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弗洛姆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一种活动、哪一项事业像“爱”那样,开始时充满期待和希望,而结果又常常以失败而告终。
一旦人类脱离了动物状态,就再也不可能回到原来那种原本的蒙昧了。
人一旦被驱逐出了伊甸园——指那种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原始状态,就再也无法返回。
想要生存下去,人类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发展自己的理性,寻找一种新的和谐,一种闪烁人性光辉的和谐,绝不是那种无法找回原始状态的和谐。
具有理性的人,可以意识到自身的生命;他意识到自己,意识到同伴,意识到过去,也意识到未来的种种可能性,他意识到自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知道他的生命是短暂的,知道他出生并不出于他自己的意愿,他注定的死亡也不是出于他的意愿;他还能意识到,他或许是将先于他所爱的人离开尘世,或许是他为所爱的人送葬;面对自然和社会的威力,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孤独。
所有的这一切使每一个个体的人寂寞而孤独的生活处境就像牢狱一样让人无法忍受。
如果他不摆脱这种处境,坦然地走向他的同伴、与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的精神世界也许将会彻底崩溃。
孤独的感受会引起人们的恐惧感,从根本上说它就是所有恐惧感的根源。
孤独意味着自己与被迫与通关班分离,与外界没有联系,意味着一筹莫展。
孤独意味着外部世界可以侵犯我们,而我只能听之任之。
这样,孤独就造成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恐惧感。
孤独还会引起人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男人和女人在意识到自己和对方之后,也就意识到了他们之间的差别和距离,知道他们分数与不同的性别。
他们意识到了两个人之间的差别,他们那就变得相互陌生起来。
此时,他们还没有学会去爱对方。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组合,这就是羞耻感的根源,也是恐惧感和罪恶感的根源。
人类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与自然界越疏远,也就越需要找到摆脱孤独的途径。
人们总想通过莫忠方式实现同他人结合,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那就只能采取全体人群保持同一性的方式了。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个体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与他人结为一体。
[心理书籍《爱的艺术》教你学会爱]《爱的艺术》
![[心理书籍《爱的艺术》教你学会爱]《爱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2a95c4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9.png)
[心理书籍《爱的艺术》教你学会爱]《爱的艺术》《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关于爱是什么,为何我们需要爱等问题,在《爱的艺术》中,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有着不同于一般人对爱的诠释。
爱的艺术并非是一本教人学会如何爱的情爱圣典,而是关于指导人生意义的心灵哲学。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
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1)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2)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3)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要掌握爱的艺术,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三是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
爱的要素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
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
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成熟的爱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爱的艺术(作者弗洛姆)PPT课件

心灵沟通论坛
22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3)(二)
• (2)母爱
• 乳汁象征母爱的第一个方面:对生命的关心 和肯定,蜂蜜则象征生活的甘美,对生活的 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大多数的母亲有能力 给予“乳汁”,但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乳汁外 还能给予“蜂蜜”。
• 我们的全部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 换的观念为基础,现代人的幸福就是欣 赏橱窗,用现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 他力所能及的物品。
心灵沟通论坛
6
第一章 爱是一门艺术吗?(四)
• 归根结蒂爱情的产生往往是以权衡对方 及本人的交换价值为前提。
• 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 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 有理由对下列事实抱有吃惊的态度:人 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 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
心灵沟通论坛
33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3)(十三)
• 我们最多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即用否定的 形容词,那就是:上帝不是有限的,不在热 恋,不是无理的。我越知道上帝不是什么, 就越了解上帝。
• 爱、理智和正义的范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 在进化的过程中有能力发展他内心的力量。
• 在道家思想中思考能引起的最高的东西就是 知道自己的无知
• (5)神爱
• 人把他自己的力量和技能反射到自己制作的 物体上去,并以一种异化的形式礼拜他自己 的力量和财物。
• 父爱的基本点是父爱是有条件的,并且规定 原则和法律,父亲对孩子的爱取决于孩子服 从他的程度。
• 发展到这一阶段上帝就不再是一个人,一个
男人和一个父亲。上帝成为统一各种现象的 原则。上帝不可能有自己的名字。
• 有创造性的人对"给"的理解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给 "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 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 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我感觉到自己生气勃勃, 因而欣喜万分。"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 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 我的生命力。
爱的艺术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本《爱的艺术》并非是一本教你驰骋情场的情爱圣典,甚至并不仅局限于狭义的男女之爱。
就如作者在序言中说道“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书中掌握爱的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
作者探索讨论的是爱的本质,其与人本身的关系,以及如何去爱的问题。
作者在开篇直接设问“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想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我相信现在绝大多数人无疑相信第二种假设,相信爱仅仅就是“一见钟情”的浪漫,很少人会觉得爱是要去学习的(相比之下,很多人会相信泡妹子,亦或是泡帅哥倒是需要很多经验)本书从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两方面阐述爱的艺术。
一、爱的理论1.首先作者对现在社会爱情的批判。
在后现代的今天,社会的全部文化是以购买欲以及互利互换的观念为基础,以生产消费为最高准则,以商品交易和金钱价值衡量一切。
在这样的社会中,爱情的失落和各种虚情假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绝大多数人会以物质来衡量与对方的情感,任何人都可以频繁地爱上另外一个人,打着“寻求真爱”的幌子,便是心安理得。
这也恰恰证明了他们对爱情知识的空白和难耐的寂寞。
我们的爱之所以满地都是,是因为我们把爱的问题看作是对象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
我们通过参照别人来确定自己,认为爱不再有年纪的差别,觉得投入一段疯狂要趁早,三少四壮五轻亦不嫌晚;人们还认为爱是个完美的塑身主义者,一旦提及爱,就条件反射一般地把它与被爱的标准联系在一起,是为了要找一个爱自己的人,并以此提升自己的被爱指数:男人把自己塑造得更加帅气、拥有更多权势和财富,女人按照社会价值观的审美把自己塑造得和模特一样纤细、性感、妩媚。
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
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努力达到上述目的,却很少用来学会爱情这门艺术。
2.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2爱的艺术.ppt

