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试题整理
大学民俗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民俗学课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民俗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历史事件B. 文化遗产C. 民间传统与习俗D. 经济发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A. 民间信仰B. 民间艺术C. 国家法律D. 民间语言答案:C3. 民俗学中的“民俗”一词最早由哪位学者提出?A. 威廉·汤姆森B. 赫尔德C. 弗雷泽D. 泰勒答案:A4.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田野调查B. 文献分析C. 实验模拟D. 参与观察答案:C5. 以下哪个节日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6. 民俗学中的“口承文化”指的是什么?A. 书面文化B. 非物质文化C. 物质文化D. 网络文化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民俗学的功能?A. 保存文化B. 促进社会和谐C. 引发社会冲突D. 传承知识答案:C8. 民俗学的研究可以为以下哪个领域提供帮助?A. 文化遗产保护B. 军事战略C. 经济发展D. 政治选举答案:A9. 民俗学中的“神话”通常指的是什么?A. 虚构的故事B. 古代传说C. 宗教经文D. 历史记录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民俗学的研究方法?A. 比较研究B. 类型学研究C. 数理统计D. 历史研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民俗学的研究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民间故事B. 民间音乐C. 国际政治D. 民间游戏答案:A B D12. 民俗学的研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A. 问卷调查B. 深度访谈C. 实地考察D. 实验室测试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属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A. 民间风俗B. 民间信仰C. 国家政策D. 民间节日答案:A B D14. 民俗学对于社会的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 促进文化多样性B. 增强民族认同感C. 提高经济发展速度D. 保护文化遗产答案:A B D15. 民俗学的研究可以帮助解决哪些问题?A. 社会冲突B. 文化传承C. 经济发展D. 环境保护答案:A 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民俗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云大民俗学试题及答案

云大民俗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民间艺术B. 民间信仰C. 民间文学D. 民间文化答案:D2. 以下哪一项是民俗学研究的范畴?A. 法律制度B. 政治制度C. 经济制度D. 社会习俗答案:D3. 民俗学研究的地域范围通常包括哪些?A. 城市B. 乡村C. 城市和乡村D. 特定区域答案:C4. 民俗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什么?A. 实证研究B. 理论分析C. 历史比较D. 文化人类学答案:A5. 民俗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A. 保护文化遗产B. 促进经济发展C. 增进社会和谐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一项是民俗学研究的常用工具?A. 问卷调查B. 抽样调查C. 田野调查D. 实验室分析答案:C7. 民俗学研究中,民间故事通常属于哪个类别?A. 民间艺术B. 民间信仰C. 民间文学D. 民间习俗答案:C8. 民俗学研究中,民间舞蹈属于哪个类别?A. 民间艺术B. 民间信仰C. 民间文学D. 民间习俗答案:A9. 民俗学研究中,民间信仰通常包括哪些内容?A. 宗教信仰B. 民间传说C. 民间仪式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民俗学研究中,民间习俗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饮食习俗B. 服饰习俗C. 居住习俗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民俗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民间艺术B. 民间信仰C. 民间文学D. 民间习俗答案:ABCD2. 民俗学研究的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文献研究B. 实证研究C. 田野调查D. 理论分析答案:ABCD3. 民俗学研究的地域范围通常包括以下哪些?A. 城市B. 乡村C. 城市和乡村D. 特定区域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民俗学研究的常用工具?A. 问卷调查B. 抽样调查C. 田野调查D. 实验室分析答案:ABC5. 民俗学研究的目的包括以下哪些?A. 保护文化遗产B. 促进经济发展C. 增进社会和谐D. 以上都是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民俗学研究只关注乡村文化。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首先,感谢您对民俗学的关注,以下是民俗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民俗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民间音乐B. 民间舞蹈C. 民间传统D. 民俗节日答案:C2. 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传统婚俗?A. 敬茶B. 洞房花烛夜C. 接新娘D. 喜糖洒撒答案:D3. 中国著名的水灯节是在哪个节日举办的?A. 清明节B. 冬至节C. 中秋节D. 端午节答案:D4. 以下哪个不属于西方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愚人节D. 万圣节答案:C5. 中国辽宁丹东举办的著名民俗庙会是指哪个节日的庆祝活动?A. 端午节B. 元宵节C. 中秋节D. 春节答案:B二、判断题1.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习俗的学科。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3.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节日、婚嫁、葬礼等方面。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4.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的。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5. 民俗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民俗学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答案:民俗学通过研究人们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一个社会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等。
