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1)通识课程
日语专业课程说明[指南]
![日语专业课程说明[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798643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0.png)
基础日语本课程为日语专业基础阶段主干课程,旨在系统地传授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日语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等)和进行严格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日本文化(这个好像跟我们学的不一样,没关系吧)本课程以文化模式学为构建基础,从日本文化的原点切入课题研究,如森林文化说、骑马民族说、稻作文化论等,重点围绕天皇制与日本文化、国家主义与日本近代化、军国主义与现代等主题,展开日本文化史的重要侧面。
本课程试图通过对“道艺”文化的阐释,帮助学生对日本人的“内在精神”有所了解,诸如武士道、茶道、剑道等。
本课程的每一个专题所讨论的问题都具有综合性,需要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日本历史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对日本文化有粗浅的认识。
日本概况是日语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旨在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日本,以便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
日语泛读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以及各种内容的文章。
其中科普性文章和报刊文章要占一定的比例。
以便毕业后尽快地适应工作。
日与写作是日语专业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文体的文章及论文的写作方法。
此外,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组织结构和日语语言的正确使用入手,逐渐把写作重点转移到行文的流畅和文章的内涵上来。
日语会话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为高年级的口译课和翻译课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级上半学期以反复操练在精读课上学习的语法、句型为主。
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常用日语口语。
一年级下半学期和二年级使用会话教材,全面系统学习口语基本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会话练习,逐步提高口语水平。
日语听力本课程为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听力课程。
《大学日语1》教学大纲

《大学日语1》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素养与能力:1. 课程目标1:听力理解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2. 课程目标2:口语表达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3. 课程目标3:阅读能力及读文章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4. 课程目标4:写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5. 课程目标5:翻译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四、课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习题练习等。
五、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总评成绩构成(100%)=出勤(10%)+课堂表现(10%)+作业(5%)+测试(5%)+期末考试(70%)注:分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为: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100%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为:学生平均成绩/总分*100%六、课程学习资源1.选用教材2.主要参考书目(1)《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1,2》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新大学日语听力与会话1》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3)《新明解国语辞典》金田一京助世界图书出版社(4)《日语句型词典》徐一平(代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5)和风日语学习网站: /(6)沪江日语学习网站: /七、课程学习建议1. 充分有效做好复习与预习。
2. 主动阅读外文期刊,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多练习听力。
3. 通过网络或电视了解日本人的习惯及语言表达,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善于分析和总结,温故而知新。
八、评分标准九、附表:教学进度安排。
《基础日语1》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实施细则

《基础日语(1)》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基础日语(1)》课程名称(英文):Basic Japanese (1)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周学时:10 总学时:300 总学分: 18先修课程:无开设专业:日语专业1年级学生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教学对象为零起点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协作发展的能力;采用精讲多练、探索性学习等方针。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词汇语法的习得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改变了以语法结构为纲和以教师为中心、讲解语言点和机械训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在日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重点加强日语语音、语调的教学和听说训练,注重日语的基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的学习,同时通过以学校、家庭、社会活动为主,兼顾日本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课文题材,丰富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并培养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意识,以顺利通过全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和日语能力二级考试,并进入三四学年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的课程目标为以下8点。
1.语音方面掌握清音、浊音、半浊音、拨音的发音;促音、长音、拗音、拗长音的发音;元音无声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单词中的发音辨析;单词的声调(アクセント)、各类单句的基本语调(イントネーション)等日语发音的特点。
2.文字、词汇方面掌握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三种文字,并能用罗马字标记假名和汉字。
掌握约3000个单词和以这些词为中心点构成的常用词组,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基础上从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应用词汇,以及具有依据基本构词法识别单词的能力。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启示

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启示摘要本文以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日本大学本土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值得中国大学借鉴学习。
关键词日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二战后从美国引进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消化”吸收后,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吸取经验、摒弃问题,积极探求通识教育课程本土化模式,努力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质量。
(一)日本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日本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基础课程、综合课程、面向新生的大学入门课程等。
基础课程一般包括外语、信息收集与处理、保健体育等技能性科目和专业基础科目。
综合课程主要是由知识性科目组成,一般设置为核心课程模式、分类必修模式,也有按主题讲座或研讨的形式开设。
大学入门科目或教养研讨课主要为新生开设,目的在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大学开设的课程,学会如何选课,培养学习兴趣、科学的思考方法以及正确的表达方法等。
这种课程一般是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每班20人左右。
(二)日本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日本大学比较重视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大学一般都要求学生掌握两种外语。
把外语作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
要求学生在理解外国文化的基础上,既能阅读外文教材和学术性文章,又能够用外语交流,为学生将来作为一个国际人才打好良好的语言基础。
信息科目的目的是锻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
作为与专业教育有机相联的专业基础科目,主要是向学生开设学习各类专业课程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了解基础学科的逻辑框架或体系,并掌握学习高深学问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思考方法等。
保健体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根据对自身体力等测定所得的数据,了解自我身体的资源现状,基于科学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体魄;其次,根据自身特点或运动技能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养成终身喜爱运动的态度以及培养遵守公共秩序或培养协调性等社会公德。
日语专业各学科教学大纲

