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轴设计说明书
电机轴设计说明书

电机端盖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学校: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班级:10机电(1)班姓名:王艺鹏二、设计任务书一、分析零件图1.看懂零件的结构形状零件图采用了主视图和移出剖面图表达其形状结构。
从主视图可以看出该零件由多个不同直径的回转体组成,有轴颈、键槽、倒角、圆角等结构,由此可以想象出电机轴的结构。
2.明确零件的装配位置和作用由电机轴结构可知,电机轴的运动输出机构,起支承轴承、传递扭矩的作用。
两Ф95k6外圆轴颈用于安装轴承,Ф110t8用于安装定子3.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⑴电机轴各部位的加工精度如下表电机轴重要表面加工精度表⑵两键槽宽度尺寸精度均为IT7,对基准A的跳动要求0.037mm表面粗糙度Ra 值为3.2键槽深度尺寸精度相当于IT8,要求较低⑶两端中心孔为B型中心孔,其中D=8mm,D2=22.4mm。
⑷轴颈、键槽、倒角、圆角等加工表民尺寸及表面精度要求都比较低。
二、确定生产类型1.计算零件生产纲领由电机轴零件图可知,零件生产纲领为5000件/年,考虑备品率(取a=5%)和废品率(b=1%),则电机前端的生产纲领计算如下:N=Qn(1+a)(1+b)=5000×1×(1+5%)(1+1%)=5303件/年2.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电机前端盖属于轻型机械类零件。
根据生产纲领(5303件/年)及零件类型(轻型机械),查表得,电机前端盖的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由此得出该零件应具有如下工艺特征:电机前端盖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零件名称电机前端盖生产纲领5303件/年生产类型中批生产工艺特征⑴毛坯采用型材,易采购,成本低,准备周期短;⑵加工设备采用通用机床。
⑶工艺装备采用通用夹具或部分专用夹具,通用刀具,通用量具,标准附件;⑷工艺文件需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重要表面的工序卡片⑸加工采用试切法和调整法结合进行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选用型材中的热轧圆钢,易采购,成本低,准备周期短。
2.确定毛坯尺寸根据热轧钢轴类外圆的加工余量计算方法,轴的长度L=1090mm,最大直径D=110mm,即L/D=1090/110=9.91毛坯直径选用为115mm加工余量为(115-110)mm=5mm,长度为(1090+5)mm=1095mm去近似值1100mm四、选择定位基准根据基准重合和基准统一的原则,选择电机轴的轴线为定位基准即采用两端中心孔作为基准。
机械设计之CA6140输出轴的说明书

CA6140输出轴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设计CA6140车床输出轴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生产纲领:小批量>设计内容: 1. 产品零件图<手工图/CAD图> 2张2.产品毛坯图 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份4.数控加工工序卡 1份5.机械加工工序卡 1份6.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目录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序言一、零件图分析㈠零件的作用㈡零件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㈢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二、毛坯分析㈠毛坯的选择㈡毛坯图的设计三、工艺路线拟定㈠定位基准的选择㈡加工方法的确定四、加工顺序的安排㈠工序的安排㈡工序划分的确定㈢热处理工序的安排㈣拟定加工工艺路线㈤加工路线的确定㈥加工设备的选择㈦刀具的选择五、工艺设计㈠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㈡确定切削用量及功率的校核六、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七、数控加工工序卡八、机械加工工序卡九、走刀路线图十、设计心得十一、参考文献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训练。
因此,它在我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也相信通过课程设计能将零碎的知识点都联系起来,系统而全面的做好设计。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彭老师给予指教。
一、零件图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为CA6140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二)零件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零件的材料为45钢,是最常用中碳调质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淬透性低,水淬时易生裂纹。
小型件宜采用调质处理,大型件宜采用正火处理。
传送带说明书

机械课程设计作者:***2023/6/27设计内容1.设计题目:设计用于带式齿轮的一级圆柱减速器,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轻微冲击,使用年限为2023,天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总传动比误差为±5%。
2.技术数据:题号:004输出轴功率为P=5kw,输出转速为n=45r/min3设计任务:1).选择电动机型号2).设计带轮参数3).设计减速器4).设计外齿轮4.设计工作量1)设计说明书一份2)减速器装配图一张3)零件工作图两张目录前言1.设计目的2.传动方案分析一.电动机的选择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2.选择电动机的功率3.选取电动机的转速和型号二.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1)传动的总传动比2)分派各级传动比1.个轴转速2.个轴功率3.个轴转矩三.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1.选择V带的型号2.拟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 d1和d d23.验算带速4.拟定带的基准长度和带传动的中心距5.验算小带轮包角6.拟定V带的根数Z7.计算V带作用在轴上的压力四.减速器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1.选择齿轮材料及拟定许用应力2.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3.选着齿轮齿数4.计算齿面接触强度5.齿轮的圆周速度6.尺寸计算五.外齿轮的计算1.选择齿轮材料及拟定许用应力2.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3.选着齿轮齿数4.计算齿面接触强度5.齿轮的圆周速度6.尺寸计算六.轴的设计1.选择轴的材料和许用应力2.轴承的选择3.估算轴的尺寸和验算许用应力4.圆周力的计算5.求垂直面的支承反力6.求水平面的支承反力7.F力在支点产生的反力8.绘垂直面的弯矩9.绘水平面的弯矩10.F力产生的弯矩11.求合成弯矩12.求危险截面的当量弯矩七.设计参考资料前言(一)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将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结构设计,计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机械装置设计过程。
(二)传动方案的分析:机器一般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组成。
传动装置是用来传递原动机的动力和运动,变换其运动形式以满足工作装置的需要,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输出轴的设计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 业 论 文题 目院 系专 业姓 名指导教师2010年10月5 日 输出轴工艺与工装设输出轴机电工程系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孙德贵 杨杰 (副教授)输出轴设计摘要:第一,本人设计的零件为输出轴,它的作用是传动作用,传动力的方向和轴力。
轴的样式很多,应用的也很普遍,只是本人关于自己设计的轴通过了解,依照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生产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详细分析其加工工艺,采纳多工序,机床加工。
通过对零件的分析,此轴要求精度高,工序适当集中,要求滑腻,因此选用的工具和尺寸要量得准。
对输出轴的夹具设计也要求也高,因为精度和公差要求高,表面更要采纳磨床钻磨。
最后对零件进行校核。
以便达到零件精度的要求。
