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走壁的虎将》优质课教学设计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_2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激发同学爱科学的兴趣。
2、揣测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同学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0课,认识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壁虎。
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儿?这样的外形给你什么感觉?2、就是这样一只外形普通的小动物,却是位名副其实的虎将。
它到底“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阅读来进一步了解壁虎。
二、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都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运用以前所学过的批注方法做批注。
三、交流汇报,了解课文内容。
(一)第2自然段1、你喜欢哪个自然段?指名读。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壁虎捕食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出其不意”是什么意思?“出其不意”和“突然袭击”表现了什么?3、“百发百中”说明了什么?3、赏析“伸长”、“跃起”、“张开”、“吐出”、“一口吞食”等动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朗读:谁来读出这种“虎”劲?5、看到这只“虎气十足”的壁虎,你想说点什么?(二)第3自然段1、关于壁虎捕食,你还喜欢哪些内容?(捕食蝎子)2、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你们见过蝎子吗?蝎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如果你被蝎子蛰一下,会怎么样?4、当蝎子用它的武器——尾刺向壁虎狠刺时,壁虎却——,双方激战两三个回合,壁虎会遇到什么情况?它是怎么做的?5、这时一只什么样的壁虎?你会对它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情?指导朗读。
6、小结。
(三)第6自然段1、这一段写了壁虎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中心句)2、你从哪里能看出来壁虎避敌的方法很巧妙?“丢卒保帅”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个做法好不好?为什么?3、拓展: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动物有非常巧妙的避敌逃生的办法?4、指导朗读。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飞檐走壁的虎将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飞檐走壁的虎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并掌握《飞檐走壁的虎将》这篇课文的内容、主题和结构。
2.掌握相关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如“神机妙算”、“霸道”、“束缚”等。
2.能力目标:1.能够提取文章中的信息,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2.能够归纳概括文章主题和结构。
3.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和表述思考。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虎将这一角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感受其智慧和勇气。
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主题和结构,提取关键信息。
2.熟练掌握相关生词。
2.教学难点:1.理解语文课文中虚实辩证的思想。
2.能够通过产品推销案例,深入了解市场营销策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10分钟)老师简单介绍本课文的主旨和背景信息,然后提出问题:既然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只“虎”,那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平常我们对于这种动物有什么印象吗?我们对于它们的看法是什么?2.阅读教材(6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全文,并尝试讲述故事内容。
2.老师对重要的故事线索和生词进行单独讲解和解释。
如:“神机妙算”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机智与敏锐;“束缚”是指某人或某事物对于另一个人或事物的限制和约束。
为方便学生记忆以及检验他们对于相关词汇的认识程度,老师可以针对每个生词提出一些例句让学生进行辨析和运用练习。
3.学生分别进行个人阅读并在读完之后,举手发言回答问题。
比如:“虎将如何获得了情报?”“虎将怎么样才能找到那些走私贩?” 等等。
4.针对一些细节或难度较高的地方,老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地加以点拨和讲解,确保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识别与想象。
3.总结互动(20分钟)1.老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2.小组内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故事内容,并给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比如:“你对于虎将这一角色的印象及评价是什么?”“有哪些场景或情节让你感到最感人或让你思考的是什么?”等等。
关于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

关于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人物英雄形象及其忠诚、勇敢、仁爱等情感特点;
•掌握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基本技能;
•提高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心品读、欣赏文学、享受美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情节和人物性格,体会情感内涵;
•掌握古诗词的阅读技巧和欣赏方法;
•提高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3. 教学难点
•发展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理解文本一些较复杂难懂的词语。
4.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让学生自己在课前阅读文本,在第一时间充分了解文本故事、人物,以及对整个故事的情感体验等。
(二)课堂教学
1.朗读文本
首先,老师先朗读文本,让学生有一个感官上的了解,回味故事情节。
2.讲解难点词汇
老师针对文本中出现的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下来。
如:走壁,飞檐等。
3.问答
老师针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进行问答,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探究。
4.分组讨论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本中的经典句子,有什么思考,如何理解等进行讨论。
5.背诵古诗词
让学生在朗读《飞檐走壁的虎将》故事后,根据文本中的古诗句进行背诵。
5.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人物英雄形象及其忠诚、勇敢、仁爱等情感特点。
同时,掌握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基本技能,将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欣赏古诗词的能力,理解并记忆下来故事中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词语,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
教学案例分享:四年级语文《飞檐走壁的虎将》

本文将分享一篇优秀的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飞檐走壁的虎将》。
这一案例通过引入寓言故事、抓住儿童兴趣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材分析《飞檐走壁的虎将》是一篇故事类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的虎将如何利用巧妙的方法达到目的。
故事情节简单生动,语言清晰流畅,适合小学生阅读。
同时这篇文章也充满了趣味性和教育性,可以帮助学生增加了解寓言故事和人物语言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和词组,并掌握其相关的知识点。
