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第1课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复习上课)

宗法制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 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 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 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左传》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
曰夏后,姓姒氏。 血缘关系
戴冠冕的夏禹
地域关系
——《史记》
公元前2070年,禹即天子位,为什么就 说明我国出现第一个王朝(即国家的出现)? 大禹治水
王位 世袭制 分封制
矛 盾
宗法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2.核心内容与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3. 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分封制
A在当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4.影响: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B在现在看来——双重影响
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交纳贡赋
材料四: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 派兵来勤王。
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史料中的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分邦建国”、“分土封侯”、“分诸 侯,建藩卫”、“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 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 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2、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 终弟及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4、“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这里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 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 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 于阳城。 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 ——《左传》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
曰夏后,姓姒氏。 血缘关系
戴冠冕的夏禹
地域关系
——《史记》
公元前2070年,禹即天子位,为什么就 说明我国出现第一个王朝(即国家的出现)? 大禹治水
王位 世袭制 分封制
矛 盾
宗法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2.核心内容与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3. 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分封制
A在当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4.影响: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B在现在看来——双重影响
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交纳贡赋
材料四: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 派兵来勤王。
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史料中的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分邦建国”、“分土封侯”、“分诸 侯,建藩卫”、“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 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 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2、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①君臣关系②大宗与小宗的关系③等级从属关系④兄 终弟及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4、“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这里的“礼”主要指 A、礼仪 B、制度 C、风俗 D、贡赋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原创9: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4 宗法制的作用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 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血缘上的内在纽带。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 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 回王宫,自焚而亡,商亡。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
2 分封制的目的
据载,武王死后,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周公辅政。管 叔、蔡叔、霍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殷商 的残余势力武庚乘机拉拢三叔,并联合原殷商盟友的东方 诸侯起兵反周。周公意识到没有经过战争征服的广大东部 地区,殷商的残余势力十分顽固。经过三年苦战,周公平 定叛乱。战后,周公在新征服的东部大举分封加强统治,这 就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周武王自称天子, 所有诸侯国都是由天子 授权分封的。武王死后, 周公旦发展了分封制。
3 分封制的对象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 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 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2 王位世袭制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 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 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 ·夏本纪》
臣民
部落首领(禹) 禅让制
公天下
国王(禹) 建立国家
国王(启)
世袭制
家天下
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课件ppt

地方:候、伯 —— 臣服于商,义务是纳贡和征伐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探究: 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 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 (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2 .宗法制
(1)含义:以父系血缘区别亲疏远近和分配权力 的制度。 (2)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
(3)内容:A .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和小宗的关 系。 (4)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 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 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 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 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 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并说明理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探究: 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 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 (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
2 .宗法制
(1)含义:以父系血缘区别亲疏远近和分配权力 的制度。 (2)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 承上的矛盾。
(3)内容:A .嫡长子继承制;B.大宗和小宗的关 系。 (4)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
(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 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 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 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 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 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 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并说明理由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开始: ②目的: ③内容: ④特点: ⑤影响: ⑥破坏:
问题探究:分封制的破坏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 西周分封制破坏的原因
对西周的制度有直接影响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 ——孔子 • 你是如何根据孔子这段话来 概括夏商两朝政治制度对西周 的影响?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在“家天下”的社会, 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如果你 是天子,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巩固广阔的疆土?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起源 ——夏(公元前2070年 禹)
• 这两幅画像中的人物是同一个历史人物吗?
• 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能说明什么问题?
1、王位世袭制
2、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相、卿、士 卜、祝、史 师
兄终弟及 父子相传
王位在一 家一姓中 传承
参与商王决策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执掌军权
封侯、伯
地方
以宗法制为核心,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第一单元
•自主学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约公元前2070年,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他死后,儿子启继位,禅让制被什么制度 取代? • 约公元前1046年,谁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 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什么制度?什么时 候,这一制度受到破坏?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第1课: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臣民
部落联盟 首领(禹)
国王(禹)
国王(启)
禅让制 (传贤)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传子)
“家天下” “公天下”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 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历史的进步。 原因: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概念辨析:“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西周的分封 制也就是“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二是指 战国之后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封建主义社会。 1、“封建制度”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指“封” 土而“建”国。古文献中“封建”即分封制;现在通常说 的封建多半是贬义,是保守与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封建 社会”的概念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地 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农民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此处“同姓”即与周王同姓的 亲族,“周”当时是王朝之称,并非“周姓亲族”为分封 主体,应理解为“姬姓亲族”为分封主体。 3、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其中“封国”是分封制的 表现。后世历代帝王分封皇室成员为王、为侯,只是皇家 特权的彰显,已不再是分封制度;
②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4、结果: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王权至高无上的 局面形成了。 (四)王权巩固:行政管理制度 1、时间:夏商时期(主要是商朝) 2、表现: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权力: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 领)——义务: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意义:夏商初步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的行政管 理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分封制——众星拱月格局的造就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9·湖南永州一模·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 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 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解 析】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朝与所属 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中商王除进行祭祀外,还接受方面的贡献或对 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王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加强对方国的控制,因而早期王权只 是借助神权,而不是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下,方国首领臣 服于商王,因而商朝与方国首领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 【答 案】D
西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地方诸侯有一 定独立性,所以不是中央集权,但也有了中央集权的因素。到 后来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021·广东茂名二模·1)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 “余一人 ”、 “予一人 ”,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 独尊。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 “尹 ”、 “多尹 ”、 “司工 ”, “马 ”、 “多马 ”、 “射 ”, “巫 ”、 “卜 ”等二十余种。这表明商朝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成熟 D.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2021·广东深圳模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 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 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 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 A ) 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 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解析 材料西周分封王族成员统治殷商遗民,体现出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 管理,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 地方实行间接控制,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开始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排除C项; 殷商所在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总结:认识分封制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 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 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的统治 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导
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入 新
3.跟他们一起唱朝代歌。
课
)
教案设计
知识点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 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 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 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 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 于公元前 2070 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 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 2070—公元前 1600 年)。 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 何变化? 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 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 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 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 能”。 设问: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继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 吗?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 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 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 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提供两段材料给学生,可比较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 级社会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
二次备课
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 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 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为例说明。在中央,最高统治者为王,设 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在地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 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 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这里可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封 神榜》,以周方国的文王被赐封为西伯侯为例讲述,学生更易理解。)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 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最 根本的即巩固统治)
情境设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结合《周朝 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说明分封的对象,能认识到分封的主体是同姓 分封,同时可结合地图说说一些功臣的封地)
阅读的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课文引用的文献资料的分析法、信息技术
过 程 与 与学科整合法、学生角色扮演法、学生联想记忆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学生辩
方法
论法等。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 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 文明古国的理念。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崇宗敬祖等与古 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 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2)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举实例说明,周 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 3)分封制的影响 设问:当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 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后,他们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 子所想,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用此设问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分 封制带来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教材
1 课时
知识点 1: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知识点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知识点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导入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上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 1996 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
一
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协备教师 第 1 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型
新课讲授
知识与
掌握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 对象、权利及义务
能力
分封制 发展演变、作用;西周的 含义、特点及基本宗法制 原则、实质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
本 节 知 识 点
知识点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 1046 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
建立西周。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西周控制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
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设置:对于如此庞大的王朝,作为周王,怎样才能有效地统
治? 1)分封的目的
节
回
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顾
及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测 评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
问
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
题 (
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