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第一篇: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目录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二、我国城市社区部分居民的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二)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1.历史因素的影响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三)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四)就业观念的影响三、我国城镇失业问题产生的影响(一)将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将被扭曲四、治理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二)加强岗位开发工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门路(三)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现今的失业现状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承载的社会形态,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同程度的会出现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我们所说的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这是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各方面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所造成的现象,导致了当前的就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

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更加增大了再就业的难度。

【关键词】改革与失业;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观念;教育理念;城镇社区;问题研究;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_1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_1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摘要:本文从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增加的成因,探讨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此:城镇失业成因对策一、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总量性原因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劳动力素质原因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着,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引言失业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失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并提出一些应对和缓解失业问题的建议。

失业问题的背景失业率的上升近年来,失业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期,失业率更是飙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无法维持生计,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衰退。

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是造成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推进,许多传统工作岗位被替代或淘汰,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例如,许多工厂使用机器人替代了人工操作,导致大量的工人无法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教育与岗位不匹配另外一个导致失业问题的因素是教育与岗位要求的不匹配。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他们所学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符。

这使得他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失业问题的原因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导致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行业和企业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

例如,在电子商务兴起的背景下,许多传统零售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也对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一些企业选择将产业转移到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导致本土工人失去了工作。

这使得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薪酬压力薪酬压力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甚至采取了不合理的压榨劳动力的方式。

这让许多员工感到不满,因而选择离职或被迫离职,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

社会不稳定因素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对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政治动荡、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事件会导致许多企业倒闭或停工,从而增加大量的工人失业。

当前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失业是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业现象, 就业压力巨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文章总计了我国失业的主要类型,分析了造成失业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失业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失业;现状;就业政策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业现象。

从1993年,由于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开始突出,我国开始出现大的失业高峰,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

之后,失业率逐渐增长,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时期,预计我国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到2010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预计将达13390万人。

就业压力巨大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上升,是当前中国失业问题面临的突出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原来潜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显性化,1.5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在逐步加快,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已经达到了8000万人,大大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

目前国家公布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城镇失业情况,并没有包括现在农村的1.5亿富余劳动力。

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

第二,下岗人数增长,是近年来出现的中国特色的严重失业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呈负相关。

可是,中国近年来却出现了经济和失业双增的特色现象。

目前失业下岗人员主要集中于经济欠发达和经济落后的省市。

从下岗职工的行业分看,主要多集中于纺织、机械、冶金、电子等传统产业部门。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失业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失业现状1. 失业率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失业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例如,去年失业率为xx,较上年度增加了x。

此外,城乡失业率之间也存在差异。

2. 失业人口特征我国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年轻人群体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

大多数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

另外,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也是失业人口的一部分。

二、失业原因分析1.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萎缩,导致了失业人口的增加。

此外,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弥补传统产业的空缺。

2.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式,使得一部分劳动力面临技能过时的困境。

某些行业和职位逐渐自动化,导致了劳动力的失业。

3. 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无法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

这使得就业市场上的匹配程度下降,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4. 教育体系问题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不紧密,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使得求职难度增加。

三、应对措施1.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应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可以增加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帮助劳动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外,应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培训资源,鼓励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完善就业信息发布与匹配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就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对方的需求和信息。

我国城镇失业的原因以及对策

我国城镇失业的原因以及对策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根据近些年我过城镇失业人口数量的统计,可以发现,城镇失业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高学历的人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联系在一起的。

与我国的人口,体制,结构,素质等方面也有必然的联系。

所以对我过城镇失业人口问题所要采用的办法,我们应该结合我过的经济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制定适合国情的就业政策,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知道,失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

失业问题也必然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压力成为我国未来时间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价值规律这个无形的手一直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随着停产和破产的企业的出现,使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经济活动人口增长国快,从需求方面看,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而使得需要就业的水平低,另一方面我国的分工水平不高,使得专业化分工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显得不足。

我国的国情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

因为人口基数太大,所以即便出生率降低,却还是会产生大量的人口,人口的净生长率还是会上升。

而且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率更是越来越大。

这会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大我国城镇的失业率。

而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失衡也是造成失业问题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的比例比较打,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比较低。

如果以信息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带动已农业工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那么生产效率必定有所提高,就会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向。

然而由于我过的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化出来的劳动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安排。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失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变革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失业不仅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困扰,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如何有效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失业问题的原因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工业变革:随着物流、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造成很多人的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失业。

2. 经济下滑:当经济衰退时,企业会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同时,很多企业也因为市场不景气,导致减少招聘机会。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技能匹配不足:许多人在求职时往往找不到适合他们技能和经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教育不足:缺少教育和培训机会,尤其是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会导致没有获得足够的技能和知识,进而影响找工作的效率。

二、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失业不仅对个人的经济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包括:1. 社会安全:失业者的家庭可能会陷入贫困,甚至会面临失业风险。

2. 社会福利:失业人员可能会申请社会救助,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3. 社会稳定:失业人员的数量越多,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治安问题也就越严重。

