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教学竖心旁 ppt课件
第3课 竖心旁-完整版课件

三 每日一得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唐代书法家,潭州临湘( 今湖南长沙)人,中国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赵孟頫)之一。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 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 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 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他的楷书字体,成为后来学习书法 者经常模仿的对象。
四 国学课堂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除了以上说的数学,还应该知道一些科学常识 ,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 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 、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 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再见
3竖心旁

教学过程及方法
学生活动及
设计意图
3、师示范
书写并强调注意之处,生仔细观察。
4、生独立练习,师指导
四、初步掌握带有竖心旁例字的书写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性”字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1)讨论:“性”字书写时有哪些特点?
(左低右高)
(2)引导学生注意到“性”字,左低右高,右边的“生”部整体偏高,是左低右高的字;左边竖心旁的两相呼应;右边的“生”部三个横画之间间隔的距离较均匀,排列有序。
2、分析竖心旁的形态
(1)观察竖心旁的形态,生交流讨论。
(2)师分析讲解书写的要点。
竖心旁是由“心”字演变而来,竖心旁的字,多与心情有关。在欧体楷书中,竖心旁的写法有着基本的形态,竖心旁由两点一竖组成,笔顺是先左点再右点最后是垂露竖。左点附于竖的中间部位,右点则在竖上部的四分之一处。两点笔势呼应,但是又有区别:左点为竖点,位置稍低,右为侧点,位置稍高。
2、引导学生分析“惜”“情”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3、师归纳总结并对三字的书写作出示范,生仔细观察。
4、讨论
为什么竖心旁右侧的点往往要写得小一些?
(为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右边的部件留地方,让整个字协调)
5、生练习,师指出具体书写要求,生动笔写。
师指导纠正。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五、本课讲评
展示代表习作,评价,力求评价多样化,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以鼓励为主。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及方法
学生活动及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准备好书写工具,强调坐姿,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复习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双人旁的写法。
华文版四年级上册书法《第12课 竖心旁》(一等奖课件)

新安小学 黄银笑
听故事 故事主要讲谁?讲了他的什么事?
说一说 故事主要讲谁?讲了他的什么事?
竖心旁(忄)竖心旁Fra bibliotek写字姿势:
①头正身直足平 ②眼离纸面一尺 ③手离笔尖一寸 ④胸离桌边一拳
握笔方法:
写字歌 头要正,肩要平, 身体坐直纸放正, 眼离书本有一尺, 手离笔尖有一寸, 身离桌边有一拳, 写字认真心要静。
小结
谢谢大家!
观察发现
口诀:
左点是垂点, 写在横中线,
右点是斜点, 起笔与左点齐平,
竖为垂露竖。
双 姿 要 规 范 哦
猜一猜
篆书
猜一猜
隶书
汉字源
篆书
隶书
楷书
左右结构
一看 二写 三对照
小试身手
温馨提示: 一看、二写、三对照 先描红,再仿写
小试身手
温馨提示: 一看、二写、三对照 先描红,再仿写
四年级上册书法课件-第13课 左耳刀与竖心旁 西泠印社版(共17张PPT)

耳
刀
第与
西 泠 印 社
十 三
竖
课心
出 版 社
旁
为 什 么
左 耳
把 这 两
刀 与
个 偏
竖
旁心
放 在
旁
一
起
学
习 ?
第 十
三
课
垂 露 竖
回中藏 锋锋锋 收行起 笔笔笔
稍 细
细
长
粗什垂么露不竖一样这?三
个
字
的
垂
露
短
竖
有
提 按
提
按 提
笔法图示
笔顺图示
左耳刀
长左 左
挺耳 耳
。刀 先 写
刀 与
横 撇 ,
平横 的 位在样 的 是 分出刀 刀 之 :
行画 “ 写斜, 。上 土 在线左
短 ” 了上小 下 字 横,右 长 有 中竖大
“ 比 ” 字 左
什 么 结 构 ?
。钩钩 平小 。, 位横 于上
和 我 们 刚 才
间 的 左关 窄系 右:
左 右 结 构
, 什 线弯, 右
米斜 写 宽 (
横 么 上钩左 一 上 字, 的 , 宽
细 特 。没低 样 下 格折 一 左 窄
竖 点 有右 大 结 的笔 样 高 ,
粗 吗 钩高 吗 构 左弯 吗 右 高
, ? ,。 ?
? 低低
横
写竖
)
画
在提
弯的
第十三课
帖读
提 按
提
提按
提 按 按
五四
三 二一
、、
、 、、
都长首 “ 右 应而竖 竖 左 结
较,撇 生 边 ,右心 心 右 构
毛笔字教学基本笔画Ppt(共97张PPT)

分享学习毛笔字基本笔画的心得体会
学习基本笔画需要耐心和细心,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其 要领和技巧。
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不断提 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书写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笔画的形态和质感,追求笔画的流 畅和自然。
学习毛笔字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只有坚持不懈 地练习才能取得进步。
毛笔字教学基本笔画Ppt(共97张 PPT)
目录
• 毛笔字基本笔画概述 • 基本笔画的类型与特点 • 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与技巧 • 基本笔画的组合与应用 • 毛笔字教学基本笔画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毛笔字基本笔画概述
Chapter
毛笔字的历史与传承
01
02
03
毛笔字的起源
毛笔字起源于中国,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
正确的运笔方法
运笔也称用笔,就是笔尖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 止运行的规律。运指与运腕相结合,运笔写字要讲 究提按、顿挫和转折,以表现笔画的形态,使笔画 多姿多彩,富于变化。
基本笔画的书写步骤与要点
逆锋起笔,折锋下行,回锋收笔。 悬针竖则提笔出锋,要点是起笔 重、行笔轻、收笔重。
藏锋起笔,转锋右下行,平出回 锋。要点是起笔轻、行笔慢、收 笔平。
独体字构成
独体字是由基本笔画直接构成的单个字体,如“人”、“日”等。 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之间的呼应和连贯性。
合体字构成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字体,如“明”、“林” 等。在书写时,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和协调性。
组合原则
独体字与合体字的组合应遵循平衡、对称、紧凑等原则,使整体效果 和谐美观。
横 竖 撇 捺
第1课竖心旁

