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修辞学基础知识[指南]

合集下载

现代修辞学

现代修辞学

现代修辞学目录第一章修辞概说第一节修辞的意义第二节修辞的含义及定义第三节修辞学研究的范围第二章修辞和语境的关系第一节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切含义第二节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第三节语境决定修辞的优劣第四节语境和修辞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第三章修辞学的性质第一节修辞学不属于纯语言学而属于大语言学第二节修辞学不属于科学部门而属于艺术部门第三节修辞学是一门边缘科学第四章词语选择第一节声音的配合第二节词语意义的锤炼第五章句式选择第一节常式句和倒装句第二节陈述句和反问句第三节疑问句和祈使句第四节肯定句和否定句第五节主动句和被动句第六节长句和短句第七节紧句和松句第六章准语言的运用第一节准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第二节准语言的产生第三节准语言的特点第七章叙述方法的选择第一节正叙第二节倒叙第三节平叙第四节插叙第八章修辞选择的角度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节修辞选择的角度第二节修辞选择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修辞格的运用第一节修辞格的定义和命名辞格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比喻第三节比拟第四节比拟和比喻的同与异第五节移就第六节移就和比拟的区别第七节通感第八节通感和移就的同与异第九节通感和比喻的同与异第十节夸张第十一节移情第十二节移情和拟人的同与异第十三节借代第十四节借代和借喻的同与异第十五节跳脱第十六节双关第十七节双关和借喻的区别第十八节婉曲第十九节婉曲和双关的区别第二十节反语第二十一节拈连第二十二节拈连和比拟的区别第二十三节反饰第二十四节移姓第二十五节量词移用第二十六节相反相成第二十七节相反相成和反饰的区别第二十八节转品第二十九节拆词第三十节易色第三十一节仿词第三十二节同异第三十三节同异和仿词的区别第三十四节衬托第三十五节反衬和对照的区别第三十六节自言相违第三十七节自言相违和反饰、相反相成的区别第三十八节对偶第三十九节对照第四十节对照和对偶的区别第四十一节迭现第四十二节示现第四十三节摹绘第四十四节回避第四十五节呼告第四十六节呼告和拟人的区别第四十七节排比和层递第四十八节反复第四十九节反复和排比的区别第五十节顶真第五十一节回环第五十二节回环和顶真的区别第五十三节回环和回文的区别第五十四节错综第五十五节设问第五十六节反问第五十七节反问和设问的区别第五十八节成语活用第五十九节飞白第六十节别义释词第六十一节数代第六十二节同形第六十三节同词转跌第六十四节杂混第六十五节修辞格的综合运用第六十六节表层修辞和深层修辞第六十七节对修辞格荷载信息的理解及其欣赏第十章语言风格第一节语言风格及其要素第二节风格的属性和特点第三节风格的基本类型第四节风格的稳定性和变移性第五节风格的评价后记修订版后记。

修辞手法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修辞手法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修辞手法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作家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在现代文学中,各种修辞手法应用广泛,可以说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修辞手法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比喻与拟人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来传达某种含义的手法。

在现代文学中,比喻常被用来形容一个抽象概念或感受。

比如,作家可以用“月亮如一颗皎洁的明珠”来形容夜晚的美丽。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和行为,使其更有表现力和感人力。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产生共鸣。

比如,当我们看到“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树叶”这样的描述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温暖和亲切。

二、排比与对偶排比是通过并列排列具有相同结构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此来强调其重要性或感召力。

比如,“自由、平等、公正”是排比的典型例子。

对偶是指使用相同的或相似的语言形式,使得两个相对的概念或情感平衡对比,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比如,“春意盎然,冬寒刺骨”就是一个对偶的例子。

三、夸张与修辞问答夸张是一种将事物、情感或特点夸大到超出实际程度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作家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注意力。

修辞问答是作者设置一个问题,并通过回答问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

修辞问答的形式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的反思、疑问或探索。

比如,当我们看到“他的脸红得如同熟透的苹果一般”这样的形容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强烈表达。