日语课程教学大纲《基础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基础日语》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定开设的必修课,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教学为两学年,每学年为两个学期,共四学期(合计528学时,36学分),是日语专业的基础阶段。
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的一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基础日语》为两学年,共四学期(即1、2年级)。
由于日语专业的学生入校时是“零”起点,因此本阶段的教学既要保证学生掌握正确标准的日语发音、节奏规律和语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掌握日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注意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巩固学生专业理论技巧,为《高级日语》(即3、4年级)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与手段《基础日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罗列抽象概念,而是注重实际应用,精选基础性和趣味性较强、反映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观察、模仿、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基础日语》课程要求教师因地制宜,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制作教学用具,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打破以语法为核心的传统教材体系,注重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推进教学,力图集精读、泛读、听力、会话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基础日语1、2:1、广东方言与日语发音上的一些碰撞2、日本的常用汉字与中文汉字的碰撞3、日语的敬语4、表示授受关系的动词5、用言的活用形变化6、被动句、使役句、使役被动句7、语法(词法、句法)基础日语3、4:1、词汇的活用2、句型的活用3、语法(词法、句法)4、课文的理解教学大纲基础日语(1)Fundamental Japanese Ⅰ课程编号BZB100103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每周 10 学时,共 180 学时,10 学分先修课程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日语的基础知识,具备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学风,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语课程简介

《日语Ⅰ》课程简介课程编号:A1201381课程名称:日语Ⅰ课程英文名称:Japanese I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单位:外语部适用专业:药学本科日语特色班一年级学生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的:《日语Ⅰ》是一门由听说、阅读、写作、翻译、词汇五部分教学组成的以应用为本的综合课程,它以提高日语综合技能为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写作与翻译技能,提高学生的词汇综合运用能力,达到新国际日语水平测试中的五级水平,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日语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
教学内容:《日语Ⅰ》使用《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教材,教学内容包括基础单元及第一至第八课,每一课都由基本课文及应用课文组成。
基本课文部分要求掌握课文内重要的语言点、语篇结构。
如语言点:分析每课中的重点词汇与语法结构,并扩充其用法,尤其注重词的搭配与应用等。
应用课文为日常会话形式,分析掌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并能根据其结构特点进行段落写作;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查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语言的文化特点,并在课上进行表述以此加强口语锻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其中理论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按教务处有关要求)。
教材:《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社株式会社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主要参考书目:《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同步练习》,人民教育出版社,日本光村图书出版社株式会社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日语Ⅱ》课程简介课程编号:A1201382课程名称:日语II课程英文名称:Japanese II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单位:外语部适用专业:药学本科日语特色班一年级学生开课时间:第1学年第二学期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4学分教学目的:日语II是一门由听说、阅读、写作、词汇四部分教学组成的综合课程。
日语课程简介

日语专业Japanese Speciality1课程名称:《基础日语》英文名称:Basic Japanese学分:6+8=14总学时:108+180=288先修课程:无内容简介:本门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新编日语》。
《基础日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级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语法知识、词汇用法以及初步的会话能力等。
《基础日语》为日语专业选修的必修课,学习时间从大一上学期开始。
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可达到大纲的要求。
适用专业及层次:一年级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新编日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周平、陈小芬编2003年版参考书目:宋文军主编:《现代日汉大词典》,中国商务印书馆、日本小学馆1987年版《新编日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皮细庚编著2课程名称:日语听力英文名称:Japanese listening学分:2总学时:36先修课程:无内容简介:低年级听力教学的目的是从以听句子为主到听简单的文章的顺利过渡。
通过对听力教材的听解和学习,使他们听懂地道的日语,领略各种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认知,从而可以从日益密集的信息中快速地获取大量地有用信息,强化语言的应用能力。
适用专业及层次:日语专业本科一年级下考核方式:笔试选用教材:目前国内已出版部分日语听力的教材。
但材料较老,跟不上时代要求。
还有的教材的内容没有系统性,不能反映日本的真实生活。
本门课程所用的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日本语听力》。
具有1.范文多由编写人员根据需要编撰,具有较高的独创性2.设计切合实际社会生活场景,语言真实度高,较好地体现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结合3.设问方式灵活,同时启发学生用日语思考,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4年版参考书目:1)《日本语听力》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日本语教育事典》听力部分日本大修馆出版社2000年6月版3)国际日语能力水平考试三、四级听力部分張秀華主編『国際日語水平考試試題精解4級(1994年―1998年度)』張秀華編著『国際日語水平考試試題精解4級(1999年―2000年度)』南開大学出版社3課程名称:日語会話英文名称:Japanese Conversation学分:2+2+2=6総学時:72+72+72=216先修课程:无内容簡介:第一目的:可以简单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一年下)学习用日语自我介绍纠正不标准的发音及日语说话了解并学习日语歌曲,诗,饶口令等第二目的:模仿课文会话,进行相互对话,逐渐过度到自由交谈。
尔雅1-5期通识(选修+必修)课程单

A 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叶嘉莹
南开大学
高蒙河
复旦大学
万献初
武汉大学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
郭齐勇
武汉大学
夏可君
中国人民大学
陈炎
山东大学
黄玉顺
山东大学
查屏球
复旦大学
陆建猷
西安交通大学
朱彦民
南开大学
彭林
清华大学
彭林
清华大学
陈怡
东南大学
B 自然、科学与科技(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刘本培 刘旦初 顾沛 李建珊 韩茂莉
课程编号 F202 F204 F205 F301
课程名称 东方电影 园林艺术概论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古代名剧鉴赏
TS071
F303 文艺学名著导读
TS124
பைடு நூலகம்
F402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
TS104 TS105 TS188 TS189
F404 F405 F501 F502
艺术美学 西方美术欣赏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
黄卫平
中国人民大学
艾跃进
南开大学
周季平
中华女子学院
陆向谦
清华大学
杨岚
南开大学
杜汉荣
上海理工大学
E 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10门)
主讲人
主讲人单位
李义平
中国人民大学
彭刚 郭家宏 温铁军 张学谦 柴效武 柳欣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主讲人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张铭 钟江 艾剑良 尹克林 李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