大笑中或泪水中延伸自己的想象和思考。
在《恋爱的犀牛》中,几乎每一个场景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例如,在话剧的第一场里,马路将明明用绳子绑在一把椅子上,这个镜头有极强的喻意,马路渴望绑架明明的爱情,明明又渴望绑架所谓的艺术家陈飞的爱情,可是,最后,他们两个都失败了。
又如,当红红被经纪人毫不怜惜地从怀中粗暴地抛掷到地上时,红红大叫:“别伤了孩子!”看到这里时,几乎全场的观众都笑了,可是经纪人要伤的是孩子吗?还有,编剧和导演在剧中开设“恋爱训练营”,导师在训练课上领着学员们口若悬河地练习,可是,真正地爱情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吗?还是导演真正地目的旨在告诉观众,爱情,可遇而不可求?《恋爱的犀牛》在舞台布置上是极其简约的,剧中采用大量的蓝色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