同时,民俗学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请简述中国传统婚嫁仪式的主要环节。
答案:中国传统婚嫁仪式包括聘礼、过大礼、接新娘、敬茶、洞房花烛夜等环节。
其中,聘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供的定情信物。
过大礼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娶亲诚意的重要环节。
接新娘是新郎一行人出发前往新娘家,接回新娘的过程。
敬茶是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洞房花烛夜是新婚夫妇首次进入洞房,并点燃红烛,祈求婚姻幸福美满。
四、综合题1. 请以你所了解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
民俗学复习题

民俗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民俗即民间风俗(folklore),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
物质生产民俗:指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项16.文化:从民俗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总和2.社会组织民俗: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形成有稳定互动关系的共同体3.岁时节日民俗: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4.人生仪礼: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
5.民间信仰民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6.图腾:指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方言,中“他的亲族”的意思,即认为人与某种动物、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7.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8.民间语言民俗:指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口头用语,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话.9.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10.成年礼:指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仪礼。
11.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它是最古老最普遍的信仰。
12.风俗: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13.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地域和生活方式等特征的特定共同体。
一般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步形成14.“残余论”观点:即很多民俗事项都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
通过对其研究来重构人类文化的历史。
15、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承传的物质文化事象。
民俗学练习题答案

学号:12011170 姓名:包露婷院系:文学院中文系12级5班1.简析民俗学的内涵与结构。
答:①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
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
尽管人们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对整个社会具有多大的意义,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现的一切,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了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有关人类活动的一切细节,都可以作为民俗学者的研究对象。
而且其中还包含和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②民俗学的内容结构包括:a、研究对象——民俗研究和民俗事象b、研究方法——民俗学一般方法和民俗学的特殊方法c、研究意义——民俗学理论意义和民俗学现实意义d、概念范畴——民俗学概念体系和民俗学主要范畴2.简述民俗的功能。
答:民俗主要有五种社会功能,即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调节功能、审美功能。
①教化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人是文化的产物,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占有决定性社会地位。
②规范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社会规范有很多种形式,它们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是法律,第二层是纪律,第三层是道德,第四层是民俗。
其中民俗是产生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深层行为规范。
民俗是起源最早的一种社会规范。
③维系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是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民俗能维持社会稳定。
任何一个社会都在不断变化,每一种文化都必须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的加以调整。