四、比较与对照比较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此来阐明某种观点或感受。

比较可以加强文字的形象描写,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内涵。

对照是将两个互相矛盾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此来突出其中的差异和矛盾。

通过对照,作家可以在作品中展现出更多的层次和思考。

比如,作者可以通过将阳光照耀下的花朵与荒凉的土地进行对比,以此表达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修辞学知识要点汇总

修辞学知识要点汇总

一、第一章1:现代修辞的意义?(1)帮助我们说话更动人,写文章更优美。

(2)帮助我们欣赏别人的语辞,文辞。

(3)对一篇作品,不但知道它的文辞美,而且知道为什么美。

(4)帮助我们鉴赏作品,分析文章的措辞,造句技巧,认识语辞、文辞美在何处2:修辞的含义?(1)词性上有名词和动词之分。

(2)语用上指向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现象、修辞学科、修辞方式等方面。

(3)内容和形式上要求内容形式的统一(4)语体风格上,适用于不同语言风格的文体(5)现代修辞学中的修辞内涵。

3:刘勰的《文字雕龙》陈骙《文则》现代修辞建立的标志:以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发表为标志。

4:修辞定义:修辞就是修文、修语词、也包括修词、修句和修段,是篇、章、句的系统。

5:什么是修辞学?(1)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修辞学与语法学,训诂学,文字学一样,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是指修辞学书籍和著作等,是指系统的理论和学术观点。

6: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音韵的配合,词语的配合,句式的选择,语篇、语体和语段贯穿了语境理论的始终。

二、第二章修辞和语境的关系1、论述语境赋予修辞确切的含义?p19-p24(1)语境可以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例: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

从前面的语言来看,这里的“豪杰”是原义的反语。

(2)语境可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3)语境可以赋予特定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

(4)语境可以排除歧义。

(5)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

(6)语境可以丰福词语的意义。

(7)语境可以揭示文外之意,使文章造成曲笔。

2:同义手段:是指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表达效果相同或相近,但修辞效果不同的一组语言单位。

也称同一手段。

3: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帮助修辞的表达,同时也制约着修辞。

修辞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下运用,同时它也创造或补充着语境。

两者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4:语境和修辞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修辞学基础知识

修辞学基础知识

修辞学基础知识修辞学是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也是文学创作和语言运用的基础。

在修辞学中,有许多基础知识需要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围绕修辞学的基础知识展开,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一、修辞学概述修辞学是对语言运用中的表达和说明手段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在文学创作和日常语言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修辞手法、修辞效果和修辞运用。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的特定技巧和手段。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对比、设问等。

比喻是一种将事物进行比拟的手法,可以增加表达的形象感;夸张是夸大事物的手法,常常用于强调和渲染;排比是将若干个事物进行并列,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或并承;反复是通过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句子,达到强调和增加印象的效果;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以彰显差异和强化表达;设问则是用疑问形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和引起注意。

三、修辞效果修辞效果是修辞手法运用后所产生的效果。

通过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比喻可以使意象更加鲜明,并丰富读者的联想;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特点,以达到强化印象的目的;排比可以使表达更加明确、生动;反复可以强调主题、增加感染力;对比可以凸显差异,使观点更为突出;设问则可以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四、修辞运用修辞运用是指在具体的语言表达中,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以达到良好的修辞效果。

在文学创作中,修辞运用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作家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效果,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而在日常语言交流中,修辞运用也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说话的吸引力。

五、修辞学的应用领域修辞学不仅在文学领域有广泛应用,也在其他领域有其独特价值。

在广告和营销领域,运用修辞手法和效果可以使产品广告更加吸引人;在演讲和演讲领域,修辞学可以使演讲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在社交交流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为生动有趣。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对语境的适应
修辞应符合语境
修辞的表达方式应该与语境相符合,使得修辞 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流畅。
修辞应利用语境
修辞可以利用语境的因素,增强表达的效果,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修辞的含义。
修辞应调整语境
在某些情况下,修辞的表达方式可能需要调整语境的因素,以更好地表达修辞 的含义。
语境与修辞的互动关系
03
02
营造氛围
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技巧,为读 者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
增强语言美感
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加优美、有韵律感。
04
广告语具 吸引力。
传达信息
通过明喻、暗喻等修辞技巧,使广告信息更 加清晰、易懂。
激发购买欲望
运用双关、排比等修辞手法,激发消费者的 购买欲望。
02 现代汉语修辞手法
比喻
定义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 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思想或情感。
分类
明喻、暗喻、借喻等。
例子
明喻如“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暗喻如“他是一头老黄牛”;借 喻如“他的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
比拟
定义
比拟是一种通过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将事物人格化或 动物化的修辞方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现代汉语修辞学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语言 学、文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鼓 励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追求语言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修辞学的重要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学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语言运 用的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准 确性和流畅性,增强个人和组织 的沟通能力。

