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不见了说课稿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

教案编辑专员:《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毛毛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毛毛虫玩具、图片、视频等。

2. 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毛毛虫玩具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毛毛虫去哪里了吗?2. 新课导入:(1)介绍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讲解毛毛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3. 观察与思考:(1)让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在观察日记本上。

(2)引导学生思考:毛毛虫为什么会变成蝴蝶?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毛毛虫变态发育的过程和原因。

(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毛毛虫,还有哪些动物也有变态发育现象?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毛毛虫玩具或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毛毛虫去哪里了吗?2. 第二步:讲解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介绍毛毛虫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讲解毛毛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5 毛毛虫不见了|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5 毛毛虫不见了|冀教版

《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

教学准备:毛毛虫的观察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春天来了,原野上鲜花盛开,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条毛毛虫看见了,它也想爬到对岸,去闻花香,在花间舞蹈,可是它的去路却被小河挡住了,它想过河。

可是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毛毛虫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呀?可是过了些日子,毛毛虫没有借助任何物体却过了小河。

你猜猜,毛毛虫是用什么妙法过河的?大胆猜想,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查阅资料探究新知1、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呢?我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来寻找答案。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查找有关资料?自由发表意见。

生:亲自观察,进行记录。

生:上网查阅。

生:查阅有关书籍。

生:可以请教饲养员2、教师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有关蝴蝶一生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观看的时候要仔细的听,看完之后要向大家说一说你在录像中了解了哪些知识?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①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②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上一样吗?③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4、小组讨论填表5、汇报交流奖励礼物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生: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板书)生: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发生了变化。

生:原来毛毛虫是变成蝴蝶飞走了。

三、交流展示,归纳总结1、我们已经知道了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是这样的呢?把你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看吧!学生展示相关昆虫的资料。

(螳螂、蜻蜓、蜜蜂等)2、打开老师送的礼物,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同学们来仔细观看。

3、(课件出示“变态”这一概念)像蝶、青蛙这样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上出现的一些列显著的变化,我们称为变态。

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doc

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doc

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毛毛虫不见了教案冀教版【授时间】XX年月【授内容】毛毛虫不见了【教材理解】毛毛虫不见了是冀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生长与变化单元中的一节,本节是一堂通过“毛毛虫是怎样过河”这样的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蝴蝶、青蛙等常见动物的变化,搜集相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活习性的显著变化的资料和信息。

因此教材设计了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和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好奇心设计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到假设、实验验证到交流讨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着重体现玩中学。

【学情介绍】四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在实践活动中将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蟋蟀、青蛙、蟾蜍等)。

3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6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7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8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

【教学方法】激趣指导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评价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报纸、书籍等多种方式搜集整理有关昆虫或其他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态的资料;毛毛虫的观察记录表。

教师准备引入时毛毛虫巧妙过河及毛毛虫的生长发育过程的教学;为学生准备的各种发生变态动物的发育过程的资料库(电脑中);各种图片、录像资料。

【时安排】2时(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预设(师生活动)阶段目标后反馈一、情景导入二、合作探究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三、展示交流四、精讲点拨五、堂小结不同种类的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1毛毛虫不见了,深入探究生长发育的奥秘。

毛毛虫不见了说课稿

毛毛虫不见了说课稿

毛毛虫不见了说课稿《毛毛虫不见了》说课稿第三实验小学张雪清一、教材简析:《毛毛虫不见了》一课位于四年级下册的“生长与变化”单元。

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本课而言,一共设计了2个活动即:“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和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活动1“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来了解毛毛虫是如何过河的,又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探究其它昆虫、青蛙等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引出变态概念来。

活动2是指导学生按照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完成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以达到提升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本次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展开说课。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再参考教参,我初步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变态发育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

3、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知识目标: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昆虫一生的变化过程,理解变态这一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根据对教材内容特点的理解,本课科学探究主线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证据——表达交流——概括总结。

根据探究主线,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观察研究,探索新知;(三)综合分析,收获概念;(四)列举实例,拓展延伸。

