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第一讲(教师版)
高中文言文第一课精选教学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谈文言文的学习
文言文该学些什么?
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 注释完成) 2、理解词语和句式: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常见的虚词(高中三年要掌握32个 常见的虚词).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所幸者,人知之也,人更之也。然,上作网法,下 偩几何未可知也。
今天下多灾。北国井冞(shēn),阵主复至,当与孔 张俱歾(mò)。南域之霖,大禹洊存,只得扼腕而叹息。 人不咎己而咎旱魃,不诮(qiào)己而诼共工。未之可也。 闤闠所趋,不可恈恈。当思子孙后代,人己知之。然行 之效,则体躆庙堂者思之,媕娿(ān ē)之徒,弃不
言罢,步至中庭,仰目青云,纵情高诵《滕王阁 序》,凡七百一十七言,无一错漏,“其言皆若出于吾 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渔舟唱晚,音犹盈耳; 落霞秋水,景若在眸。同窗瞑目侧听,如醉如痴,疾声 赞曰:“善哉!君之文言高于余远矣。文言之路修远兮, 吾将步君之后尘而求索。”言毕,握手相视而笑。
余是以悔悟:“陈腐”之说,实属狂言;文言瑰宝,
余每习一古文,必撷其名句佳章,察其炼字用典之传 神、平仄音韵之优美、结文构章之艺术。久之,所得颇丰。 每有余暇,则凝神默想,若身临其境,逸兴遄飞,舒啸放 歌,滋可乐矣。
然则师诸子以知进德修业之道,从忠良而明治国安邦
之策。喜子安之所喜,悲右军之所悲,感介甫之所感,叹 昌黎之所叹,展义骋情,酣畅淋漓。同史迁稽兴衰成败, 纵观古今;共苏子适清风明月,笑对人生,赞曰:“乐哉! 快哉!”
小古文讲解教案第一讲

小古文讲解教案第一讲第一篇:小古文讲解教案第一讲小古文教案第一讲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2、对重点实词以及断句的掌握教学难点:重点字词,句式以及文言高频文言词汇的掌握教学过程:1、通过有关小古文的趣事引出小古文在生活中的体现,灌输学习小古文的好处。
2、朗读第一、第二单元的有关文章欣赏、感受、初步理解,可指定学生来朗读。
3、课文讲解,针对重点词语“走、则、正午、晴和、甚、夕、闻、名”等词语的含义。
4、理解性朗读,可分组讨论文章的含义,制定学生回答。
由一位学生读原文,另一位学生进行翻译。
5、情感认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6、知识点回顾,积累高频文言词汇“走、则、甚、夕、闻”等词的含义。
7、仿照第一单元的小古文,在课堂上仿说、仿写,感受小古文的炼字魅力。
8、能力训练,给文章加标点,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9、课外拓展,对相类似的古诗文进行分析,能够有节奏的朗读,感受小古文的语言魅力。
第二篇:第一讲教案第一讲一、双姿坐姿(正、直、平、安):“头摆正,肩放平,身挺直,足安稳。
”前臂肘弯处自然抵住桌沿,双臂呈“八”字平放桌面。
左手扶纸,右手执笔。
执笔(捏、托、垫、靠):“拇指食指捏得牢,中指末节托正好,无名小指层层垫,笔杆自然虎口靠。
”二、“永”字八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点、横折钩、横折撇、短撇、捺)三、“人”的写法力的由重到轻、由轻到重,如同船桨划水:例:飞机起飞(撇)――飞机降落(捺)四、辅助练习按顺、逆时针方向,分别画出: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
练习要求:1、用力适度,肩、臂、腕、指,贯通无碍。
2、保持匀速,反复体会五指力量的均匀分配。
3、线条粗细一致,分别以极细、极粗笔画完成标准图形。
第二讲一、复习:1、坐姿(背诵口诀,强化正确姿势)。
2、执笔(背诵口诀,做到熟练掌握)。
二、笔画练习“点像水滴向下淌,横像扁担细又长,竖像钢针把衣补,撇像弯刀闪闪亮,捺像船桨来划水,挑像禾苗迎风长,折像积木随意变,钩像钉子尖尖样。
初中文言文朗诵第一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朗诵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诵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朗诵的节奏和停顿。
2.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和助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2. 文言文朗诵时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文朗诵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朗诵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教师讲解文言文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节奏、停顿、语气词和助词的运用。
2. 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3. 教授文言文朗诵时的情感表达技巧,如抑扬顿挫、情感渲染等。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段简单的文言文,进行示范朗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诵,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朗诵,并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朗诵。
五、课后作业(回家后完成)1. 练习朗诵教师布置的文言文。
2. 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朗诵并录制音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实践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朗诵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的技巧。
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朗诵的乐趣和魅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诵练习,并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朗诵,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朗诵技巧。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你从本篇文言文中能得出什么道理?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小结:看来,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两小儿辩日》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指生背诵《学弈》。
2、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学生简介孔子,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
(备课教师:)
第一课时《学弈》
一、引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二、回忆导入,读懂
1、回忆总结,引导学法。
我们以前学过哪几则文言文?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时所用过的学习方法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文言文两则》是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节课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板书、齐读课题)
4.能正确朗读拓展阅读的文言文,并参考注释感悟句子大意,明白全文的意思。
(目标二次修改)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方法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预习
或
课前准备
1、读熟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昭小_六年级语文学科组内共享教案
备课教师:曲广波
课题
1、文言文两则
课型
阅读课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读准“惟、鹄、缴、弗、矣、盂、沧、孰、汝”9个字的字音。
2.能说出“通国、鸿鹄、探汤、苍苍凉凉”等词的意思,并说出每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文言文第一讲(教师版)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如以改正。(3分)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怎不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上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