《半生缘》 世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4.野狼的饭后运动 生活的忠告:
5.饥不择食 4.野生狼活的饭忠后告运: 动
6.猫功夫 生活的忠告:
7.圣诞老猫 生活的忠告:
8.我困了,就在这儿睡了 生活的忠告:
9.猫也会... ... 生活的忠告:
10.这么好喝 生活的忠告:
谢谢观赏,下次再见! 声明:本作品所有内容并不代表作者本人的立场
第八、如果她说她会杀了你,那不要当真,这样你会 好受些;
第九、如果她的鞋穿着不舒服,一定要和她换鞋穿; 第十、她喜欢写东西,要好好地鼓励她。
《花样年华》 “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生活的忠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堕落天使》 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
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机会 和很多人擦身而过,有些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 或者是知 己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任何跟人磨擦的机会。有时候搞得 自己头破血流,管他呢!开心就行了。
的爱声称:“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 你所。以”我成需熟要的你原。则”生认活为的忠:告“: 因为我爱你,
4.当人意识中产生害怕无人爱自己的念头时, 其实恰好表明,他在无意中害怕施爱于人。 爱意味着勿需山盟海誓的承诺,意味着把 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人,希望自己的爱 能在所爱的人之间激起爱的波澜。爱是信 心的活动,缺乏信生心活,的忠爱告也: 不会深厚。
生活的忠告:
《向左走,向右走》 生命中充满了巧合,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
生活的忠告:
《红玫瑰与白玫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 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 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e

弗洛姆《爱的艺术》大致介绍1人生而在矛盾之中。
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不同的只是追求的结果。
2个体生命的成熟是以独立的存在为标志的,独立的同时也意味着孤独的开始,正如超越自然始成为人类,同时也不得不站在自然之外。
3独立的孤独所带来的恐惧贮藏在每个成熟个体的内心,不同的只是他能否认识、认识多少。
生命最原始的冲动就是摆脱这种恐惧的要求,渴望被他人认识、理解和支持,即被爱。
4被爱(loved)的法门,其实在爱(loving)。
真正的爱不是索取(receiving),而是给予(giving)。
因为真诚的给予,却有所取;因为专心的索取,却无所得。
5真正的给予,需要关心、责任、尊重和知识。
关心,才会在关系中审视自我,才可能摆脱自我中心;责任,才会建立同外在的联系,摆脱个体的孤独和失落;尊重,关心和责任才不会异化为一种意志的强加和干涉;知识,是帮我们具备理解和施展以上行为的能力基础。
6爱,绝对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练习,一旦掌握,便获得了人生最美最好的存在。
《爱的艺术》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
全书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第二章爱的理论1 爱,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2 父母和儿女的爱3 爱的对象(同胞的爱,母亲的爱,情人的爱,自身的爱,上帝的爱)第三章当代西方社会的爱与爱的溃散第四章爱的实践正如巴拉塞尔士所说:“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
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
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
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是的,所有的水果都有其特殊的成熟过程,草莓有草莓的,葡萄有葡萄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唯一存在,因此我们对爱情的体验也会各有不同。
我们需要做就是不断地去了解去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这段《爱的艺术》之旅吧。
一,爱是一门艺术:在第一章中,作者弗洛姆在首句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想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弗洛姆:爱的艺术ppt