具体流程如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师生互相采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毛毛虫说课稿

毛毛虫说课稿

《毛毛虫不见了》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毛毛虫不见了》。

说教材:本课通过“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把学生引入探究蝴蝶、青蛙等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教学内容之中,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观察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搜集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显著变化(变态)的资料和信息,并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说教学理念: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的探究活动。

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展的过程,发展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说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多次见过毛毛虫和蝴蝶,但不一定知道毛毛虫与蝴蝶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让学生把毛毛虫与蝴蝶联系起来。

说教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

说学法:为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动动中自己去获取知识,经历过程。

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

3、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团结合作,观察记录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蝴蝶一生不同时期的外部形态,知道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说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说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揭开毛毛虫与蝴蝶“神秘关系”的面纱。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长与变化 15 毛毛虫不见了》公开课教案_6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长与变化  15 毛毛虫不见了》公开课教案_6

《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命与变化中第六节“毛毛虫不见”第一课时,即完成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教学内容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毛毛虫过河“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变化资料(蝗虫、蜜蜂、螅蟀、青蛙、等)。

3)能用2种已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5)能按照要求制作出较为规范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蟋蟀、青蛙、蟾蜍等)过程与方法1) 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作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

科学知识目标:1) 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能说出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蝴蝶的生长过程解决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2)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解决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与学法:教法;愉快尝试教学法学法;小组愉快合作学习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通过观察和搜集资料,能说出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报纸、书籍等多种方式搜集整理有关昆虫或其他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态的资料;毛毛虫的观察记录表。

教师准备1)引入时毛毛虫巧妙过河及毛毛虫的生长发育过程的教学课件;2)为学生准备的各种发生变态动物的发育过程的资料库(电脑中);各种图片、录像资料。

毛毛虫不见了教案

毛毛虫不见了教案

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一)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目标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2.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能力与过程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生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

3.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二、教学重难点观察和展示毛毛虫变态发育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学生观察,记录现象,然后进行相关扩展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想象你的面前有一条河,而你身边没有桥也没有船。

你会怎么过河(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喜欢动脑筋想办法,能克服身边的困难。

那么,我们假设的要过河的不是大家,而是一只毛毛虫。

毛毛虫又不会游泳,那它能过河吗(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结果是毛毛虫居然过了河。

它不但没受伤,也没有被浸湿。

而且,全身上下还换了一身好衣服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毛虫是用什么妙招过的河吗(学生)说一说。

(教师)同学们说出了各种各样毛毛虫渡河的招数。

但是你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对的呢同学们通过各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假设。

(交流)同学们将自己的验证过程和发现介绍给大家。

活动: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教师)其实,毛毛虫过河是飞过去的,大家知道毛毛虫是怎么飞过河的吗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的方法验证,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解决。

如果采用观察的方法,要做好观察记录;如果是进行查阅资料,则要收集充足有力的证明。

(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总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教师)蝴蝶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变化,像这样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上发生变化的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问题)那你还知道其它哪些动物也要经历变态发育的呢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像蝴蝶一样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态阶段呢(学生)通过查资料寻找资料和证据,然后说说自己的观点。

《15.毛毛虫不见了》教案(最终版)

《15.毛毛虫不见了》教案(最终版)

《15.毛毛虫不见了》教案(最终版)第一篇:《15. 毛毛虫不见了》教案(最终版)《15.毛毛虫不见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蟋蟀、青蛙、蟾蜍)3、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5、能按照要求制作出较为规范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助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

毛毛虫如何过河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个兴趣点,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动物的变态现象。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

毛毛虫如何过河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个兴趣点,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动物的变态现象。

教学准备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和图表、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1、活动1: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此活动分为5个层次进行:讲毛毛虫过河的故事引入课题——制定观察毛毛虫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表并观察——阅读、观察课文中小鼠标博士找到的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图片——用自己的方式搜集、查找其他昆虫或其他动物变态的资料——交流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形成概念。

