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南通二模语文

合集下载

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3月)

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3月)

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2018.3.29)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 ②①③⑤④B. ②④⑤①③C. ③②④①⑤D.③④⑤①②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报一个专题名称。

所报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圈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南通市)徐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答案

(南通市)徐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答案

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iI.(3分)C2.(3分)D3.(3分)A4.(3分)B5.(3分)C二、文盲文阅读(19分}6.(3分)B(徽:警戒,警告。

)7.(3分)D(文中“朱子”应是朱栗,《朱子家丑ii》为朱柏庐所著。

)8.(1)(4分)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事务,情绪激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

评分建议:“习”、“慨然”、“荷”,语句通顺,各1分。

(2)(5分)(汤海秋)没有来得及上奏,就改任了官职,他看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想把自己的主张在天下显露、陈述出来,写了《浮邱子》九十一篇。

4乎分建议:被动句、“用”、“暴”、状语后置句,语句通顺,各1分9.(4分)严明执法;敢于谏育;善于总结得失;心忧天下。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4分)借“杜字”的典故,表达恩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2分);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富有艺术感染力(2分)。

11.(6分)由对故土失陷的痛惜、对物是人非的感叹(2分),到对受难百姓的同情、对金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2分),再到激起报仇雪恨的决心(2分)。

评分建议:答对情感而不结合内容,每点得1分;不能体现变化过程,最多得3分:“对故土失陷的痛惜”与“对物是人非的感叹”答出其一即可,“对受难百姓的同情”与“对全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答出其一即可。

四、名旬名篇默写(8分}12.(8分)(!)信誓旦旦(2)是非之心(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日月忽其不淹兮(即以咨置在善道(6)荡胸生曾云(7)一尊还固守江月(8)涵泳工夫兴味长语文答案第1页(共2页)。

南通市2018-2019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

南通市2018-2019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

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2018届-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课件

2018届-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课件
2018届-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 2018届 南通二模语文附加题讲评
2018届-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 21.(5分)曹子建铺排整坊/立阶级以赚人
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 雷同一律。 • 22.(2分)曹植曹丕 • 评分建议:每空1分。 • 23.(3分)(1)文章铺排,雷同一律; (2)招纳门客,以赚取更高名声;(3)名 声超过子恒,实则不如。 •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氛围,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 ②与下文孩子们在“乐园”嬉戏时的热闹形
成对比,反衬了“乐园”的美好。 •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8届-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 14.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 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6分)
• ①村庄贫穷落后,娱乐生活较少; • ②秋后的禾场适合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玩乐; • ③禾场上的游戏给天真、充满创造力的孩
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018届-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 17.文章第②段,作者用西方戏剧的例子对论 述“说破’的艺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 析。(6分) )
• ①指出西方戏剧追求悬念和追求情节的步步 推进的特点;
• ②与昆曲自报家门程式“说破” 形成对比, 突出了昆曲开场把话讲透的特点;
• 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8届-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 24.(5分)AD(A项中,“用稻草人装扮成 自己”错,应是暗中安排一名军士假扮自己; D项中,老船夫回去后,提醒了翠翠注意歌声)
• 25.(1)(6分)贾母听闻悲怨的笛声,受 到触动而流泪,大家也都有凄凉寂寞之意(3 分);黛玉、湘云去了凹晶馆,黛玉以“冷月 葬花魂”与湘云“寒塘渡鹤影"联诗,使人觉 得过于凄清悲凉(3分)。(2)(4分)琴 (张蕴华)(1分)。处境:进入女师后,众 多亲戚挖苦嘲笑,说她有失大家的闺范(1 分);社会上有太多卫道的人反对男女同校 (1分)。希望:考进外专,与男学生一起上 课(1分)。

【南通七市】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南通七市】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

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________的结果。

它们是________、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________。

A. 催化一脉相承各有千秋B. 催生相辅相成各有千秋C. 催生一脉相承平分秋色D. 催化相辅相成平分秋色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样的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①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②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③往往被嘲讽与讥笑④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⑤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A. ①④②③⑤B. ②④③⑤①C. ④①②③⑤D. ④②③⑤①3.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3分)()①千秋绝唱消魂句一卷高歌漱玉词②东南形胜填词去岸柳月残煮酒来③锦书难托钗头凤青渡再遇蝶恋花④闺中苏辛传孤本词里红瘦咏海棠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 下列选项中,对图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2018年幸福社区图书馆图书借阅情况A. 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性强的图书。