在社会生活的世代交替中,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不断被后代复制,由此保持社会的稳定性。
④调节功能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节的功能。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学问竞赛题附答案和具体解析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推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洁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根据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孩子们是希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头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愿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猛、庄重。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7.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①第二部分慧眼识珠(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单选题括号一律用中文字符并且中间空两格。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

中国民俗学试卷答案(要点)(A)一.填充:20%1、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二、名词解释:20%1、生活相:民俗的形态是一种生活的样式、方式。
2、意识团:民俗是一种尚未梳理抽象的多样文化意识的集合3、本位偏移性:要点:民俗形成后构成的民俗圈,如同旋转的圆体,具有向心力,与外在的文化相遇会不由自主地向本位便移。
在中外文化交流或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4、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
在民族的宗教实践历史中是指有宗教以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该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的变化之中。
三、简答题:20%1、如何理解民俗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规矩,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域间的差异?要点:群体规矩:社会群体共同心理,“我们感”地域差异:同一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民俗的差异必要举例说明。
2、如何理解民俗的深层结构?民俗的深层结构:原生态的文化意识团、文化与生活的双重复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间环节。
必要举例阐述说明。
四、论述题:40%1、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应对和处置中外的传统的节日?要点:节日的形成和民众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文化的标识,是文化密码,所以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位。
对外国文化也可以进行吸收与借鉴,但应防全盘西化。
在阐述中需举例说明。
2、民间的俗信有时和迷信混杂,但亦有很多合乎科学之处,试举例说明。
民间信仰:不受任何宗教约束,在民族宗教历史中是指宗教前的未分化阶段而言,并多来源于社会,该民族所承袭的自然宗教变化当中。
迷信:特指民间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
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
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
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
论述时举例论证。
《民俗学》试卷

0048《民俗学》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网络教育期末考试《民俗学》试卷学习中心:望谟职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7]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年级:1403 姓名:罗吉海 学号:201403857084☆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汤姆斯(thoms )答:1846年,汤姆斯(Thoms )英国考古学家。
2、《金枝》答:金枝》是英国民俗学家弗雷泽的巨著,集纳了全世界无数类似仪式和信仰的例证,从而显示出原始植物草木崇拜残余在现代农民中的存在。
3、祖先崇祀答:祖先崇祀是鬼神崇祀的一个主要内容,在中国特别突出。
祖先崇拜是对民族,宗族、家 族及行业集团先祖的顶礼膜拜。
4、专用服饰答:专用服饰因生活、工作,庆典等不同需要而穿戴的各种传统民俗服饰,民间主要表现在 人生礼俗的各个环节上。
5、填箱答:填箱,拿嫁妆前一天,女家要行填箱礼,父母将嫁女的陪嫁品一件件递给哥嫂,由他俩 一一装入箱内,以示东西都是哥嫂同意带到婆家去的。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举例说明民俗与法律、政令的区别。
答:民俗的法约性不是靠明确的条文,而是靠人们的习惯心理和群体力量来维系的,具有 一种威力很强的惯性动力。
2、为什么民俗具有很强的流传惯性?答:人们对民俗的传播,以口承的、心意的和行为的人身天赋的一些功能作为手段。
三、分析题(共20分)英国班尼(C.S.Burne)女士在《民俗学概论》(The Handbook Of Folklore)中说:“民俗学是一个概括的名词,其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流行于文化较低的民族或传留于文明民族中无学问阶级里的东西。
”并强调,这里所指的仅是无形的文化残留物,她说:“‘民俗’包括民众心理方面的事物,与工艺的技术无关。
例如民俗学家所注意的不是犁的形状,而是用犁耕田的仪式,不是渔具的制造,而是渔夫捞鱼时所遵守的禁忌,不是桥梁屋宇的建筑术,而是建筑时所行的祭献等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如何理解当代“鬼搭车”传说的传统性。
传说是一种常见的民俗学类型,其内容非常广泛。
传说属于散文叙体,像神话一样,无论讲述者还是听众都认为传说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就以当代鬼搭车为例。
在很多地方我们收集到了汽车司机夜间开车遇到鬼搭车的传说。
