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新人教版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基础自测九下古诗文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

。这首词属于
派的代表作品。
放
﹏醉 ﹏里 ﹏挑 ﹏灯﹏看﹏剑﹏,
﹏梦 ﹏回 ﹏吹 ﹏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
﹏沙﹏场﹏秋﹏点﹏兵歌曲、检阅军队,这是词 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 了词人对军旅生活的眷恋和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秋”既点明了季节,又为战士们出征增添了肃杀气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代)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
”,
留世。
,字幼安,号 派代表人物,有《
, 》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体裁是
,“破阵子”是 ,
答案:1.辛弃疾 稼轩 南宋 苏辛 豪放稼轩长短句 2.词 词牌名 题目 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
马 作 的 卢 飞 快 , 弓 如 霹 雳 弦 惊 。
运用比喻(或夸张)修辞,生动地描写出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附答案

【四川省广元市】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⑴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⑵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13.⑴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
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⑵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0.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016 ·鄂州 )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成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惊险强烈的战斗场面。
2.(2016 ·鄂州 ) 请联合词句“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发生!”来剖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想要光复领土、立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__“可怜鹤发生”一句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忿之情。
3.(2016 ·日照 ) “疆场秋点兵”与“可怜鹤发生”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前句抒发了盼望杀敌报国的激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忿之情。
4.(2016 ·日照 ) “马作的卢飞速”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引用“的卢”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战斗的强烈、人物的勇敢无畏。
5.以下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题目中有“壮词”二字,“壮”字形象地描述了抗金军队的壮盛军容、豪放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豪盼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述了秋季疆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弘大与凄凉,衬托出一幅肃杀、威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鹤发生”笔锋陡转,与以前的梦幻形成鲜亮对照,感情由雄伟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忿呼之欲出。
D.全词虚实联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写梦幻,激情直泻,打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怀的惯例写法,突显艺术上的独创。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基础自测九下古诗文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习新人教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时间8分钟满分12分)
一、诗歌鉴赏。
(7分)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分)
答案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2.(2018大连第三十四中学模拟)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分)
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战士们欢欣鼓舞分食牛肉、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热闹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句式整齐,韵律和谐。
二、名句默写。
(5分)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在秋高气爽时节接受检阅的句子是“”。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5.(2018烟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答案3.沙场秋点兵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完整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题及答案

一、读下列词做1-5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3.请任选一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
4.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中的“可怜”一词。
5.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1.“示例一:“秋”写用得好。
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宣染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
示例二:“点”字用得好,突出肃穆威严的战地氛围,展现了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2.①对偶。
句式整齐,“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充分体现了诗词的韵律美。
通过将士们奏乐吃肉,突出雄壮的军营生活,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②借代。
用“八百里”代牛,“五十弦”代乐器,语言形象,文笔简练,内涵丰富。
通过将士们奏乐吃肉,突出雄壮的军营生活,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弓弦声比作霹雳,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示例二:运用典故,引用“的卢”的典故,写出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描绘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示例三:烘托。
以了快弦急烘托出抗战英雄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4.“可怜”,这里指可惜之意。
这两个字凸显了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由前面词句中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神伤,波澜起伏,言近旨远,充分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初中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备战+中考语文古诗意象+复习

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收复北方失地,不仅是君王关 心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巩固精练
8.词末有“可怜白发生”一句,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词人因何而感慨“可怜”。
一方面表明前面所叙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 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却壮志不遂的抑郁和 愤慨。
部编语文诗词曲复习专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年级下第12课《诗词四首》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诗歌背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麾 huī 炙 zhì 塞 sài 的 卢 dì 霹 雳 pī lì
⑵辛词自许为“壮词”,其“壮”体现在哪
江城子 南唐|李煜
些方面?试作赏析。
申大志。即醉里梦里不忘收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 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 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 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 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河山的雄心壮志。 抒悲情。全词感情基调雄壮高
⑴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李煜的词将亡国前奢华生活的 追忆与沦为囚徒的现实对比,表现 了对故国的眷恋及亡国之痛。
辛弃疾的词则借梦中飞赴前线、 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暮、 无所作为的现实对比,表现了收复 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
巩固精练
13.对比阅读李煜的《江城子》,回答下面问题。
思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维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相关试题及答案(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意思相同即可)(3)“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二: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33个阅读附答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2003年仙桃市题)6.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 ”。
7.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答案:6.可怜 7.D2.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9.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
(5分)(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答:(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⑴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分,意思正确即可)⑵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每点1分)3.2006年山东省济南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的壮观场面。
(4分)答:4、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2分)答:【参考答案】3、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19中考语文诗词基础过关30破阵子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016·鄂州)“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2.(2016·鄂州)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__“可怜白发生”一句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3.(2016·日照)“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2016·日照)“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的卢”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
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题目中有“壮词”二字,“壮”字形象地描绘了抗金军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