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最全版

合集下载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其特点和变迁。

2.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3.掌握解读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的方法。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夏朝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世袭制度–社会分层制度2.商朝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度–贵族特权制度3.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封建制度–策命制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深入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

2.帮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3.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讨论2.视频辅助教学3.文献分析4.考古材料分析五、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老师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背景。

Step 2、授课老师讲解夏朝、商朝、西周的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并区分这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Step 3、文献分析老师将介绍一些与这些政治制度相关的文献,并引导学生分析各部分文献,体会“文献反映时代”的思想。

Step 4、考古材料分析老师将介绍一些与这些政治制度相关的考古材料,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材料,体会“考古资料反映社会、政治与经济变迁”的思想。

Step 5、课堂交流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思考,总结政治制度变迁的规律和原因。

六、学习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七、拓展延伸结合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实地了解古代文化遗迹,感受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八、教学评价此教案旨在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的处理方法,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增强了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此教案适用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授课,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增强其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兴趣。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及反思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夏商周政治制度概述1. 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及灭亡过程;(2)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3)认识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

2. 教学内容:(1)夏朝的政治制度:世袭制、民主禅让制;(2)商朝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度;(3)周朝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特点;(2)比较法:分析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异同;(3)案例分析法:以夏商周典型政治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政治制度内涵。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2)讲解夏朝政治制度:阐述世袭制、民主禅让制的确立及影响;(3)讲解商朝政治制度:分析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讲解周朝政治制度:详述分封制、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的内涵及作用;(5)课堂讨论:比较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异同,探讨其历史演变规律;二、教案名称:夏朝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1. 教学目标:(1)了解夏朝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的具体内容;(2)分析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在夏朝政治制度中的作用;(3)认识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2. 教学内容:(1)夏朝世袭制的确立与传承;(2)夏朝民主禅让制的实施与演变;(3)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在夏朝政治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的内涵及历史背景;(2)案例分析法:以夏朝典型政治事件为例,剖析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的作用;(3)小组讨论法:比较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的优缺点,探讨其在夏朝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回顾夏朝的历史背景;(2)讲解世袭制:阐述世袭制的确立、传承及其对夏朝政治制度的影响;(3)讲解民主禅让制:分析民主禅让制的实施、演变及其在夏朝政治制度中的作用;(4)案例分析:以夏朝典型政治事件为例,展示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在实际政治中的运用;(5)小组讨论:比较世袭制与民主禅让制的异同,探讨其在夏朝政治制度中的地位;三、教案名称:商朝内外服制度与宗法制度1. 教学目标:(1)了解商朝内外服制度的具体内容;(2)分析内外服制度在商朝政治制度中的作用;(3)掌握商朝宗法制度的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单元序言分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

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说课教案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说课教案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及灭亡过程。

(2)掌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特点,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3)认识夏商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夏商周政治制度之间的异同。

(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和平、发展的历史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及灭亡过程。

(2)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3)夏商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夏商周政治制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夏商周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

(2)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政治制度。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夏商周政治制度之间的异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夏商周时期的典型政治事件,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制度因素。

(2)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深入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夏商周政治制度,树立和平、发展的历史观念。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3. 学生对夏商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思考问题的深度、短文的逻辑性等。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认识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2. 通过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内容:1. 夏朝政治制度:了解夏朝的建立,掌握夏朝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2. 商朝政治制度:了解商朝的建立,掌握商朝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3. 西周政治制度:了解西周的建立,掌握西周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4.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5.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比较法: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政治制度的兴趣。

2. 讲解夏朝政治制度:阐述夏朝的建立,分析夏朝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3. 讲解商朝政治制度:阐述商朝的建立,分析商朝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4. 讲解西周政治制度:阐述西周的建立,分析西周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5. 比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分析三者的异同。

6. 讨论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7. 总结本课:强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生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主题的探究活动,如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2.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自觉。

二、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2.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难点1.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2.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同学们,中国有句谚语叫“政治生命是历史的命脉”,什么是政治制度?2.政治制度有哪些种类?可以举个例子吗?3.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吗?4.今天我们将讲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第二步:夏代政治制度1.列举夏代的政治制度:王制、宗法制、封建制;2.周朝早期的各级官职、职责,以及官职的继承方式。

第三步:商代政治制度1.商王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制、宗法制、君权至上;2.商代的官制与职能;3.商代后期的弊端与原因。

第四步:西周政治制度1.西周王室的宗法制度;2.西周的封建制度;3.西周官制与职能。

第五步:政治制度演变1.对夏商西周三代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2.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

第六步:课堂小结1.统一梳理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2.总结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分析;2.学生可以开展独立研究,探究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历史文化素养,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同时也萌发了独立研究和思考的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授课方式可能过于单一,存在着学生兴趣参与不足的问题,今后需要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4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4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4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4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2、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学时)第一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教学要点: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体系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教学要点: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时间、对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③分封制的历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教学要点:①西周宗法制实行的目的;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则;③宗法制的主要内容;④宗法制的作用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导入环节:情境导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

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问题设计:①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②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和原来的部落联盟有何区别?③国家产生早期,人们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呢?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物。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则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疑难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三重难点分析本课重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难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大小宗这两个概念。