一般都是在深夜,司机(多数为出租汽车司机)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请求搭车。
在把姑娘送到指定地点以后,姑娘一般会给司机一些钱作为报酬。
回去以后,司机发现姑娘给的钱是冥钞,再去姑娘昨晚下车的地点一看,原来是一片墓地,姑娘的坟墓也在其中。
司机这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是遇到鬼了。
这个传说具有了强烈的历史性、社会性和现实性。
有的时候,传说又被称为“信仰故事”,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为迷信或传统信仰存在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提供了有力的印证。
传说比较容易被人们相信是一种事实,而且人们在讲述或重述传说的时候,都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强调自己讲述内容的真实性,以引起听者的主意。
5、中国民间饮食中有“吃肝补肝,吃脑补脑”的说法,你怎么看。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饮食的习尚。
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的属性、食物的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保存、禁忌等。
我们生活中一日三餐,每一餐实际上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向我们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
中国人最重要的饮食观念是“食补”即吃什么补什么。
例如,吃动物的肝脏就可以补肝虚,吃动物的内部,就可以补人的内部,还有许多如“吃脑补脑”,“吃胆补胆”等说法。
这种说法至少没有考虑到以下三点:一、人体器官的构造及成份并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器官,如猪肺的成份并不同于人肺。
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的程序是很复杂的,吃进去的食物必需经过分解成红血球载得动的分子或离子,才有可能被身体利用。
而分解出来的分子或离子,是不是会被用到特定的部份也未知,说不定都补到贪得无厌的癌细胞去了三、动物的器官由于功能的关系,有可能是毒素累积最浓的场所,如肝脏是解毒器官,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等待分解或正在分解中的毒素。
又如肺里累积的空气污染,或肾脏中等待排出的废弃物。
7、简单分析“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
所谓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
但是,这里所谓的条件、征兆、原因和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有祸”在这条迷信里,乌鸦是一种条件或者征兆,如果看见乌鸦从头顶飞过的话(条件),那么人们一定会遇到灾难,或者会大祸临头(结果)。
在一般情况下,尽管上述的条件与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是一种假想,但人们却坚信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在这则迷信中,左眼和右眼的跳动是先决条件,而结果却大相径庭,左眼的跳动能给人们带来幸运和吉祥,右眼的跳动却是灾难的前兆。
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左”和“右”的理解建立在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把世界万物分为阴阳两类:天、男、南、左、生、日等等为阳;地、女、北、右、死、月等等为阴。
阳往往与光明和生命联系在一起,阴则往往与黑暗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由此便形成了“左为上,右为下”的概念,左眼跳理所当然地就成为吉兆,右眼也就成为凶兆。
因此,迷信观念和行为的产生与宗教信仰也密切相关。
9、如何理解“建筑如人”的说法?建筑,从广义上讲,就是房子,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建造的一种栖身、藏身之处。
主要包括用于人类自己活着时居住的房屋、死后居住的坟墓和一切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娱乐、服务、公共的设施,如教堂、商店、学校等等。
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就是人和自然合一。
中国的建筑就像一个人的形象,有头(屋顶)、有身(墙身),也有脚(台基),外观形象也秀丽玲珑。
另外还有装饰,蕴涵丰富象征意义。
大部分的装饰都是从构造的必然性演变或转化而来,而且手法也有很多,做艺术加工处理,便具有更近人性的象征意义。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土木材料建造。
这是因为土木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孕育生命。
此外,中国人也喜欢用砖造房子,因为砖能在潮湿的时候吸收潮湿气息,视为活的。
相反,中国人不喜欢用石头造房子,因为视为没生命。
瓷砖不能“呼吸”,不能吸收潮湿的气息。
虽然土木没有石头坚硬牢固,但他们不想建造永恒不倒的结构。
他们的观念是死亡是正常的自然程序,因此不怕死。
建筑如人,是有生命力的,不可能永远健在,体现中国人的现实观念。
11.简单解释一下“繁衍”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繁衍观念来自于儒家思想。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延续香火与中国传统最为推崇的“孝”联系起来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后代的重视。
“繁衍”这一概念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人生礼仪中,繁衍的概念在很多地方均有出现。
丧礼中,服重孝者需“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承担着延续香火的重任;传统婚礼中,新房的床上会撒上枣,栗子,花生,取“枣栗子”早立子的谐音,希望新人能够早日生养。
纳妾的传统则更是将繁衍的概念表现到了极致,传统文化中,当正室不能生育时,人们就会纳妾,以保证血脉相传。
在民间工艺美术中,生殖崇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繁衍的概念也正体现于此。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意识到“阴阳相合万物生”,因此,阴阳组合作为生命繁衍基本源头的图案随处可见。
比如:鱼穿莲中“鱼”代表阳,“莲”代表阴,正是阴阳组合的象征。
12.如何理解神话与历史的关系。
神话是一种神圣的叙述。