第六讲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

第六讲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一)修辞的基本概念1、概念★考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基本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修辞的基本概念★初中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高中修辞:引用、对比、对偶、反语、反复、借代。

2、类型高考必备12种修辞比拟考试频率最高!(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概念:根据两种事物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

★类别: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甲像乙)例如: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比喻词:像、如、似、好像、好比、仿佛、宛如等。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注意:比喻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若是同类事物,即使有“像”,也不算比喻。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父亲。

(不是比喻)(2)暗喻(甲是乙)(甲成为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比喻词:是、成为、成了、变为、就是等。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3)借喻直接把被比喻的事物甲说成/比喻成物乙,无比喻词。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常见作用)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议论文)注意:回答“作用类”题目,要考虑两个角度——(1)形式上,可准备的“套语”;(2)内容上,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2、比拟★类别:拟人、拟物。

★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把物当作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或语言。

例如:山上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地挤进门缝来。

(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2、比拟(2)拟物(把人当作物)把活生生的人写成静态的,或者动物。

关键在模拟,并不求相似。

例如: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作用:拟人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基本知识

修辞手法基本知识

修辞手法基本知识修辞手法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修辞格)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

-------------------------------------------------------------------------------------------------概念及其作用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

“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完整版)现代汉语修辞学【全】

修辞的原则是“得体性原则 ”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
,那就是得体性原则” 。”它“
是评价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原则 ,是决定话语好坏的最重要的因 素”;“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 是抓住了修辞学的要领。尤其对 实用修辞来说,得体性原则就是 它的生命线,它的总纲”。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二)修辞原则的最基本方面
里程碑——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1962年)、第三 座里程碑 ——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1996年)。总
之,许多学者经过精心探索,汉语修辞学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显示了其年轻的生命力,但这只不过是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所 以说,汉语修辞学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一、“修辞”的含义 “修辞”是一个多 义概念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与修辞有关系的具体的 事项自然极其复杂,……但以为最有关涉的不过六个问 题,就是‘何故’、‘何事、‘何人’、‘何地’、‘ 何时’、‘何如’等六个‘何’”。
这六“何”可组合为一句话:“什么人为达到什么 目的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法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它分别概括了说写的目的、说写的事项、说写者与 听读者的关系、说写的地点、说写的时间、怎样说写等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过程和修辞现象。修 辞过程(包括运用语辞的心理过程),是根据 特定目的惊心地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手段或方 法的过程。修辞现象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 种的具体的语文现象。可以说,修辞现象出现 在何处,修辞学就应该研究到何处。
修辞学研究的范围:语音的配合,词语的运 用,句子的运用,平常语辞和修辞格的选择运 用,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运用等。这些运用都是 以适应题旨和情境为前提的。
达到什么样的修辞效果。
“一奔马践死一犬”的事在北
宋有六种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修辞学基础知识[指南]现代修辞学基础知识一、定义:1、修辞:名词: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适应特定的语境,而采取的应用语言及语言风格的方法、技巧或规律。

动词:为了适应特定的语境,而应用语言及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或规律的活动。

2、修辞学:是研究修辞应用的科学,它研究如何依据语境,运用语文的各种材料、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方法和技巧。

3、语流义变:指词语在连续的语流中,因受到前后词语的影响或者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发生语义变化。

4、情景义变:指词语因受到一定情景而产生意义上的变化。

5、准语言:指伴随着语言进行交际的眼神、身态动作、以及语速、声音等。

它包括:辅语言、副语言、体态语。

6、比喻:根据联想,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也叫譬喻。

7、比拟:基于想象,化物为人,或化人为物,或化此物为彼物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或者说用描写彼类事物动作形态的词描写此类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拟。

