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复习题(1)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

(完整word版)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

食品分析与检验复习题一、单选题1、用pH计测得的是食品的()A、总酸度B、有效酸度C、挥发酸度D、真实酸度2、在30℃测得糖溶液的锤度值为20,相当于标准条件20℃的锤度值为()A、20B、20.68C、19.32D、19.683、以下()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缩写A、AOACB、ISOC、CACD、OIE4、测水不溶性灰分时,需用()先溶解总灰分,过滤后,再高温处理。

A、蒸馏水B、纯净水C、去离子水D、矿泉水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紫外光源是由()发出的A、氙灯B、氘灯C、钨灯D、空心阴极管6、在气相色谱仪中,样品以()形式与流动相结合,进入色谱柱A、固体B、液体C、气体D、半固体7、测定酸度时,样品处理时需将样品中的( )除去,避免对测定结果的干扰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硅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8、下列()适合测量黏度较高的流体A、毛细管黏度计B、旋转黏度计C、滑球黏度计D、质构仪9、酸不溶性灰分也是()A、水溶性灰分B、水不溶性灰分C、碱溶性灰分D、碱不溶性灰分10、用凯氏定氮法测得某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为15克,则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推测是()A、240克B、140克C、93.75克D、160克11、()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A还原糖B非还原糖C葡萄糖D淀粉12、直接滴定法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用()作指示剂。

A亚铁氰化钾 B Cu2+的颜色C硼酸D次甲基蓝13、为消除反应产生的红色Cu2O沉淀对滴定的干扰,加入的试剂是()A铁氰化钾B亚铁氰化钾C醋酸铅 D NaOH14、K2SO4在定氮法中消化过程的作用是( ).A.催化B. 显色C.氧化D.提高温度15、凯氏定氮法碱化蒸馏后,用()作吸收液.A.硼酸溶液B.NaOH液C.萘氏试纸D.蒸馏水16、灰分是标示()一项指标。

A无机成分总量B有机成分C污染的泥沙和铁、铝等氧化物的总量17、测定葡萄的总酸度时,其测定结果以()来表示。

A柠檬酸B苹果酸C酒石酸18、用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标定溶液是()A、菲林试剂B、样品C、葡萄糖D、酒石酸甲钠19、高锰酸钾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所用标定溶液是()A、菲林试剂B、次甲基蓝C、葡萄糖D、高锰酸钾20、用水提取水果中的糖分时,应调节样液至()。

食品分析复习

食品分析复习

食品分析复习一、名词解释1.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价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2.相对密度: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

符号为d,无量纲量。

(一般相对密度只用于气体,作为参考密度的是在标准状态(00C 和101.325kPa)下干燥空气的密度,为1.2930kg/m3。

对于液体和固体,一般不使用相对密度。

当以1g/cm3作为参考密度(水40C时的密度)时,过去称为比重。

相对密度一般是把水在4度的时候的密度当作1来使用,另一种物质的密度跟它相除得到的。

)3.旋光法: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浓度、含量及纯度的分析方法称为旋光法。

4.精密度: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

5.旋光度: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的溶液时,其振动平面所旋转的角度叫做该物质溶液的旋光度。

6.仪器分析法:(近代分析或物理分析法)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各种实验现象。

仪器分析就是利用能直接或间接地表征物质的各种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理性质等)的实验现象,通过探头或传感器、放大器、分析转化器等转变成人可直接感受的已认识的关于物质成分、含量、分布或结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

利用各种学科的基本原理,采用电学、光学、精密度仪器制造、真空、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探知物质化学特性的分析方法。

7.准确度: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相符合的程度。

8.光学活性物质:分子结构中凡有不对称碳原子,能把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物质称为光学活性物质。

9.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有一定的方向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

它来源于分析方法、仪器、试剂和主观误差。

10.运动黏度:运动黏度即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密度ρ之比。

单位为(m2)/s。

用小写字母v表示。

11.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

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

食品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下列哪一项不是常用的测定方法?A. 直接干燥法B. 蒸馏法C. 卡尔·费休法D. 重量法答案:D2.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凯氏定氮法B. 索氏提取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A3.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同时测定脂肪和非脂固形物?A. 索氏提取法B. 酸水解法C. 罗西-戈尔德法D. 巴布科克法答案:C4.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酶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滴定法D. 红外光谱法答案:A5.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中,哪种方法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A. 2,6-二氯酚靛酚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A二、填空题1.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中,______法适用于水分含量较高的食品。

答案:直接干燥2.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需要将样品中的氮转化为______,然后通过滴定测定氮含量。