在某一特定的社会里,神话被认为是太古时代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即神话就是历史。
我国著名学者茅盾认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诞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
”美国民俗学家布鲁范德认为:“神话是一种传统的叙事散文。
在其流传的社会中,神话被认为是在遥远的过去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
”现代的观点普遍认为神话是随着人类及其文化现象出现的,神话的散文体的风格并不适合记录和表现历史。
神话中可以有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子,但历史事件不可能是神话的蓝本和主要表现对象。
13. 为什么说“捉迷藏”的游戏是古代巫术的残余物?在参加游戏的孩子们这一特定的群体中,“鬼”是一个被群体淘汰出来的“失败者”,但是,失去了在群体中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相反,“鬼”却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权力,而这个群体却要经历一场“考验”,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被置于某种危险的境地,除非他们接触什么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免疫力”的东西。
其次,这种具有“免疫力”的东西往往是一棵大树。
在游戏中,大树似乎是“生命”的象征。
这种通过触摸“生命”之树来获得“免疫力”的举动很可能来源于古代的某种巫术仪式。
人类似乎在演习与魔鬼的战头,胜利者可得以保全生命,失败者就要陷入魔鬼的手中。
在这个游戏中,“鬼”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它既不属于人类,又不属于超自然物,而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它要想获得一种“地位”,必须通过猎取,即寻找替代物来获得新生。
这就说明“捉迷藏”模仿古代仪式。
14.简单解释一下,婚礼中的新娘子为什么要戴红盖头。
婚礼是一个女性人生礼仪中的成年礼。
成年礼的作用在于使仪式中的人实现自己在社会中角色的转换并获得社会的承认,从而可以享有另一个社会层次的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女性来说,婚礼意味着从少女到人妻的转变,并且符合分离,通过,再进入的人生礼仪的典型结构。
婚礼对于一名女性是一种意味着重生的仪式,离开自己的家寓意“死亡”,进入婆婆家寓意“新生”,而在这一过程中红盖头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盖头的作用是模拟死亡,女性结婚时戴上红盖头意味着死亡,到了婆婆家由丈夫掀开红盖头意味着新生。
15. 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鱼穿莲”的图案表现了中国人一种什么样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生命创造的基本原理——阴阳结合,也就是男女异性交合,并把这一原理应用到世界万物。
民间美术中的“鱼穿莲”图式暗示的是男女交合及子孙繁衍,该图式中的“鱼”是男性的象征,“莲”是女性的象征。
但“鱼”在民间美术中的性别象征并不总是男性,许多古籍、文物以及相关的民俗艺术却提示“鱼”具有男、女两种性别象征。
“鱼”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是女性生殖崇拜的产物,父系氏族社会成型以后,它逐渐衍变成生殖繁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鱼”进一步扩展为祈祷丰收与迎祥纳福的吉祥图形。
“鱼穿莲”也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强烈的生殖崇拜和生命繁衍意识。
16. “纵向建筑”和“横向建筑”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世界观?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及其所属所建造的一种栖息之所。
分为经典建筑、通俗建筑和民间建筑三大类。
民间建筑包括所有的传统建筑形式,是人类按照祖先传下来的模式建造的。
民间建筑是物质文化的根本,是传统文化观念的立体展示,反过来对传播和保持这种文化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的形态体现和保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民间的建筑模式同样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性格。
横向建筑给人们提供了栖息之所,同时给与了人们自由的承诺,但是同时他也有让人惧怕的一面,有一种死亡和无限的神秘感。
水平象征着对无限空间的分离作用,横向建筑不仅意味着宽大舒适、无边无际,充满着未知的机遇,同时也暗含着睡眠、休息、死亡和崩溃。
中国的建筑多是横向的,与大地紧紧相连表现出中国人纯朴、自然、保守、自信、平和、稳健的性格特征。
,与中国的传统世界观和世俗文化相一致。
还有调和人与自然,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的特点。
选择横向建筑,线条优美柔和,不过分渲染和突出建筑的非自然特点,同时使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温和务实的性格倾向。
而纵向建筑代表着进攻性,它通常是直立的,将天与地连接起来。
西方建筑通常采用纵向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一方面体现了向高处延伸,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天空、宇宙,突出宇宙的神秘和无际;另一方面,纵向建筑凸显和夸大了生与死,天与地,黑暗与光明的界限,表现出一种追求性格张扬,坦率、夸张、自豪、骄傲、刚硬、好奇、冒险的性格特征。
使用石材作为建筑原料,线条刚硬,体现了一种追求永恒不灭,无生无死的境界的意愿。
宗教观点里,纵向建筑意在弥合天堂和人间的距离,是人类更加接近上帝,更容易感受到上帝的精神和力量,中国也有类似的带有宗教旨意的建筑,如塔。
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天国和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以增进人们对天国和宗教世界的认同和向往。
17.试分析如图案。
图片为“喜女神”,是生殖繁衍女神,也是生命的保护神,图案的生殖和繁衍象征意义都是非常明显的。
表达了中国人对于生命起源的关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阳相合万物生”,表达了“生命神”和“创造生命”的观念。
主要是以男女合体的形式出现的。
两只手上一手为鸡一手为兔,分别为阴阳两种元素的象征物。
头上的莲花图案,衣服上的如意纹饰,以及双钱纹饰还有各种花纹代表的都是阴阳因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