例: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义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小试牛刀】
【12年铁一中真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意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取拜。”帝嗟叹日:“清乎尚书之言!”
(四)补,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专题01第一讲七年级下册古诗文讲义(教师版)

古诗文第一讲课文初读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1今当涂2掌事,不可不学!”蒙辞3以军中多务4。
权曰:“孤5岂欲卿治经6为博士7邪8!但9当涉猎10,见往事11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12鲁肃过13寻阳14,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15才略16,非复17吴下18阿蒙19!”蒙曰:“士别三日,即更20刮目相待21,大兄22何见事23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走近作者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
宋英宗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熙宁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哲宗即位,还朝任职。
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Yé):语气词,同“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4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18吴下:泛指吴地。
19阿蒙:吕蒙的小名。
20更:另,另外。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22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废止新法。
数月后去世。
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生用】文言文(第一讲)

第一讲:文言文知识考查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能够准确划分文言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4.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5.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考点分析陕西中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文言句式;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欣赏文章典型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等等。
近几年在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方面有很多的变革,但变革的主要是材料内容、形式和题型,不变的是4道小题对应的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4考点。
从材料形式来看,主要为课外文段。
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来自课内,不考查文言语法内容ー、文言现象1.通假字。
通假字指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
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
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6.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运的三点、态度。
8.欣赏文言文典型的形象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常见通假字汇总(见附录七)2.一词多义。
试词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要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比喻义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以“间”为例。
(1)中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2)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3)隔开,隔绝。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4)暗中,偷偷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5)间或,偶然。
“时时而间进。
”(《邻忌讽齐王纳谏》)当然,也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殊的义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们作为重点并牢记。
第一课 文言文两则-教师

1、文言文两则总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生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导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难点:能够突破字词,理解语句,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前准备:教师:布臵学生了解孟子、孔子的生平资料。
学生:查找整理有关孟子、孔子的资料。
学习方法:自学,小班内合作学习,共同讨论或者表演课文内容等方式学习本课。
导学时间:3课时导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文预习)月日星期第节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弈》、《两小儿辩日》,背诵课文。
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学习方式:自学或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一、《学奕》(一)弄清题目和本文字词的意思。
(1)‚弈‛指什么?‚学弈‛是什么意思?(2)谁学下棋?怎么学?学得结果怎样?。
1、给下列字标上拼音。
弈()诲()鸿鹄()()缴()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弈:诲:惟:援:鸿鹄:俱:弗:为:将:3、除了上述提到的,我觉得还有()、()这两个字词比较重要,请把它填在括号里。
(二)根据朗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能借助注释,翻译每一句话的意思。
学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同小班或跟其他小班Pk朗读。
(三)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wà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请你开动脑筋,小班内合作,弄清下列问题。
1、《学弈》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举例说明你的身边有无听讲三心二意的现象?3、收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古诗、故事等,准备与同学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针】教学目标:整体感知文章,疏通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熟悉并掌握古文翻译的方法教学方法:例题引入【日积月累】【13年工大预测卷(三)】一、积累运用(共5小题,计1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 秀颀.(q í) 慨.叹(k ǎi ) 大气磅礴.(b ó) B . 魁梧.(w ú) 亢.奋(k àng ) 荒谬.绝伦(mi ù) C . 栈.桥(zh àn ) 惬.意(xi á) 拈.轻怕重(zh ān ) D . 揣.摩(chu ǎi ) 蓦.然(m ò) 叱咤.风云(zh à)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连云港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花果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苏马湾海天一色、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B 、在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我市多名中学生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夺得一等奖。