答案:氨3. 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方法中,______法适用于脂肪含量较低的食品。

答案:索氏提取4.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中,酶法测定时,需要使用______酶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答案:淀粉5.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中,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时,维生素C将______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

答案:2,6-二氯酚靛酚三、简答题1. 简述食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直接干燥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直接干燥法是通过将食品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然后通过称量样品前后的质量差来计算水分含量。

2. 描述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步骤。

答案: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步骤包括:样品消化、蒸馏、滴定和计算。

首先将样品与硫酸和催化剂混合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产生氨;然后将产生的氨通过蒸馏转化为氨气;接着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氨气;最后根据滴定结果计算蛋白质含量。

食品分析复习题,含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题,含答案

食品分析:1、食品分析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③食品添加剂的分析④食品的感官鉴定2、样品在处理过程中既要排除干扰因素,又不致于使被测物质受到损失,而且应能使被测物质达到浓缩,从而能使被测定物得到理想的结果。

3、有机物被分解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两大类。

4、确定干燥时间的方法通常由两种,一种是干燥至恒重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由规定干燥时间来代替干燥至恒重的方法。

5.通常采用的脂肪溶剂是无水乙醚、石油醚、氯仿—甲醇。

6、索氏提取法的原理:样品经过预处理(分散)、干燥,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液,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7、食品中测乳品的脂肪用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

8、有效碳水化合物:单糖,低聚糖,糊精,淀粉,糖原,无效化合物: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9.测糖类的澄清剂有①中性醋酸铅②碱性醋酸铅③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溶液④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⑤氢氧化铝⑥活性炭10、兰—埃农法:将样品试液滴加到一定量,沸腾着的费林氏试液中,用次甲基蓝为指示剂,必须使整个滴定过程在沸腾着的溶液中进行,以便驱除液体中的空气。

11、粗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

12、可用作凯氏定氮法的催化剂:①硫酸铜(效果最好)②氧化汞和汞③硒粉13、多数有机氯农药是极弱性化合物,它们的脂溶性较高,通常可用极性弱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14、提取液的净化方法:硫酸净化,柱层析法,液液分配15、一种吸附剂和一种单一的展开剂配合起来,都可构成一种层析系统。

16、确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水杨酸比色法等17、人体需要的比较多的金属元素:钙、钠、钾三、简答题1、简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食品的原料大部分来自与农作物。

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和水质中的污染情况对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很大。

食品分析复习题1

食品分析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1、真密度:将液体在20℃时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称为相对密度,以符号d204表示。

(d204也称真密度)。

2、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3、有机物破坏法:通常采用高温或高温加氧化剂的方法,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破坏、分解,无机物质被保留下来。

4、平均样品:原是样品经粉碎、混合与缩分等处理而获得的均匀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5、物理检验方法:根据食品的相对密度,折光率、旋光度等物理常数与食品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的方法。

6、固形物:液态食品当水分完全蒸发干涸是所剩的残留物称为固形物。

7、旋光度:当偏振光通过旋光活性物质时偏振面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

8、无效碳水化合物:不能被人体消化道消化、吸收、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称为无效碳水化合物。

9、物理栅:浓稠状态的食品在干燥过程中,表面形成一层硬壳,阻止样品内部水分蒸发,这层硬壳称为物理栅。

10、比移值(Rf):Rf=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样品斑点到原点的距离11、采样:从产品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检验用,这个过程叫采样。

12、A DI值:每人每日允许摄人食品添加剂的量。

13、有效碳水化合物:能够被人体消化道消化、吸收、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为有效碳水化合物。

14、粗脂肪: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反复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除脂肪外,还含有色素及挥发油、蜡质、树脂等,故称为脂肪或粗脂肪。

15、有效酸度:是指被测溶液中H+的浓度(准确的说应该是活度),所反映的是已解离的的那部分酸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

16、旋光活性物质:淀粉、羟基酸等分子结构中含有不对称的碳原子,可以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这些物质称为旋光活性物质。

17、食品标准:是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的依据。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1、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通常分为四类,分别是(感官分析法)、(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食品分析题库

食品分析题库

食品分析与检测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一)绪论1、下列标准代号属于国家商业部颁布的推荐性标准是(B)。

A、SH/TB、SB/TC、GB/TD、DB/T2、下列标准代号不属于行业标准的是(C)。

A、SBB、QBC、DBD、SH3、下列属于重量分析法的是(D)A、凯氏定氮法测食品中粗蛋白的含量B、密度瓶测酒精的比重C、斐林试剂法测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D、索氏抽提法测食品中粗脂肪的含量(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A)。