(1)教师可以从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毛毛虫过河的故事引入本课,也可以在课上播放毛毛虫要过河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以引起学生探究毛毛虫的兴趣。

(2)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毛毛虫怎样过河”,并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以及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教材中提示了一个方法是:亲自观察毛毛虫的生长情况,通过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毛虫不见了》说课稿
第三实验小学张雪清一、教材简析:
《毛毛虫不见了》一课位于四年级下册的“生长与变化”单元。

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本课而言,一共设计了2个活动即:“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和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活动1“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来了解毛毛虫是如何过河的,又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探究其它昆虫、青蛙等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引出变态概念来。

活动2是指导学生按照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完成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以达到提升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本次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展开说课。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再参考教参,我初步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变态发育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

3、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知识目标:
1、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昆虫一生的变化过程,理解变态这一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内容特点的理解,本课科学探究主线为: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证据——表达交流——概括总结。

根据探究主线,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观察研究,探索新知;(三)综合分析,收获概念;(四)列举实例,拓展延伸。

具体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

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师生互相采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然后又引入猜测:毛毛虫怎样过河的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很感兴趣,七嘴八舌的发表起自己的意见来,有的说是跳过去的;有的说是坐着树叶漂过去的;还有的说毛毛虫会魔法,变过去的;但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是飞过去的,那么是怎么飞过去的呢?达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

究其原因:四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对于形象化的卡通图片是非常感兴趣的。

因此,在这一环节当中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

(二)观察研究,探索新知
带着学生的猜测进入到第二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蝴蝶的一生的视频, 进行集体的交流,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蝴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历的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通过教师探究式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出这四个阶段。

在这一环节当中,学生在小组学习效果明显,能够及时完成小组内的学习任务,说明学生对其学习材料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丰富的视频资料,简单的图示,精炼的文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上老师有层次的问题链,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进行新知的形成,起到了让学生通过局部分析升华到认识整体的思维引领作用。

(三)综合分析,收获概念
在学生充分认识“毛毛虫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后,进入本课的第三个大的环节,这也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认知,我安排本环节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小环节:1、小组整理,分析讨论;2、集体交流,比较异同;3、教师引导,抽象概念。

首先提出引导性问题:其它昆虫也会像蝴蝶一样,在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吗?由于课前已经布置学生进行
这方面资料的查找,学生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有效的回答。

之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链:小组内搜集的资料中,“昆虫的生长过程需要经历几个阶段?”,“昆虫一生的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吗?”(形态、生活习性)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概念:变态。

在引导学生认识昆虫的变态后,为了扩大学生的眼界,完成教材对于青蛙等其它动物生长过程中,也存在变态的过程。

通过教材图例,引导学生认识除了昆虫以外,有些动物也存在变态现象。

(四)列举实例,拓展延伸。

雷夫.艾斯奎斯对于自然科学的教学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

”我想能不能这么评价一节科学课“只有让学生停止探究问题的尝试时就算是失败的科学课。

”因此,最后一个环节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能够完成且感兴趣的问题,达到“科学探究无止境”的目的。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实际教学:和学生一起见证了自然界中一些不完全变态的例子。

以引导学生进行课下的探究,并留下这样一个启示:和你的家长或者是小组成员一起,整理1--2个课堂中没有认识到的完全变态或者是不完全变态的例子,以日记或者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究其原因:作业的难度常常能决定学生的完成数量与质量。

数量上1--2个是学生可以做到的,形式上简单的绘画与文字学生也是
可以做到的。

而且这样也能充分的发挥家长帮助孩子学习的作用,培养其与孩子同学同乐的情感态度。

五、反思升华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把科学课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利用电脑网络以视频、图片、声音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另外让学生收集资料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

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学到知识。

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这门课程中的一个课程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有些是不能做到的,或者是同学们不愿去动手的,因此在搜集材料这一环节上,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既有利于学生对变态这一发育形态的理解,也能无声地告诉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并能激励一些学生自发地探寻事物的真相,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