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三)

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三)

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期末检测试题(三)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3题。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残痛..的学术冤案。

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幅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记得卞毓方先生在写马寅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思想者的命运有三种。

一种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作。

一种是思想超前半步,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已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裁判为真理。

一种是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被视为异端..斜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

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慷慨..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疾俗悲歌。

未来的先知思想者或许不会再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因为科学越来越昌明民主,环境越来越宽松包容,越来越健全规范。

但思想者尤其是领先时代的先行者,注定“阳春白雪,和者盖寡....”。

要恪守......真理,仍需要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甘之如怡的心理定力,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功利异端斜说瞻.(zhǎn)之在前B.残痛甘之如怡和.(hè)者盖寡C.竖子昌明民主抡.(lūn)起大棒D.申斥愤世疾俗恪.(kè)守真理2.为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或短语,准确的一项是()A.明日黄花法治我行我素B.过眼云烟法治特立独行C.过眼云烟法制我行我素D.明日黄花法制特立独行3.根据对联常识,在第一段文字□处填入的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A.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B.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仁敬重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C.爱国一片赤子之心,堪为晚辈楷模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深受国仁敬重D.坚持真理不屈不挠,深受国仁敬重爱国一片赤子之心,堪为晚辈楷模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迷信的土壤并没铲除殆尽,像王林一样一些所谓的“大师”凭着传统戏法的伎俩,蒙蔽百姓、忽悠官员,看似玄奥其实果不其然....,但个别党员干部、明星对“大师”的所谓“指点”深信不疑。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葛兆光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

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

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

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其次是“二”。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

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

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

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

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

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

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江苏省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2017·清新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能否取得好成绩,其实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休戚相关,脱离这三个方面去追求好成绩,无异于痴人说梦。

②中美在大数据、云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需要思想之间的碰撞,面对最为敏感的网络问题,推心置腹的探讨才是妥当地解决问题的方式。

③当中国步入商品社会后“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被大力提倡,但这不等于说为顾客服务的人就是奴仆,顾客花了钱就可以趾高气扬。

④台湾问题说到底也是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正所谓疏不间亲,任何第三方势力都不能对两岸同胞所做出的选择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⑤张嘉佳导演的《摆渡人》尽管有王家卫的监制,但由于导演本人缺乏经验,所以和王家卫亲自导演的影片比起来,自然也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⑥2016年,我国五系标准化工作也已全面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毕其功于一役,于年初启动了五届技术各系统方案的最终实验。

A . ①②④B . ①③⑤C . ②④⑥D . ③⑤⑥2. (2分) (2017高一下·资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B . 台湾地区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

C . 四川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D . 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3. (2分)(2016·中山模拟) 下列语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比较阅读是运用同中求异、异种求同的思维方式的一种学习方法。

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2015-2016学年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9分)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尔才用。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
A. 先锋小说重视“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小说叙述方法的意义和变化, 有很强的具体的实验要求,因此,又称“实验小说”,也就是下文说的新时期现代派文 学。 B. “先锋小说”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先锋小说”是指表现先锋者的先 锋精神、具有先锋引领作用的小说创作,即“先锋文学”中的小说创作。 C. 在 80 年代中期出现以形式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小说创作潮流,狭义的“先锋小说” 即专指此。我们所说的“先锋小说”,则特指狭义的“先锋小说”。 D. “先锋小说”中的所谓“先锋精神”,是指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 以及与之相同的艺术的可能性,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旧有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讨论进入到中国是否需要现代派文学的阶段,于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较大规模的介 绍、评价和研究开始了,进而理论界便掀起了一场关于现代派文学的论争。 B. 一批作家如王蒙、刘心武、李陀、冯骥才等人,它们从自身的创作实践中提出了对 传统文学观念的质疑与引进现代派文学技巧和手法的倡导。 C. 把讨论引向对新时期文学中现代主义倾向的评价阶段的是围绕“朦胧诗”“三个崛 起”的讨论。之后,理论界的介入和创作的探索同步进行,构成了新时期文坛上的繁荣 景观。 D. 高行健《现代派小说技巧初探》一书的出版,加之冯骥才、王蒙等人关于中国需要 现代派的通信,构成了这场关于现代派文学论争的高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十年动乱”导致普遍精神危机,人们在抚摸伤痕、反思痛苦的同时作出了“我不 相信”的结论。而由精神危机而导致的信仰丧失、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态度,则使人们 面对变化万端的大千世界不知所措。 B. “创作自由”口号的提出,在思想界、理论界和文艺界创造和建构了平等、自由和 宽松的思考、创作环境,对作家们把思维中心移向创新与突破起了作用。 C. 改革与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国门,西方文化思想和艺术作品在 哲学思想和艺术创作上,给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D. 新时期现代派文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成为中国当代作家借以观照自己 所处环境与反思中国社会以及表现矛盾心灵的参照体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江苏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姜堰区第一次月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2015.10)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世上读书人知道有一副对联是劝人苦读的,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契诃夫从平凡的日常生活取材,把笔触人物的内心深处。