关键词:传动作用、轴力、普遍、工序、磨床、夹具、校核、目录前言:----------------------------------------------------------------------------------------------5 一、绪言---------------------------------------------------------------------------------------6 、毕业设计的目的-------------------------------------------------6 2、毕业设计工艺要求的大体任务和要求---------------------------------6、大体任务-------------------------------------------------------6、工艺设计的大体任务----------------------------------------------------------------6 、夹具设计的大体任务----------------------------------------------------------------6 、设计要求--------------------------------------------------------6 、工艺设计的设计要求----------------------------------------------------------------6 、夹具设计的设计要求----------------------------------------------------------------6 3、毕业设计工艺课程设计的方式和步骤-----------------------------------------7 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信------------------------------------------7 零件材料的分析-------------------------------------------------------------------------7 分析零件图--------------------------------------------------------------------------------8 确信毛坯------------------------------------------------------------------------------------8 加工工艺线路------------------------------------------------------------------------------9 确信工序尺寸及其公差-----------------------------------------------------------------11 确信切削用量----------------------------------------------------------------------------11 零件的程序编制--------------------------------------------------------------------------12 4、夹具设计----------------------------------------------------------------------------15 夹具设计的目的-------------------------------------------------------------------------15 夹具设计的步骤-------------------------------------------------------------------------15 夹具机构方案----------------------------------------------------------------------------15 、导向装置设计------------------------------------------------------------------------15 、夹紧力和夹紧装置的计算---------------------------------------------------------16 、确信工件的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的结构---------------------------------------16 总图设计---------------------------------------------------------------------------------17精度的校核----------------------------------------------------------------------------18 总结:-------------------------------------------------------------------------------------------20 致谢:-------------------------------------------------------------------------------------------20 参考文献--------------------------------------------------------------------------------------21前言本设计的课题,不仅让咱们系统全面的巩固了以前学的理论知识,还让咱们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CA6140车床输出轴工艺及钻2-φ8斜孔夹具设计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设计者何剑峰指导教师方淳台州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2009年9月20日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输出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原始图纸(见附页)生产类型:中批量生产设计内容:1、零件图1张2、毛坯图1张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份4、机械加工工序卡1份5、夹具装配图1套6、夹具零件图若干7、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班级06机械自动化2班姓名何剑峰学号0610210222指导教师方淳目录前言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1.2零件的工艺分析二、工艺规程的设计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2.2基准的选择2.3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方案的分析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2.5确定孔的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三、专用夹具的设计3.1问题的提出3.2夹具设计四、总结五、主要参考文献前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全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全面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就我个人而言,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今后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通过设计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车床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车床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1.2零件的工艺分析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5、φ60、φ65、φ75、φ176的外圆柱面,φ50、φ80、φ104的内圆柱表面,10个φ20的通孔,图中所给的尺寸精度高,大部分是IT6级;粗糙度方面表现在键槽两侧面、φ80内圆柱表面为Ra3.2um,大端端面为Ra3.2um,其余为Ra12.5um,要求不高;位置要求较严格,表现在φ55的左端面、φ80内孔圆柱面对φ75、φ60外圆轴线的跳动量为0.04mm, φ20孔的轴线对φ80内孔轴线的位置度为φ0.05mm,键槽对φ55外圆轴线的对称度为.0.08mm;热处理方面需要调质处理,到200HBW,保持均匀。
叉车传动设计说明书

太原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5吨叉车机械传动系统The Designing of Machinery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5 Ton Forklift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完成日期:2013年6月10日太原科技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5吨叉车机械传动系统设计摘要:此次设计题目是五吨叉车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五吨叉车发动机选择,离合器验算,变速器和驱动桥的设计与强度验算。
因为此次设计中绘图部分为变速器,所以说明书中更为侧重关于变速器的设计过程。
本次设计参考了众多关于叉车传动系统的书籍及计算案例,淘汰一些旧的设计方法,并且尽可能的做到创新设计。
为了精简篇幅,适应内容少而精的要求,有些方案介绍时,直接选取较为优越且合适的方案,不在赘述。
关键词:叉车,机械传动,变速器,驱动桥The Designing of Machinery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5 Ton ForkliftAbstract: this topic is about the designing of machinery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5 ton forklift. Main content includes the choice of 5 ton forklift truck engine, and the check of clutch gearbox and drive axle. Because gearbox is put the important place in drawings , the instructions is more emphasis on the design of the gearbox.This design refers to a number of books about forklift drive system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t phases out some old design methods, and does innovative design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reduce space,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conciseness, this design will make direct selection that is more superior and suitable solutions in the introduces of some schemes.Key Words: forklift, th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gearbox, drive axle前言本次设计题目是5吨叉车的机械传动系统,主要内容是发动机的选择,离合器的验算,变速器的设计和驱动桥的设计,其中变速器的设计是主要内容。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