A、稻谷B、蜂蜜C、鲜乳D、苹果2、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的样品称为(C)。

A、检验样品B、平均样品C原始样品、D、仲裁样品3、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常用的澄清剂是(A)A、碱性醋酸铅B、酸性醋酸铅C、中性醋酸铅D、磷酸氢二钠(三)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评价1、评价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可用RSD值表示,该值为(B)。

A、相对标准误B、相对标准偏差C、标准误D、标准差2、能减少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是(D)。

A、空白试验B、回收率试验C、对照试验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3、下列关于精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精密度就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互接近程度B、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C、精密度表示测定结果的重现D、精密度高的测定结果,其准确率亦高4、仪器不准确产生的误差常采用(A)来消除。

A、校正仪器B、空白试验C、对照试验D、回收率试验5、某一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可通过误差和(B)来判断。

A、回收率B、偏差C、标准差D、灵敏度6、为了使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0.1%,称取样品的最低质量应()。

A、小于0.1gB、0.1~0.2gC、大于0.2gD、任意称取7、称取大米样品10.0g,抽提前的抽提瓶重113.1230g,抽提后的抽提瓶重113.2808g,残留物重0.1578g,则样品中脂肪含量(B)。

A、15.78%B、1.578%C、1.58%D、1.6%8、表示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的高低,回归曲线拟合度高低的参数是(A)。

食品分析复习题(1)

食品分析复习题(1)

食品分析复习题(1)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选择题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 )。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4.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 3 )。

(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8.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习惯上称为( 1 )。

(1)浸提 (2)抽提(3)萃取 (4)抽取二、填空题2.对于液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

从样品的上、中、下分别取样混合均匀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和。

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5.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

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6.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和等三类。

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四、简答题1.简述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⑵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⑶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高潮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⑷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⑸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6.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在食品分析中,由于食品或食品原料种类繁多,组分复杂,而组分之间往往又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常对直接分析带来干扰,这就需要在正式测定之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被测组分同其他组分分离,或者将干扰物除去。

有的被测组分由于浓度太低或含量太少,直接测有困难,这就需要对被测组分进行浓缩,这些过程称为样品的预处理。

而且,食品中有些预测组分常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需要经过样品的预处理才能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3)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一、选择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

食品分析复习题(较全面)

食品分析复习题(较全面)

食品分析复习题专业年级: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2、3班任课教师:李国胜第一章绪论1、食品分析检验所包括的内容是什么①食品安全性检测②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③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2、食品分析检验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感官检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特点:感官检验法直观方便,比较依赖检验人员的主观分析。

仪器分析法方便准确,精确度高,但成本也高。

化学分析法一般精确度没有仪器分析法高,且一般操作起来不那么方便。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名词解释:采样;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

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样品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精确度:精确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相互符合的程度。

精确度的好坏常用偏差表示,偏差小说明精确度好。

(精确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

精确度通常用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来表示)准确度:准确度指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其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准确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灵敏度:2.采样的原则是什么?采样的步骤有哪些?采样的原则: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时性原则、程序性原则采样的步骤: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验样品,复检样品,仲裁样品)3.样品预处理的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有机物破碎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5.提高分析精确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减少测定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随机误差(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5)、标准曲线的回归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1.感官检验的种类;2.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2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选择题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 )。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4.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 3 )。

(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8.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习惯上称为( 1 )。

(1)浸提 (2)抽提(3)萃取 (4)抽取二、填空题2.对于液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

从样品的上、中、下分别取样混合均匀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和。

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分浓缩、完整保留被测组分5.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

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6.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和等三类。

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四、简答题1.简述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答:(1)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⑵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目的保持一致;⑶采样及样品制备过程中高潮保持原有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⑷要防止和避免预测组分的玷污;⑸样品的处理过程尽可能简单易行。

6.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在食品分析中,由于食品或食品原料种类繁多,组分复杂,而组分之间往往又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常对直接分析带来干扰,这就需要在正式测定之前,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使被测组分同其他组分分离,或者将干扰物除去。

有的被测组分由于浓度太低或含量太少,直接测有困难,这就需要对被测组分进行浓缩,这些过程称为样品的预处理。

而且,食品中有些预测组分常有较大的不稳定性,需要经过样品的预处理才能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样品预处理的原则是:(1)消除干扰因素;(2)完整保留被测组分;(3)使被测组分浓缩。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一、选择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