爱情理论理论篇之弗洛姆爱的艺术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唯一健全和令人满意的回答。
——艾瑞克·弗洛姆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出生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柏林精神分析学会1925年1900年1918年1923年1919年1930年☆爱的五要素☆成熟的爱弗洛姆爱的艺术弗洛姆爱的艺术爱的五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一个核心要素:给予四个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爱的要素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
真爱的核心要素,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其动机是付出和分享的欲望,而非满足自我需求或者弥补自我不足的欲望。
“给予”并不是说为对方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活力的东西。
在爱情中,我们可以给予对方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
什么是给予?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爱的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爱情的积极性除了“给予”的核心要素外,还包含这些共同要素是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爱的要素关心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
如果缺乏关心,这就只是一种情绪,而不是爱情。
责任心个体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回复。
有责任心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
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认识爱的要素尊重不是剥削对方,而是要努力的使对方能够成长和发展自己。
我希望一个被我爱的人应该以他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
尊重了解人们只有了解对方,才能够认识对方,尊重对方。
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心都是盲目的。
人要深入事物的内部,深刻的了解他人,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
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成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爱的艺术解读版

《爱的艺术》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本书叫《爱的艺术》。
那说到艺术,有的朋友要问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又不是艺术家,这本书教我们搞“爱的艺术”,是不是太深奥了?恰恰相反,这本书其实是要教会每一个普通人怎么聪明地去爱、以及获得你想要的爱,进而通过学习这门技能,去完善自己的人生。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很多年,所以这本书其实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经过大量实践而得到的一些正向的方法。
对心理学专业研究的朋友来说,它可以做为一个学习参考,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生活科普。
在这本书里比较重要的两点干货内容,第一就是,关于爱的本质,“得到”和“付出”之间的博弈;第二呢,是在全书的最后,关于现代社会中,由“经济因素”来主导的“爱”,跟我们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又是不是相悖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块去寻找答案。
全书通过七个部分来讲述爱的艺术——分为爱的艺术、爱的要素、用爱克服孤独、爱的养成、爱的对象、爱情在当今西方社会中的消亡、和爱的实践。
首先咱们可以闭上眼睛,一块来问问自己的心:真正的爱该是什么样的?我真的懂得爱吗?我是不是的确拥有爱的能力?你可能会想,爱有什么难懂的,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爱太多了!我孝敬父母、对爸妈是爱,赚钱养家、对爱人是爱,倾其所有培养孩子,想给他一个最好的未来、这是对孩子的爱……我付出了这么多,这都是爱啊!他们自然也会爱我啊!朋友们,要注意了,这本《爱的艺术》就是着重要告诉你,如果你认为无怨无悔、一门心思的去付出,就能获得你想要的爱,那就大错特错了!获得爱,不仅需要付出,它更需要你首先了解爱、学习怎样去爱,这一切都基于你需要首先完善自我人格,才有资格去获得一份成熟的爱。
说到这你可能想问,人的“成熟度”其实是个相对的标准,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生阅历可能还不够。
那如果我不了解爱,又会怎么样呢?通俗点说,谦恭、勇敢、真诚、有方法地去爱,是爱的基本法则,如果这些你做不到,那么很简单,你将很难得到想要的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开篇:爱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类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是被无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被无数电影所演绎,无数歌曲所传唱的永恒主题,少有人能给爱下准确的定义,却还是有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追随爱的脚步,为爱辛苦为爱忙,为爱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很神秘么?父母的爱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么?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才是既可以给予对方温暖,又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一种正确的成熟的爱人的方式呢?
2、请同学们任选上述问题之一回答。
3、本篇课文节选自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一本著作《爱的艺术》,该书以基于大量的实践观察,从精神分析立场出发,对爱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诠释。
弗罗姆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
那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他的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通过这段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得到,
作者结尾:爱是你走到奈何桥边时,即将饮下孟婆汤时,含泪告别的东西,爱是丘比特射到你身上的箭,是你再辛苦也不想放弃的痛,爱是月下老人系在你脚上的红线,是甜蜜的牵绊。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接受爱,给予爱中学习着怎样去爱,愿每个人都被温暖的爱着,都有着强大而宽广的怀抱去拥抱你爱的人,愿你们爱自己,像爱别人一样慈悲,回馈爱,感激爱,创造爱,散播爱。
父母是生我们的人养我们的人不光给了我们生命,甚至给了我们宿命。
我们的基因遗传自父母,我们生长的环境取决于父母,我们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父母,我们人生的许多关键性的转变可能就是在父母无意识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中产生,然而对子女富有如此大责任的父母,他们却并不是完美的,驾驶员需要考核后才能上岗,可是做父母缺不需要。
于是,我们发现,生养我们的父母可能自己也不是一个具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一个焦虑的人,不会妥善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眉头紧缩地将压力转移到家庭中,他们可能没有广博的知识,也给不了我们优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打碎我们笃信的美好梦想,会因为一次人生路上的差池而给我们带来永难磨灭的负面影响,会秉持着爱的名义剪断我们的翅膀,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而他们给与我们的爱,确实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付出了。
所以,尽我们所能的爱他们,陪伴他们,带欢笑给他们,为他们解忧,让他们随着你的成长,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个广博的无尽的世界,共同学习这门爱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