输出轴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输出轴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为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详尽的指导。
输出轴课程设计是一种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背景输出轴课程设计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改进。
传统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输出轴课程设计则强调以实际项目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设计目标输出轴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面临真实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往往需要学生协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输出轴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项目中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四、设计内容输出轴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项目选题项目选题应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选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题供学生选择。
4.2 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是输出轴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
在项目设计中,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并合理规划项目的时间、资源和任务分配。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输出轴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
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4 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项目报告、答辩和实际操作等。
评估时要注重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课程设计方法输出轴课程设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5.1 任务驱动式设计任务驱动式设计是指以实际任务为基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输出轴设计说明书

输出轴设计说明书(总2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Machinery Manufacturing Planning and Fixture Design) 一、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一)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应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另外也为搞好毕业设计做一次综合训练。
学生应当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合理安排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掌握如何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来。
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
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应用。
(二)设计的要求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题目一律定为:制订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生产纲领为中批或大批生产。
设计的要求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零件——毛坯合图一张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套3.夹具装配总图一张4.夹具零件图三张5.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老师选定发给学生。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设计下表选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指定关键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
2、设计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自选),独立完成(1)毛坯图、零件-毛坯合图各一张(3或4号图)(2)关键工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张(4号图)(3)指定工序夹具装配图一张(2或3号图)(4)夹具部分零件图1~2张(图幅自定)(5)设计说明书(一份)(6)夹具3D效果图一张(4号图)以上均需输出,以书面交作业,不收软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范例××××学院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离合器齿轮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所属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1 前言2 零件的分析2.1 零件的作用2.2 零件的工艺分析2.3 零件的生产类型3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零件合图3.1 选择毛坯3.2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3.3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3.4 确定毛坯尺寸3.5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3.6 绘制毛坯图4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4.1 定位基准的选择4.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4.3 制订工艺路线5 工序设计5.1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5.2 确定工序尺寸6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6.1 工序Ⅰ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6.2 工序Ⅱ、Ⅲ等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7 夹具设计8 小结(略)9 参考文献输出轴零件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1 前言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设计是我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它在我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2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2.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定的零件为输出轴,其主要作用,一是传递转矩,使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二是工作过程中经常承受载荷;三是支撑传动零部件。
图1-1 输出轴零件图2.2零件的工艺性2.2.1分析、审查产品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应分析零件图及该零件所在部件的装配图。
了解该零件在部件中的作用及零件的技术要求,找出其主要的技术关键,以便在拟定工艺规程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
2.2.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所谓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其制造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比较简单,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54、φ60、φ70、φ80、φ86的外圆柱面,宽18,深6.5的槽,宽18,深7的槽。