8、移就: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用来修辞和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移就。

9、通感;:在描写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感觉到的移到另一感官上,从而启发联想,深化意境,体味韵味的修辞方式叫通感,又叫移觉。

10、夸张:为了表情达意,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某事物,造成鲜明的形象和独特的意境的修辞方式叫夸张。

1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

12、借代:借此代彼,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同要说的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的修辞方式叫借代。

13、跳脱:在描写中,由于某种特殊的情景,中间断了语路,没有尽情地描写下去,而用省略号、破折号或其他符号来表示的修辞方式叫跳脱。

14、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言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指另一种意义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15、婉曲:有时碰到一些事,人们不便直说,不忍直说而闪烁其词,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暗示出来,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的修辞方式叫婉曲,也叫委婉或婉言。

16、反语: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修辞方式叫反语。

17、拈连:在叙述有关事物时,把实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拈过来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拈连。

18、反饰:为了表达需要,用两个对立的词或短语描写同一事物,使事物在矛盾中达到和谐统一的修辞方式叫反饰。

19、移姓:为了语言生动有趣,揭示人和事物的特点或者必然性,用揭示人的个性特点或必然性的词移之为姓的修辞方式叫移姓。

20、量词移用:为了修辞上的需要,把用于甲事物的量词移用于乙事物,或把用于乙事物的量词而用于甲事物的修辞方式叫量词移用。

21、相反相成:为了揭示事物本身内在的矛盾,用似乎有些矛盾的表达方式,来揭示事物本质,或者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修辞方式叫相反相成。

22、转品:为了表达需要,在特定的语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作另一个词性使用的修辞方式叫转品。

23、拆词:为了表达需要,借助特定的语境把词或语拆开来的修辞方式叫拆词。

24、易色:由于表达需要,把适用于甲范围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范围的修辞方式叫易色。

25、仿词:为了表达需要,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原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新词的修辞方式叫仿词。

26、同异:有意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字面既同又异的词语用在一个语言片断之中,利用它们的相互对照比较或映衬来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引起别人注意的修辞方式叫同异。

27、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主要思想,用相似、相类或相反的东西作背景,从旁陪衬、烘托得修辞方式叫衬托。

28、对照: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的修辞方式叫对照。

29、自言相违:为了表达需要,使文章突兀转折,造成波澜,对所要说明的内容重点强调,而使肯定说法和否定说法并用,或使全称肯定和部分否定并用的修辞方式。

30、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类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叫对偶。

31、迭现:为了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作者把回忆往事、憧憬未来、眼前出现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连串形象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的修辞方式叫迭现。

32、示现:作者凭借想象,把实际上没有听到,没有见到的事物写得如见如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修辞方式叫示现。

33、摹绘: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描写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摹绘。

34、回避: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意思,但又由于某种原因不好直说,而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起到不言自明的作用的修辞方式叫回避。

35、呼告:由于情感强烈,说话人和作者直接呼唤不在面前的人和物,并直接对它说起话来的修辞方式叫呼告。

36、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排比。

37、层递: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似的语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语义内容递升或递降排列的修辞方式叫层递。

38、反复: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式叫反复。

39、顶针:为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使句子头尾相连,上递下接,一环扣一环的修辞方式叫顶针。

也叫顶真、联珠、蝉联。

40、回环:采用变换语序的方法,把词语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语言片断紧紧连在一起,形式上表现了“来复美”,内容上表现了两种事物或情景之间的对立同异辩证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回环。

41、错综:为了语言的呆板单调,使之活泼有变化,把本来可以用重复和整齐匀成的语句来表达,而故意写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修辞方式叫错综。

42、设问:在阐明观点之前,有意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或温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式叫设问。

43、反问: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它是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式。

44、成语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适应语义、修辞、语音或语法上的需要,对对成语的某些部分加于调整、改动,把成语拆开来使用或引申其意,或抛弃成语的惯常的引喻意义,而临时用词面意义,这种成语的变通用法叫成语的活用。