第一讲古文阅读(一)C、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如以改正。
(3分)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著阅读题。
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分)(1)在《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非常精彩。
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共有“四次面临死亡”的经历:请你任选其中两次,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默写诗句(2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2)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暮江吟》)三、综合性学习(计8分)小峻同学读了下面一则新闻:北京时间5月24日晚间消息联合国组成调查组,于当地时间24日开始对日本在遭受历史罕见的地震海啸灾害袭击之后随即爆发的核泄漏事故展开调查。
核泄漏事故产生将随着调查的深入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
调查组在抵达日本之后立即与日本政府的代表举行了会谈。
日本政府此前表示其将全力配合调查组的调查工作,同时日本官方也指派来自东京的核科学研究人员组成国内调查小组对核泄漏事故展开调查。
①请给这则新闻拟个标题:_______________(2分)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在下面句子上修改。
(2分)核泄漏事故产生将随着调查的深入陆续暴露在公众面前。
【阅读讲堂】【2013年铁一中真题】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己服矣。
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
”操竟杀之。
选自《容斋笔记》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4分)(1)吕布为曹操所缚.()(2)将死之.际()(3)乃语.操曰()(4)明公之所患.()2、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1分)A. 将死之际B. 明公之所患C. 操竟杀之3、为什么吕布愿意投降并效力于曹操却仍然被杀?请谈谈你的见解。
(2分)【知识讲堂】文言翻译方法技巧点拨:古文翻译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
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掌握六种操作方法。
词句篇的紧密结合和直译意译的主辅分别是应当遵守的文言翻译原则。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基本方法:“留、换、删、补、调、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持原词。
例: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
“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否则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
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
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例: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还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的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求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异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三)删,删去不译。
文言文里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
翻译时,“者”“也”都可以删去不译。
(四)补,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大国的虚实是难以预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猜测”),“惧怕”“埋伏”。
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两次增补上。
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那个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明白。
有些句子,不好说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怎不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上口,表意也才通顺明白。
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做职业。
(一天),他沿着小河(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五)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顺序。
例: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主谓倒装)——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您凭借什么应战呢?还自扬州。
(《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六)引,引申词义。
文言文里一词多以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例: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
“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义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制度,再引申为规模。
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
【小试牛刀】【12年铁一中真题】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
时交趾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
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帝怪而问其故,意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
此臧秽之宝,诚不取拜。
”帝嗟叹日:“清乎尚书之言!”(《后汉书·钟离意传》)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恶.其名也(厌恶)B. 诏班赐.群臣(赏赐)C. 意对.曰(反对)D. 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听说)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3、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钟离意的什么品质最让你敬佩?(2分)【真题演练】【12年西安一中真题】蛙于草中,视牛渐近,庞然大物也,嫉之。
遂吸气鼓腹,欲逾于牛,谓伙曰:“今如何?”曰:“与前无异。
”蛙暴起,又吸气鼓腹,须臾,腹裂而死。
牛历其旁,贱蛙尸于泥中。
此谓不自量力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欲逾.于牛。
逾:()蛙暴.起,又吸气鼓腹。
暴:()庞然大物也,嫉之.。
之:()2、读过这则寓言,你收到什么启示?(2分)【课后练兵】【12年交大附中入学】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1)衣冠而之市。
适(2)鬻(yù)(3)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注释】(1)清旦:清早;(2)适:往,去,到;(3)鬻:卖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
(4分)(1)昔.齐人有欲金者()(2)因攫其金而去.()(3)吏捕.得之()(4)徒.见金()2、翻译句子。
(2分)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分)因攫.其金而去4、这则预言讽刺了社会上的哪类人?【文常小屋】【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