B. 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 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休闲娱乐方面的图书。

D. 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8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2018南通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②说破,在吴语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话讲 透彻,一是指把人讲破(讲坏)。昆曲往往在演出 前就将剧情与角色兜底向观众作交代,与追求悬 念,追求情节的层层环扣、步步推进的西方戏剧 体系截然不同。观众在欣赏西方戏剧时始终是被 蒙在鼓里的,秘密究竟要保持多久,什么时候才 能揭开,秘钥全都掌握在编剧和导演手里。且不 论近代流行的悬疑剧、推理剧,即便是莎士比亚 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 之梦》,也竭力将隐喻和象征转化为剧情发展的 需要。
评分建设:每点2分,意思对印可。
念奴娇· 避地溢江书于新亭(王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 (整天,从早到晚。)思归归未得,孤负(违背; 对不住。)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 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 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何事)呢喃语。最苦 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舂米或捶衣的木 棒)。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18.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首先,指出昆曲也有一些剧目自报家门却说而 不破; 接着,举例分析说而不破的艺术效果及目的; 最后,揭示说而不破的艺术价值。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昆曲“说破”艺术的 特征。(6分) ①一般以丑角形象开场; ②语言调侃、幽默; ③内容多为交代人物身份、人物性格。
练习讲评
2018.4.8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 也;是非之心 ,智也。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 遗诏。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 (7)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南北朝到晩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B.C.D.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

[推荐学习]2018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

江苏省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2018届高三语文3月第二次调研(二模)试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________。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________。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________。

A. 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 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 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 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 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 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 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 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 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 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________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 ②①③⑤④B. ②④⑤①③C. ③②④①⑤D. ③④⑤①②5. 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南北朝到晩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并肩望洋兴叹视而不见B.并肩赞不绝口侧目而视C.比肩赞不绝口视而不见D.比肩望洋兴叹侧目而视1.(3分)C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2.(3分)D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3.(3分)A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春水碧于蓝。

”。

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塔松即云杉。

A. ②①③⑤④B. ②④⑤①③C. ③②④①⑤D.③④⑤①②4.(3分)B5.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5.(3分)C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汤海秋转姚莹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

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

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

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

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

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

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

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

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

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

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

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

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

“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

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

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

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

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

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

二十四年七月卒。

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

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

君曰:“是不足言文也。

”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馀卷。

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

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

”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

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

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

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人讦之讦:揭发B.吏议轻,不足以儆儆:敬重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拟:模仿D.已梓者三十余卷梓:刊刻6.(3分)B(儆:警戒,警告。

)7.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光,皇帝的年号。

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干支等纪年的。

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D.朱子,文中指朱柏庐。

他所著的《朱子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7.(3分)D(文中“朱子”应是朱熹,《朱子家训》为朱柏庐所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

(4分)8.(1)(4分)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事务,情绪微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

(评分建议:“习”、“慨然”、“荷”,语句通顺,各1分。

)(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

(4分)(2)(5分)(汤海秋)没有来得及上奏,就改任了官职,他看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想把自己的主张在天下显露、陈述出来,写了《浮邱子)九十一篇。

(评分建议:被动句、“用”、“暴”、状语后置句,语句通顺,各1分。

)9.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4分)9.(4分)严明执法;敢于谏言;善于总结得失;心忧天下。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王澜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

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国攻蕲州,城陷。

王澜因避蕲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10.词的上阕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10.(4分)借“杜宇”的典故,表达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2分);使这首词含蓄蕴藉,育有艺术感染力(2分)。

11.请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

(6分)11.(6分)由对故土失陷的痛惜、对物是人非的感叹(2分),到对受难百姓的同情、对金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2分),再到激起报仇雪恨的决心(2分)。

(评分建议:答对情感而不结合内容,每点得1分;不能体现变化过程,最多得3分;“对故土失陷的痛惜”与“对物是人非的感叹”答出其一即可,“对受难百姓的同情”与“对金兵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答出其一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1()(2(《孟子·告(3(荀子《劝学》)(4)(5(诸葛亮《出师表》)(6)(7)(8(陆九渊《读书》)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失乐园师陀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

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

这村子小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

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

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禾场一被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

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

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

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衰决胜负的。

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一抹生气。

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缀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只知道娱乐。

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不逊色,即便这野变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

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

我已经不是孩子。

有时坐下来好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

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汤上的乐园。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以温一温旧梦。

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个干净。

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

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

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容枯槁。

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

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

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优愁。

我们的“天才“呢?哪里去了!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一番大的变动,孩于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样了呢,谁知道?(选自1937年3月版《黄花苔》,有删改)13.请简要说明文章第段的作用。

(4分)13.(4分)写出了乡下人的生活状况,渲染了冷寂的氛围,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下文孩子们在“乐园”嬉戏时的热闹形成对比,反衬了“乐园”的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