4.通过阅读、问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1)自由阅读: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提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2)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文中的生字词和词组,增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阅读过程(1)单独阅读: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文章,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阅读: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疑问,一起理解文章。
(3)整体阅读:通过课堂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人物和语言表达等。
3.深化阶段(1)理解文章: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分析,展开思辨。
(2)绘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或场景,在绘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知识扩展(1)问答环节:通过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扩展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
(2)词语运用:呈现生字词和词组,并帮助学生掌握其相关的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此次教学,学生们在引入寓言故事的基础上,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和丰富的课堂活动,增强了学习乐趣和参与感,并使学生在课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虎将的特点及其它角色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通过文中细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学会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理解虎将及其他角色的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文中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虎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虎将的外貌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虎将吗?他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虎将的特点,并与同桌分享。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要求学生跟读、默写。
(2)分析虎将及其他角色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把课文给家长朗读,让家长评价朗读效果。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完成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虎将的特点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虎将的特点和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飞檐走壁的虎将》。
2. 虎将的图片或插图。
3. 黑板和粉笔。
4.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虎将的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虎将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虎将的特点和能力。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虎将飞檐走壁的场景。
2. 拓展作业:(1)让学生收集有关虎将的其他故事或传说,下节课分享。
(2)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虎将的小故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飞檐走壁的虎将》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飞檐走壁的虎将》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关英雄的故事。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理解善与恶、勇敢与懦弱的区别。
4.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熟悉生活中的好人、善行,从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性美和真谛。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飞檐走壁的虎将》。
此文来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被称为“虎将”的英雄,他的故事出现在《太山北经》里。
三、教学步骤1.导入课堂:请学生回忆之前听过的神话故事,问他们是否知道英雄的故事。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学习课文:分段讲解整篇文章。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段朗读,并理解文章中每句话的含义。
同时,也可以对古语言进行恰当的翻译。
3.阅读理解:请学生在阅读完课文之后回答问题:虎将为什么和那些动物为敌?虎将为什么要“投河自尽”?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信息。
4.课堂讨论: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喜欢哪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和理由,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言。
5.小组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故事人物的研究和演讲,让学生准备有关人物的传奇故事,以便可以向班级其他同学讲完整个故事。
6.课程评价:老师可以设立一些考试来测验学生对此语文学科的理解。
其中涉及到导入课堂、学习课文、阅读理解以及课堂讨论等方面。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理解善与恶、勇敢与懦弱的区别,从而培养学生的高情商和高理解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和故事背后的思想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整体语言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学会新词。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培养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学会新词。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有关描写动物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描写动物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 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教学生字词。
3. 教师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动物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动物名称。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学习新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讲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5. 练习写作: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动物描写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尝试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进行描写。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激发同学爱科学的兴趣。
3.揣测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同学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壁虎的有关资料:如形体、生活习性等。
2.壁虎的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身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最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五、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获蚊子、苍蝇、飞蛾。
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
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同学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身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0飞檐走壁的虎将
勇猛
壁虎名副其实的虎将
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