(3)我们鉴赏一部小说,要透过故事的枝叶,仔细生活这棵常青的大树的根。

A.大都伸向寻味B.全都伸入寻味C.全都伸向寻觅D.大都伸向寻觅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由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来,上下游围堰合龙工程一蹴而就....。

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导流的渠道奔腾而去。

C.他不肯在命运面前退缩,不肯学世人之随波逐流....。

?D.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社科院主办的《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2013年1月至10月,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30天左右,频繁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B.2013年11月以来,雾霾天气给淮安人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淮安的雾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C.寒风瑟瑟的冬天,中国人民大学,这座着名学府在遭受自主招生的“雾霾”后,另一着名学府,复旦大学将在全国试行“推优直选”录取试点生的办法。

D.面对日本等国的鼓噪,有学者认为,2014的甲午之年,是否会成为中日间事关国运衰荣的又一个“雾霾”之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社会精英层对中日“对抗博弈”的把控。

4.(5分)汉语的奇妙在于,特殊的语境,会出现特殊的或潜在含义。

下面是《婚姻与生活》记者采访已经博士毕业,但仍单身的吴小瑛时两人的对话。

记者:您大学恋爱过吗?小瑛:上大学时,爱上一个人。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

江苏省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

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里或横线上。

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

基础篇一、(6分)1.请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任选六空..作答)(6分)(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

(《诗经·氓》)(2)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3)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5)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都是运用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6)在古代诗词里,“愁”与“酒”常常相伴而行,例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

(16分)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

戏剧中,我的偏好在青衣花旦。

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飘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儿子却喜欢看戏里的行头及翻筋斗。

只要那个武丑一出来,他的小眼珠儿便恨不能飞出来。

随着那武丑的一翻一腾一踢踏,他小人家也跟着乱动弹,瞎使劲。

然而那武丑的翻筋斗,却每令我心悸发怵.。

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斗岂不砸了大家?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

那武丑无论怎生地翻,却也是能贴台边儿稳稳地刹住,险伶伶地看似要掉,就是掉不下来。

我最怕的是老生老旦出场。

他们老人家只要一上台,仿佛就生了根,不磨蹭不泡上几根烟时间,算是下不了台。

高二语文-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南京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高二语文 2016.0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涂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

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里或横线上。

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

基础篇一、(6分)1.请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任选六空..作答)(6分)(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

(《诗经·氓》)(2)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3)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5)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______▲_______”,都是运用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6)在古代诗词里,“愁”与“酒”常常相伴而行,例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题。

(16分)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

戏剧中,我的偏好在青衣花旦。

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飘样的小碎步,以及不瘟.不火、缠绵悱恻的唱腔。

儿子却喜欢看戏里的行头及翻筋斗。

只要那个武丑一出来,他的小眼珠儿便恨不能飞出来。

随着那武丑的一翻一腾一踢踏,他小人家也跟着乱动弹,瞎使劲。

然而那武丑的翻筋斗,却每令我心悸发怵.。

台面恁小且又恁不平,他要稍有闪失,一个筋斗岂不砸了大家?好在我此虑纯属杞人忧天。

那武丑无论怎生地翻,却也是能贴台边儿稳稳地刹住,险伶伶地看似要掉,就是掉不下来。

我最怕的是老生老旦出场。

他们老人家只要一上台,仿佛就生了根,不磨蹭不泡上几根烟时间,算是下不了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的字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kě) 遏止(â)炫(xuàn) 耀如履(lǚ)薄冰B.慰藉(jiâ)徜(táng)徉雾霭(ǎi) 自惭形秽(suì)C.幽篁(huáng) 花坞(wù) 踏莎(suō)行拙(zhuō )政园D.弹劾(hái)周匝(zā)惬(xiã)意独辟蹊(xī)径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讴歌融恰云霄貌和神离B.擅长诙谐污告一刀两段C.咀咒安祥寒喧破斧沉舟D.掂量妨碍惊诧相形见绌3.填在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的才能,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