通过分析该零件,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
2.3确定零件的生产类型题目给出,该输出轴材料为45钢。
根据公式质量公式,可计算输出轴重量为15.7kg,查表可知,输出轴属于重型零件,则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3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零件合图3.1选择毛胚毛坯的选择和拟定毛坯图是制定工艺规程的最初阶段工作之一,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毛坯的形状和特征(硬度,精度,金相组织等)对机械加工的难易、工序数量的多少有直接影响。
因此,合理选择毛坯在生产占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样毛坯的加工余量的确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毛坯选择时,应充分注意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可能性,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毛坯种类的选择决定与零件的实际作用,材料、形状、生产性质以及在生产中获得可能性,毛坯的种类包括:铸件、锻件、型材、冲压件、冷或热压制件、焊接件等。
根据零件的材料,推荐用型材或锻件,但从经济方面着想,如用型材中的棒料,加工余量太大,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还增加机床,刀具及能源等消耗,而锻件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和抗扭强度,冲击韧性常用于大载荷或冲击载荷下的工作零件。
材料为45钢,锻造时应安排人工调质处理200HBS。
3.2 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根据各资料及制定的零件加工工艺路线,采用计算与查表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中间工序公差按经济精度选定,上下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总结如下:1)外圆柱面φ54(毛坯 17.1 φ70)工序名称工序余量工序公差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精车 1.0 IT6 φ55 1.6半精车 1.1 IT10 φ56 3.2粗车 15 IT12 φ57.9 6.32)外圆柱面φ60(毛坯 12.1 φ70)工序名称工序余量工序公差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精车 1.0 IT6 φ60 1.6半精车 1.1 IT10 φ61 3.2粗车 10 IT12 φ62.9 6.33)外圆柱面φ70(毛坯 7.5 φ75)工序名称工序余量工序公差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精车 1.0 IT6 φ65 1.6半精车 1.1 IT10 φ66 3.2粗车 5 IT12 φ67.9 6.34)外圆柱面φ80(毛坯 7.5 φ80)工序名称工序余量工序公差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精车 1.0 IT6 φ75 1.6半精车 1.1 IT10 φ76 3.2粗车 5 IT12 φ77.9 6.35)加工键槽工序名称工序余量工序公差工序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精铣 IT9 φ16 1.6粗铣 IT12 φ12 3.24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4.1 定位基准的选择4.1.1精基准的选择选择精基准的出发点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安装的方便可靠。
其选择的原则如下:1、基准重合原则;2、基准统一原则;3、自为基准原则;4、互为基准原则;5、所选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稳定,装夹方便可靠,夹具结构简单适用。
精基准的选择:加工输出轴,通过了解零件结构特点和加工精度要求,可以初步选定车各阶梯圆柱面时分别以不加工面为基准。
选定A面面积较大,定位比较稳定,夹紧方案比较简单,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夹具即可。
利用钻顶尖孔可以对精加工面进行自由度的限制确保加工达到要求精度。
4.1.2粗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考虑到以下几点要求,选择零件的重要孔的毛坯孔和轴面作粗基准:1、在保证各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重要孔的加工余量尽量均匀;2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4.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一切都是为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提高劳动率为目的,同样的加工方法的选择一般考虑的是在保证工件加工要求的前提下,译稿工件的加工效率和经济性,而在具体的选择上,一般根据机械加工资料和工人的经验来确定。
由于方法的多种多样,工人在选择时一般结合具体的工件和现场的加工条件来确定最佳的加工方案。
根据输出轴零件图上的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表所示:表3-1 加工方案4.3 制订工艺路线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下表列出了输出轴的工艺路线。
表3-2 输出轴的工艺路线7夹具设计夹具是一种能够使工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准确定位和牢固夹紧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运用于机械加工,检测和装配等整个工艺过程中。
在现代化的机械和仪器的制造业中,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一直都是生产厂家所追求的目标。
正确地设计并合理的使用夹具,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
同时也扩大各种机床使用范围必不可少重要手段。
8小结(略)本次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使我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能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经验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输出轴)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学到了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了我的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我的识图、制图、图表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提高了我的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这次设计中我遇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夹具的设计问题、CAD的绘图问题以及说明书的编写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我知道自己的一些薄弱环节;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更进一步的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巩固加深。
而这些问题让我又重新温习了书本上的内容,我明白了不论什么时候不管干什么事总是离不开书本,不管什么时候从书上我们总可以找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书上的东西永远是基础的,而基础正是向更深的领域迈进,没有这个基础我们永远都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所谓“温故而知新”,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还明白了许多课本所未涉及的知识,令人振奋!在这一周里,通过老师的细心指导,在同学的积极帮助和我的不懈努力下,我完成了这个重要的课程设计。
本次的课程设计,老师要求得很严格,很感谢老师对我们辛勤的辅导,也感谢帮助我的同学们。
9参考文献[1]孟少农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2] 弈继昌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 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3]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4]黄健求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黄如林主编.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田春霞主编.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崇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黄云清主编.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9]司乃钧,许德珠主编.热加工工艺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 秦国华、张卫红主编《机床夹具的现代设计方法》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6页脚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