具体突破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

四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但是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中没有涉及,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一点,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

在准确把握教材以及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图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及相对应的学生的分组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这样的学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具国家规模。

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历代古人用卓越的政治智慧,不仅使得奴隶社会延续两千年之久,而且遗留的思想文化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思想凝聚力。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追寻。

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记忆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

理解由夏、商方国联盟到西周天下共主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2、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联系。

3、初步理解政治制度涉及的范围,培养探讨人类政治活动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作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1、重点难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仍然是宗法制、分封制。

能力要求重点在于认识和培养兴趣。

2、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3、探究问题: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点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建立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二、西周的分封制1、周朝的建立2、分封制的形成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5、分封制的破坏三、西周的宗法制1、宗法制的形成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的基本标志是什么?中国社会什么时候出现了“国家政权”?基标志是什么?导入新课:中国社会于公元前21世纪(前2070年)正式出现国家政权,标志是夏朝的建立,随着夏朝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社会出现了早期的政治制度,进入了早期政治文明阶段。

(展示板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打开书本,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这一单元的基本线索;二是学习的要点;三是学习建议。

(展示板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本课的基本概况;二是探究的问题;三是重要概念(展示板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展示板书)1、夏朝的建立(问题设计)夏朝建立于什么时候?建立者是谁?(答案提示)公元前2070年,禹。

(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问题设计)材料观察题打开课本第4页,看“戴冠冕的夏禹”图。

请回答:⑴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答案提示)禹登上国王的宝座,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禹的看法。

(答案提示)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夏,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传说大禹治水,采用疏导方法,获得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历史事物,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看待历史人物,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展示板书)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问题设计)什么是禅让制?什么是王位世袭制?(答案提示)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可以世代承袭。

说明: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材料一:《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请回答:1.两段材料描述的社会形态有何不同?(答案提示)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材料二:“天下为家”,是阶级社会。

2.从何时起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不同情况?(答案提示)夏朝建立前后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

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答案提示)观点: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预期效果: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禅让制、世袭制的对比,认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分析历史事物。

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

(展示板书)3、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问题设计)阅读课文第4页,分析夏商时期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采用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统治?结果怎么着?(答案提示)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结果: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

(预期效果:了解夏商是如何对国家进行管理的。

学会从课本中提炼信息,为后面和探究打下基础。

)(展示板书)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问题设计)阅读课文第4页,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请回答:这段材料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答案提示)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

反映了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预期效果:政治制度是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

今天我们中国也可以有选择地吸收国内外政治制度中的精华,做到与时俱进。

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展示板书)二、西周的分封制(展示板书)1、周朝的建立(问题设计)周朝建立于什么时候?建立者是谁?为什么称之为“西周”?(答案提示)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都城在镐京(今西安),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乘周朝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

(展示板书)2、分封制的形成(问题设计)什么是分封制?它是怎么形成的?(答案提示)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候的制度。

它形成于夏商时期,西周时得到进一步发展。

(展示板书)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问题设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提示)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

诸候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预期效果: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展示板书)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材料一:课文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材料二:课文第5页“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图”;材料三:课文第5页“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材料四:课文第6页“宜侯矢铜簋”、“王子婴次铜炉及内壁铭文”请回答:⑴从材料一中可见,西周的都城在今天哪里?主要诸侯国有哪些?同姓的封国与异性的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目的?(答案提示)西安;燕、齐、鲁、卫、晋、吴、楚;交错在一起;相互制约、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便于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⑵从材料二中,周朝分封诸侯分为几类?鲁国属于哪一类?周王与诸侯王之间关系怎样?(答案提示)三类;王族;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周公辅佐成王表现在哪里?(答案提示)平定叛乱,进行更大规模的分封,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

⑷材料四中的出土文物有何历史价值?(答案提示)论证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这对研究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⑸综合上述,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答案提示)特点:第一,分封制是西周长期的“国策”和普遍推行于全国范围的政治制度;第二,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第三,授土授民和受封诸侯履行广泛义务,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第四,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

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展示板书)5、分封制的破坏(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课文第6页“学思之窗:(楚庄王八年……)”请回答:阅后能否用白话文叙述这个故事,再思考一下,楚庄王问鼎的用意何在?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用意在于:企图称霸中原,对分封制提出公开的挑战;原因在于: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预期效果:通过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懂得通过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信息来认识历史。

为下节课学习“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作了铺垫)(展示板书)三、西周的宗法制(展示板书)1、宗法制的形成(问题设计)什么是宗法制?它是怎么形成的?(答案提示)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预期效果:帮助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展示板书)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情境创设)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由此引出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提示)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

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其特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材料一:课文第7页“历史纵横:根据古文字学家……太庙”;材料二:课文第4页“太庙”图。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指出:什么是“太庙”(答案提示)太庙又称为“宗庙”或“太室”,是古代帝王供奉和祀祖先的地方。

⑵材料二中的“太庙”,其建筑外形有何特点?从中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气势雄伟,结构对称,层次鲜明;说明了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⑶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答案提示)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

(展示板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材料一:课文第7页“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材料二:课文第7页“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