A.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

B.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得怎么样。

C. 一个人要能成才, 一定要勤奋学习。

D.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的程度。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项是()A.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B.经过反复推敲,他终于找到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C.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保障。

D. 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写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 它是卫士,发现外敌,就会迎上去攻击;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C. 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有闲心来关注一棵古藤的生死呢?D. 和人的眼睛不同,虾、蟹、蜂、蚁……等节肢动物的眼睛都是复眼。

7.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耸入云霄。

(夸张)B.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反问)C.蝴蝶嗅出这不是花香,自然且愤且啼地离去了。

(拟人)D.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

(排比)8.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唐“四杰”是指陈子昂、王勃、卢照邻和骆宾王这四位对初唐诗歌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诗人。

B.我国文学史上的“李杜”并称,一般是指唐代诗坛巨星李白和杜甫,也有用于李商隐和杜牧的。

C.“苏辛”词派中的“苏”是指苏轼,“辛”是辛弃疾,因为他们的词都以豪放见称,故有“苏辛”词派之说。

D.“唐宋八大家”是明代人的说法,分别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荀子《劝学》,完成下列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声非加疾也(急速,猛烈)B. 假舆马者(借助)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水绝:横渡)D. 故不积跬步(古代指半步)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所表示的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承接关系)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因果关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关系)D.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关系)1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①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A. ①手臂并没有加长,而看得远②比不上片刻的学习B. ①手臂并没有增长,而看得远②比不上片刻学习到的东西多C. ①手臂并没有增长,但别人在远处就能看到②比不上片刻学习到的东西多D. ①手臂并没有增长,但别人在远处就能看到②比不上片刻学习到的东西多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

中国园林在建造之先,首先考虑的是静观与动观的问题。

所谓静观,就是园中给游者留有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妙在静中生趣;后者如苏州拙政园奇在移步换景。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我曾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

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象。

九山亦然。

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

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

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也要区别对待。

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弯环等都体现着这个道理。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林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把人的视线引向仰观。

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又都是留心俯视所致。

因此园林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

山际安亭,水边留矶,是能引人仰视、俯视的方法。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曲直自如,灵活应用。

园林中两侧都是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经过的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都是以少胜多。

寥寥几句,有不尽之意,弦外之音犹绕梁间。

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也包含着这层意思。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

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

园林中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

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的空间。

华丽之园难简,雅淡之园难深。

简以救俗,深以补淡,笔简意浓,画少气壮。

艳而不俗,淡而有味,是为上品。

无过无不及,得乎其中;须割爱者能忍痛,须添补者无吝色;下笔千钧,反复推敲;刚以柔出,柔以刚现——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

所以我曾经说,明代的园林,与当时之文学、艺术、戏曲有着相同的思想感情而以不同形式出现。

文学艺术作品讲究意境,造园也也有意境。

“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引水须随势,栽松不趁行”,“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此虽古人咏景说画之辞,造园之理也与此相同。

——《中国园林的风格》13.对文中“ 须割爱者能忍痛,须添补者无吝色”一句中“无吝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不要小气B. 不要坚持己见,要按常理办事C. 不可吝惜颜色D. 坚持己见,不按常理办事14. 对下列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林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把人的视线引向仰观。

(引用说明)B.二者说来,庭院专主静观;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举例子说明)C.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都是以少胜多。

(打比方)D.文学艺术作品讲究意境,造园也有意境。

(作比较)15. 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园林风格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动静之分、俯仰之别和曲直相对。

B. 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境界C. 中国园林的建造都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

D. 中国园林的构思讲究含蓄,追求意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四.(5分)16. 填空。

(5分,每小题1分)①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所描写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是()。

③携来百侣曾游,。

④,百年多病独登台。

⑤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五(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

树总是轻轻摇动着。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17.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答:18.从文中找出一个最具概括性的词来表现树对小屋的作用。

(2分)答:19.文中写出了小屋的哪些特点?(5分)答:20.文中对“树”和“小屋”的描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理想?(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5分)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珠宝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轻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