4. 个人自尊心:失业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甚至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 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鉴于工业变革和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失业,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了解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

2. 鼓励创业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投资,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失业人员创造有效的工作机会。

3. 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就业;对策;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失业问题,但是,过高的失业率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并带来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

所以,如何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失业现状及严峻性我国就业和失业的现状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1]。

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特征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2]。

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

(一)劳动力的供给强劲增长 1.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主要来自①大量的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65%降为50%,这就意味着212万毕业生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3]。

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 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

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 400万人,而当年只新增就业1 0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差额达1 400万人[4]。

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劳动力供给队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5]。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人员已达5 000多万人,其潜在的流动量将达到1亿到1.5亿之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专业社会工作院部法学与社会学院学号**********姓名木乃布铁指导教师孙长勇讲师答辩时间2009年5月论文工作时间:2008 年11月至2009年5月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学生:木乃布铁指导老师:孙长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人口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快速增加,城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为了预防城镇失业人数比例过大,从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增加的成因,探讨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镇失业现状成因对策The Causes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Unemployedand CountermeasuresUndergraduate: Mu NaibutieSupervisor: Sun Changyo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of China's cities and towns are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d rapidly because of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has become the most promin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socio-economic problem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urban unemployment ratio of the number from too large, start with the status of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problem,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for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ep up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changing careers, to develo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maintain fast economic growth,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effort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market and so on measures to govern the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problem.Key words:unemployment of the cities and towns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s目录前言 (1)一、城镇人口失业的现状 (1)(一)近年城镇失业人数逐年上升趋势 (1)(二)城镇登记失业不断攀升,城镇真实失业人口数创建国以来之最高 (1)(三)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2)(四)隐性失业大量存在 (2)二、失业的成因分析 (2)(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 (2)(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下岗人员 (3)(三)技术进步的影响 (3)(四)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3)(五)金融危机的影响 (4)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4)(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4)(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 (4)(三)加强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水平 (5)(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城镇就业现状的保护和立法 (5)(五)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5)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前言城镇人口失业是我国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它不仅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有必要深入思考,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且又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故而,城镇失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摸索着自己的前进道路,其在经济增长与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量大以及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和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等诸多问题,都一度使城镇失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

一、城镇人口失业的现状(一)近年城镇失业人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10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表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创三年来最高水平。

[2]但4.2%对应的失业人数究竟是多少呢?官方并没有披露这一数据。

但从08年5月份官方公布的《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告》中显示,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对应的登记失业人数为830万,假定09年的登记就业基数不变(事实上应该大于07年),那么4.2%对应的登记失业人数应该是871.5万。

目前,城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城镇登记失业不断攀升,城镇真实失业人口数创建国以来之最高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集中表现在城镇。

根据国家统计公布的数字,2002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770万,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约为410万人;其他下岗职工约为200万人;仅此三项之和即为1380万人。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实际使用的城镇就业人员的数字计算,我国2002年城镇失业率约为7.2%。

如果再考虑到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的劳动年龄限制和尚未登记的失业人员,扣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隐性就业人员,我国2002年城镇失业率大概在9%左右。

根据国际上的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业问题严峻型。

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城镇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城镇真实失业人口也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三)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相当突出。

就农业而言,我国目前约有从业人员3.2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约19.5亿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6亩地。

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农业人口不到该国人口总量的 5%,而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则高达 160亩—1700亩之间。

假定我国农业劳动力总量不再增长,从近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10亩地的标准,将有1.2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中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22.5亩地的标准(即日本1999年达到的水平),将有 2.5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从长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50亩地的标准(即南美洲国家1999年达到的水平),将有 2.8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就城镇而言,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人,这还不够满足城镇每年新增约1000万劳动力的求职需要。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规定,2001—2005年每年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约800万人,实际上恐怕不止此数。

如果再加上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分流人员,我国城镇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工作岗位的缺口约在2500万左右。

(四)隐性失业大量存在隐性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虽有工作岗位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失业,或在自然经济环境里被掩盖的失业。

第一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衰退时期,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即使未被解雇的工人也无法有效地使用,甚至在繁荣时期,过分膨胀的就业也会出现人员臃肿的现象。

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隐性失业人员已“蒸发”了相当一部分,但仍有一部分尚未“蒸发”或有待“蒸发”。

我国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隐性失业呈现此消彼长、新增量与消减量几乎不相上下的变化态势.在变化中,隐性失业的产生正在由以体制性原因为主转向以结构性原因为主,并由宏观层面转向企业微观层面.与隐性失业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隐性就业现象大量存在,并作为对前者的一种隐性缓解;对逐渐增多的名义上退出劳动力供给队伍的人口中的潜在就业压力,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城镇外来劳动力的低失业率有利于"稀释"城镇失业率;城镇对外来劳动力的总量控制应主要定位于限制他们在城镇失业而不是其在城镇就业.二、失业的成因分析(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著,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下岗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