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化学肥料第二课时导学纲要

合集下载

《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

③常见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

⑤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化肥课前准备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境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

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由学生讲述案例: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

课题2 化学肥料(导学案)

课题2 化学肥料(导学案)

课题2 化学肥料课题分析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的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化肥有利的一面。

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介绍氮、磷、钾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

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要提及了农药的使用。

第二部分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成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主学习备课笔记课堂教学展示课堂互动探究要点提示: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课外拓展: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水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与土壤中的矿物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即氮肥。

特别提醒:化肥的施用,对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和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会因为作物不能完全吸收而造成浪费,而且过量氮和磷的流失会对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和危害。

要点提示:正确运用相关物质的特性和特征是鉴别各种物质的关键。

教学板书课题2 化学肥料一、化肥简介1.2.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二、化肥的简易鉴别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主要化肥的作用,了解了在利用它们的优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危害,最后利用活动与探究归纳出了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区分各种化肥的方法。

教材习题解答练习与应用(P84)1.(1)碳酸钾(K2CO3)(2)硝酸钾磷酸铵NKPN2.(1)C(2)C知识拓展:长期单一地施用化肥,全引起土壤酸化、板结,最终造成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最好与农家肥混合施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化肥都可以混合施用,如当氨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时,不但不会增加肥效,反而会使肥效降低。

教材习题解答3.如下表所示:碳酸氢铵(碳铵)a、b硝酸铵(硝铵)a、b、c硫酸铵(硫铵)a、b、d硫酸钾 d4.(1)Na2CO3+CaCl2==CaCO3↓+2NaCl (2)KOH+HCl==KCl+H2O (3)不能反应(4)K2CO3+2HCl2==KCl+CO2↑+H2O(5)CuSO4+BaCl2==BaSO4↓+CuCl25.解: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2121614122⨯+++⨯⨯()×100%≈46.7%。

课题2:化学肥料 导学案

课题2:化学肥料 导学案
2.阅读教材,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氨水B.硫酸钾C.磷矿粉D.氯化铵
E.硝酸铵F.尿素J.硝酸钾H.碳酸氢铵
I.氯化钾
其中属于氮肥的是;属于磷肥的是;属于钾肥的是;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3.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做
____________。
4.氮肥的主要作用是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叶色。
5.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能力,穗多粒满
6.钾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和能力。
7.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
了环境污染。
合作探究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观
气味
溶解性
归纳:可以用方法区别出磷肥。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二 化学肥料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初步掌握化学肥料的简易鉴别方法
课前预习
1.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2.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氨气味的是( )
A.氯化钾 B.硫酸钾 C.过磷酸钙 D.硫酸铵
3.某学生家乡的水稻出现倒伏现象,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缺少肥(填元素名称),建议农民适量施用草木灰或者(填化学式)。并指出过多施用草木灰会使土壤的pH大于7,显性,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精选全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精选全文
灰色块状固体
浅灰色固体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气味
有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教师:总结孩子们的归纳并板书。
三、三大肥料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孩子们阅读课本83页的内容,并引导孩子们回答下列问题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钾
氯化钾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并完成上述表格。
板书:11-2-2 化学肥料(二)
二、三大肥料的物理性质
教师:引导孩子们阅读课本82-83页的内容,
并填写下列表格。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观
பைடு நூலகம்气味
溶解性
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并完成上述表格。
氮肥
磷肥
钾肥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磷矿粉
过磷酸钙
硫酸钾
氯化钾
外观
白色晶体
白色晶体
三、三大肥料的化学性质
氮肥
钾肥
硫酸铵
氯化铵
硫酸钾
氯化钾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有气味
有气味
无气味
无气味
四、鉴别化肥的方法
一看、二溶解、三加碱、四加盐
五、习题讲解
六、作业布置
教学
反思
在这一学年中,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11-2化学肥料(第二课时)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11-2化学肥料(第二课时)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案例名称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授课教师李琴科目化学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氮、磷、钾肥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

2.知道NH4+ 、 SO42-、 Cl-的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使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搜集的资料,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体验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常见化肥性质的差异。

2、初步区分常见化肥。

教学难点:NH4+ 、 SO42-、 Cl-的检验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充分收集常见化肥相关性质的图片、视频,应用表格的方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表达、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在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展示学习目标引课大家好,欢迎回到化学课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 化学肥料(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并掌握常见化学肥料的成分。

2.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肥料,并了解其适用场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化学肥料的成分和作用。

2.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辨和辨别不同类型化学肥料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2.教学课件3.实验用化学肥料样品和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中的图片或描述,引入化学肥料的概念。

•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化学肥料吗?它的作用是什么?2. 介绍化学肥料(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共享自己对化学肥料的了解。

每个小组从自身的观察和经验出发,讨论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汇报讨论结果: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简要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对汇报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3.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成分(20分钟)•使用课件的动画展示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的成分和特点,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

分析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适用于不同作物和土壤的化学肥料类型。

4. 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20分钟)•介绍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使用量、使用时机和喷洒方法等。

•强调合理使用化学肥料的重要性,以避免过度施肥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5. 实验活动(30分钟)•进行小组实验:将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样品与植物进行组合种植,观察不同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记录。

•学生讨论:学生们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讨论不同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差异。