(1)全脂牛乳相对密度为1.028—1.032(20/20℃)(2)不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比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小得多(3)锤度计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是以蔗糖溶液的密度百分含量为刻度,以°Bx 表示(4)蜂蜡的折射率在1.4410~1.4430(25℃)7.水色度的常用测定方法是(2 )(1)铂钴比色法(2)铂钴比色法和铬钴比色法(3)铬钴比色法(4)铂铬比色法和铂钴比色法二、填空题10.水的色度有“”与“”之分。

真色、表色11.食品的物理检测法是根据食品的、、等物理常数与食品的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

相对密度、折射率、旋光度、组分含量第五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一、选择题1.以下属于直接测定水分的方法是()。

(1)介电常数法(2)测定食品密度法(3)蒸馏法(4)折射率法2.所谓恒重,是指两次烘烤后称量的质量一般不超过()。

(1)1mg (2)2mg (3)6mg (4)10mg3.对于(),蒸馏法是惟一的、公认的水分测定方法。

(1)乳粉(2)香料(3)蜂蜜(4)油类4.在干燥过程中,为了避免食品原料形成硬皮或结块,从而造成不稳定或错误的水分测量结果,可加入()。

(1)食盐(2)海砂(3)白陶土(4)活性碳5.常压干燥法一般使用的温度是()。

(1)95℃~105℃(2)110℃~120℃(4)50℃~60℃(4)120℃以上8.蒸馏法测定水份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是()(1)甲苯、二甲苯(2)乙醚、石油醚(3)氯仿、乙醇(4)四氯化碳、乙醚二、填空题1.选用干燥法测定食品中水分的含量,称量瓶的预处理操作为。

3.水分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和,干燥过程主要除去的是水。

四、简答题1.水分测定有哪几种主要方法?采用时各有什么特点?2.简述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意义。

3.简述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第六章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一、选择题2.耐碱性好的灰化容器是()(1)瓷坩埚(2)蒸发皿(3)石英坩埚(4)铂坩埚3.正确判断灰化完全的方法是()(1)达到恒重,即不超过0.5mg(2)一定要高温炉温度达到500℃-600℃时计算时间5小时(3)应根据样品的组成、性状观察残灰的颜色(4)加入助灰剂使其达到白灰色为止4.富含脂肪的食品在测定灰分前应先除去脂肪的目的是()(1)防止炭化时发生燃烧(2)防止炭化不完全(3)防止脂肪包裹碳粒(4)防止脂肪挥发6.对水分含量较多的食品测定其灰分含量应进行的预处理是()。

(1)稀释(2)加助化剂(3)小心灰化,避免溢出(4)浓缩、干燥7.干燥器内常放入的干燥剂是()(1)变色硅胶(2)助化剂(3)碱石灰(4)无水Na2SO410.下列助灰化剂需作空白试验的是()(1)硝酸(2)硝酸镁(3)双氧水(4)去离子水二、填空题1.灰分是表示食品中总量的一项指标,主要成分为和。

2.测定食品总灰分含量时常用方法.3.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以下再移入干燥器中。

4.测定灰分含量使用的灰化容器,主要为。

5.测定灰分含量的一般操作步骤分为、、、。

四、简答题2.用灼烧重量法测定总灰分的原理是什么?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在测定食品中灰分含量时加速灰化的方法有哪些?7.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粗灰分与无机盐含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七章酸度的测定一、选择题2.蒸馏挥发酸时,一般用()。

(1)直接蒸馏法(2)减压蒸馏法(3)水蒸汽蒸馏法(4)K-F法4.测定葡萄的总酸度,其测定结果一般以()表示。

(1)柠檬酸(2)苹果酸(3)酒石酸(4)乙酸5.一般来说若牛乳的含酸量超过()可视为不新鲜牛乳。

(1)0.10% (2)0.20% (3)0.02% (4)20%9.在测定食品中挥发性酸的过程中,加入少许磷酸的作用为()。

(1)加速反应(2)去除食品中还原糖(3)使结合态挥发性酸解离(4)排除样品中的CO2和SO210.测定挥发性酸时应将发生瓶中的水煮沸10min,其目的是排除水中的()。

(1)CO2 (2)NH4(3)Cl2(4)H+二、填空题1.食品中总酸含量,是以表示,因此不同的样品的换算系数K不同。

2.测定食品中酸含量时,如果样品颜色较深,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一般使用对样品进行脱色。

3.食品中的酸度可分为、和。

4.挥发酸的测定原理是通过蒸馏,把挥发酸分离出来,然后用进行滴定,包括和方法。

四、简答题4.简述酸在食品中的作用。

6.在测定食品酸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第八章脂类的测定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索氏提取法常用的溶剂为()。