第1课竖心旁竖心旁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竖心旁的写法,结构的组成。
2、通过探究,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的乐趣。
教学重点:如何在书写过程中表现竖心旁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受汉字的美。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对本课所举汉字从笔画、结构进行多角度分析,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汉字的美。
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和教学目标: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竖心旁》。
通过学习写竖心旁,熟悉笔画的写法和运用。
2、学生先自己探究就学习。
讨论并研究本课内容同桌讨论。
⑴理解偏旁的字体和写法。
重点探索“怕、快、性、怀、忆”的写法规律。
⑵共同讨论:常见的竖心旁的笔病:①左点过高,点与竖画间距过大,点法错误,竖画弯曲倾斜。
②中竖过长,左右间距不匀,横折钩过低。
书写练习:第一轮练习,先示范后学生描红。
第二轮练习,评价第一轮作业,完成第二轮练习。
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竖心旁的写法,并能熟悉字体的特点,表现出书法汉字之美。
提手旁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提手旁这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
二、教学过程:1.写写偏旁。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提手旁这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提手旁:短横稍斜;竖钩直挺,略长,穿过横中点稍偏右处;提与竖钩相交,左边长,右边短。
2.描描写写。
指导时,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然后再进行范写。
择,左窄右宽。
又横撇的撇稍收敛,以避让提手旁。
梢,左窄右宽。
右边月一撇改为竖,并穿过方格中心点。
3.自己练练。
三、例字指导掘,左窄右宽。
提手旁第一笔横要略向右上斜,要写得短些,第二笔竖钩要写得直挺。
右边尸的撇是竖撇,撇尖略高于提手旁竖钩的钩点。
搜,左窄右宽。
书写右上部份要注意正确的笔顺,不能写得太大。
右下的又横撇的撇要收敛,捺要舒展。
扒,左长右短。
八的第一笔为短撇,起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女字旁的练习【教学内容】女字旁及女字旁的变化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女字旁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帖观察、分析结构,总结书写规律的能力,把字写得美观大方,养成“提笔即写字”的习惯。
石字旁和竖心旁教学课件

目录
• 石字旁的起源和含义 • 竖心旁的起源和含义 • 石字旁和竖心旁在汉字中的应用 • 石字旁和竖心旁的教学建议 • 练习与巩固
01
石字旁的起源和含义
石字旁的起源
01
石字旁源于甲骨文和金文,最早 表示石头或坚硬物体的形象。
02
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石字旁逐 渐演变为表示与石头、坚硬物质 相关的意义。
石字旁的字大多数时候出现在字的左 侧或上侧,作为偏旁部首,起到提示 字义的作用。
竖心旁在汉字中的应用
竖心旁在汉字中常用于表示与心理状态、情感、意识等相关的概念,如“情”、“怀”、“惊”等字 。
竖心旁的字大多数时候出现在字的左侧或上侧,作为偏旁部首,起到提示字义的作用。
石字旁和竖心旁在汉字中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需要亲自示范书写,让学生观察 和模仿,注意笔画之间的衔接和整体 布局。
讲解字形结构
石字旁在字中的位置一般是左侧,要 引导学生理解其作为偏旁的意义和作 用,以及它在字形结构中的作用。
竖心旁的教学建议
强调笔画顺序
竖心旁的笔画顺序是先写左点, 再写右点,最后写垂露竖,要引
导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书写。
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形结构
让学生用含有石字旁的汉字组 词并造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和应用。
竖心旁的练习题
竖心旁的字形识别
提供一系列含有竖心旁的汉字 ,让学生识别并说出这些字的
部首和读音。
竖心旁的书写练习
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笔顺,反复 练习竖心旁的书写,注意笔画 顺序和结构。
竖心旁的字义理解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 竖心旁在汉字中的意义,如表 示情感、心情等。
区别
石字旁主要表示与石头、矿物等 物质相关的概念,而竖心旁则表 示与心理状态、情感等意识相关 的概念。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8《竖心旁》湘美版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8《竖心旁》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情趣。
3. 增加学生对汉字结构和书法艺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竖心旁”在汉字中的应用。
3. 书法作品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竖心旁在汉字中的应用和书法作品的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竖心旁”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竖心旁”的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展示“竖心旁”在汉字中的应用,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实践。
5. 欣赏: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书写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将“竖心旁”应用于汉字书写中。
3. 学生对书法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书写水平。
七、教学资源1. 书法教材。
2. 书法作品集。
3. 网络资源。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并将其应用于汉字书写中。
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书法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以上的书法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书法基本技能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补充和说明“竖心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一、竖心旁的基本结构竖心旁,又称“竖心旁儿”,是由“心”字去掉上面的两点,只保留竖直的一撇组成的偏旁部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左点变为短竖。 2、右点变为小横。 3、长竖用垂露。
1、短竖与长竖的距离 要恰当。
2、小横与短竖的起笔 齐平。
1、运笔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夸张。 2、收笔要迅速,不能拖泥带水。
对照是整个写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是提高写字能力的关键所在。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养成 对照的好习惯,才能发现问题,找出原因, 加以改进。
灵宝市第三实验小学《翰墨溢香》cctalk网络系列书法课
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 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 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 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 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 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 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 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 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 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但是是别人的字体,没有 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 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 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