•教师总结:教师以实验结果为基础,总结和强调不同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景。

6.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重点,确保学生掌握了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精品《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附导学案(比赛课)

精品《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附导学案(比赛课)

《课题 2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

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

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

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思路】: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随着人类不断进化,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对那些人类可利用、可食用的植物进行栽培,由于早期人口总数少,生产水平低,植物的生长全靠自然调节;而到了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要求提高,人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提高产量。

《化学肥料 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肥料 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化肥简介,介绍了氮肥、磷肥和钾肥等几种常见化学肥料的作用,以及化学肥料的使用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了利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关于化学肥料的简介,教材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的。

正面的内容包括:(1)施用化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从而体现化学的价值。

(2)以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氮、磷、钾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反面的内容主要是施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即“不合理施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与此同时,教材将与化肥并列的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农药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并利用P82的“讨论”栏目,以及P84的“调查与研究”栏目,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化肥”“农药”的功与过,充分肯定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关于化肥的简易鉴别,教材主要是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化肥简易鉴别的方法有物理方法,也有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外观(包括颜色和状态)、气味和溶解性的差异进行鉴别,通过外观溶解性能分辨出磷肥,通过气味能分辨出氮肥(但是尿素没有气味,不能被区分)。

化学方法实质上是对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鉴别,如利用碱鉴别铵根离子,利用钡盐鉴别硫酸根离子,利用硝酸银鉴别氯离子。

里面所涉及的铵盐与碱的反应,教学中不宜作过深要求,因为这个内容在高中会继续学习,初中阶段只需学生知道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

◆学情分析本课题前,学生通过对空气、水及酸、碱等物质的学习,认识到化学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燃料的学习,认识到化学在合理利用及开发能源、资源上的积极作用;通过对金属的学习,认识到化学可促进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分布并不均衡,靠天吃饭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课题化学肥料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课题2化学肥料第二课时导学纲要
课型:新授授课班级:九(4)、(5)班
设计教师:王顺昌审核:李文秀
课标要求:1、学会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2、了解常见氮肥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学会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
法。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常见氮肥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重点:学会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难点:常见氮肥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课前预习纲要
【重温旧知】回顾课本79-82页,完成下列问题:
1、常用的含氮化肥有______,含磷化肥有______,含钾化肥有______。

2、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属于磷肥的是( ),属于复合肥料的( )
A.K
2SO
4
B.NH
4
NO
3
C.Ca(H
2
PO
4
)
2
D.NH
4
H
2
PO
4
【新知早知道】阅读课本82-83页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然后完成下列任务。

1、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2、铵态氮肥能不能跟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为什么?
课堂学习探究纲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引入课题。

(具体见课件)(1分钟)
二、明确学习目标(略30秒)
三、合作探究
2
氮肥
尿素
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
硝酸铵
硫酸铵、氯化铵加碱
有氨味
燃烧、发亮
熔化、冒烟
,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溶于水后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铵,反之是氯化铵
无氨味
灼烧区分氮肥的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纠错
四、课堂测评、学以致用:
C 层题:
1、下列化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的是( )
A. 氯化钾
B. 碳酸氢铵
C. 氨水
D. 硝酸钾
2、下列化肥通过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 A .硫酸铵 B .尿素 C .硝酸铵 D .氯化铵
B 层题: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Na2CO3和H2SO4
B.NaOH和HCl
C.NaCl和H2SO4
D.AgNO3和NaCl
4、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K2CO3溶液C.NaNO3溶液 D.稀盐酸
A层题:
5、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

则A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溶液,这种试剂是(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②CuSO4溶液③醋酸溶液④KCl溶液
五、反思小结、整理提高
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看外观.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

2、加水.氮肥、钾肥都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3. 加熟石灰. 氮肥(尿素除外)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化肥使用注意:
1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以免减低肥效;
2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pH>7)不能淋雨,不能与铵盐混合使用以免减低肥效;
3氮肥要早晚施、开沟施,并及时盖土,避免失效。

4硫酸铵、硝酸铵等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增加土壤酸性;
本节课学习新知识用到哪些思想方法?
课后巩固拓展纲要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认真读懂题意、仔细观察图形、准确分析,结合过去所学的旧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C层题:
1.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硫酸钾
B.硝酸铵
C.磷矿粉
D.氯化钾
2.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是;使用铵态氮肥时要注意。

B层题:
3、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氨水
4、某蔬菜种植基地原计划每亩菜田施用氮肥碳酸氢铵7.9 kg ,因缺货现改施尿素CO(NH 2)2,若要达到同样的施肥效果,则每亩菜田所需尿素的质量是( )
A.3 kg
B.3.95 kg
C.6 A 层题:
为鉴别(NH 4)2CO 3、(NH 4)2SO 4、KCl 、K 2SO 4四种化肥,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方案,请你根据每步实验现象将有关化肥的化学式填写在下图相应的空格中。

42342424
(NH 4)2CO 3、KCl 、(NH 4)2SO 4、K 2SO 4
43424
NH 4HCO 3、(NH 4)2SO 424
KCl 、K 2SO 443
NH 4HCO 3KCl
24
K 2SO 4424
(NH 4)2SO 4加氢氧化钙
有氨味
无氨味
加盐酸
溶于水后再加氯化钡溶液
有气体产生
无气体产生
有白色沉淀
无白色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