(1)乙醚(2)石油醚(3)乙醇(4)氯仿-甲醇2.测定花生仁中脂肪含量的常规分析方法是()。

(1)索氏提取法(2)酸性乙醚提取法(3)碱性乙醚提取法(4)巴布科克法3.用乙醚提取脂肪时,所用的加热方法是()。

(1)电炉加热(2)水浴加热(3)油浴加热(4)电热套加热4.用乙醚作提取剂时,()。

(1)允许样品含少量水(2)样品应干燥(3)浓稠状样品加海砂(4)应除去过氧化物6.索氏提取法是测定样品中()脂肪含量。

(1)结合态(2)游离态(3)结合态和游离态的总量(4)不确定7.脂肪测定时,样品包的高度应()。

(1)高出抽提管,以便于脂肪的抽提(2)与抽提管高度相同,以便于脂肪的抽提(3)以虹吸管高度的2/3为宜,以便于脂肪的抽提8.脂肪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加热温度是()。

(1)75℃~85℃(2)200℃~300℃(3)550℃~600℃。

二、填空题2.索氏提取法适用脂肪含量的测定。

3.脂类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

能溶于乙醚、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是。

4.测定脂类常用的提取剂有、和。

6.索氏提取器由三部分组成即、和。

7.储存后食用油脂品质可通过和指标来鉴定。

四、简答题2.简要叙述索氏提取法的操作步骤。

3.简要叙述索氏提取法应注意的问题。

4.简述浸提剂选用乙醚的优劣。

第九章糖类物质的测定一、选择题1.()测定是糖类定量的基础。

(1)还原糖(2)非还原糖(3)蔗糖(4)淀粉2.直接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

3.直接滴定法在测定还原糖含量时用()作指示剂。

(1)亚铁氰化钾(2)Cu2+的颜色(3)硼酸(4)次甲基蓝5.为消除反应产生的红色Cu2O沉淀对滴定的干扰,加入的试剂是()。

(1)铁氰化钾(2)亚铁氰化钾(3)醋酸铅(4)氢氧化钠二、填空题2.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对提取液中含有的色素、蛋白质、可溶性果胶、淀粉、单宁等影响测定的杂质必须除去,常用的方法是,所用澄清剂有三种:,,。

3.还原糖的测定是一般糖类定量的基础,这是因为,。

7.蔗糖是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双糖,没有,故不能用碱性铜盐试剂直接测定。

9.淀粉按聚合形式不同,可分为的和两类。

四、简答题2.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对样品液进行预滴定的目的是什么?3.影响直接滴定法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这些实验条件?4.简述对澄清剂的要求。

第十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二、填空题1.凯氏定氮法共分四个步骤、、、。

4.消化完毕时,溶液应呈颜色。

7.凯氏定氮法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吸收液,溶液由变为色。

10.凯代定氮法加入CuSO4的目的是。

11.凯氏定氮法加入K2SO4的目的是。

13.凯氏定氮法释放出的氨可采用或作吸收液。

三、问答题2.说明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依据和原理,为什么测定结果为粗蛋白?3.凯氏定氮法中的“消化”,其作用和原理是什么?5.请论述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和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维生素的测定一、选择题2.以下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1)维生素A1(2)维生素B12(3)维生素D2(4)维生素K24.维生素D缺乏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1)佝偻病(2)不孕症(3)坏血病(4)神经炎5.国内外广泛将()作为测定硫胺素(维生素Bl)的标准方法。

(1)生物鉴定法(2)荧光法(3)微生物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7.目前()可以区分α-、β-胡萝卜素,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

(1)紫外-可见光谱法(2)荧光法(3)气相色谱法(4)高效液相色谱法二、填空题2.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一般多在溶液中进行。

7.维生素D族中无天然存在的维生素是。

10.胡萝卜素对热、酸、碱都比较稳定,但和空气中的氧可促进其氧化破坏。

四、问答题1.测定维生素A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测定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有什么意义?4.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什么样的理化性质?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一、选择题1.漂白剂主要分为()两大类。

(1)还原型和氧化型(2)硫酸盐型和亚硫酸盐型(3)硫酸盐型和次氯酸盐型(4)氧化型和氧合型2.糖精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1)糖精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合成甜味剂(2)糖精钠被摄入人体后,不能被吸收利用,不分解,不供给热能,大部分从尿中排出而且不损害肾功能(3)1997 年FAO/WHO 公布,将其ADI值定为5mg/kg~10mg/kg体重。

(4)糖精钠可用于饮料、酱菜类、复合调味料、蜜饯、配制酒、雪糕、冰淇淋、冰棍、糕点、饼干、面包等7.属于氧化型漂白剂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