45、飞白:由于特殊表达的需要,明知是读错、写错的词语,故意效仿来用的修辞方式叫飞白。

46、别意释词:为了使语言生动有趣,对词语不作本义解释,而是望文生义,引申和发挥,作别的意义解释的修辞方式。

47、数代:为了使语言含蓄、灵活而富于机变,用数词代意思的修辞方式叫数代。

48、同形:为了使描写对象写得准确、具体、形象,用字形、字母、符号或几何图形来描绘的修辞方式。

49、同词转跌:为了使语言跌宕,增强文章的情趣,进一步揭示人和事物的本质,用同一个词转跌话语的修辞方式叫同词转跌。

50、杂混:在用词造句时,故意不遵循某种特定的统一风格,将风格色彩不相协调的相混,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特定的修辞目的的修辞方式叫杂混。

51、语境:语境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

它有两种分法,一种可分为内部语境(一定的言语片断和一定的上下文)和外部语境(存在语言片断之外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另一种可分为狭义语境(书面语的上下文和口语前后形成的语言环境)和广义语境(表达时的具体盛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问答题:1、语境与修辞的关系:(1)、语境赋予修辞以确定的含义:A、语境可不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B、语境可以补出省略的内容;C、语境可以赋予特定的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D、语境可以排除歧义;E、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F、语境可以丰富词语的意义;G、语境可以揭示文外之意,使文章造成曲笔。

(2)、语境决定修辞同义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3)、语境决定修辞的优劣。

2、修辞学的性质:(1)、修辞学不属于纯语言学而属于大语言学;(2)、修辞学不属于科学部门而属于艺术部门;(3)、修辞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3、准语言的特点:A、广泛的社会性;B、具有民族性;C、具有直观性;D、具有时代性;E、具有多义性;4、修辞选择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必须要考虑到时代性和社会性;其次,要考虑到语言使用的习惯;另外,要考虑到对象、场合;最后,我们要考虑到语体。

5、语言风格:语言风格也叫言语风格,它是使用语言特点的综合,是语言表达上特有的格调和气派。

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风格手段)包括:语言风格要素(指语言结构内语言、词汇、语法和一般修辞手段中一切具有风格功能的语言要素)和非语言风格要素(指能起风格作用而又不属于语言结构体系的材料)。

风格的属性特点包括:风格的可感性、整体性、独特性。

风格的基本类型:语体风格:口头语(包括日常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和书面语(包括文艺语体、散文语体、科学语体、政论语体、事务语体)。

书面语体具有严密性、系统性、规范性。

时代风格:指某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语言风格。

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是时代风格在语言中的反应。

另外,语言的时代风格与统治思想及社会思潮也有联系。

民族风格:指某一民族语言特异的表达特点系列所形成的语言风格。

民族风格与民族的语言特点、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相联系。

个人风格:指由于个人思想作风、生活经历、语言修养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个人在语言上所特有的作风和气派。

个人风格是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人使用语言成熟的标志。

表现风格:指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运用语言的方式和表现方法的不同,以及表达效果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语言风貌和格调。

表现风格包括:藻丽和平实;含蓄和明快;庄重和幽默;繁丰和简洁;豪放和委婉。

风格的稳定性: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作家的风格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风格的变异性:风格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的。

5、回避的分类:用词语回避所说的内容;省略回避词语的;话以开头,但由于某种原因而用谐音使话收回转到另一方面,把自己开始要说的内容避开。

6、排比和层递的区别:从形式上看,排比是相似结构的排叠,层递不受语言结构的约束;从内容上看,排比在语句的排列和布置上,基本是平列的、流水式的,层递在语言的排列和布置上是以内容为依据,按轻重、深浅、大小、远近、多少的顺序层层递进或递降,是阶梯式的。

7、排比和反复的区别:排比和反复有时是兼格。

a、当排比没有出现相同的词语或语句时,只能叫排比。

b、如果不具备结构相似,多项并举的条件时,只能是反复;c、反复只要两个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就可以构成,排比则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结构相同、相似、和相关并列地排列在一起才能组成。

反复中间可以插入别的词语或句子,排比则不可以。

8、成语活用:成语活用可以分为:抽换;扩展;变位;节缩、删削、省去成语中的个别词语;转用、拆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